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人不愿唐军过拓折城?”刘琦问道。
“石国国君哈桑是如此说的,我再三确认。”高适道。
“大食国是如何现下就知晓咱们一队人的?”刘琦又问道。
他大概知道大食人此时在中亚地区的直辖领土位置,离石国可不近,他们才抵达拓折城多久,大食人怎这样快就知晓了?
“你忘了?怛罗斯城仍是石国之土,咱们经过怛罗斯城时也已告知石国官员此行目的。”高适道。
“看来大食人对石国的控制很强啊。”刘琦低声自言自语。“而且,他们对大唐的防备甚重,难道在碛西仍要有动作?不会要攻打碎叶镇吧,不记得怛罗斯之战后大唐与大食人有直接冲突啊?莫非是我带来的蝴蝶效应?但怛罗斯之战时我仅仅是个小卒,如何能够影响到大食人?”
“刘果毅,你说甚?”高适只能看到刘琦嘴唇在动,但根本不知他在说何事,不由得问道。
“没事。我想起来了,确实途经怛罗斯时透露过身份目的。高书记,大食人不愿唐军过拓折城,你是如何想的,是否听大食人之命?”刘琦道。
“刘果毅,我以为,还是听从大食人此言为好。”高适在返回的路上已经想好了。“毕竟朝廷与安西大都护府皆无意与大食人再战,我此行也是为和而来,那就不要违背大食人的意思。”一边说着,他一边紧盯对面之人,担心刘琦大怒拒绝大食人的要求。
“也好。”刘琦也不愿挑起冲突。倒不是怕了大食人,而是此刻身处石国,万一大食人恼羞成怒,他与麾下的一千多人都得撂在这,且死的毫无意义。
“你要带多少护卫前往大食境内?”他又问道。
“三十人即可。”高适道:“我从西平郡带来十八名护卫,还请刘果毅拨给我一十二人。”
“我去外面招募十二人为你做护卫。”刘琦道。他不愿将自己麾下的兵交给高适。他清楚记得大食人最核心的领土在西亚的两河流域,按照这个年代的速度,从拓折城到那里半年不止,再加上商谈的时间、返回的时间,他可不愿意自己的兵消失一年多。
而且,石国位于东西交通要道,商队极多,愿意护卫商队的孔武有力之人也多,雇十二人很容易;雇人的钱刘琦还能找都护府报销,又不用自己出。
“既然如此,那就麻烦刘果毅了。”高适明白刘琦的心思,并未强求。
第44章 悬胡青天上
说过此事,刘琦与高适再无甚话好说。下午刘琦到市集上雇了十二个护卫,高适凑齐护卫后立刻启程赶往木鹿。
“木鹿是大食国的都城么?”当时听到这个地名的刘琦问道。他记得两河流域的地名不是这个类型的。
“石国国君哈桑说,木鹿是大食国都。”高适道。
“原来如此。”‘或许是这个年头的翻译不一样吧。’刘琦想着,并未深究。
高适离开后,刘琦却并未立刻返程。前面说过,拓折城是东西方交通要地,所有商队几乎都从这里经过。从这里买西方的货物比碎叶镇等地便宜许多。刘琦好不容易来一次,当然要买许多东西回去,自用也好送人也好,特别实惠。
顶头上司带头扫货,下面的小兵自然也有样学样。众人纷纷拿出好不容易攒下的钱,购买想要的东西。
当然,刘琦也不只是在买东西。石国外交官员时常来拜访他,刘琦每次都拉着来人吃酒,在酒席上半真半假地询问石国对大唐的态度,打探昭武九姓的消息。
“……,刘果毅,我们石国自然是不愿与大唐结怨的,更不愿大唐与大食交战。”一名官员半醉间说道:“石国国小力弱,不论大唐或大食都非石国所能敌,若能和平自然是好事。”
“汝国上任国君被大唐前任节度使带到我大唐京师,至今仍被囚禁;我听闻汝国现任国君是上任国君之子,难道也不怨?”刘琦问道。
“怨,又有何法子?”那官员又道:“怨,就能使石国比大唐更加强大了?”
“而且,”那官员又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国前任国君正值年富力强,若不是被大唐掳走,现任国君还不知要过多久才能继承国君之位,如此一来,岂会生怨?”
“原来如此。”刘琦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后世宫斗剧的套路吗?而且这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看来哪国都一样。’
二人又说起大食人在此地的势力。“早在数十年之前,那时还是大唐高宗皇帝在位,大食人就向东侵扰史国、米国、安国等国;中宗皇帝复位时,又击破康国、何国等国。近百年下来,大食国势力已经根深蒂固,竟公然设立总督府,管理这几国。”
刘琦笑着听他说话。大食人做的当然过分,但大唐其实也好不了多少。
如史国、米国、安国、康国、何国、曹国、火寻国、石国、宁远国(拔汗那)等国最初也只是大唐的都督、刺史,当今圣上继位后才陆续加封为国君。他们不仅要为大唐提供兵马钱粮,还经常被安西大都护府在内政上指手画脚。
但渐渐的,刘琦的脸色变了。只听那人继续道:“大食人将康国国都康居城命名为撒马尔罕,在城中设立河中总督府。”
“其虽任命康国国君为总督,但又派大食人来辅佐,大事尽皆大食人做主,康国国君形同大食人任命的地方官。”
“附近的史国、米国、安国、何国、曹国等国比康国强些,但也受大食人控制。”
‘大食人这是将这几国当做殖民地了,做的比大唐过分得多。若无它国干涉,这几国早晚被大食吞并,之后文明也逐渐被大食文明所取代。’刘琦想着。
“……,幸好几年前大食国内内乱,这几国趁机摆脱大食人控制,杀死大食官员,且联合反叛的大食人对抗大食新朝廷。但好景不长,大食人迅速出兵击破康居城等地;不过暂且并未设立总督府。”
听到大食人前几年还处于内乱,现在对康国等地的控制大不如前,刘琦忽然萌生了一股冲动,回到龟兹镇后就请求封副使出兵康国等地,将大食人从河中地区赶走。但他随即又想起三年后就要爆发的安史之乱,顿时泄气起来。
就算他现在说动封常清出兵,等到安史之乱爆发,朝廷征召安西兵马赴中原平叛,所有成果都会再次丢失,安西大都护府的处境甚至可能因为在康国消耗了较多兵力而更加艰难。
“哎!”他不由得长叹一声。
“刘果毅因何事而叹?”那官员忙问道。
“为康国等国处境而叹。不说这个了。”刘琦转换话题,似笑非笑地说道:“你将这些告诉我,不怕我在石国泄露出去?”
之后这个官员的话变得晦涩难懂起来,刘琦当时没听懂。一直到他离开石国都城拓折城,他才想明白那人的意思。有关中亚局势的介绍完全就是石国国君哈桑授意他说的,目的应当就是因大食人在中亚的势力较大,欲引大唐对抗。
‘可惜,就算我将这番话说与封副使,你们的目的也无法达到。’刘琦想着,又有些泄气。
为免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他赶忙将此事从脑海中赶出去,开始琢磨自己返回龟兹镇后应当作甚。
“首先,应当想方设法收服麾下将士。”刘琦看向四周,自言自语道:
“我过去从未带过这么多人,虽然因我在洁山之战献计破敌、又亲自带兵追击葛逻禄人而使军中将士大多服我,但等到此事淡去,刺头必定会作妖。一定要想方设法收服了他们。回去后可以向张别驾请教。”
“其次,争取多多立功。现在官职还是略小,定要在安史之乱前升到州或都督府长史、司马。做了州、都督府的官,安史之乱时被调到中原平叛的概率就小多了。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后再想方设法调到中原,至少调到东半个陇右道。”
“其三,交好上司、同僚。安西武将,不,全天下参加平叛的武将,只要没战死,战后都升官极快。大乱结束后或许还要请托他们调回中原。”
“其四,找一个门第高点儿的大老婆。不过这个没法强求,若是同僚有年岁合适的女儿、妹妹啥的,也可以。”
他正想着,一名将士走过来说道:“果毅,前方三里就是怛罗斯城,可要入城?”
“入城,今晚就在城池附近休息。”刘琦回过神来,吩咐道。
……
……
“秦那斯坦国的使者向木鹿赶来了?”与此同时,在怛罗斯西南两千里外的大食国呼罗珊总督府所在地的木鹿城内,阿布·并波悉林问麾下大将齐亚德·本·萨利赫道。
“是的,总督,根据对秦那斯坦使者行进速度的估算,他们已经当在十日前就抵达了拓折城,现在也应该启程赶来木鹿了。”萨利赫抬头看了一眼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并波悉林,回答道。
“好。”并波悉林说道:“齐亚德,秦那斯坦使者抵达木鹿后,你与他进行谈判。”
“是,总督。谈判内容,是五天前您与我说的那些吗?有变化吗?”萨利赫道。
“没有变化。但你要记住一点,最关键的一点:与秦那斯坦保持和平。只要这点要求他们答应,其他的都可以放弃。当然,不能从一开始就表明立场,要尽量诱使秦那斯坦使者答应更多条件。”并波悉林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