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也失落的道:“惭愧,实在惭愧。本以为我对论语的理解已经很深了,可和岳候一笔,简直如小儿稚语。”
“两位,我不否认自己对论语有独特的理解,但你们应该也能看得出来,在某些地方我的理解还是太过于浅薄。以至于无法把所有的想法贯穿在一起。”岳山说道:
“这也是为找你们一起著书的原因,我希望能借助你们渊博的学识填补这些不足之处。同时也帮我看看这里面有哪些内容太过于惊世骇俗不方便写出来的。”
“我说怎么这些笔记里有些地方语焉不详,原来如此。看来你现在出书还是有些急促了,要是在给你十年……不,只要五年的学习时间你就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白白让我捡了这个便宜,这是老头子的幸运。”李纲回想书里的内容,不禁点头道。
“岳候放心,老夫一定倾尽所学助你完成此书。”孔颖达郑重的道。
于是著书三人组的关系再次发生了改变,主力是岳山,孔颖达是辅助,李纲是最后的保险。
岳山先是给两人一字一句的讲解了自己对论语的理解,然后一些不足不处特殊标记出来交由孔颖达填补,完成之后交由李纲最后审核。
有着岳山完整的读书笔记在,孔颖达也是一生都在研究论语,两人配合起来效率非常的高。几乎以两天一篇的速度完成着,论语二十篇两人用了四十天时间就完成了。
这个速度要是传出去,肯定能震惊世人,但也会被当成笑话。
《论证正义》就是李纲为这本书起的名字,本来他是不同意的,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应该由岳山取才对。不过在岳山的劝说下他还是怀着欣慰的心情起了这个名字。
岳山版的《论语正义》全篇洋洋二十万字,是以类似于三国演义半文半白风格所写。
关于文体也起了一些争执的,李纲和孔颖达是坚定的文言文支持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显得厚重。
岳山也没有争论太多,直接给他们讲解了文言文诞生的过程。古人在贝壳竹简上写字,为了节约空间必须用最简短的文字记录最复杂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文言文。
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纸,不用再这么节约空间了,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自然跟不上时代了。
而且文言文太容易产生歧义了,古代的书籍为啥有那么多的解读版本,而且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文言文的锅。
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半文半白的文体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两人就不在反对了。
之后三人有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最终确定没有大的问题后终于确定了最终的版本。
连续三十天日更三千字以上,终于达成这个成就了。大家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上,不要的票票多给几张吧。
第413章 书成
李纲是真正的高洁雅士,他知道如果自己过多的参与《论语正义》的编撰工作,那么成书以后大家必然会认为这本书是他写的,不管怎么解释都没用。
他自然不愿意也不屑于争抢岳山的作品,于是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去修书的小院呆上一两个时辰,校对过完成的稿件后就离开。
大部分时间都在尔雅楼和其他人一起编撰大字典工作。
一开始大字典编撰组的那些名师大儒也很惊讶,你不是说闭关修书去了吗,怎么天天泡在尔雅楼编撰大字典?书不修了?
每每有人问这个问题,他都会笑着说:清水候乃不世出的奇才,对论语的理解远超过我,我就不去献丑了。
一开始大家还不信,以为他是谦虚什么的。但很快就发现,他是真的没把心思放在修书上。每天最多去岳山那里逛一圈,然后就来编撰大字典。
他们这才相信真的是岳山在编撰论语。
至于孔颖达,李纲一点都没给他留面子,直言他只是帮忙查漏补缺,主体框架都是岳山在写。
这些消息也通过大字典编撰组的名师大儒的嘴巴迅速传遍天下。
大多数读书人都知道了原来真的是清水候岳山在修书,而不是如他们之前所想的那样李纲修书替岳山扬名什么的。
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让他们更加不看好岳山的这本书。无数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考虑到岳山以往的战绩,还是有不少人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并时刻关注这龙首山的一举一动,有关系的还时不时向李纲打探消息。
李纲一开始还守口如瓶,只是笑而不语。等过了一个月初稿完成之后他一改之前的态度,不停的在人前吹捧《论语正义》乃旷世巨著。
当别人问他如何个好法的时候,他又只字不提了,把人的胃口吊的高高的。最后被人问急了,才冷不丁说了一句:
开千年未有之先河,创千年不朽之伟业。
然后这句话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京城,并迅速向全国扩散。
大家才刚刚转移走的注意力又被这两句话给拽了回来,岳山和他的《论语正义》再次成为读书人聚会交流时必谈的话题。
就是在这种氛围下,《论语正义》正式定稿了。
“李公,如何?”岳山有些忐忑的看着李纲问道。
“皇皇巨著,儒道大兴有望矣。”李纲赞叹道。
“哈哈……李公过奖了,过奖了。”岳山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然后又起身对他和孔颖达深深鞠躬道:“谢两位先辈成全。”
《论语正义》主体框架是他制定的,但没有孔颖达和李纲的无私帮助,不会完成的这么快,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完美’。
李纲摇摇头道:“说起来是老夫帮了你的光才是,你真应该感谢的是孔学士。”
“不不不,清水候使家祖之学复归本源重现本来面目,是我感谢你才对。”孔颖达也还礼道。
“两位前辈对晚辈的爱护我铭记在心,此恩不言谢,日后必有重报。”岳山知道感谢来感谢去也没意思,就转移话题道:“不过有件事还需要劳烦两位。”
“什么事情,尽管说。”李纲道。
“我想请两位为此书做序。”岳山正色道。
听到这个请求,即便以李纲的修养也有些激动,孔颖达就更别提了,已经笑的看不见眼睛了。
“翠岚不愧是能写出《论语正义》之人,此等心胸老夫佩服。”李纲道。
《论语正义》有多伟大他非常清楚,能给这本书做序,那是天大的荣耀。即便对于李纲这样站在学界巅峰的人物也是一样。
对于孔颖达来说就更重要了,代表着《论语正义》有他一份功劳,即便去了九泉之下也能昂首挺胸面见祖宗。
“不过老夫也有个请求。”李纲突然又说道。
“李公请讲。”岳山道。
“我想要一本你手抄的《论语正义》。”李纲道。
还没等岳山回答,旁边的孔颖达眼睛一亮,干咳一声道:“咳咳,翠岚,我也想要一本你手抄的《论语正义》,某准备将其供奉在家族祠堂。”
岳山的字千金难求,再加上又是《论语正义》,这已经不是金钱能衡量的了,当做传家宝都没问题。
本来就没准备拒绝的岳山一听这话那叫一个兴奋。孔家的祠堂就是孔庙啊,把自己的书供奉在那里……不能想,想多了容易飘。
书既成,就没必要在保守秘密,很快书院上下都知道岳山的《论语正义》成书了,不日即可刊行天下。
于是无数人上门希望能提前一睹此书的内容。不过他们上门的时间点不对,岳山已经带着这本书去了皇宫面见李世民。
“翠岚,只用四十天就完成如此皇皇巨著,你再次让我感到惊讶。”李世民也忍不住赞道。
他倒是没有怀疑这本书的质量,毕竟岳山的书房二十四小时都有禁卫把守,那些读书笔记他也看到过一部分,知道岳山对论语有很深的了解。
“圣人过誉了,能这么短时间成书还要多赖李公和孔学士相助,非我一人之功。”岳山道。
“你不用过谦,事实如何我自然清楚。书我收下了,你这就让人印刷吧。”李世民笑道。
“呃……你不审核一下吗?”岳山惊讶的道。
“你经常说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当天子我比你在行,做学问你比我强。这本书要是经我的手过一遍,就配不上李文纪‘开千古唯有之先河,创千古不朽之伟业’的盛赞了。”李世民摇了摇头,叹气道。
然后他有说道:“而且我相信你,不会当司马迁。”
岳山只觉心中一暖,眼眶顿时变得湿润起来,用略带哽咽的声音道:“谢圣人厚爱,臣必肝脑涂地已报圣恩。”
李世民开心的大笑道:“你我名为君臣实为翁婿,莫要说这些见外的话。去吧,享受你应有的荣誉。”
“喏。”岳山后退两步转身离开。
走出老远,他转头深深的看了一眼大兴殿,心中叹了口气,嘴角露出苦笑。
第414章 羁绊
君以国士待臣,臣以国士报之。这是古代君臣之间最浪漫的事情。岳山以为永远都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