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疾此战之胜有重要之意义。
打破了陇军不败之言,打破了张如是神仙下凡之传言。
事实证明陇军不是不能战胜的,只是没有遇到强大的对手。
实际人张如此败与他自身有不可分割的原因,出兵以来他及少有败,凡用兵十之八九会胜。
加之他不是这个时代之人,对庞疾有轻视之意,他自己也有几分的膨胀,这才被庞疾大的大败。
……
陇国,上京
秦议接到张如战报,看后缓缓放下,脸上笑容依旧,并没有因为张如被庞疾打败而感到不安。
放心之后,看着群臣,说道:“丞相来书,庞疾率领大军约丞相交战,我军大败,丢了战马四万余匹,折了士兵一万余人。”
“丞相说因他之疏忽大意才被庞疾所败,叫朕降他之职。”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说罢!谢元上前,说道:“陛下,万不可降丞相之职。此时我军新败,士气不震,倘若在降丞相之职士兵必定不震,于我军不利。”
林楠也道:“陛下,自丞相用兵以来少有败绩,若因此败便降丞相之职人必以为陛下听信了谗言。丞相之败了一仗便降其之职,那丞相之胜又当如何?”
秦议点头,林楠说的正是他所想的。
韩玄说道:“陛下,林大人所言极是。”
沈齐道:“陛下,老臣以为不仅不应该降丞相之职反而要奖励我大军。如此,士兵必定大涨,士兵必定死战,以报陛下之恩!”
“嗯!不错!”秦议说道,说罢喊了一声:“来人!”
“在!”
“取御酒一万坛派人送往安宁,与丞相和众将士兵饮之。”
“言朕不怪,胜负乃兵家常事。告诉丞相,不必自责。”
“是!”
……
梁国,江陵
张如为庞疾所败之消息传入梁国,梁国朝廷与百姓皆是惊讶!连陇相张如都不是庞疾的对手呀!
刘成听得此消息后派人叫了高季刘秉,对二人道:“张如为庞疾所败你们可听说了?”
二人点头,道:“回陛下,臣等听说了。”
刘成又道:“你们怎么看?”
高季道:“陛下,臣听说张如此败乃疏忽所致,陇军失了战马五万,于大军无伤。区区五万战了对于秦议来说不是什么大事,臣观张如绝非忍气吞声之人,待有机会必定率领攻打。”
刘秉说道:“陛下,陇国乃我大梁之盟,陇国为夏国所败对我大梁来说不是好事。如今夏国主力皆在和玉,可命大将军寻求机会攻打夏军。”
“一来可以取回我大梁之土,二来也不叫夏国安生。”
“此战张如虽败但庞疾要想拿下安宁不是易事,陇军不撤庞疾必不敢离开。如此,夏尘奈何不得我大梁。”
“御史言之有理。”刘秉道
说罢!高季又道:“陛下可给秦议致书一封,言明陛下已派大将军攻打夏国,为陇国减轻压力。”
“嗯!”刘成轻嗯一声,接着便写了一封信叫人送往了上京。
……
安宁
张如坐于正堂之中心中读着兵法。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将帅,是国君的辅佐。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必然衰弱。
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他乃大军主将,辅佐陇国,他这里要是突然出现了问题那么国家也一定会出现问题的。
这不是小事。
此战之败乃他之失,庞疾有准备,他无准备;庞疾了解他军中之事,他不了解庞疾军中之事;庞疾认真研究,他自以为是。
这才是此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呀!
原来张如以为他比这个时代的强上千百倍,打这些人还不是绰绰有余?可现在张如发现,人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自己本身竟然感觉不到。
他自以为谨慎,可此时才发现他真的骄傲了。
自己不亲身经历根本不知道。
现在张如也终于明白历史上一些打仗用兵厉害的将军为什么也会被人打败了。
原因很简单,是人皆有弱点。
这个弱点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的。
拿张如来说他的弱点便是后天造成的,不经意间便有了轻视之心。
可他自己察觉不到,还以为自己是原来的那个自己,起身已经不一样了。
这次可得要好好感谢庞疾,这当头棒喝使他幡然醒悟过来。
此战虽败但主动之权仍然在他手中,倘若将此战放置以后,怕是他的脑袋都要被夏军给砍下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开城门
午饭之后张如叫来众将,对众将道:“诸位将军,前者之败乃本相之过。方才陛下送至到营,陛下不仅未怪本相之失还赐了御酒。”
“待会各营去领取,与士兵同饮。三日之后本相约战庞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众将疑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莫非丞相也要用母马?可是夏军所骑之战马乃是骟了的,此计怕是不成。
白承问道:“丞相莫非也要使母马之计?”
张如笑道:“非也!诸位将军无须多问,届时你们自然明白。不过这三日还须做些事情,不然庞疾是不会上钩的。”
赵义道:“请丞相吩咐。”
张如点头,说道:“诸位将军,和玉之后有二关,一为平虎关,一为临关。
“此二关乃夏国重关,庞疾必定派有重兵守关。距离安宁最近的乃是平虎关,可用之!”
众将疑惑,不知道张如之计为何。
说罢!又道:“赵义听令。”
赵义起身,行礼道:“末将在!”
“本相亲率一支骑兵于今夜出城打探平虎关。”
赵义不知张如何意,说道:“丞相,平虎乃要关,庞疾必定于各处设有哨兵,去之必为其发现。”
张如笑道:“本相便是要庞疾知道。”
“赵将军无须多问,只需依本相之言而行便可。”
“遵命!”
“不仅今夜要去,明夜也要去。”
“是!”
“田喜傅均听令!”
“末将在。”二人齐道
“你二人明日将城门打开,派士兵清理街道。”
二将爷不多问,齐声道:“遵命!”
“如有出城而去者不必阻拦,让他们去便是了。”
“是!”
接着又对其余将军说道:“其余众将明日开始便饮陛下所赐御酒,可以在营中饮,亦可以在大街小巷饮。但有一点,控制住自己,一旦伤了百姓本相定斩不饶。”
众将齐声喊道:“是!”
布置之后张如写了一封战书命士兵送至和玉。
书道:
我大陇陛下仁慈之君,贤明之主,顺天应人,讨伐无道。
如奉旨伐贼,灭陈亡楚,剑锋指处无不降之!今治军百万,战将千员邀将军七日后与东坪一战,请将军勿辞之!
次日
众将依张如之令开城饮酒,城中百姓皆奇之!
他们原本就是夏人,今日见陇军大开城门,一些人便欲出城而去。又恐是张如诈他们之计,皆是观望。
一个时辰后一人上前问道:“将军,今日为何要打开城门呀?”
城门清理街道的士兵回道:“陛下赐了御酒,丞相下令与我等同饮,丞相又下令叫我等打开城门,不知何意。”
这人又问:“将军,我族弟与城外村中,缺衣少食,敢问将军可否放我出城将其接入城中?”
“丞相有令,出城者不拦。”
此人闻之大喜,连谢士兵,谢后便大步出城。
其余观望之人见士兵放此人出城皆是惊讶!接着又有几人过去,与士兵交谈一番之后士兵亦放其出城。
见士兵又放人出城其余人也过去问之!问后才知是张如之令,连声道谢,出城而去。
整整一天出城之人有三四百人。
第二天亦是如此,不过今日出城之人比昨日少了许多。
但今日出城大部分是拖家携口者。
这个时候赵义也与一众骑兵返回了城中,下马之后便来见张如。
入堂之后行礼,张如叫他坐下说话。
落座之后赵义道:“丞相,平虎关守军不下两万,且关隘险峻强攻不能下,只可智取。”
张如笑道:“赵将军,本相不取平虎关,而是要拿和玉。”
“哦!”赵义惊讶,平常张如用什么计策他大概能猜个七七八八,可这次他是真没看出来张如要如何拿和玉。
“敢问丞相如何取之?”
“暂时还不能告诉你,待本相用兵之时你自然明白。”
赵义也不多问,交谈几句之后便去休息了。
…………
和玉郡
庞疾接了张如战书看后微微一笑,说道:“张如约战本将,诸位将军以为张如此为何意呀?”
一将道:“大将军,末将以为必定是秦议给张如施加了压力。故而张如急于求胜,而我军不出张如便奈何不得,这才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