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如此吗?”岳山不露声色的问道。
“呃,本来我想让学员学习工匠技术,但……院长你知道这是低下的工作,我怕影响不好……”曹苏迟疑的道。
“哈哈……你的想法很好,和我不谋而合。”岳山大笑道。
第194章 第三产业
岳山开龙首山书院就是想打造一个模板,然后推广天下把高端知识从世家手中抢过来同时普及知识开启民智。
只是到现在为止这家书院没有一分的盈利,全靠岳山个人出钱填补亏空。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也会如此。
这是不正常的。
倒不是岳山舍不得那些钱,而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和他一样破家支持教育事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赚钱还赔钱的买卖没人愿意做。
除非让国家出钱补贴。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是国家在出钱补贴教育。即便是私学,国家也会按照人头给每个学生发一定的补贴,其中包括餐补等等费用,总额算下来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所以那些私学即便保持低收费,也是能赚到钱的。
更别说只要教学水平跟得上,一般的私学收费标准都是公立学校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还有一点值得夸奖的是,中国的大学稍微好一点的全部是国立,由国家出钱补贴。所以中国才能推行全民高考制度,给所有学子公平竞争上大学的机会。
虽然有地域照顾情况存在,但比起国外稍微好一点的大学全是私立的,招生标准全看学校自己设定的情况简直好到了天上。
比如美帝的耶鲁大学,创校的目的就是让贵族家的孩子有一个学习知识和结识人脉的场所。第一届更是只招了十九名学生。
后来招生标准也一直面对顶级权贵。所以在美帝,只要考上耶鲁就意味着成为了人上人。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贵族。
与之想比较,中国的教育制度才是当下全世界最合理的。西方一直想学中国,可惜那些高级精英分子不同意,他们不会允许马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在同一个教室读书。
话说起来,中国也有一批受到西方观念影响的‘精英分子’居然想学习西方,给大学设置重重障碍阻挠平民的孩子上好大学,顺便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大开方便之门。
甚至某位女士在全国大会上提出建议,立法不要让穷人家的孩子读大学。
嗯,真·社会‘精英’啊。
然后那个提出这种建议的社会‘精英’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公共场合。
话题扯远了,中国也是完成工业化之后才开始补贴教育。纯农业社会是无法负担的起全民教育的开支的,必须依靠民间力量才行。
而要动员民间力量,就必须要让他们看到书院的赢利点。起码不能赔钱——只要不赔钱,还是有大把的人愿意从事教育行业的。
既能赚钱又能扬名,肯定都愿意掺一脚。
正常情况下书院的稳定收入基本靠收学费,也有些人会捐款,可捐款毕竟不稳定,不能作为盈利手段。
但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是拒绝了大多数平民百姓读书的权利。在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没有能力供养一个读书人。
当然了,岳山并不是反对收高额学费。毕竟有钱人还是很多的,只要自家孩子能学到真学问,他们是不介意花钱的。
岳山只是想给那些平民家的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机会。他能想到的就是给书院寻找第三产业,用第三产业弥补书院的开支,降低学生的学费。
但毕竟是书院,不能搞得乌烟瘴气,有些职业只绝对不能有的。比如服务行业一律排除在外。至于为什么,懂的都懂,不懂的也没必要懂。
小手工业者和养殖业是最合适的。
小手工只要请一些师傅过来指点,进一批材料,把产品制作出来拉出去卖就可以了。不需要学生抛头露面。
养殖业只要有块地就可以进行,养出来的动物还能稍稍填补肉制品的巨大缺口。
岳山最早的计划就是养殖业和小手工业,只是他没有直接说,而是把问题抛给了曹苏。
“你觉得除了种地,还有哪些工作适合学院去做?”
“我觉得制作农具就不错……”曹苏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岳山的脸色,生怕岳山觉得他的主意有辱斯文什么的。但他看到的却是鼓励的目光,这才心中稍定,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可以制作家具贩卖,可以种桑养蚕,可以造纸熬墨制笔凿砚,还可以印刷书籍……”
曹苏一口气说出了十几种工作。这些想法应该在他心中憋了很久,这次一股脑的全说了出来。其中有些岳山想到了,有些则没有想到。
“就这些了。”说完之后,曹苏忐忑的看着岳山道。
“不错。”岳山露出了赞赏的笑容。曹苏脸上刚露出笑容,却又被岳山下一段话给打击了回去:
“种桑养蚕不行,制作家具也不行……”岳山否定好几种行业,却没有告诉曹苏为什么不行,而是道:“至于为什么不行,我不告诉你,你自己去看去问。等你想明白了,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是,我这就去调查。”曹苏连忙起身道。
“别着急,我并没有说全都不行。你所说的制作文房四宝和印刷书籍的主意不错,还有开荒种地也可以实行。我再告诉你一个,可以养鸡养鸭养鹅养鱼……暂时就这些吧,你按照我说的去制定一个计划给我。”
“是,一定完成任务。”曹苏有些兴奋的说道。
“对了,你现在是学生处主事,不能在分心去做这些事情,最好找个人专门负责,你在一旁协同监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还是院长你亲自认命吧,我不好多嘴。”曹苏讪笑道。
“扯淡,咱们这是书院又不是衙门,不兴那一套。有合适的人选就说。”岳山笑骂道。
“那我就说了?”
“说。”
“于志明就不错,他家以前经过商他从小就跟着家中长辈来回跑,耳濡目染对这些事情就比较熟悉。只是运气不好赶上兵祸,家业被掠夺一空。让他负责这些事情肯定不会有问题。”
岳山暗自点头,这个人选和他所想的一模一样,显然曹苏没有胡乱推荐。
“好,那就暂时让他负责这件事情吧。你们两个一起制定一个计划书给我,越快越好。”
第195章 事业计划(修)
看着兴高采烈地离开的曹苏,岳山更加的开心。
本来只是觉得大家在一起共事快两年也算是熟人了,再加上学校改革也确实需要有人占坑,就给他们安排了个职位。
没想到误打误撞真发现了一个人才,意外收获呀。
曹苏和周尚云不同,周尚云是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曹苏文不成武不就一直混迹于社会的最底层,靠着读书人这张皮勉强混口饭吃。
直到加入龙首山书院才算有了份正当又稳定的工作,真正被岳山从最底层挖掘出来的人才。忠心且不去提,起码不会是别人家的间谍什么的。
好好培养绝对可以吸纳成为自己的幕僚。
之前他一直为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属下发愁,找个管家都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没想到自己身边就有一位没埋没的人才。
同时也让他醒悟过来,之前的自己确实想岔了。找现成的人才确实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渗透,但可以找些不错的坯子自己培养啊。
曹苏杜闻这样的人可能不多,但古易和陈煜这样的人肯定不少,广撒网总能网罗到一些人手的。
而且他有不指望这些人进入朝堂帮他摇旗呐喊冲锋陷阵,只是帮他打理好产业就可以了,所以也不需要诸葛亮式的人才。
中规中矩能完成他交代的工作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想到了刚刚招募来抄书的五十名读书人。这些人里应该能有不少可以被他招募的吧。
至于裴矩、李纲招募的那些大字典编辑工作组的名师大儒,岳山从没有想过收服那些人,没必要也不现实。
他只是想邀请有志于教书育人的那一部分留下当先生,有野心想进入朝堂的哪凉快哪呆着去。清水县候已经有资格挑三拣四了。
不过此事不急,需要慢慢的观察,眼下当务之急是机构改革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看来有必要添加一个事业部了,暂时就让那个于志明担任主事吧。
于志明的经历岳山知道的很清楚,小商人家庭出身,家里有闲钱就供他读书。只是可惜没几年就遭遇乱世破产了,他的学业也半途而废。
这个经历让他和普通的读书人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不鄙视商人,也不轻视手工业者。也许能力有所欠缺,但当个书院事业部的主事绰绰有余了。
关于事业部发展哪些产业,他原本的计划是开荒种地、养殖业、印书馆三个工作群。
种地倒不是为了那点粮食,这个年代的亩产实在太低,想靠种地增加收入几乎不可能。之所以搞这个,是为了锻炼书院的学生。他可不想教出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迂腐书生出来。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