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韩四当官 [校对全本] (卓牧闲)


  “来南苑算出京吗,顶多算出城。”文祥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书信,想想又感叹道:“京城居,大不易,各部院不晓得有多少官员在城里租不起房,只能租住在城外。据说有不少京官穷得连城外的房子也租不起,只能找个地方搭窝棚。”
  “确实不少,可您跟他们更不一样。”
  “放心,我来此的事皇上知道。”
  韩秀峰看着书信问:“皇上知道?”
  “我是来瞧瞧驻扎在这儿的八旗和察哈尔马队的。”
  “奉旨来巡视的就好。”韩秀峰终于对文祥来南苑这件事本身放心了,但他带来的书信却让人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洋人之前只是怀疑朝廷是“明和暗剿”,后来虽收集到一些证据,但两广总督黄宗汉和在上海跟英吉利公使额儿金谈判的桂良、何桂清都可以一推了之,声称全是广东的士绅百姓“肆意妄为”,而现在洋人竟掌握了是朝廷授意的实据。
  占据广州的巴夏礼等三人委员会,在清缴民团时竟查获一份皇上鼓励广东绅民实力攻剿西夷的密谕!
  其中有一段写得明明白白:该大臣罗惇衍等,务宜仰体朕心,密为筹画,暗中统率各乡,在广为团练,联络激励,声气相通,以挫外夷之势,而振中国之威。不必官与为仇,止令民与为敌。即本省官员及各地方官员,亦一概不必关会,以期机密,而免泄露。如此,则胜固可以彰天讨,而败亦不致启兵端,庶几年来之敌国外患,暂就义安,攘夷狄而尊华夏,在此一举。
  看到这里,韩秀峰抬头苦笑道:“博川兄,实不相瞒,这道密谕我见过。”
  文祥愣住了,紧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你见过,这么说这道密谕并非洋人所伪造?”
  “此话差矣,我见过并不一定是真的。既然是密谕,又怎会落到洋人手里,所以这一定是假的,一定是洋人伪造的。”
  “可是……”
  “博川兄,别可是了,我明白您的意思,这件事您心里有数就行,一切等桂良和何桂清的奏报到了再说。”
  文祥急切地问:“志行,你就不担心洋人翻脸?”
  “我要是不担心,能三天两头往天津跑?”韩秀峰反问一句,接着道:“博川兄,您以为僧格林沁在做什么,您以为肃顺今天抓一个,明天抓两个,恨不得把户部衙门的郎中主事胥吏衙役全送菜市口明正典刑究竟是在做什么!”
  “皇上决心已定,皇上不怕再起战端?”
  “这是咱俩说的,皇上不是不怕,而是西夷咄咄逼人,欺人太甚,逼的皇上退无可退。”
  “明白了,”文祥意识到密谕落洋人手里的事,就算皇上知道了也没啥,想想又忍不住问:“志行,我想再问问,真要是开仗,这次咱们有几成胜算?”
  “不知道。”
  “不知道!”
  “还是那句话,胜负得打完才知道。”想到堂堂的军机大臣,对朝廷应对西夷的方略居然知之甚少,韩秀峰实在不想再聊这个话题,因为聊的越多他心里越不是滋味儿,干脆话锋一转,好奇地问:“博川兄,科场案查的怎样,年底前能不能结案?”
  “拔出萝卜带出泥,越查越大,牵连越来越广,不少涉案考生已经回了原籍,一些涉案官员的家人要么捐官外放了,要么随别的官员出京赴任了,想在年底前结案,我看悬。”
  “怎么个拔出萝卜带出泥?”
  “在审讯浦安转恳柏中堂取中罗鸿绎时,浦安供称在考场时曾听人说副主考程庭桂烧过条子。皇上震怒,命郑亲王革审程庭桂,查出程庭桂之子程炳采大肆传递关节交通嘱咐舞弊案。”
  文祥放下茶杯,用带着几分玩味的语气接着道:“刚开始是兵部尚书陈孚恩审程炳采,结果在公堂上程炳采拒不招供,见陈孚恩要对他用刑,竟当那么多人面供出陈孚恩之子陈景彦曾托他递过条子。”
  韩秀峰真不知道这些,哭笑不得地问:“陈孚恩兴冲冲地查办,查来查去竟查到了他儿子身上!”
  “所以说这案子越查越大。”
  “后来呢,究竟有没有查实?”
  “陈孚恩刚开始不相信,也可能心里相信但不敢也不能采信,就诘问程炳采有无实据,程炳采说条子在考场外烧掉了,没有送入闱中。虽无实据,但那么多人听见了,其中包括你那位吏科给事中同乡。陈孚恩不敢就这么草草结案,赶紧回家质问他儿子,结果发现确有其事。”
  “再后来呢?”
  “那么多人盯着呢,他只能大义灭亲。”文祥端起茶杯,不无幸灾乐祸地说:“他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赶紧上折请罪,恳求皇上将他那个官居刑部候补员外郎的儿子革职,归案办理。奏请皇上将他交部议处,并准其回避。”
  “皇上咋说的?”韩秀峰追问道。
  “皇上准其所奏,将陈景彦革职归案,鉴于陈孚恩事先并不知情,先交部议处,并命他除案涉陈景彦之处照例回避外,余仍秉公审理。”
  看着韩秀峰若有所思的样子,文祥接着道:“不但程庭桂之子程炳采、陈孚恩之子陈景彦在外大收条子,工部侍郎潘曾莹之子翰林院庶吉士潘祖同、刑部侍郎李清凤之子工部郎中李旦华、湖南布政使潘铎之子候选通判潘敦俨等,也在外假托父名私收私送条子,一件件一桩桩,令人触目惊心啊。”
  韩秀峰早料到这事不简单,却没想到一帮二世祖竟如此胆大包天,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柏中堂呢?”
  “据说郑亲王本以为柏中堂一定不会干净,死命的查,结果发现柏中堂就受浦安转托取中了罗鸿绎,没收条子,也没收多少银子。可奇怪的是,最先捅出科场弊案的那个平龄居然不明不白死在狱中,而受浦安之托的那个家人靳祥,居然也不明不白地死在押解回京的路上。”
  “柏中堂自证清白还来不及呢,怎会去害他们。再说事发之后,柏中堂不知道被多少人盯着,他老人家就算有这个心也没法儿行事。”
  “你别误会,我只是说那两人死得不明不白,可没说他们的死跟柏中堂有关系。”
  “郑亲王、怡亲王胜券在握,一样没必要做种事,搞不好还会授人以柄。”
  韩秀峰话音刚落,文祥便喃喃地说:“照这么说只剩下一种可能,有人想救柏中堂,结果却好心办错了事。”
  听文祥这么一说,韩秀峰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一个人,心想也只有那个位高权重但在朝堂上却并不起眼的人能做到,不过这种没凭没据的事也只能想想。


第七百一十九章 谁也没想到
  光阴如梭,一转眼又过年了。
  琴儿在娃他外公和费二爷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学会怎么操持这个家。
  去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同幺妹儿一起带着娃回走马乡下伺奉婆婆和婶娘,腊月里又把婆婆和婶娘接到城里来一起过年,跟新任道台、府台、县太爷夫人没少走动,甚至带着幺妹儿和潘二媳妇一起去江北拜望过几次段夫人。
  天天都有事,好像总在忙,可细想起来却不晓得都忙了些啥。
  有幺妹儿和潘二婆娘说说话,加上要带仕畅仕路两个娃,平日里倒也不闷,只是一到晚上就不由地想念远在京城的娃他爹。
  盼星星盼月亮,没盼到娃他爹回来,但总算盼到了娃他爹托票号捎回的家信。
  娃他外公和费二爷一大早就带着俩娃去龚老爷家吃酒了,她和幺妹儿都不识字,只能让家人去前头会馆把潘二请来帮着念。
  “之乎者也”的她和幺妹儿都听不懂,潘二干脆帮着翻译成白话。
  “四哥说天下不太平,两江的长毛、安徽河南的捻匪和两广的会党没能剿灭也就罢了,朝中竟也接二连三出事。年前的顺天乡试有人舞弊,牵连了不少大人,连柏中堂都被革了职,究竟如何处置还没尘埃落定。”
  “不关他的事吧,他有没有被牵连?”琴儿急切地问。
  “嫂子,这您大可放心,四哥做事多谨慎,何况他是奉宸苑卿,又不是礼部的尚书、侍郎,更不是顺天乡试的同考官,跟他没啥关系。”
  潘二安慰了一句,接着道:“但已经牵连了那么多人,接下来不晓得还会有多少人被牵连,所以这京官是越来越难做。”
  幺妹儿禁不住问:“长生哥,照你这么说,我四哥是不是打算辞官,打算回来?”
  潘二看看书信,抬头道:“四哥虽没明说,不过能看出他早已萌生退意,我估摸着他之所以迟迟没回来,只是没找着合适机会。”
  琴儿心想他一定是想她、想娃、想这个家了,忍不住问:“他还说啥了?”
  “嫂子,四哥让老夫人、段经承、费二爷和婶娘保重身体,也让你不要太过操劳,不要太紧张仕畅和仕路的学业,说有时候管太严只会适得其反。”潘二顿了顿,又说道:“四哥倒不是很担心您和仕畅、仕路,只是有些担心老家。”
  “担心大哥大嫂他们?”幺妹儿下意识问。
  “四哥不光担心大哥大嫂二哥二嫂,更担心仕通仕达。四哥说韩家以前虽穷,虽总被人瞧不起,甚至被人欺负过,但不能因为他做上了官,又出了两个童生就忘了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