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对待犯人,刘秀尚可能容情,对待敌人,刘秀是绝不会手软的。
  邓禹知道,欧阳歙很难保全了。他一面觉得太学生行事唐突,一面又担心这事处置不当,造成严重的政治风波,动摇刘秀的统治基础。
  在这种时候,作为刘秀发小和首席谋主的邓禹,是必定要与皇帝在一起的。
  邓禹急匆匆地向未央宫走去,见宫门外黑压压的全是人,年轻的太学生们排成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地跪坐于地,脸上带着殉道者的坚定与虔诚。
  在最前面,有两个闪亮的光头格外显眼,离很远便能一眼看到。
  两个自髡剔的光头学子正向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激动地说着什么。
  老人便是以德行闻名的南阳名士卓茂,在他的旁边,是尚书伏湛,这两人依照皇帝的命令来劝解学生,从上午便来了,现在已过了三个时辰,两人说得口干舌燥,太学生们却依然不肯散去。
  邓禹脚下毫不停留,快步向前,越过人群向宫门走去。
  这时突然有人大叫道:“大司徒,欧阳先生不能死!尚书一脉不能断绝啊,大司徒!”
  那些本不认识邓禹的学生听了,也纷纷站起,向邓禹拥了过来。
  邓禹的随从侍卫忙厉声喝斥,护着邓禹前行,但学生竟将邓禹挤在中间,使他不能移步。
  侍卫正想拔刀,邓禹制止了他们,向着太学生拱手道:“邓某正要入宫劝解陛下,诸位难道要阻拦邓某吗?”
  那些学子听了,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都叫道:“大司徒,您一定要好好地和陛下说,一定要保住欧阳先生。”
  “都闪开,让大司徒入宫!”太学生们吆喝着,自动让出一条路来。
  邓禹点着头,从狭窄的道路中通过,感受到众人殷切的目光,心里越发沉重。
  等到穿过人群,他已出了一身透汗。
  随着宫门的关闭,周边安静下来,喧嚣声都被关在了背后。
  宫门内是另一番紧张景象,卫士披着盔甲,执戟而立,个个一脸严肃,剑拔弩张,防备太学生强行闯宫。
  刘秀正在温明殿中看一封奏书,见邓禹来了,将手中的书向他手上一递,说道:“正好你来了,看看这封奏书,看欧阳老儿把学子们蛊惑到什么程度。”
  邓禹接过来,见上面写着:“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乞杀臣身以代歙命。”
  落款是平原礼震。
  邓禹吃了一惊,说道:“这个礼震要替欧阳歙去死?”
  刘秀点了点头,“他是欧阳歙的弟子,今年才十七岁,听说欧阳歙下狱待死,便巴巴地从平原赶来京师,走到河内获嘉县,生了病,走不动了,便自已绑缚了自己,投身到官府,要求代欧阳歙去死。十七岁啊,还这么小,他也有自己的父母,怎么舍得下这条命!”


第372章 难杀之人
  礼震的理由是:欧阳歙家八代博士,《伏生尚书》作为家学,需要欧阳家继续传下去。但他的儿子幼小,还没有学到精髓,不能传学。欧阳歙若是死了,《伏生尚书》便永远废绝了。这会使皇帝落下杀贤的恶名,让世人讥笑,又使儒生失去可以求教的良师。因此为了经学的传递,他愿意替欧阳歙担罪,自己代他去死。
  刘秀冷笑道:“朕处置一个罪臣,竟然是杀贤,会落下恶名。没了欧阳歙,尚书便会断绝吗?实在是危言耸听!”
  邓禹道:“陛下,儒生们虽然无理,但每一家都是一方豪强,一股势力,若是处置不当,恐怕会闹出大事来。”
  刘秀道:“这圣人之学竟成为欧阳歙脱罪的倚仗,儒生如此不辨是非,实在令朕失望。”
  “陛下,全天下儒生都这么想,陛下也不能与天下人作对。”
  刘秀面带愠色,“朕富有四海,难道竟处置不了一个老儒?”
  邓禹道:“陛下,欧阳歙非死不可吗?”
  刘秀道:“欧阳歙的罪状有三:他滥用职权,贪污巨利,其罪当诛,不杀他不足以正法纪;他包庇豪强占用公田,阻挠了朕的屯田大计,其罪当死,不杀他不能推政令;因为他,千人守阙,威逼君父,罪莫大焉,不杀他不足以振君威。朕意已决,必诛此僚!”
  邓禹叹了口气,果然,皇帝已下定决心,接下来的事是怎么杀人了。
  他说道:“此事须好好谋划。在昆阳面对敌军仗的是勇,此时对儒生靠的是智。陛下智勇足备,必能想出个妥善的法子了结此事。”
  刘秀向他倾身道:“如何智取,仲华替朕谋划谋划。”
  “陛下绝不能亲自下令杀他,免得落下杀贤之名。也不能殃及他的家人,留下刻薄之名。对其家人不仅不能连坐,反而要厚待之,以显示陛下的宽仁。”
  刘秀叹了口气,“朕这半生杀人无数,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难杀之人。。。你的意思朕明白了,此事,只能是让他自裁了。”
  “对!不仅让他自裁,还要让他认罪,让他亲自替陛下劝解太学生。”
  刘秀沉吟半晌,说道:“议郎卫宏常与朕论《古文尚书》,并力请立古文尚书博士,因为欧阳歙为首的今文家反对,一直不能立。”
  聪明人之间是不需要更多语言的,一听到这个名字,邓禹便立即点头道:“卫宏是个合适的人选,欧阳歙与卫宏虽然表面上还算客气,其实互相视对方为死敌。”
  欧阳歙所传《伏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为伏生于汉初所传。
  伏生,名胜,自幼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在秦朝时为儒学博士。当年秦始皇焚天下书,伏生冒着诛杀之罪,将《尚书》藏于壁中。秦末天下大乱,兵荒马乱,伏生流落异乡。等到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再去寻找他当年所藏《尚书》,已亡秩大半,只剩下二十九篇。
  他把这二十九篇《尚书》重新抄录整理,在齐鲁之间教授,欧阳歙的先祖欧阳生便是他的弟子。
  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寻遍天下,竟找不到一个人,后来听说了伏生之名,便下旨召见。但伏生此时已经九十多岁,别说是赴京,就是下自家的炕都不能了。汉文帝便差晃错亲自去邹平伏生家中,求传《尚书》。
  伏生年纪太大了,话也说不清楚,嘴里呜哩呜噜,只有他的女儿羲娥才能听懂,于是由他口授,羲娥转述,才得以传授《尚书》,后世称之为《今文尚书》,伏生被称为“尚书再造”。
  《今文尚书》发展出了三个分支,其中一支从伏生的弟子欧阳生流传下来,为欧阳氏家学,其家族世代为博士,千乘欧阳家越来越显贵,直到欧阳歙。
  《古文尚书》的传世在《今文尚书》之后。
  传说汉景帝之子鲁王刘余修造王府时,占了一部分孔子旧居,在屋壁中发现了暗藏的《礼》、《论语》、《孝经》、《尚书》等简书,因其字体远在先秦,时人称为蝌蚪文字。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以伏生所传校定,总共整理出五十九篇,被称为《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已大行于世,《古文尚书》却迟迟得不到官学的地位。新朝时刘歆请求把《古文尚书》立于学官,遭到今文家的反对,从此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今古文之争。
  今文家是既得利益者,世世代代靠其为官治学,古文家争取官学地位,触动了今文家的利益,因此双方势同水火。
  议郎卫宏的《古文尚书》传自杜林,据说杜林避乱西州时,得到古文书一卷,他整理加工,传授门徒。卫宏和其弟子徐巡一道从其学习,为《古文尚书》弟子。
  杜林回了长安,卫宏却到了关东,在建武朝廷为官,一力推行《古文尚书》,受到《今文尚书》学者欧阳歙等人的排挤。
  欧阳氏世世代代的饭碗,岂能等着别人来砸?这学术之争中掺杂了利益之争,无法可解,卫宏因此与欧阳歙结怨。
  可以说,现在最想欧阳歙死的就是卫宏了。
  人选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施行了,杀人还是要技术的,尤其是杀难杀之人。
  刘秀稍作思索,站起身来,开始脱衣服,邓禹看着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刘秀脱下外袍,交给邓禹,说道:“当年朕镇抚河北,在原武初遇欧阳歙,与他彻夜长谈,谈到后半夜时,欧阳歙因体弱畏寒,打起了哆嗦,朕便解下衣服为他披上,从此结下君臣之缘。在朕正位之后,每次见面,欧阳歙便会提起当初解衣之恩。”
  解衣推食,用来形容君主对臣子的关切,来源于刘邦和韩信的旧事,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韩信因为刘邦的解衣推食之恩而不忍。
  当年刘秀为了宠络欧阳歙,也效汉高祖刘邦,为他解衣,对臣子来说,这是莫大的恩典。
  刘秀将衣袍放在邓禹的手上,说道:“你把这件衣服带给欧阳歙。过去他曾辅助朕打江山,如今让他看在朕解衣衣之的份上,再帮朕一次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