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战国时往往就是这样,表面看起来很威风名头很高,但其实已是日暮西山。
  昌平君也是如此,他能拥有的不过就是当年任相邦时的百余亲卫及一些门客。
  此时其门客也已跑得差不多了,只留下一些无志之士在蹭吃蹭喝。
  沈兵被请进大厅,里头却是一个仆人也没有。
  见沈兵进来,昌平君上前就对沈兵深深一鞠。
  这倒是将沈兵吓了一跳,赶忙上去扶起昌平君道:
  “昌平君何故行此大礼?”
  昌平君凄声道:
  “本君性命已在副将手里,若副将不肯救我,本君便再无活路了。”
  昌平君这么一说沈兵就明白了:
  这昌平君是何许人也,他可是能被嬴政重用并在秦国任相邦的,又哪会看不出自己酒桌上暗拒之意。
  既然沈兵知道昌平君心下的意图,那昌平君谋反还有可能成功吗?
  昌平君谋反要是不成功便只有继续呆在秦国,这依旧是死路一条。
  于是陷入绝境的昌平君便干脆敞开天窗说亮话向自己求助。
  沈兵一时颇感头疼,他一个不注意竟然掉进昌平君这个坑里去了。
  只见昌平君再朝沈兵一拜,说道:
  “沈副将是本君平生所见不多的智者,若沈副将也无计可施,本君今日便只有在此自寻了断。”
  沈兵回答:
  “昌平君……何不呆在秦国?”
  “正所谓船到桥头必然直,到时自然有办法。”
  昌平君起身叹了一口气,步履沉重的走上两步,说道:
  “沈副将有所不知。”
  “大王已对本君起了疑心,是以才将本君安置在新郑。”
  “本君若是个无能之辈还好,可事实又并非如此。”
  “有朝一日待秦国灭楚之后,大王又如何能容得下我?”
  昌平君分析得十分透彻。
  要知道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是当今楚王负刍的哥哥。
  论能力论资历,昌平君甚至比楚王负刍更有资格当楚王。
  如果昌平君只是个平庸之徒也就罢了,嬴政就不会把他放在心上,甚至还很愿意把他放回楚国让他去与楚王负刍争王位。
  问题就在于昌平君颇有才华和魄力,这要是放他回楚并做上楚王岂不是多了个劲敌?
  继续留在秦国?
  有一天楚国被灭,楚国百姓会不会还心心念念的想着楚王?
  哪天只要昌平君回到楚地揭竿而起,那岂不是又一个楚王?
  当年嬴政就是这么逃回秦国然后摇身一变就成秦国大王的,此时又岂会留下昌平君这个“祸患”?
  所以嬴政对昌平君动手只是迟早的事,此时不过还没到时候或者说已经到时候开始试探昌平君了。
  可沈兵这又能有什么办法?
  这昌平君错就错在他是楚考烈王之子。
  否则此时的他就应该还是相邦依旧受嬴政重用。
  想了想,沈兵就说道:
  “沈兵倒是有一计,只是不知昌平君……”
  昌平君赶忙回道:
  “本君愿闻其详,请副将指点迷津。”
  沈兵说:
  “只要昌平君带着项燕及楚国旧部降了大秦,大王必会念此大功厚待昌平君。”
  昌平君奇道:
  “本君孑然一人,如何能说服项燕及楚国旧部降秦?”
  “本君若是到楚国去做说客,只怕……”
  沈兵回答:
  “若昌平君是楚国大王就可以做到。”
  昌平君吃惊的望向沈兵:
  “本君又如何能成为楚国大王?”
  沈兵胸有成竹的回答:
  “若秦军攻下寿春俘了楚王负刍,而昌平君又逃回楚国,如何不能成为楚国大王?”
  “到时就看昌平君是否愿意降秦了。”
  昌平君闻言不由呆愣当场。


第一百九十七章 求降
  思考了一会儿,昌平君便摇头说道:
  “副将有所不知。”
  “若本君便如此在秦地偷生,又何苦降秦?”
  这话说的是。
  其实昌平君如果想苟且偷生就什么事都不需要做。
  沈兵说的那一套多麻烦:先逃到楚国做了大王,再劝项燕降秦……结果他昌平君还是像现在的处境一样,依旧成天提心吊胆担心嬴政会杀他。
  不说结果与现在没有改善,与其过这样的日子还不如干脆死了算了,或者干脆做楚王与秦国拼个鱼死网破。
  沈兵的想法当然也不会这么简单,他只回了句:
  “昌平君可知安陵君?”
  昌平君点了点头,然后若有所思的望向沈兵:
  “副将的意思是……本君与大王谈条件保有自己的封地?”
  沈兵回答:
  “正是。”
  昌平君有些担忧的回道:
  “可本君并非安陵君。”
  “到时大王只怕……”
  沈兵道:
  “安陵君之所以能保有安陵城,一是因其愿降,二是因为安陵城城坚城墙厚,三是因为安陵周围都为秦地无所有作为。”
  “因此大王才放心得下,于是安陵君得以保留封地。”
  昌平君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取与不取其实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平衡。
  若嬴政只需一念之间或是一句话就能取了安陵城,那么安陵城当然保不住。
  问题就在于取安陵城有一定的难度,且安陵愿降又注定不会有所作为,于是权衡再三,嬴政才会让安陵君保留封地。
  沈兵继续说道:
  “江东何尝又不是另一个安陵?”
  昌平君恍然大悟,暗道一声:
  着啊!
  江东有项氏一族还有百越各部,且山多林密水网密布。
  若是能以江东封地为条件求降,那岂不就是另一个安陵城?
  现代江东也就是上海、江苏、浙江一带那是富庶之地,但在古时这片地区却因为生产条件落后且到处是森林荆棘、野兽出没,于是被称为蛮荒之地。
  楚国也因此总被其它国家称为蛮夷之国。
  在这片区域行军作战十分困难。
  这是项氏当年能长期在江东生存最后被楚国收编的原因,也是楚国到现在还保持着贵族封地的主要原因……
  自进入战国以来,随着军事的发展和要求,七雄或多或少都进行军政改革……不改革就落后,落后就只有挨打,于是不改不行。
  但七国中唯独只有楚国改革最浅,甚至可以说毫无寸进。
  究其原因,其中虽有贵族因利益受损横加阻挠,更重要的是国家地势、地形情况特殊。
  楚国是七国中唯一一个大片土地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国家。
  长江以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大面积播种和收成,这对古时生产力不发达、交通不便时十分重要。
  长江以南就开始多山多河道路蜿蜒曲折,这对生活、生产及灌溉都极为不利。
  现代人之所以对此感觉不明显是因为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隧道等已经将这劣势大部消除了。
  若只能走山路,从这一小片地走到另一片地就要翻过一座山……其困难程度便可想而知。
  同样,在这片区域行军作战也极为困难。
  若楚国像秦国一样实施郡县制将所有控制权都收为都城,那么一旦有盗贼流匪是否就该由都城派兵剿灭?
  而都城派来的兵士无法适应地形不知该如何作战,又要派多少来剿灭才合适?
  楚国数十年前就有过一次被称作“庄跷暴郢”的叛乱。
  那庄跷不过只带着数千人兵士和族人起事,便是在这水网和山林间穿梭,以至使整个楚国对其无可奈何。
  最后历时十余年,才由项燕带着江东八千子弟兵(私兵)一路尾随追杀,才将这次叛乱平息。
  项燕及江东八千子弟兵也因此成名。
  这说到底其实就是控制力的问题……即便是楚国数十万大军也无法有效控制岭南这片多山多水区域,于是只能依靠贵族私兵自行解决。
  因此楚国就无法像其它各国一样大刀阔斧的改革体制。
  昌平君身为楚国公子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他轻抚着胡须点了点头说道:
  “副将所言在理,若本君只求江东蛮荒之地自愿坐镇百越,大王或能答允。”
  这样一来就跟安陵没多大区别了。
  同样愿降,同样易守难攻,且因为蛮荒之地还没有多少发展情景,那么嬴政又何乐而不为呢?
  嬴政若是要强行攻下这片地区又能得到什么利益呢?
  但昌平君话锋一转,就说道:
  “然副将以为……楚国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
  昌平君这话问得甚是大胆。
  不过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沈兵也知道昌平君的企图,那横竖都是一刀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沈兵听着这话就明白了。
  其实昌平君对楚国还抱着一丝希望。
  就像刚才说的岭南地区,实在不行打败了再退到岭南过苦日子呗。
  但沈兵却摇了摇头,说道:
  “昌平君此言差矣。”
  “大王的目的是一统中原。”
  “之所以留安陵城是因其已降秦,若安陵未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