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岳山通过盐政向朝野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从此以后,他就正是进入了国家人才储备库里。时机到了,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而不像以前,他只是李世民的宠臣,只能躲在背后给李世民出谋划策。
岳山把厌次县上上下下全给抓了,第二天消息就传到了长安,消息灵通的人基本都知道了。
大家都不是蠢人,岂会看不明白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盐政创造一个良好的施行环境。
正因为看的明白,正因为明白新盐政对大唐的好处,宰相们才集体保持了沉默。有时候沉默是反对,有时候沉默就是支持。
正如岳山说的那样,在一千万贯的岁入面前,这次宰相们集体选择了支持他。
所以李世民询问看法的时候,宰相们才会说杀的好。能给朝廷到来千万贯岁入和一条良策,就算把德州的贪官污吏全杀了,他们也会说杀的好。
至于奏折最后面附带的举荐名单,宰相们连看都没看。五品以下的官员铨选吏部自己就可以负责,不需要他们这些宰相插手。
而长孙无忌会反对吗?肯定不会啊。
所以这份本来应该会在朝中嫌弃轩然大波的奏折,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
把李世民给郁闷的,差点憋出病来。
平时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你们一个二个的都能打出狗脑子来,今天这么大的事儿就这样过去了?
难道你们就不谴责一下岳山残忍好杀,难道就不参他几本?还是说你们找茬的能力太差,战斗力不行?
这样的话,看来有必要给朝中添加一个战斗力超强的宰相才行。朝中一团和气不是好现象。
于是李世民就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第321章 重塑官僚体系
公审大会之后岳山变得忙碌起来。
一方面在渤海县和厌次县大批量修筑盐田。第一次晒盐成功之后邓建又带着人晒了两次,就技术方面已经摸熟,也培养出来一批熟练工人。
这些熟练工可以作为小队长带领新招募的工人修筑盐田,进行晒盐工作。
毕竟晒盐这东西真没啥技术含量,只要不傻操作两次就会了。
而且大批量修筑盐田需要大量的人力,也给两县穷困人家一个谋生活命的机会。
另一方面就是对德州六个县的进行扫黑除恶工作。
岳山很清楚,这种大批量杀戮官员的行为有一次就够了。这次看在盐政暴利的份上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要是每次都这样大动干戈,他就等着当孤家寡人吧。
所以他必须要趁此机会把德州清洗干净,绝对不能留个尾巴。
当然,对其余五个县的清洗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一般只除首恶,没有人命在身或者没有激起民愤的都给了一条生路。
而且他清洗另外五个县的理由非常正当……刺史于克训被岳山“热情挽留”在厌次县探讨学术。恰好遇到其他几个县的百姓自发来告状,于克训大怒派人查办。
所以于克训于刺史又多了一口黑锅,但也因祸得福成为百姓口中的“青天”。
至于于刺史愿不愿意要这个美名……总体来说痛并快乐吧。
杀这么多人还被逼着背黑锅他肯定不愿意的,但好清谈的人大多都有个毛病,好名。名就是他们的命,所以他又非常喜欢“青天”这个称赞。
但不管怎么说吧,对于岳山的行动他确实没有提出反对,也没有在背后搞小动作就是了。
岳山要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重塑德州官僚体系。
第一步就是把德州治所搬迁到了厌次县。
岳山准备把德州打造成自己的后花园,而且已经得到了朝廷上下的默许。
厌次县就是他在德州的大本营,把州治所搬迁到这里便于掌控于克训等人。
眼下岳山还需要于克训做傀儡,无他,根基太浅没有合适接替刺史位置的人。
田学臣倒是很适合当刺史,不管是能力还是资格都够。然而他担任厌次县令才半年寸功未立,不适合直接提拔成一州刺史。
再说田学臣走了谁来接任厌次县令?
岳山的计划是,熬半年。半年后盐政大成的时候田学臣可以凭功接任德州刺史,最不济也要是个别驾。
而且这半年时间他自己推举的那一帮子亲信应该也磨砺出来了,顺势接管厌次县也名正言顺。
眼下把刺史治所搬迁到厌次县,架空刺史府的权力,就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就算过段时间他离开德州返回京师,以田学臣的能力也足以把于克训给掌控住。毕竟是当过几年长安令并全身而退的人,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于克训也知道岳山的打算,但可惜在岳山面前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只能乖乖的上书朝廷,请求把治所搬迁到厌次县。
让他绝望的是,朝廷非但没有反对,还以闪电般的速度批复了这个决议。
这让于克训终于熄了最后一点反抗心思,从此彻底放飞自我,在清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和朝廷公文一起来的还有书院的一众先生,也就是岳山举荐为官的那些人。
“甘元峰见过院长。”领头的赫然正是兴州甘元峰,这个曾经挑战过岳山的数学奇才。
“见过院长。”其他十余人也跟着行礼。
“免礼吧。”岳山笑着说道:“元峰,你们终于来了,再不来我头都快炸了。”
“让院长久等了,接到通知我们就已经星夜兼程,只是旅途实在遥远,今日方到。”甘元峰解释道。
岳山暗自摇头,这个甘元峰那都好,就是性格太严肃了,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刚才明明是开玩笑,他居然认真的解释。
不过……这次推举他为官不正是因为他严肃认真的性格吗。这种性格是真正干实事儿的人应该具备的。
熟知他性格的岳山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道:“好,我们走,今天为你们接风洗尘。”
德州的事情千头万绪实在太多,每个人都恨不得劈成八块当八个人使,哪都时间来接人。所以这次过来迎接的只有岳山一个人。
但是晚上的接风宴举办的还是挺热闹的,能到的人都到了。而甘元峰等人也通过和同僚的聊天知道了德州目前的详细情况。
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不敢置信。
一口气杀这么多人,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杀,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温文尔雅的院长吗?
这妥妥的一屠夫啊。
第二感觉就是头皮一阵发麻,院长对官吏的要求那么严格,以后他们的工作不好做啊。被举荐为官员的喜悦也消散不少,随之而起的是谨慎。
第二天岳山就把书院的人安插到了厌次县和渤海县各个部门,全是彻底完成了对这两个县的掌控。
其中甘元峰被举荐为厌次县的主簿,相当于是第二把手。
名义上来说县丞才是县令的佐官第二把手,但实际上县丞的位置最尴尬。
他的职务范围和县令完全重叠,就品级来说和县令只有半步之遥,一旦让他掌权县令都能被架空。
故而深受县令猜忌,平时处于隐身状态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主簿的职务范围囊括了一县百分之七八十的事务,但他和县令之间隔着一大步,这一步就是天堑。不管主簿能力有多强,都威胁不到县令。所以县令一般不会把主簿怎么着。
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名义上的二把手县丞基本隐身,主簿就成了实际上的二把手。
这个职务基本什么都能管非常锻炼人,能当好主簿,基本代表当县令问题也不大。
说白了岳山把甘元峰放到这个位置上,就是当成未来的厌次县令来培养的。
当然了,首先要甘元峰有这个能力,要是他能力不足那一切休提。
至于其他人也安插在各个重要的位置进行培养,以后再根据实际工作能力调整岗位。
第322章 全民教育
甘元峰等人的到来终于把岳山从大量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让他迅速的完成了对厌次和渤海两县的把控。
至于为什么只有两个县而不是全部的六个县,原因很简单。
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多可用的人,另一方面是不能。
大唐毕竟姓李,不姓岳。朝野默认德州是岳山的地盘并不是说德州就真是他的了。
这个所谓的地盘是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试验自己的施政方针。
你要是有个什么关乎国家层面的决策,一时间大家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可以在实验田进行试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宋朝王安石变法,最开始朝廷就是在局部地区给王安石划分了实验田。这里的主要官员都是王安石的亲信,以方便推行他的改革计划。
在实验田推行成功了,再全国推行。
同时这个实验田也是培养嫡系的地方,朝中够资格的大佬都有自己的实验田。
但这并不意味着岳山就可以在实验田为所欲为,比如现在,他就不能把所有的官吏换成自己人。主要官吏可以是自己人,但不能是所有人。
实验田也是国家的土地,不可能让他为所欲为,该有的平衡啊什么的都要有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