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将军,陇军兵力多于我军且又多骑兵,诸位将军可有破敌之法?”
庞疾问众将,其意在试探。
说罢!一将道:“大将军,陇军来势汹汹,如今又拿下了安宁,末将以为这个时候不宜与之交战。如今天寒地冻,陇军运送粮草费力,待其粮尽之时必能一举破之,取回安宁。”
又一将道:“将军,徐将军此言不错,这个时候确实不宜与陇军交战。”
众将皆发表了意见,大部分认为这个时候不宜与陇军交战,只有几个人主张主动出击,寻找机会与陇军交战。
庞疾听后,笑道:“诸位将军所言皆是有理,如今天寒地冻陇军有兽皮之甲,可以抵御严寒,这一点是我军所不能及的。”
“但是诸位将军有没有想过张如为何在拿下安宁之后便按兵不动了?”
众将思考,庞疾又道:“诸位将军,张如之所以啊按兵不动是因为他不敢动。”
“不敢动?”
“对,一旦他攻打和玉则安宁必乱,届时他便被动了。张如拿下安宁已有一月,按说乘胜追击对其有利,但张如不傻,他明白我大夏百姓很是团结,故而这几日他按兵不动是要处理城中事务。”
“安定民心,如此他陇军才能站稳脚步。”
“诸位将军试想一下,一旦使陇军站稳了脚步便可以安宁为点缓缓进之。这个时候必须要干扰张如,不能使他安心处理。”
“而我大夏百姓听到我大军来攻必定大喜,如此,或有机会破之。”
众将思考一阵,连紧点头。
庞疾一言点醒了他们,一旦使陇军站稳脚跟在破之便不容易了。
一将道:“大将军有何妙计?”
庞疾一笑,也不说话,过了一阵才道:“本将给张如致书一封,约他交战,届时破之!”
“敢问大将军如何破之?”
“诸位将军不必多问,届时你们便会明白。”
众将互相一看也不再发问,但心里疑惑的很。
庞疾显得很是自信,看样子是真的有破陇军之法。
“诸位将军回营之后抓紧训练士兵。”
“遵命!”
众将退下之后庞疾给张如写了一封信,信中先将张如夸了一番,说年少有为等等!
接着便步入主题,说他仰慕已久,希望与之一战,刚好趁这这次机会教量一番。
写完之后便叫士兵送到了安宁。
张如接到信打开一看,见庞疾约他交战思考起来。
刚来便约他交战这不是庞疾的性格呀!况且此时与他交战庞疾讨不到好处。
思考之时赵义问道:“丞相,庞疾意欲何为?”
张如将信交与赵义,赵义看后也是疑惑,问道:“庞疾此乃何意?这个时候约丞相交战?”
“本相也不得而知。”
其余众将亦是疑惑,对张如道:“丞相,如今城中已定竟然庞疾有此雅兴便答应了他,切看看他有何手段。即便是庞疾有诡计我军亦是不惧,倘若有变可使骑兵杀去。”
张如一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
凭他十万铁骑庞疾便是使诈也不惧。
赵义道:“丞相,刚好试一试庞疾本事。”
“嗯!”点头轻嗯一声,对众将道:“诸位将军,庞疾乃名震九州之将,今约本相交战说是较量一番实则是心有计谋。本相暂时尚不能知其谋为何,但此时城中已定,本相也打算攻打和玉,正好借此试一试庞疾。”
“诸位将军回营之后训练士兵,备足弩箭,三日之后与两城之间与庞疾交战。”
“遵命!”
众将退下之后张如开始研究两城之间之图。
看来看去也没看出这个地方有什么特殊的,皆是平定无法埋伏,但还有有些担忧:“来人!”
“在!”
“你速去东坪查看一番,如有异常立刻来报。”
“遵命!”
士兵走后张如继续研究,依然没看出什么。
次日,士兵来报:“丞相,标下依丞相吩咐将东坪逐一调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处。”
“嗯!辛苦了,下去歇着罢!”
“是!”
心里稍微安定一些。
庞疾不愧是老将,刚到达便下战书,如此作风便是张如也不敢呀!
虽然有先斩后奏之权但军心尚未稳定,如此用兵可谓危险。
当然,也是有好处的。
这个好处便是化被动为主动,庞疾真乃兵家高手。
第四百六十二章 第一次见面
两日之后张如率领大军前往东坪与庞疾约战。
大军到达东坪时庞疾已经严阵以待张如。见此,张如命令士兵排好阵型,这时庞疾拍马上前,喊道:“庞疾请张丞相一叙。”
张如闻声也拍马上前,宝拉楚几人与随,被张如拦住。
“张如久闻庞老将军大名,今日一见实乃大幸。”
“哈哈哈!”庞疾大笑,道:“张丞相过奖了,老夫一行将就木之人比不得张丞相这样的青年才俊。”
“张丞相之名如今九州之中谁人不识,庞疾有生之年能与张丞相你一较高下虽死无悔。”
张如道:“老将军言过其实了。”
庞疾道:“张丞相谦虚了。”
说罢!二人皆笑。
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庞疾表面上镇定自若实则内心震惊。他知道张如年轻,可未想竟然如此年轻。
从古至今也只有他在这个年纪便能封侯拜相,统领三军。
不见张如,不知世有鬼才。
庞疾自然不会因为张如年轻而轻视于他,恰恰相反,庞疾很重视。他研究过张如的用兵之法,感觉有迹可循,又感觉无迹可寻。
实在叫人难以琢磨。
张如对庞疾的第一印象是稳如大山,真正的山欲崩而色不变。
不愧是名震天下之大将,赵义徐温韩玄白承皆不能及。
这时,庞疾又道:“张丞相,老夫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如微微一笑,说道:“老将军但说无妨,两军阵前没有忌讳。”
庞疾道:“张丞相天纵奇才,有经天纬地之能,又深谙兵道,平胡灭陈楚厉害至极。但依老夫看张丞相今日举兵来攻我大夏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呀!”
“哦!张如请老将军指点。”
“如今我大夏兵精粮足,况且我夏人团结一致,张丞相兴此大军必定难进。不如挥师伐梁,你我两国平分梁地,岂不美哉?”
张如笑道:“老将军,梁国与我大陇乃是盟国,老将军这是要我大陇背信弃义呀!”
“况且前者你夏国陛下叫楚子寒杀了本相,幸亏本相命大,不然今日便不能与老将军一较高下了。”
张如言语之中有讽刺之意,庞疾自然也是明白的。
杀张如之事他也是后面才知道的,不过他是非常赞同借楚国之手杀了张如的。
可惜,楚子寒没能杀了张如。不然今日陇军也不敢提兵来犯他国土地。
庞疾解释道:“张丞相误会了,我家陛下从未叫楚子寒去杀张丞相,此乃是楚子寒引祸之计。张丞相乃聪明之人,必能看出此计,而我大夏与陇国秋毫无犯,但你大陇陛下先派兵援梁,主动与我大夏交恶。”
“今又派张丞相来犯我土地,我家陛下不忍与陇国交恶,可你大陇陛下实在欺人太甚啊!”
张如笑道:“老将军此言可谓自欺欺人呀!先者你夏国联合楚国使楚国牵制我大陇,然后你夏国攻打梁国。待灭了梁国在来灭我大陇,可惜呀!楚子寒未能取下本相之命。故而今日率领大军来报当日之仇。”
“老将军言你夏国团结一致,在张如看来实在可笑。你夏国富商地主欺压百姓,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试问老将军如此安有团结可言?”
“我大陇陛下乃圣明之君,亲贤远佞,朝中一派清明,国家一派繁荣。”
“百姓之家多积粮食,可谓之兵精粮足。张如之仇乃小事也!国家之仇才是大事,你夏国挑拨离间,行小人之事,必不能久存。”
“今本相奉陛下之命领兵百万,战将千员来伐你无道小人之国,老将军乃聪明人,张如劝老将军早降。”
说罢!庞疾大笑:“听闻张丞相能言善辩今日一见果然不假,老夫佩服。至于张丞相之心意老夫心领了,我大夏自古以来便是仁义之国,礼仪之邦。张丞相之言以偏概全,不可信也!”
“既如此,那便战场相见,见个胜负高低。”
说完,向张如一拱手,张如回了一礼,笑道:“回,便依老将军之言。”
二人各自返回军中,张如道:“宝拉楚何在!”
“在!”
“你去领教领教夏将之武艺。”
“遵命!”
说罢!把马一拍“驾!”的一声提个方天戟来至军前,这个时候庞疾也派出了一将。
此将年纪与宝拉说相差无几,身着十字甲,提着一杆长枪,胯下一匹黑马。
立于军前,威风凛凛。
宝拉楚喊道:“我乃大陇宝拉楚也!来将何人?”
那夏将回道:“何孝是也!”
宝拉楚又道:“何孝,本将劝你早降,免得葬身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