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此时浍、胖子屯这些名副其实的秦军熟人主动找到他们头上,他们哪还能不欣喜若狂并奉为上宾。
其中尤其是胖子屯。
有人不知道从哪打探的消息,知道胖子屯是沈兵的徒弟……
这还了得?
那个大败项燕神武军副将沈兵的徒弟?
于是当下就将胖子屯像祖宗一样好吃好喝的供着,临行还送这送那的,就担心胖子屯不满意。
其实沈兵让他们联系这些楚人很简单,就是让他们做“托”。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心有疑虑时大家都不敢做出头鸟都在观望。
但是,如果有人大胆的吃了螃蟹又没事,也就是做了实验品甚至得了好处,于是大家就都会纷涌而上。
现代购房不就是这么个情况么?
你抢我抢大家都抢,于是原本只是抱着看看的心理,脑袋一热就定下了。
用这套营销手段折腾这些什么世面都没见过的古人……那还不把他们玩得团团转?
这对那些想抱秦军大腿的楚人来说当然只是小事一件,而且还承诺保证不说破……沈兵谅他们也不敢说破,否则脑袋就不在他们肩膀上了。
这事安排完了后,接着沈兵就开始更改告示。
原本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在要按量抽粮。
初时很便宜,一百抽一,也就是舂一百斤需要缴一斤粮做费用。
这是为了打消楚民心中的疑虑。
就像之前所说的,好处太大就导致楚民会想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于是就想七想八的。
这回需要收费了楚民反倒放心:
“原来秦军是想用这手段赚点军粮。”
“舂一百斤粮只需缴一斤粮……这并不算贵。”
“何况其它条件还不变,舂粮之后还有田可以屯。”
“这等好事还有何好犹豫?”
这只是沈兵的第一步,再往后……就要加价了。
比如隔天舂一百斤就要缴粮一斤二两,再隔天就一斤三两……
百姓一看,这可不行啊!
今天去舂粮就只需要一斤,明天就要一斤二两,那明天岂不是亏了二两?
再迟些舂岂不又要亏?
于是哪还等得了,乘早将家里的谷物都去舂了吧,越早舂便越划算。
这就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若是费用天天降,那么楚民的心思就是:
急什么呢?
过两天或许会更便宜呢,再等等看!
所以这房子就算是放那摆着也不敢降价卖,一降价面临的问题或许就是更卖不出去了……除非实在撑不住。
接着是什么状况就不用多说了。
没过几天,到水车前排队舂粮的就爆满,上千具水车前个个都排起了长龙,甚至在夜里都点着火把舂。
好在这水车是用水力可以日夜不停工作,否则还真承受不起这强度。
接着这些舂完米的人只需一登记,然后就划一片地,再将粮种一并交到她们手里马上就屯田去了……
这其中大多是妇人,种田经验的确不足。
但这时代的妇人可不是养尊处优,她们平时在家干的就是舂米的体力活,而且很能吃苦……在这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时代,甚至连宫中的宫女妃嫔都要采桑叶承担一定的劳动量。
于是,只需要几个有经验的人教她们怎么怎么做就成。
屯田并不是什么技术活,基本是一教就会,而且做的并不比劳力差。
第二百六十七章 喜讯
杨端和对沈兵的发明十分满意……
这是废话,能用水力舂米节省下大量的劳力并将这些劳力转投到屯田中去解决了粮食危机,任谁都会满意。
于是这就不只是在寿春推广的问题了,杨端和马上就将其推广到所有新占领的楚地,大小城邑都不例外,且连推广方式都一样。
其实寿春之外的城邑或是村寨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推广不开的问题。
寿春城不是独立的,其城内百姓平时就与周边村寨和城邑有各种往来,比如婚嫁、走亲戚、通商,城外农民进城售卖农作物等。
这么一往来很自然的就会把寿春的新鲜事以及舂米换屯田制度到处传播。
因此寿春之外的楚民就不再有“心有疑虑”这个过程……寿春城已经作为一只成功的小白鼠了,其它人只需要跟上就可以。
而水车的制作又不困难,楚地淮河水系水能又十分丰富,到处都是河流到处都可以制作水车并以之舂米。
农民百姓有秦军统一设置的定点舂米区就足够了,顶多就是麻烦些。
这里所说的“麻烦”,指的是需要将谷物运上一段路,排队舂完之后再运回来,且隔一段时间吃完之后又要来一回。
有大户人家觉得这不够方便,同时又生活在河边,于是干脆自己依样制作一个水车舂米。
一时楚地高位者人人以有水车为荣,大兴制水车之风,地处河岸的房舍被争相哄抢。
另一面的嬴政此时还不知道寿春这些事,依旧在邯郸为此事焦头烂额。
嬴政甚至还叫来了许应与他共商大计……
嬴政的意思是,此时正是赵地农民闲时,是否可以将赵地百姓大批量运往楚地屯田以解燃眉之急?
嬴政这想法还是有些道理的。
一则是因为赵地种的谷物是冬小麦,它是去年九月种下到今年四、五月收获,此时并非忙时。
二则是因为赵地距楚淮较近,且可以由水路南下大批迁移并不困难。
然则许应却摇头否定了这想法:
“大王,赵国原本就人丁单薄劳力奇缺。”
“且赵地谷物需看护不说,五菜也已到了播种之时。”
嬴政不由“哦”了一声……他倒是忘了百姓农闲时还要种菜了。
身居高位者又哪里能体会百姓的辛劳,他们想的就只有多少人能产多少粮。
想了想,嬴政又问:
“那么,农家可否带人前往楚淮协助屯田?”
许应回答:
“大王,草民带人前往楚淮协助屯田自是可行。”
“可是若楚淮缺乏劳力……农家只怕也无能为力。”
农家是技术而不是劳力,且分散在中原各地,就算全部集中在一起也就千余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嬴政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只是此时有些病急乱投医。
就在众人无计可施时,就见李斯拿着一封信兴奋的抢了进来:
“大王,喜讯,大喜讯!”
嬴政对此却兴趣寥寥。
他以为这时还能有什么喜讯?解决不了楚淮粮食危机所有好事都会变成坏事。
不想李斯带来的就是解决问题的喜讯:
“大王,楚淮屯田之困已解。”
嬴政霎时就来了精神,但还是有些不信:
“丞相此言当真?”
“我等一无派人二无派兵,这屯田之困却是如何解的?”
李斯笑道:
“却是那沈兵以水车解的。”
众人听着就更是奇怪。
知道是沈兵解的倒不意外,因为大家都知道沈兵就在楚淮,而且也知道这厮总是能出人意料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楚淮问题要是能解决只怕也非沈兵莫属。
众人奇的是这水车又怎么能解决屯田问题?
许应跨前一步,问:
“丞相可有听错,那水车乃引水所用,而楚淮缺的却是劳力……”
李斯呵呵一笑,回道:
“沈兵自然不是用这水车屯田,他是用水车舂米。”
殿内众人又是一阵奇怪:
“舂米?水车却可以舂米?”
“舂米又与屯田有何关系?”
……
便是那嬴政都情不自禁的起身走了下来,似乎是怕听漏了几句话。
李斯拱手将信件递了上去,解释道:
“大王请看,此乃杨将军书信。”
“其上所言,沈兵以水车之力舂米。”
“再以舂米与百姓交换屯田,百姓争先恐后络绎不绝,此时楚淮之地已大兴舂米屯田之风!”
嬴政接过信件认真一看,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你个沈兵,此番又解决了寡人的一大难题。”
“得此一将胜得万军哪!”
许应迫不及待的说道:
“大王,此水车要是能舂米,那岂非同样可用于别处?”
“草民请前往楚淮一探究竟,若当真可以水力舂米,草民也好将其推广以造福各地百姓。”
嬴政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准了!”
此时嬴政正在兴头上,什么事都能准。
何况许应所请也是好事,若是有这等好事当然要大力推广。
许应那也是心急,嬴政一准他就马上告辞然后稍事准备就直奔秦淮。
嬴政在宫内来来回回的走了几趟,越发越觉得这水车舂米非同小可……
因为就像许应说的,楚淮若是可以用水力舂米,那其它地方岂不是也可以?
全国各地都用下来的,那可以省下多少劳力?
但随后一想,嬴政又微微叹了口气。
因为大秦若是可以以此节省劳力,敌人也同样可以。
嬴政甚至考虑了下保密的可能。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的旗帜 (七帅) 起点VIP2021-06-03完结192.21万字 1.03万总推荐天宝十年,一个后世宅男穿越到了怛罗斯之战的战场上。他从战场...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