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周元当时气的想要将李逵投入大牢之中,让这家伙好好清醒清醒,竟然敢明目张胆的钻大宋科举的空子,着实让人可恨。可那时候,李逵不过是个出生山村,还是以捕猎为生的傻小子。之后他搭上了都虞候刘葆晟,才让周元警觉起来。而刘葆晟是宫中刘贵人的亲爹,从某种关系上来说,李逵这厮已经能够和官家说上话了。
很诡异不是吗?
都这样了,周元也不敢替官家保证,坚决不给李逵操作进士身份的机会。
他甚至一度猜到,只要有机会,李逵绝对不会放过。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进士身份,一边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选,还用想吗?
让李逵苦读十年,然后参加科举,就算是周元觉得李逵才智尚可,只要潜下心来,中进士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也不敢保证,李逵一定会在科举之中有所斩获。在没有中进士之前,绝大部分新科进士都没有把握说自己一定能高中。除非像老师苏轼,对他百般不顺眼的上司章惇这样的人,才会坚信自己一定会中进士。
因为中进士,对他们来说并不难。难的仅仅是获得什么样的名次。
周元也不敢保证李逵苦读之后就一定能高中进士,因为对于李逵这个智力水平的人来说,运气大于实力。这也是周元对自己的分析,他也是这一类人。
至于苏轼觉得李逵是个栋梁之材?
周元觉得老师最近肯定醉的时候比醒的时候多,对于老师看人的眼光,周元其实也是心头一阵打鼓的。
考校文采倒是简单,比如大师兄黄庭坚,二师兄秦观等人,他们的才学放在哪里,只要苏轼觉得文采斐然,进士身份那是手到擒来般容易。可栋梁之才,周元有时候私下里觉得老师可能对栋梁之材这个词有所误解。
事务官可不是词臣,更注重对专业统筹的能力。这方面老师苏轼有吗?
作为弟子,周元肯定不敢说没有,但他也不敢昧着良心说老师是全才吧?
再说事务官也分类别:
三司使,替国家梳理财政这等事务官就不用想了,钱是身外之物,老师连自己的钱都不在乎,还会在乎国家的钱?
枢密使,也不用想了。打仗肯定不是苏门的弟子的长项。
大理寺,刑部这些衙门,恐怕也难以胜任。
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之类的就别想了……至于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苏门任何一个人上去,都可能将大宋弄的一团糟。
周元很想在回信里告诉老师苏轼,做事务官,并不是苏门的长项,做御史这等喉舌,没有人放心苏门子弟,似乎连老师在内,做的最多的就是学士,还是编书的学士,可见在处理政务上,没有人对苏门有信心。
周元也很纳闷,老师苏轼怎么就看出李逵这家伙有成为治世能臣的迹象……很诡异啊!
写完了回信,周元放下笔之后,捂着胸口暗暗庆幸不已:“幸好李全没跟着李逵去,要不然颖州真要出大乱子了。”
随后,他看到了高俅偷偷塞在信封中的信,看信的时候,冷哼不停,就算是看完高俅的告罪信之后,周元也是愤愤不平:“算你小子识相。”
无端的被高俅奚落了一通,任何人都不能心顺了。
两天之后,快马将周元的回信送到了颖州。而李逵很憋屈的已经在苏轼的小院里住了五六天,一部《孟子》都快背了小半本了,他都快疯了。十万言的《孟子》虽不少名篇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架不住内容实在太多,以至于李逵有点怀疑人生了。
可面对苏轼一脸严肃的告诉他:“老夫看好你!切记不可懈怠。”
李逵面对苏轼的真挚的眼神,他想死。
这天,李逵坐在回廊下,无精打采的背著书。背着背着睁着眼睡着了,更过分的是,他是坐着,眼珠子无神的对着太阳。
在院子角落里的高俅偷偷拉着苏过的袖子,低声问:“三公子,就李逵这厮也能得到学士的美誉?”
苏过脸上羞愧不已,他似乎也觉得老爹在犯傻。李逵哪里担负得起治世能臣的美誉?尤其是老爹看人的眼光,实在让人担忧啊!
这个问题连苏过也问过苏轼,可是苏轼却开心的笑道:“老夫也知道在为政这一道上水平有限,但是章惇是个孤傲之人,还是个能力冠绝天下的全才,老夫和他相交数十年,他很少夸赞人。他既然称赞李逵是人杰,为什么我要去怀疑?”
第123章 自救
子不言父之过!
这是尊卑,也是传统。面对父亲的一厢情愿,苏过内心极其抗拒。不存在看不起李逵,苏过甚至有点可怜李逵。李逵的压力太大,已经超过了其承受范围,老爹揠苗助长了。一开始,苏轼觉得李逵基础差,要多学点,学快点,于是他给李逵制定了当年苏澈的学习计划,很快悲剧了,李逵根本就完不成。
然后用苏过的,也完不成。可是苏轼任性的不准备改了。
苏过也不敢在人前吐露自己的困惑,只是举得有点悬。
苏轼也清楚自己的眼光不成,他是那种在家里鸡窝中多摸出个鸡蛋,就能高兴的赋诗一首的人。也是那个看到心里不爽的事,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一遍的主。
年轻的时候,苏轼心情好的时候,放眼看去,都是好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放眼看去,都是坏人。
年纪大了,也经常这样。
苏过很惆怅,老爹正在兴头上,可李逵就作孽了,这小子已经快要奔溃了,继续这样下去,恐怕逃跑的概率会大增。再说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他担心万一老爹发现真相不是他想的那样,可能内心会承受不住大病一场。
这似乎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高俅很能够理解苏轼的心情,他曾经也是如此。就像是当年学堂里读书的时候,他作为学渣,经常面对月考头痛不已。有时候运气爆棚,他偷看到了学霸的试卷,然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信心满满,笃定自己就能得高分一样。
苏轼恐怕也是如此。
学士是聪明绝顶的人,但做事的水平太稀松。于是他发现学霸章惇的才干远远在他之上,章惇做出的答案,对他老人家来说,无疑和高俅当年月考时候偷看学霸的答案一个心情。自信,庞大的自信笼罩着自己,然后就飘了。
苏轼哪里知道,章惇给李逵取了个‘人杰’的字,完全是为了调侃周元。
多年的颠沛,官场被极度打压的生涯,让章惇也变了。当然他还是那个嫉恶如仇,有一说一的官场硬汉,但同时,他也学会了给自己找乐子,李逵就是他的乐子。
高俅心头还是有点不笃定,他倒不是对李逵有意见,而是担心学士到头来失望:“三公子,有空的时候劝劝学士吧!我怎么看他读书比我还不如呢?”
切身经验告诉他,一看书就犯困,绝对是学渣。他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实在没有天分,高俅的年纪恐怕也参加科举了。大宋可没有不允许仆人身份的人参加科举,高俅虽然是军户出身,但也不是排除在科举之外的人。
加上在苏轼身边这么多年,就算是一块顽石,也能被熏出点书香来。
“哎,只能如此。”苏过也是一筹莫展。但他是耿直的人,他觉得有必要对高俅说真话:“他要比你强些。主要是父亲对人杰的期待太大了,导致课业比较繁重。就算是我面对如此繁重的课业,也要痛苦不堪。”
苏过的人品还是值得信赖的,说的都是公道话。
高俅叫板失败,连他都没有料到,李逵竟然比他强一些?苏过是个厚道人,也不会太落了高俅的面子,高俅心中很不情愿的推测出一个结果,李逵比他强,而且还强很多。
简直让他无法接受这么个事实啊!
绝对不可能的,他虽然诗文稀疏平常,下场科举基本上属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一类人。阅卷的考官可不管后面的墨义、贴经好不好,只要诗文不行考官就懒得赶下去,直接会将卷子拙落丢在地上。可即便诗文不行,高俅也是也读到了《尚书》和《孟子》。也就是大宋的科举之中对《孟子》这本书不太重视,这位如今还没有亚圣的称号。属于比杂书强一点的存在。
“怎么可能?”高俅觉得不服气:“你看他那样子,涎水都快挂在嘴角了,我背书的时候虽然也犯困,但睡着了绝对不流口水。”
为了面子,高俅也不肯承认自己在读书上不如李逵,可想来想去,也说不出强在那里,只能胡乱指一个。
苏过面对高俅的反驳,有点无言以对。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就算争论出个高下来,又有什么用?
李逵突然扭了扭脖子,眯着眼睛,抬手挡住了阳光。这才醒了过来,之后看到了苏过和高俅站在一起,顿时匆匆从回廊上站起来,跑到苏过面前低声恳求:“小师叔,三日前师祖就说拟个名单给我,可一转眼都这么些天了,也没见名单。小师叔是不是帮我问问,别师祖他老人家给忘记了。”
苏过面对李逵焦虑的眼神,实在不忍心继续骗他。苏轼早就拟好了名单,就是压着不给。主要是和弟子周元通信,讨价还价而已。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朝小公爷 [校对全本] (贪狼独坐) 起点VIP2020-11-13完结 5W收藏223.64万字 14.75万总推荐好容易白板熬到高级神装的大号,就这么没了被丢到明朝...
-
大国战隼 [校对全本] (步枪) 起点中文vip2020-10-23完结 10W收藏232.39万字 73.49万总推荐“我一脚油门就能到关岛你信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