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因为这就不是快马加鞭那样传了,而是一传十十传百,连夜由军民传播到各地。
  淮北楚兵听了这消息后哪里还有继续反抗的心思,于是纷纷弃械投降。
  由于淮北地域广阔城邑众多,而秦军数量却不多,以至于出现几名秦军带着几百楚降军又去接收另一座城邑的情况……
  沈兵与杨端和就在寿春经营淮河防线。
  这道防线就是秦楚的最新边界。
  稳定下来后,沈兵最先想到的就是昌平君会做何选择。
  不过沈兵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应该给昌平君一点时间。
  更何况就算要降也不会刚任了楚王就降秦,若是这样只怕连项燕都说服不了。
  沈兵认为昌平君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因为秦军会在淮北休整一个多月,然后再南下进攻淮南。
  杨端和甚至都想直接挥师南下……他原本是稳重型的,只是这段时间突如其来的各种大起大落打乱了他固有的想法或者也可以说作战经验,于是变得有些急燥起来:
  “楚王已降正是楚国各部群龙无首之时。”
  “老夫以为我等应乘此时机继续南进,副将以为如何?”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属下以为不可。”
  “一者我军兵力不足且长年征战疲惫不堪。”
  “二者是楚国各族虽说群龙无首,但此时却有项燕立昌平君为新王。”
  “其内部应是各有矛盾或是面和心不和。”
  “此时我等若是继续南下,反而是帮了昌平君统筹各部。”
  杨端和想了想觉得也对。
  项燕虽是楚国上将军却并非楚国大族,他立昌平君为新王一是昌平君无法使各贵族心服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各贵族嫉妒项燕的心理……
  楚王启为项燕所立,将来若是复国成功那是不是说项燕便为首功?
  于是表面上答应但未必会心服。
  如果此时秦军南下攻贵族封地……那几乎就是秦军帮楚王启将他们打服了,因为这些贵族只能依靠楚王启并希望他能统合楚军抗秦。
  所以此时更应该缓一缓。
  淮河防线就不需要沈兵过多担心了,此时的楚军已是人人自危,秦军不去进攻他们就算好了,他们当然不敢先攻秦军。
  另一方面,秦军主要将防御力量布设在淮河北面。
  这与楚军的防御方向不同。
  比如寿春城就是座落在淮河南面,在淮河南面就意味着没有淮河作为缓冲区或护城河,甚至若是遭到进攻这淮河还会绝了秦军的退路。
  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淮河上多架设几道浮桥,以城池为依托将主力放在淮北……
  秦军是肯定不会将主力置于城内的。
  原因是秦军擅长野战,虽然依托城池防御更占地利,但敌人只需要用弓弩手及投石机封锁城门,秦军出城就是个麻烦。
  城内的兵力更多是为了维持治安以及防备城池为敌所占之用。
  因此沈兵的大梁军及神武军就布设在城内,而杨端和的秦军则在城外扎营。
  杨端和还交待沈兵道:
  “小心城内百姓作乱。”
  “副将在邯郸有平乱经验,此时由大梁军来守城便再好不过。”
  杨端和所说的“平乱经验”,指的是沈兵在邯郸喊“狼来了”那招先把反贼和奸细引出来。
  沈兵原以为也要故技重施,但进驻寿春之后才发现根本没必要。
  楚民与赵民那是两回事:
  赵民看到秦军,那眼里除了害怕之外还有怨恨及不屈。
  而楚民看秦军的眼神……除了害怕还是害怕。
  因为害怕,他们还十分听从使唤各种驯服。
  沈兵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赵国与秦国之间有刻骨的仇恨而楚国却没有。
  另一方面则是楚民原本就习惯了势力割据。
  比如楚国各贵族的封地,在其封地内就对百姓有绝对的权力,这些百姓就应更听贵族的而不是楚王的。
  于是对王权乃至“国”的概念都不强。
  因为对“国”的概念不强,那么秦军来了也就是换一个大王而已,他们该怎么生活就继续怎么生活,与这些纷争就没多大关系。


第二百五十九章 冶铁作坊
  这章补昨晚的。
  ——————
  因为楚民对国家的概念不强,因此沈兵管理起来就容易得多,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狼来了”那一招,只需要让监御史将秦律发布下去并指派监御史带着一支部队去监察就差不多了。
  沈兵更感兴趣的是寿春的铁器作坊。
  沈兵是带着欠一起去的。
  欠还有些疑惑:
  “副将为何不先看兵器作坊而看铁器作坊?”
  在欠看来,为将者更关心的应该是兵器和装备,也就是青铜制品。
  而沈兵一上来要看的却是铁器……
  沈兵只随口回了句:
  “兵器均以我大秦为尊,有何好看的?”
  “铁器则关乎农具,而我军正奇缺粮草,不看铁器又看什么?”
  被沈兵这么一说欠觉得也对,于是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其实沈兵此举是知道将来铁才是王道,青铜器注定是要被淘汰的,于是当然先看铁器作坊。
  寿春的铁官长是个叫弁(biǎn,意为帽子)的楚人。(注:铁官主官称长,副官称丞)。
  其实寿春官员依旧按楚王负刍时的编制,所以都是楚人。
  之所以不撤换,是因为沈兵及杨端和那些部下都是军队只会打仗可不会管事,要从秦国那派来一堆的官员将他们全替换掉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到。
  而若是将这些官员尽数撤掉再安排一窍不通的兵士去打理,只怕寿春就要乱作一团。
  这也应了那句话:“攻城容易守城难”。
  所以沈兵干脆就让那些官员继续干,至于将来嬴政会不会将他们换掉……那就不是沈兵能决定的。
  其实这些官员根本没必要换,因为由楚人来管理楚人挺好的,秦军只要紧紧控制政权就行。
  有句话叫“拳头才是硬道理”,只要政权在秦军手里,还怕这些官员会反了或是乱来不成?
  要不要脑袋了?
  更何况,就连楚王都降了,往后这寿春就是秦国地盘了,这些百姓包括官员在内都是秦人而不应叫楚人,能做得好当然可以继续做。
  这要是全换成秦人来当官……
  一来是对寿春百姓不信任。
  二来则是秦军这半年多来攻占的城邑多得数不胜数,赵国的、魏国的、现在再加上楚国的,从上到下每个城邑都换,哪能换得过来?
  所以,即便将来由嬴政来处理,最多也是把主官换了再整顿一番并改进制度而已。
  弁诚惶诚恐的迎了上来,朝沈兵作鞠道:
  “铁官长……弁见过副将。”
  沈兵听这弁的声音有些发颤,不由疑惑的望了他一眼,却见他抖得跟筛子似的。
  不用问沈兵也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是让秦军给吓的。
  沈兵不知道的是,弁其实是让他沈兵给吓的。
  若是说秦军,这弁还不至于太担心。
  因为秦军占领别的城池或坑或杀那多是军队兵将或是王公贵族,他们这些治理内政的官员大多留着任用,除非是那种贪赃枉法占着位不做事的……
  楚国像这类官员还真有许多。
  原因是其内政机构十分复杂各势力和关系盘根错结,一个职位尤其是有油水的职位往往是几家势力争抢。
  但一职又无法分数家,于是只能分设多个副职由各势力均沾。
  结果就是机构极为庞杂,许多人只是挂闲职却没有做事。
  弁并非不做事的人,他恰恰是铁匠出身因炼铁技艺被楚王看中于是才身居铁官。
  有技艺在身又与楚王及楚国贵族无甚瓜葛,弁照想自己性命应是无忧甚至还会为秦国所用。
  因此他对秦军攻占寿春是持欢迎态度的,心下虽也害怕但亦有所期待。
  然而,正在他监工时突然听到沈兵要来察视当下就懵了。
  弁虽是不过问军政大事但沈兵的大名早已在楚国上下传开了。
  沈兵是何许人也?
  数次击败项燕智取汝阴最后又生擒楚王的秦国副将!
  如此英雄人物居然来铁器作坊察视?
  更重要的还是这沈兵据说还是工师出身,他莫不是知道冶铁之术?
  这要是让他寻出差错,那岂不是……
  一想到这弁心就一阵紧张,站在沈兵面前时两腿就情不自禁的阵阵发软。
  沈兵宽慰道:
  “无甚要事,我只是来此随意看看。”
  “你这冶铁作坊,一月可产铁几何?”
  弁拱手回答:
  “回副将,每月产量不一。”
  “上月产铁一千一百三十余斤。”
  沈兵“哦”了一声。
  才一千多斤,对于一个都城来说实在不多。
  不过这并不奇怪。
  这时代更普遍的用青铜,铁则因为冶炼技术不成熟更脆易折,所以只用作农具。
  且农具也只是部份用铁加固。
  比如铁犁、铁锄之类,其主体还是木制,只是在前端与土地直接接触的部份包覆上一层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