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问题是现在不知道究竟会鹿死谁手,也不知道小皇帝的兵锋所向,若是他得了陇西,便要直接进兵河西,那对于窦融来说是最坏的一种结果,河西就会马上面临选择,超然于各方势力之外的独立状态立即打破。
  从前有隗嚣隔在中间,作为河西与中原的战略缓冲地带,窦融可以稳坐钓鱼台,坐山观虎斗,再多看几年,等看得真切了再决定向哪一方下注。如今陇西已被平定,河西将直接面对建世汉的兵锋,由不得窦融不着急。
  可是五郡豪杰大多不看好刘钰,一是因为建世汉的班底是赤眉军,在他们眼里,那是流民贼寇,比更始汉更加不如;二是因为刘钰年龄幼小,且是放牛娃出身,能有什么雄才大略?有人甚至怀疑,这个小皇帝根本连字都不认识,在那个儒家大行其道的时代,这是个致命的缺点,没有学问,不通儒道,何谈治国?必然是暴虐百姓,胡为乱政,所谓的赈灾抚民,恐怕只是误传,或者是故意做给世人看的一场戏罢。
  与他相比,正当壮年文武全才的铜马帝刘秀就强出太多了,刘秀出自太学,通经史,有武略,昆阳一战,名动天下,抚定河北,所向无敌,是世人公认的英雄豪杰,放牛皇帝刘钰怎么比得了?
  窦融基本认同众人的看法,出于谨慎,他派出长史刘钧,随建世皇帝使者一道东归,来长安走一趟,亲眼看看长安的情景,并探查一下,小皇帝是否有进兵河西的打算,以便他们早作准备。
  刘钧的来意刘钰一清二楚,他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刘钧来,不该让刘茂早早回去,十万大军在陇西多留些日子,给窦融一点压力,或许能逼着他早点表态。可事已至此,时机已经失去。刘钧一看便知他暂时无意西向,窦融又可骑墙观望了。
  此时只能让河西使者见识一下建世汉的实力和建世帝的才略,希望他能成为第二个马援。
  刘钧这个人在史册中没什么记载,刘钰对其一无所知。刘钰一向是识人于先,以其准确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直接俘获人心,如今做不到知彼,只能以我为主,以真面目示人,任他人评说了。
  刘钰不想见招拆招,他根本不愿做等别人出招的那个,这样太被动,太没自信了。他要做出招的那一个,掌握主动。因此一见刘钧,皇帝便问道:“如今朕已定陇西,河西在望,大将军将如何自处?”
  这话很有些锋芒,意思是我已经打到你大门口了,窦融准备怎么办?
  刘钧答道:“大将军将择有德者归之。”
  这话很狡猾,一方面表明了态度,大将军心向国家,无自立之志,另一方面也没有明说要投效谁,只说择有德者归之,隐含的意思是若是你有德,归你也未尝不可,若他人有德,或许就归了他人。
  皇帝道:“大将军镇守河西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百姓富庶,士多归之,外则折挫羌胡,内则万民蒙福,大将军实为国家有功之臣也。朕如今据有陇西,与河西相接,感大将军之德,不忍相攻。如今四方扰扰,天下未定,大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王者迭兴,千载一会。大将军欲立齐桓、晋文之功业,辅佐天子,当勉力而行,勿要迟疑;欲三分鼎足,合纵连横,亦宜以时定。如今大将军以下,必有人劝其效秦之尉佗。大将军知利害顺逆,明忠贞之节,必能避倾覆之事。惟大将军自裁。”
  刘钧听了这话,心中一惊,不禁多看了小皇帝几眼,见他不过十几岁年纪,怎么见得如此明白?对于河西众人的议论,就像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一般。看来这不是一般人物,而是个天生的少年英豪。
  刘钧心想:“听他这番话,不仅见识明白,而且完全不像赤眉军流寇,看样子也是读过书的,只不知道皇帝的学问究竟如何。”
  刘钧道:“闻知陛下曾作歌言志,河西遥远,竟不得其文,可否容臣一观?”
  皇帝说道:“朕已命人演练其曲,时常吟咏舞蹈,便让他们唱一遍,朕与卿共赏。”
  《短歌行》如今不仅有曲,而且有舞,自然由乐府编演。小皇帝便叫了人出来,就在酒宴现场,歌舞了一遍。
  刘钧听罢,着实吃了一惊,随即拜倒,说道:“陛下乃真英雄也。”
  他又拜道:“臣斗胆,敢请陛下赐一曲于大将军,以慰大将军渴慕之情。”
  刘钰心道:“来了来了,这是现场考试,七步诗啊,多亏老子有准备。”


第237章 七步成诗
  窦融出身豪门世家,虽然不像隗嚣那般以学识闻名,想必学问也是有的,他身边也聚拢了大批关西名士,使得河西的文风也大大兴盛起来。
  要想收服他们的心,还真的不能只凭刀枪,要来点学问之类的软功夫才行。
  刘钧向皇帝求诗,分明是想掂量掂量他,看皇帝是否是个不学无术之人,若是诗写得不成样子,就坐实了河西豪杰的议论之辞。
  可是这怎么难得住文武全才、英明神武的建世皇帝陛下呢?
  皇帝站了起来,从几案后走出,所有人都随之站起,刘钧拱手肃立,等皇帝即兴发挥。。。或者丢丑。
  皇帝没说话,低头负手向前踱了两步。
  侍郎金丹以为皇帝犯难,想为他解个围,当即说道:“陛下且慢慢构思,臣等可先吟咏几首,让刘长史先听听臣等的陋作,再欣赏陛下的佳构。”
  皇帝突然举起右手,说道:“停!你别说话,打扰朕的思路,方才朕走了几步?”
  “陛下走了。。。两步?对,是两步!”
  河西一行人以刘钧为首,虽然个个表情肃穆,其实都已经在心里开始暗笑了。看这个情形,果然那篇短歌行是代笔,否则这侍郎为何如此急着跳出来解围,他只是想拖拖时间,帮皇帝再找个代笔,来一篇急就章而已。
  怪不得《短歌行》如此苍凉雄壮,完全不像是十几岁少年的手笔,原来如此!如今且看他如何下台?
  皇帝叱退了金丹,又继续迈步,口中数着:“三、四、五、六、七。。。有了!”
  他停住脚步,负手而立,缓声念道: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起句一出,堂上立即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仿佛停止了呼吸,偌大的宴会现场,一百多号人,简直一点声息都没有。
  刘钧心中默念一遍,细细口味:起句平实,很稳,是常见的起法,但是起句说的“庭中”,仿佛是闺阁之中,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个境界是不是太小了?
  皇帝又缓缓念出了第二句: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句一出,便坐实了闺阁之辞。院中一株绿树,春意盎然,一个妇女出场,折了枝条,想要赠给远方的良人。句中表达了殷切的思念之情,确实是好句,只是不应景。一个皇帝写诗赠给一位大将军,你来一首闺怨诗是什么意思?
  刘钧暗暗摇头,心想这必是某位臣子不知什么时候写的,皇帝只知是好诗,却不懂意思,只管拿过来装点门面,可惜这次用错了地方,免不了要贻笑大方了。
  金丹则在心里暗暗埋怨,自己好心救场,皇帝却不准,逞能吧?这下可好了,直接丢脸,想找补都没有机会。
  座中有两位随行的河西名士互相看了一眼,会意地一笑,就等着看放牛皇帝的笑话了。
  这时皇帝念出了后面两句: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负手挺胸,踱回上位,大袖一拂,飘然落坐。
  反观诸臣及河西名士,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沉默片刻,刘钧起身,率一众河西名士离席拜倒,说道:“陛下此诗,深衷浅貌,语短情长,实乃难得一见的应景佳作,陛下才思敏捷,七步成诗,且是如此佳构,实是令人钦服之至。臣见此诗,方知陛下对大将军,对河西百姓的思念之情,河西虽远,陛下之情,亦可致之!臣不才,愿将此深情厚意转达大将军及河西士民。陛下盼河西之地重归汉廷,大将军亦盼望重归故乡,臣来时,大将军便殷殷嘱咐,让臣一定要转告陛下,大将军永为汉室之臣,河西之地永为汉土!”
  他服了,河西名士都服了,这诗作得太好了。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本来是一篇思妇怀远的闺怨诗,丈夫远去,经年未回,思妇见庭中之树,思念良人,盼他早日归来的情思跃然纸上。
  诗这种东西,本来就可以做各种解释和附会,皇帝把这首闺怨诗用在这里,就是借思妇之口表达对窦融等士民的思念,表达对河西之地早日归汉的期盼之情。
  窦融本来就是右扶风人,去河西是为了避难,皇帝用诗来呼唤他回来,很应景,河西脱离朝廷管理数年,皇帝盼着它回归,也是一种政治需求。
  许多河西名士故乡都在关中,无奈离家,多年不归,河西虽安定,但边远之地,哪有关中之地繁华,感觉亲切?有谁不思念家乡呢?
  皇帝的诗作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座中已有人以袖拭泪,低声饮泣,便连刚才被驳了面子的金丹都有些哽咽,他也是长安人客居陇西,这下子也想家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