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毕竟是书院,岳山的要求是任何东西都要标准化规范化,这样才显得正规。学生们的早操除了跑步还要打一套军体拳。
他没有模仿前世的广播体操,不是不会而是没必要。这个时代的军体拳反而运动量更大,对身体的锤炼更有效果。
这个军体拳还是找敬君弘要来的。虽然元从禁军没有出什么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吃饭的本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固定的套路还是可以的。被岳山命名为第一套军体拳传给了书院的学生。
从此以后,学生的早操就从自由活动变成了统一的固定的活动。
锻炼完身体就是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洗漱上厕所之类的,半个小时后一声哨响开饭时间到。
学生们拿着自己的餐具哗啦来到食堂,有序的派对打饭。
岳山正准备动身去办公室取自己的餐具,冷不防身旁有人说道:“这就是龙首山书院的学子吗?裴公一直在我耳边夸赞他们的不凡,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方知所言不虚。”
“啊?李公,你什么时候到的?”岳山转身看着李纲惊讶的说道。然后又和跟在他身后的几人打了招呼。
“刚到不久。”李纲摆摆手,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岳山说道:“这些学子的学识如何我不知道,但都是懂礼守礼的好孩子。他们身上洋溢的蓬勃朝气是我所仅见的。你很好,非常好。”
“何止是好,简直是天人般的人物。据说这些学子皆出身农家子,在他们之前家中无有读书之人。现在看这些学子,如果不告诉你,你能猜到他们的真实身份吗?”
这时李纲身旁的一名略有些邋遢还带着些许酒气的中年文人说道:“这种朝气就是世家子身上都难得一见。翠岚……老头子这么叫你不介意吗?”
得到岳山首肯后才继续说道:“翠岚只用一年时间就把一群农家子教导成现在的模样,当为天下名师。”
岳山尴尬的看着他,不认识啊,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还是李纲在一旁介绍道:“这位是王绩王无功。”但见岳山依然一副茫然的样子,又补充道:“文中子的胞弟。”
岳山还没有无知到不知道文中子是谁的程度,隋唐年间的大贤王通,三字经里被尊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他的胞弟还能与李纲为伍,向来也不是简单人物。
“原来是无功先生,末学后进岳山有礼了。”岳山恭敬的行了一礼才道:“不敢当先生的夸奖,我也只是尽力而为,不指望他们每一个都能成才。只希望不要成为睁眼瞎就满足了。”
“睁眼瞎?”王绩马上就反应过来岳山说的是什么意思,饶有兴趣的道:“这个词用的好,不识字读书,可不就是睁眼瞎一样吗。”
李纲也颔首赞同道:“翠岚才是真有一颗仁人之心。人人生而不同,正如有人擅算学,有人善经学,有人善书画,有人善音律,不能一概而论。天下万民不可能人人成材。”
“但不能因为他们成不了栋梁就放弃他们,反而要尽力教导他们,让他们明礼守礼不至于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这才是夫子所言的仁道,翠岚的领悟比我还要深,老夫佩服。”
对于李纲的话,跟在他身边的人有些表示赞同,有些则不以为然。不过都没有贸然答话。一是李纲的地位在那摆着,不好多说。再有就是和岳山不是很熟,不好意思说。
“李公谬赞了,我只是……”岳山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就想谦虚几句。哪知道刚开了个头就被王绩打断了。
“你小子别来那套虚的,好就是好,我们一群老家伙难道还分辨不出来吗。”说道这里王绩揉了揉肚子:“一大早就被李公给拉过来了早饭都没吃,你这个地主不请我们祭祭五脏庙吗?”
岳山总算是肯定了一点,这位王绩很率性。在前辈李纲面前都表现的无拘无束,说话也一点不遮遮掩掩,和这个时代的人大相庭径。
“是小子招待不周,请诸位前辈移步到寒舍。”
“不用那么麻烦,眼前不就是吃饭的地方吗。李公,咱们也去尝尝龙首山的饭菜如何?”王绩说道。
“呵呵……好呀,被你一说老夫肚子也饿了。”李纲笑道。
“这……学子懵懂怕冲撞了几位。”岳山迟疑道。
倒不是因为食堂饭菜难吃,这一点岳山还是很自豪的,别看是大锅饭,口感确实过得去。主要是岳山经常在这吃饭,厨师也不敢敷衍了事。
他是真的害怕哪个学子无意间冲撞了这几位,再说食堂人多乱糟糟的,也怕他们不适应。
“有什么冲撞不冲撞的,我就喜欢和这些年轻的学子在一起。”王绩率先走了进去。
第199章 演双簧
路上但凡遇到的学子无不停下叫‘院长好’,岳山也一一颔首回应。但等进入食堂之后情况发生改变,所有学生都无视了他们一行人的存在。大家该干啥干啥,就好像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
岳山习以为常,李纲等人却微微皱眉有些不高兴,他就解释道:“书院精简了许多不必要的规矩,在食堂、澡堂等特殊的地方遇到先生不用行礼。”
李纲等人这才释然,王绩更是赞道:“规矩因势而变不墨守成规,不错不错。”
“你们这里只有一百五十名学子吧?食……食堂有些太大了吧?”这时李纲身后的一名中年人问道。
“这是太原刘子通,最善孟子。”王绩显然对岳山非常有好感,主动为他介绍道。
“子通先生有礼。眼下只有一百五十名学子,食堂确实显得浪费。但今年七月还会招收不少于两百名学子,日后每年的七月份都会招收不少于这个数目的学子。食堂的剩余空间是为了方便日后使用。”岳山解释道。
“每年不少于两百名学子,此言当真?”刘子通问道。
“当真。”岳山肯定的道。
“束脩几何?”
“米一石。”岳山道。
至于为什么收米而不是直接收钱,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系。
乱世刚刚结束,生产还没有恢复过来,粮食才是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包括纳税、发工资什么全是以粮食结算的。
书院给先生发工资也一半粮食一半布帛和现钱。如果全发钱,看上去省事儿了,实际上先生们是会不高兴。
粮价是不固定的,降了还好说,涨了就相当于工资缩水,远不如发粮食保值。
往远了说。如果岳山直接收钱当束脩,那农民还要先把粮食换成钱。粮商收购粮食肯定要压价,农民受到损失。
而书院要解决学子的口粮问题也要购粮,买粮的时候粮商会抬价,这样一来一回全便宜粮商了。还不如直接收粮食或者布帛作为束脩。
在后世看来最方便最简单的发钱,在初唐反而是最麻烦的,这就是时代的差异。所以书院的学费是用粮食来缴纳的。
初唐一石米相当于多少钱呢。
一石米就相当于一百二十斤粮食,初唐米价大约在五文钱一斗,一石等于十斗也就是五十文钱。也就是说一学期需要交纳五十文的学费。
一个学期五十文钱,收费相当便宜了。
但五十文钱真的很少吗?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岳山刚穿越过来那会,全家只有三文钱的现钱,岳老四两口子还和宝贝一样藏起来。可想而知,对于农民来说,五十文一笔很大的开销了。
但对于学问来说五十文真的不算钱,随便买本书都要几十文上百文,如果是名家解读的版本价格更贵。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流传至今的穷文富武是多么的扯淡。正常情况下来说,能读的起书的没有真正的穷人。
真正的穷人,家里除了地契房契什么的,连张纸都找不到。
“一石米?”刘子通欣慰的点点头,然后钦佩的道:“清水候真仁人也,某佩服。”
一石米肯定不够学费,那剩下的就要自己补贴。一百多名学子,这个补贴可不是小数。所以刘子通才会这么钦佩。
“听说书院招收的多为平民家的子弟,他们能拿得出这么多束脩吗?”李纲突然问道。
岳山惊讶的看了他一眼,这件事情之前拜访他的时候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怎么还问?李纲目光平静的看着他。
当目光扫过他身后的那些人的时候,岳山心中一动猜到了他的目的。这老倌是要给自己扬名啊。
心中顿时感激不已,连忙道:“确实有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弟无力承担束脩。但书院也为这些学子提供了便利。”
“首先书院会为品学兼优的学子提供奖学金,只要在大考中获得前几名,都可以获得金钱奖励。”
“其次书院会给学子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家贫无力负担束脩的学子,可以向书院神情,书院会给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
“可以帮书院清理卫生,帮助食堂摘菜、洗菜……”
“我还准备在学校旁边开垦一块耕地,让学子们耕种。不只是家贫的学子,即便能承担得起束脩的写字也要去劳作。以防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迂腐学子。”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