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魏国又在沈兵水淹项燕时良田毁损过半。”
  “楚国则有项燕坚壁清野并带走迁移大批劳力。”
  “而我大秦则因接连征战用尽存粮……”
  李斯这分析得是。
  这刚打下来的几国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粮食问题,就连秦国也不例外。
  所以凡事都有其两面性:胜得太慢不好,突然间胜得太多也不好。
  这其中尤其是楚国。
  楚国是唯一一个有准备而撤退的国家。
  其兵士为了不将食物留给秦军,一路有意破坏焚毁作物,留下的大多是需要粮食的老弱。
  虽然在此之后因为沈兵的妙计在汝阴、寿春及时抢回了一些劳力,但这些劳力与迁移的人口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嬴政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
  “我等不是在汝阴、寿春两城缴获大批粮食吗?”
  “何况此时距收成不足两月,丞相何需如此担心?”
  李斯回道:
  “大王,汝阴、寿春两城的粮食虽多,但也只够寿春及我军而已。”
  “楚国还有数十万百姓衣食无着。”
  “此时虽距收成不足两月,但经臣计算,便是将我等所产粮食尽数用于百姓,也只能维持两月。”
  “到时……”
  接下来的问题就不需要多说了。
  如果所有收成的粮食只够两个多月,那如何能维持到下一次丰收?
  到时就别说打仗了,百姓的生存都会是个问题。
  而百姓的生活如果成问题,政局必然不稳,于是各地必会有大乱……
  嬴政不敢继续往下想,表情也渐渐严肃起来,他起身来来回回的在案前走了几圈,然后问:
  “那么以丞相之见,我等该如何解决?”
  李斯回道:
  “禀大王。”
  “据臣所知,燕国以北因冬季寒冷作物无法过冬,因此作物通常是春种秋收。”
  “此时正值春季,若能以燕国作物为种在魏、楚等地播下……数月之后便能收成。”
  “到时我等便无粮食之忧。”
  嬴政当即便允下了:
  “却是妙计,便依此法行事。”
  “寡人再让那燕王送些粮食来!”
  燕王要是听了这话,只怕心中又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了。
  话说这燕王喜原本就为了凑足秦军要求的粮食而激起民怨……这次民怨可不像往常一样那么容易平息。
  因为这可是夺了百姓用于过冬救命的粮食,百姓没法活当然就要去偷、去抢或是落草为寇。
  不过落草为寇还是少数,燕地冬季极为寒冷,到野外“落草为寇”几乎就是找死。
  但就算这样结果也不乐观,因为这冬季燕国发生的命案比往年多了数十倍。
  被抢的大多是有钱有粮的商贾和官宦,甚至还有几次小规模的暴乱。
  燕王喜几乎是把都城翻个底朝天也没能找出多少反贼。
  究其原因,便是那军队的兵士往往也是穷苦人家,他们中许多人本身就是受害者,于是官匪成了一家……
  这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却已说明燕国人心已散。
  有句话叫“心似野马易放难收”,这人心一散,燕王喜再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在这情况下,嬴政又再要求燕王送粮,岂不是雪上加霜?
  不过当然,嬴政说的不是“送”,而是十分客气的说“借”。
  然而任谁都知道这粮食是有借无还的。
  但燕王却没办法,这要是不送粮的话,改天秦军又兵临城下了。
  此时的燕王喜是更不敢得罪秦国。
  要知这秦国可是在攻燕之后接连打下魏国和楚国的……这差点让燕王喜惊掉了下巴。
  另一面却又在暗自庆幸:好在当初投降的早,否则早就跟魏王和楚王一样被擒了去了。
  其中魏王投降后还被砍了脑袋……这或许是因为嬴政不耻魏王假的为人。
  另一方面,燕王喜又在心里骂了一遍太子丹:
  “这厮好没眼光,他还道联合数军便能击败秦军帮赵国收复失地。”
  “岂料秦军不仅能败燕代联军还能亡魏攻楚。”
  “他死了倒轻松,却留寡人在此左右为难身陷窘境。”
  燕王喜也不想想,秦军之所以能攻魏,完全是因为他提供的大批粮食。
  因为心下对秦国极度恐惧,所以燕王喜没敢拒绝嬴政的“借粮”。
  且其速度极快,马上就筹备好第一批粮食并由黄河逆流而上运至邯郸……
  此时已进入春季气温转暖,黄河河口已解冻。
  且黄河虽是四季都有汛期,但以春季最为平缓汛期也最短,所以春季最适合航运及修筑水利设施。
  麦种运输方面也不成问题,嬴政直接就将这些麦种由黄河至大梁,再由汴水进入沙河通往楚国各地。
  从大梁汴水起就是顺流而下,所以耗时也不长。
  燕王这边的问题解决了,李斯这边却还有问题:
  “魏国还好说,其百姓劳力充足,只要调配得当要度过难关并非难事。”
  “但是楚国……便是有粮却无劳力可耕种。”
  “我大军正在淮河一线与楚军对抗,无法尽数屯田……”
  嬴政想了想,就回答道:
  “将楚军战俘充作劳力屯田。”
  李斯摇了摇头:
  “即便如此也远不足屯田之数。”
  嬴政又说:
  “让妇人也去屯田……”
  这话或许有理,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妇人如何不能屯田?
  然而这只是嬴政这样的高位者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古时的妇人在家可不是没事干,她们要么就是在家织布要么就是“舂米”,一天到晚舂,否则一家人都吃不上饭。


第二百六十三章 水排
  这一来就连嬴政都慌了神。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话要是放在现代或是体会不深。
  但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古代那还真就是“天”,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就意味着要饿死,而且还是成片成片的饿死。
  嬴政当下就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然而劳动力不足又能有什么办法?
  还能招来天兵天将来屯田?
  另一面已星夜赶到洞庭的楚王启也在等着这一刻。
  将淮北一带大批劳力抽空其实与他有关,之前项燕原本只是将劳力迁在汝阴一线。
  原因是再往南那封地就是楚国贵族的,将劳力带到南方岂不是便宜了那些贵族?
  但那时当楚王启还是昌平君的时候,就建议道:
  “将这许多劳力布设在汝阴,一来消耗大量粮草,二来若是汝阴失守,行动迟缓的他们岂不要成了秦军俘虏为秦军所用?”
  “如今秦军攻汝水只怕非是一日两日,将劳力南迁由贵族养成也不无不可。”
  “贵族眼红的是我等兵将,这些劳力只怕入不了他们法眼。”
  项燕一想觉得也对。
  何况以楚王负刍的威摄力,到时想要回劳力还没什么问题。
  于是就将大部劳力尽数调往南迁。
  这时他们一行人逃往洞庭时,就带着这些劳力一同南下……洞庭一带可是蛮荒之地,开垦新地正需要这些劳力。
  此时的昌平君可以说是在犹豫也可以说是在观望。
  若秦国无法解决淮北劳力不足问题导致大片楚民饿死……确切的说是秦军占领地的楚民饿死。
  那么楚王启就可振臂高呼:
  “降秦便是这般下场。”
  “反正都是死,不若与秦军拼个你死我活……”
  于是楚民很快就会聚拢在他这个新楚王旗下。
  到时即便各贵族也会因形势所迫不得不与他一同抗秦。
  原因很简单,一则民心才最重要,贵族若是不得民心,那么百姓便是连他们也反,到时贵族只怕就要死在自己百姓手里。
  二则此时首当其冲面对秦军的恰恰是这些贵族,更希望联合抗秦的其实是他们。
  项燕手里七拼八凑还有十余万军力,贵族手里还有二十余万人马,到时又可以凑齐四十万大军。
  而秦军只有二十余万。
  再加上淮北楚民被大批饿死,百姓同仇敌忾之下,楚国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然则昌平君却眉头紧皱一声不吭。
  项燕不由奇道:
  “大王何故愁眉不展?”
  楚王启回答道:
  “上将军有所不知,寡人与那沈兵有些私交,此人足智多谋奇思妙想。”
  “有他在,我等要想击败秦军只怕……”
  项燕听到沈兵的名字就脸色一寒,数次被沈兵击败的他又哪会不知道沈兵的厉害。
  不过这一回项燕却不像楚王启那么担心。
  项燕说道:
  “大王说的是,属下也知沈兵非寻常人。”
  “然则今趟却是淮北缺劳力,那沈兵便是有三头六臂,还能变出劳力来不成?”
  楚王启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他也是这么想的,但始终还是有些不放心。
  于是派出探子去淮北打探并监视沈兵。
  各方消息从四面八方传到楚王启这,报上消息都一样:
  “沈兵正让兵士赶制水车。”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