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古时信息流通较慢,尤其是中原与匈奴之间……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原与匈奴交流不多,另一方面则匈奴地处北方,在寒冷的冬季通常都躲在营帐内过冬。
  于是头曼单于听到这消息时已是在李牧身死的数月之后。
  探马回答:
  “据说是死于战场,被秦国人杀死了!”
  这当然不是事实,李牧是死于赵王之手。
  但是在匈奴,他们很难想像一个像李牧这样的功臣会被自己的大王杀死。
  于是在口耳相传时想当然的就把它改成了更可信的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
  然而头曼单于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这不可能,中原还有人能在战场上杀死李牧?”
  于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头曼单于都没把这情报当一回事,只以为是谣传,还一直调兵谴将计划西进。
  直到边境越来越多的传说,说是李牧已死北地已荒废,于是头曼单于就派出几队人马去北地打探。
  这一探之下才发现这“谣传”是真的,原本兵强马壮的北地居然已成一座空城。
  于是头曼单于又赶忙将兵马从西面调往南面。
  这也是匈奴攻势迟来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就是头曼单于对李牧身死还有疑虑。
  其实也不完全是对李牧有疑虑,而是对秦军感到陌生因此才表现得谨慎。
  头曼单于的想法是这样的:
  李牧能打败匈奴,而秦军却打败了李牧甚至灭了赵国,那是不是说现在占领北地的这支秦军比李牧还厉害?
  如果秦军比李牧更厉害,那匈奴又怎么能打得过秦国?
  于是匈奴初时进入河套只是试探性的,甚至还约束自己,生怕惹恼了秦国就给自己好看。
  直到沈兵收缩防线将百姓全部集中在云中郡,头曼单于才敢放心进驻河套。
  沈兵这收缩防线从某方面说是对匈奴起到鼓励的作用。
  因为头曼单于接着就想:
  秦军为什么要放弃河套为什么要收缩防线?
  原因或是兵力不足。
  结果一打探,果然驻守云中郡的不过秦军不过一万余人。
  这一来头曼单于就放心大胆的调集兵力准备南下劫掠了。
  头曼单于有个习惯,那就是在作战前总是尽力多了解对手。
  这一回也不例外。
  只是了解了对手后却让他大吃一惊……
  那个叫沈兵的秦将,居然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内先后在灭赵、魏、楚等战事中立了大功,且在中原还颇有名气并争相传颂。
  头曼单于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这秦将有这样的功劳,怎么会只领一万余兵马驻守云中城?”
  部下回答道:
  “或许,这只是中原人传出的假情报,希望我们上当。”
  头曼单于想了想,就点头说道:
  “说得对,中原人总是故弄玄虚。”
  也难怪头曼单于会这么想,他之前在李牧手里就不知道被骗过多少回了。
  因为一遍又一遍的上当,于是现在什么都不敢相信。
  在沈兵派出千人队出城构筑城寨时,头曼单于就更坚信这点。
  他大笑道:
  “这沈兵说什么是神将!”
  “其兵力总共不过万余人,却还要出城。”
  “不只出城还会成五个部份。”
  “这不是给我们找进攻的机会吗?”


第三百零三章 鸣镝弑父
  是时头曼单于的儿子冒顿正任左贤王。
  匈奴与中原各国不同,是以左为尊,且左贤王一职通常都是单于的继承人担任。
  只是百年之后左贤王常常死于非命,匈奴认为这称号不吉利,于是将其改为“护于”。
  左贤王冒顿提醒父亲道:
  “单于,我等作战只为劫掠牲畜和财物。”
  “云中郡到处都是荒地,秦人自身的粮食都要从中原运来。”
  “我们进攻云中郡,除了损失大批的勇士之外又能得到什么呢?”
  头曼单于不以为然的回答道:
  “草原,大片的草原。”
  “河套平原就在黄河边且气候温暖草肥水美适合放牧……”
  “如果我们能长期拥有这两片地区,每年天气寒冷的时候我们就能将牛羊赶到这里来过冬,损失也就不会那么大了。”
  “更何况,秦人只有一万余人,你以为我们进攻云中会损失大批勇士?”
  头曼单于说的没错。
  河套地区虽然地处北方冬天气温也不低,然而相对于北面的蒙古高原来说那就是低纬度,而且还有阴山山脉阻隔寒流,于是在冬季就可以成为匈奴的避风港。
  匈奴这生活方式有些像候鸟……天气寒冷时就往南方走,温暖时又重新北上,每年都要这样来来回回的,也难怪要求人人都会骑马。
  冒顿却反对道:
  “可是我们已经占领了后套以及前套大部份地区。”
  “如果只是考虑冬季迁徒,只需要守住现有的地方就足够了。”
  头曼单于摇了摇头,然后将一张羊皮地图摊在冒顿面前,指着云中郡的位置说道:
  “云中郡,是中原进入河套的踏板。”
  “如果我们希望长期拥有河套,或是不希望明年冬天来时却发现已遍地是秦军……就要把他们全都赶出去,明白吗?”
  头曼单于说的虽然有道理,但冒顿却并不看好这次进攻。
  是什么原因冒顿也说不清,或许是一种直觉,又带有一些分析……
  冒顿并不认为秦人是在虚张声势。
  冒顿以己度人,他认为如果是自己站在秦人将领也就是沈兵的位置上,是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整个河套只守云中一郡的。
  由此冒顿就认为这个沈兵不简单。
  但此时的冒顿却无力阻止单于出战,只能持保留意见自己小心。
  其实冒顿的能力和才华也的确强于他父亲头曼单于。
  只不过他们最后还是反目成仇父子相残……
  头曼原本是希望冒顿继续他单于之位的,这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头曼在娶了阙氏之后就想立阙欠的孩子为左贤王继承单于之位,于是冲突就出现了。
  头曼单于玩了一手骚操作,他先与月氏和谈并以冒顿为质……这很正常,中原各国也流行这样,以太子为质的意思就是保证不会背叛盟约,否则太子就性命不保。
  冒顿不疑有它,只身前往月氏为质。
  谁想头曼单于就是借月氏除掉冒顿……冒顿前脚刚到月氏,头曼单于就大举领兵来犯。
  冒顿一听到消息就意识到事情不妙,当机立断偷了马匹从月氏逃了出来。
  这主要是游牧民族城防不严,且就连月氏都没想到头曼单于会这么快就推翻盟约且毫无风声,于是根本还没反应过来也没来得急把冒顿看紧,让冒顿成功逃出。
  冒顿逃回匈奴后就不再对头曼单于抱有希望了。
  这厮也是心狠手辣的主,他为了让部下坚决服从命令就总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实验……
  他命令部下自己开弓射哪你们就跟着射哪,否则就是违抗军令以死罪论处。
  首先射鸟兽,这没什么问题。
  接着是射冒顿的爱马,有人不敢跟从,立时就被冒顿杀了。
  再接着就是射冒顿的爱妻,有人不敢跟从,又被冒顿杀了。
  这么一来部下就都知道了,反正冒顿指哪就射哪就对了,否则就只有死。
  然后。
  冒顿就在出去打猎时射向头曼单于……
  这就是“鸣镝弑父”的典故,在此之后冒顿就带领着匈奴东征西讨雄踞大漠南北,就连刘邦都败在他手下不得不俯首称臣以和亲换取边境安宁。
  头曼单于的进攻计划很简单:
  以右贤王带领一万骑正面进攻,左贤王冒顿则乘前方大战之时率五千骑沿黄河切入秦军防线后方对秦军实施迂回包抄……这是匈奴常用的战术,即便到了蒙古时期,也依旧是千篇一律的利用机动性对敌人实施分割包围。
  但战术这东西不管重复不重复,只要好用能杀敌就行。
  消息很快就传到沈兵那。
  沈兵是时正在规划圈地的水利灌溉。
  灌溉这玩意可不是随便开一条人工河进去然后再沟沟渠渠的引入田里亦或是加几个水车就行的。
  这模式在多雨湿润地区的确可行,但在干旱缺水处就会出问题。
  原因是干旱缺水地带蒸发量大,百姓普遍使用的大水漫灌方法会使土地盐碱化且肥力下降。
  正如之前所言,水里多少都含盐,大水漫灌之后水蒸发了,盐留在土地里,一年年积累下来,数十年后土地便盐碱化寸草不生。
  现代解决的方法就是用喷灌和滴灌,也就是直接灌到作物的根叶部用最少的水满足作物的生长……大多数水都被作物吸收,留在土地里的水很少,盐碱化的速度也就大大降低。
  由于生产力受限,沈兵无法用这种方法灌溉。
  沈兵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少的开凿运河和沟渠,到田地里就用竹筒引水以避免水在输送的过程中渗透至土壤造成不必要的流失。
  这方面沈兵就交由浍来完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