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木头枪,只有一柄刺刀能够削人的火枪兵,看着就像是玩闹似的,不堪一击。
“少爷,休息了,您先谢谢,喝口水。”
曹昉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穿着粗气,身上的内衣都已经湿透。从家臣手中接过水壶,大口的灌了一口。水壶显然是冰镇过的,里面也不是普通的白开水,而是酸梅汤。一口下去,身上的暑气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感觉像是活过来了。
“你们也抓紧时间多休息一会儿,少爷我先迷瞪会儿,差点累嗝屁!”
说完,曹昉枕着墙头下的一块平整的砖头,刚闭眼,呼噜声就响了起来。几个曹家的家臣面面相觑,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普通的营将,自然不需要曹昉这样,事事身先士卒。甚至和士兵同吃同住,虽说还有一点特权,但曹昉基本上把身上的少爷习性给丢的差不多了。可是曹昉却在和李逵较劲,李逵没看出来,但是曹昉是这么认为的,他坚信要牢牢控制禁卫军的军心,不让李逵占了便宜去。
才不到半个月,原本白静的少爷秧子,仿佛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虽看着黑黢黢的,但精神头却好过他任何时候。
“少爷,醒醒,打饭了。”
“哦——”
刚睡醒的曹昉撑了个懒腰之后,拿起自己的饭盆,朝着伙夫的棚子走去,一边走,一边还埋怨:“又是窝瓜炖肉,这猪食什么时候是个头?”
曹昉一般抱怨着,双脚却很诚实的朝着棚子的方向去排队。他倒是有过一次赌气没吃,下午的训练没完成,就饿晕了。
加上几次被罚饿肚子,有了几次经历之后,哪怕是猪食,他也抢着吃。
肚子饿到眼珠子都发绿的感觉,实在不想要了。
嘟嘟嘟——
刚端起饭盆,还没吃上两口。营门执勤的校尉就吹响了哨子。
曹昉气地从地上弹了起来,操着浓烈的南城口音,怒骂起来:“有完没完,一天到晚折腾人。”跟可气的是,明明他才是禁卫军的主将,可是禁卫军从训练到规矩,他说了都不算。
不过,等到他看到李逵骑着那匹皇帝赐的大黑御马,顿时闭嘴了。李逵人马合一,如同旋风般的冲进辕门,从马上跳下,走到饭棚子底下给自己盛了一盆子曹昉口中的猪食。
其实禁卫军的伙食很好,甚至要比所有的禁军都要好。
窝瓜炖肉这样的菜,在其他军营里可不常见。而在禁卫军,顿顿有的吃。当然,同样的菜吃多了,免不了会腻。
好在士兵都很满足,没人敢在他面前抱怨。
毕竟,禁卫军的军官,甚至曹昉这个主将,李逵说打就打,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大人,您怎么来了?有事让人传个信,末将亲自去兵统局听大人吩咐。”曹昉早就学乖了,什么李逵心胸坦荡,虚怀若谷……都是骗人的。李逵这厮最是小心眼,不仅小心眼,还会变本加厉的报复回来。
“不行,我得看看你们的列队。火枪最重要的是行进间列队,要是做不好这些,火枪阵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战力。”
李逵扒拉着米饭,吃地贼香,这让曹昉有点羡慕,像李逵这样不拘小节,他肯定学不过来。当然,自从他跟士兵一样吃用在军营,他发现自己仿佛被士兵们爱戴了很多。这会让他想起一句老话:人心都是肉长的,以诚待人,报之以诚。
这让他很得意,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有了与李逵较量的资本。
可是李逵来到军营第一天,不仅崇拜他士兵的目光被李逵吸引了。而且连军中的几个部将,都热切的仿佛见到了干爹。宛如众叛亲离的绝望。
可他姑父韩德勤对他说的一句话起作用了:“如果有一天,你能做到人杰的功绩。你去大宋任何军营都能享受到李逵的荣耀。”
这话不假,但明显是骗二傻子。
可曹昉相信了,他不是真的傻到以为自己能和李逵一样。
有一条他这辈子恐怕都赶不上,就是进士出身。
李逵的文官身份,天然对武将有着一种致命的碾压,任何武人的骄傲,在进士面前,都是不入流。这是曹昉这辈子都做不到的高度。
好在李逵接下来并没有要收拾曹昉的心思,而是他被火枪兵的训练也拖住了太多的精力。就一条,火枪兵的行军和战场列队就非常讲究,原先的步兵、弓弩、骑兵的训练作战经验,完全失去了效用。
李逵将饭呼噜噜全倒在口中,咀嚼两下吞下之后,在地上划了起来。
很快,山川河流跃然面前,这份本事也是曹昉想学,却怎么也学不会的手段。
李逵指着画出来的战场道:“这样的战场,如果按照以前作战,这处坡地肯定要占据。另外军队会聚集在这三个相对较高的地方为支点,一层层散出去。从而防备党项骑兵占据坡地之后,发动冲锋。但是你想过没有,火枪兵改如何布阵?”
“这个!”
曹昉毕竟是将门出身的子弟,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学到些行军打仗的路数。只是没有机会上战场,仅有纸上谈兵的手段。
可即便是这份手段,也不高明。
听到李逵将原先的布阵都用不上了的说辞,曹昉顿时心惊不已。李逵不在乎曹昉是否真的以为他藏私,
实际上,他并没有藏私。
火枪兵列阵,这是个西方从十七世纪开始就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的战术。但是这个战术对李逵来说非常陌生。
他没有当过兵,仅仅军训的一点认识,也不足以让他系统的学会如何将火枪兵排兵布阵。
好在他指挥作战的经验不少,还能从一点点记忆之中,压榨出一些有用的画面。
比如说拿破仑战阵时期的列阵(电影中的画面)。连李逵也知道不靠谱,所以练兵期间,也是他脾气最好的一段日子。
可以说,《火枪兵操典》也是李逵一点点憋出来的精华。当然,有些有用,有些没用。好在不用马上上战场,即便错了,提前发现也能弥补战阵上的缺陷。
李逵指着战场上一条毕竟之路,对曹昉道:“火枪的优势是速度快,而且持久。一个体力完整的火枪兵,可以携带五十弹药,并且在相对精准的情况下全部打出去。但是火枪兵也有个缺陷,战场移动速度慢,而且没有战术纵深,如果我用弩兵,这样的地形会用偃月阵,梅花阵,三才阵,都能轻松对敌。但是火枪兵不行,除了给炮兵的缺口之外,火枪兵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防线,一点点的压缩敌军的战场移动空间。”
“没有了步兵方阵,没有了厚实的密集步兵协助。一万人的兵马,沿线的距离甚至可能会达到三里,甚至四里宽度。你觉得如何传递命令合适。如何让这三里之内的士兵可以协同往前行军,而不至于出现前后不一的情况?将军下令,需要全军配合,如何在第一时间配合?”
曹昉愣住了,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些。
就算是一字长蛇阵,也是首尾相连,可以变化多样。可火枪兵……就像是潮水一样,根本就不存在首尾相连的可能。这是一条线的往前,任何突出部分,都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且难以支撑。
李逵当然不是让曹昉去解决难题,而是他找到了办法:“本官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一个是旗语,这我大宋军中本来就有旗语,增加一些命令的旗语。其次就是用鼓点作为士兵行军的速度控制。每一队都要有两个鼓,用来控制全军。这倒是容易,军中本来就有鸣金打鼓的士卒,让他们选择可以绑在腰间的鼓就行了。还有一个就是喇叭,本官琢磨了一下,学起来不难,很简单。上手容易,几乎一学就会。本官就给你召了几个好手,教授军中士卒学。只要能够旗语和鼓乐佩配齐了,布阵战场行动就不成问题了。”
曹昉对李逵肃然起敬,没想到李逵能如此坦荡。
他还以为李逵藏着掖着,没想到李逵是和他一样,也是摸索着前行。
想到这里,曹昉有点惭愧道:“大人,末将……”
“毋庸多言,办法我给你想到了,你的任务就是将本官召的人用好。能够让指挥不出问题。”李逵摆手道,他也是殚精竭虑去做事。
至于是否能让火枪兵一出现在战场,就惊艳四射,光靠他一个人还真不行。
咚咚锵——
麻里辣啦——
李逵走后,曹昉将打鼓吹奏的乐手安排在军列之中,可是鼓点打起来,喇叭吹起来,曹昉就有种晦气的不行的难受。
尤其几个吹喇叭的,更是在吹奏之前还会习惯性的喊上一句:“送大老爷上路!”
对了,喇叭也叫嘀嗒,还有一种更为响亮的名字,叫唢呐。这是汉晋时期从阿拉伯传入中原的响器。高兴了可以吹,悲伤的时候也应景。
这也是没办法,除了唢呐之外,大宋根本就找不出声音嘹亮,动静骇人,能用在战场的乐器。吹奏类的陶埙和笙,声音低沉,肯定不适合作为军中所用。笛子和萧就更不行了。
至于军号,李逵也想有,可问题是没有,他总不能变出来一个吧?
这方面,他真的不会。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朝小公爷 [校对全本] (贪狼独坐) 起点VIP2020-11-13完结 5W收藏223.64万字 14.75万总推荐好容易白板熬到高级神装的大号,就这么没了被丢到明朝...
-
大国战隼 [校对全本] (步枪) 起点中文vip2020-10-23完结 10W收藏232.39万字 73.49万总推荐“我一脚油门就能到关岛你信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