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旁边有一个大水塘,里面可以养鱼。还准备养一些鸡鸭鹅等家禽……”
“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一部分可以供学子食用,多余的还可以贩卖填补书院资金亏空……”
……
“妙,此举真妙不可言也。清水候此法既可以为贫困学子提供方便,又可以让学子们亲自耕作体会民间疾苦,还可以填补书院的亏空,一举多得啊。”王绩再次赞叹道。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看向岳山的目光里再无一丝轻视,多了几分认同和钦佩。
“书院每年都要招收不少于两百名学子,不知道先生够不够?”李纲再次问道。
岳山苦笑着看向众人:“先生确实不足,书院已经加紧招募。但我人微言轻,有真才实学的不愿意来这里教书,而没有能力的我又不愿意要,此事困扰书院已久。”
“要不是因为先生短缺,学子的规模现在就能扩大两三倍,而不用等到下半年。”
说道这里岳山朝众人深深的鞠躬诚恳的道:“诸位前辈皆是名满天下的大家弟子众多,小子再次恳请前辈们施以援手。”
诸人都露出迟疑的表情,夸你归夸你,可不代表我愿意让弟子来这里教书。至于随便推荐个人过来,那更不可能。大家都是爱惜羽毛的人,万一推荐非人,最后丢的还是自己的人。
“哈哈……好你个李成纪,我说你为什么一大早连饭都不吃就带着我们往书院跑。原来在这儿等着我们呐。”这时王绩做恍然大悟状,笑骂道:
“你想让我们给书院推荐有才之士当先生就直说,没必要如此拐外抹角。显得我们多小气。”
“我王绩虽然才学不如你,但弟子还是有几名的。清水候你放心,回头我就写信让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弟子都过来当先生。”
“不过可不是因为你李成纪,而是看在清水候的面子上。”末了王绩还不忘怼了李纲一下。
第200章 书院的早餐
面对王绩的挑衅之言李纲只是轻蔑的看了他一眼,连一个字都懒得回。
但另外几个人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也连忙表示会派几个弟子过来锻炼锻炼,以解决书院先生短缺问题。
岳山连连道谢,末了还发自内心的朝李纲和王绩两人行了一礼。
李纲和王绩仅仅只是为他解决了教书先生的问题吗?表面看确实如此,但事实上这只是附带的好处,真正的好处是把他带进了读书人的圈子。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圈子,官场是个圈子,权贵是个圈子,想进入圈子很难。
比如权贵圈子,封了候当了大官就能进这个圈子吗?不可能。前文已经说过,武士蒦都封国公当宰相了,权贵圈子依然不认可他。后来李渊给他赐婚娶了世家女才被权贵圈子接纳。
岳山能顺利被权贵接纳,不是因为李世民信任他,也不是他认了长孙无垢当姐姐,而是裴矩引他入的门。
大朝会那天裴矩以长辈的身份把他介绍给了权贵,从此他岳山才真正的进入权贵圈。
读书人也是个圈子,不是读了几本书就能被圈子接纳的。尤其是岳山出身不正——神仙弟子身上带着道家的色彩,更是难以被读书人圈子接纳。
岳山想到了贞观大字典的创意,为什么不自己搞,而是把功劳拱手让人?
年龄小是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原因是他不属于读书人圈子,有再好的创意也没用。你想招募人手一起编撰大字典,根本就没有人响应。
就算花大价钱把字典编出来了,推广也是个大问题。人家不认可。
总不能学梵高吧。活着穷困潦倒,等死了作品才值钱?他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如果他是孤家寡人,可以用学问逼着读书人认可他,强行打破这个圈子。但他的目的并非如此,而是想团结大多数读书人,一起建设这个国家。
再加上他也开了书院,将来书院学子是要步入社会和天下读书人打交道的。
如果不想处处受到排挤,他就必须用一种温和的,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方式进入读书人的圈子。
李纲就给他提供了这个机会。
随他而来的都是名震一方的学问大家,都代表着一方读书人。他们接纳了岳山,就代表着大多数读书人接纳了他。
再进一步说,如果这些人给书院推荐了先生,别管推荐的是不是自己的底子,但人总是他们推荐的。那就代表着龙首山书院也属于读书人圈子的一部分。
书院弟子天然就是读书人圈子的一部分,将来步入社会也不会被排挤。
这才是李纲真正的目的。
而王绩最开始估计也是被李纲框来的,但见到岳山之后他非常喜欢,加上性格又放荡不羁,在知道李纲的打算之后非但没有生气,还在关键时刻推了一把。
没有他最后那几句话,其他人指不定就装傻充愣把这事儿给糊弄过去了。
大家一起来的,如果都不答话李纲也没有办法。但只要有一个人松了口,其他人要是不同意就是不给李纲这个前辈面子。
这一点岳山也是刚刚才悟透的,所以心中对李纲和王绩充满了感激。
谢过众人之后,岳山连忙说道:“诸位前辈请坐,来尝尝我们书院的早饭。”
众人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事已至此也只能认下。在岳山热情的招呼下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坐了下来。
然后岳山朝旁边站着的几个学子一指说道:“你们几个去给每个先生打一份套餐一碗汤过来。”
这几名学生不是别人,其中两人正是岳山的入门弟子冯易和陈忠。
冯易就是冯一、陈忠就是陈仲,既然收了他们为弟子,自然不能在叫原来那种随便的名字。岳山就根据谐音给他们重新起了一个。
两人是师兄弟关系自然是最好的。还有包维宁,因为身份关系和两人天然亲近。
还有其他几名都是四姓坪的小伙伴,见到岳山和几个老人过来吃饭就一直守在一旁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
岳山自然不会客气,直接就让他们帮忙去打早餐。
不一会儿几人就各自端着一个棕色的托盘走了过来,把托盘分别放在大家面前后,他们来到岳山身后排成一排。
这时岳山才介绍到:“这几位是我的弟子,不成器让诸位见笑了。”然后又对冯易等人说道:“没礼貌,还不见过诸位先生。”
冯易等人连忙行礼。
李纲作为最年长者,慈祥的看着冯易等人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呀?都学了哪些学问?”
“晚辈叫冯易,会背千字文和论语。”冯易第一个说道。
“晚辈陈忠,也会背千字文和论语。”陈忠瓮声瓮气的道。
“晚辈包维宁,只会背千字文。”包维宁垂着头有些沮丧的道。
“……”
当这些小孩子介绍完自己之后,李纲再次说道:“不错,千字文用来识字。论语乃我儒家之根本,你们师父教的好。以后好好跟着他治学,不要白白浪费这么好的机会。”
“谨遵先生教诲。”
李纲又勉励了几句就放他们离开了,并没有当场进行考核什么的。对他来说十岁左右的孩子会背千字文和论语并不算稀奇。
但他也很清楚这些人都是平民子弟,接触书本的时间不足两年。会背千字文和论语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没必要苛求太多。
当然,也没有考核的必要,看在岳山的面子上勉励两句就足够了。
等冯易等人离开,大家的目光才重新回到餐桌上。托盘上有几个坑,每个坑里装着不同的饭菜。
如果是个后世人一定很眼熟,这个托盘就是后世食堂装套餐用的那种不锈钢盘子。只是眼前这些是用水曲柳木雕刻的,打磨的非常光滑,结实好看也容易清洗。
条件有限,早饭就是固定的三菜一汤,主食有米饭饼子馒头随意打,菜和汤是固定的。
汤很简单,就是蛋花汤。
菜是两素一荤,炒菘菜、炒菠菜和豆角炒肉,只是肉特别少,勉强能看到一点肉沫。不是岳山小气,而是初唐的肉制品实在太少,根本就买不到。
但即便只是肉沫几位先生也非常的惊讶,有人忍不住问道:“菜品每日都是如此吗?肉食每日都能吃到吗?”
第201章 甘元峰的挑战
“早饭和晚饭比较简单,固定的两素一荤一汤。午饭选择性就比较多,有包子、馒头、面条、米饭,菜式也会多一些。”岳山解释道。
“等等,你的意思是书院每日三餐?”又有一人打断他的话问道。
“是的,早中晚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皆是如此。”岳山不无骄傲的道。
前文已经说过,在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一日两餐。原因很简单,穷,吃不起三餐。
数千年养成的习惯,延续到现在已经被所有人所接受。即便是有钱人家,也会遵守这个习惯。尽管有钱人家可以随时加餐,但真正的正餐只有两餐。
西汉时朝廷对因叛变流放的淮南王的处罚,其中一项就是‘一日两餐’,也就是一天只允许吃两顿饭。
到了冬天,穷人家甚至一天只有一餐,或者两天一餐,就为了节约粮食。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