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三七开)


 但仔细一想,却又是无可奈何了。关平连这么离经叛道的话都说了出来,如果世界上有鬼神,还早不降下雷霆,将之天诛地灭?
 而现在看关平无病无灾,还面色红润,健健康康。
 显然,世界上真的是没有鬼神的啊。
 民众信道,一旦信了,便是深陷泥潭不可自拔了。但是本身传道的人,有人赤城,有人则是明白。
 关平刚才的一番话,将真正信道的道士都赶走了,剩下的道士要么是如张袁一般不信鬼神之术的,要么是半信半疑的。
 此刻喧哗之后,只剩下了沮丧。
 看来世界上真的没有鬼神的啊。
 关平笑了笑,看了一眼张袁,关平看到了,刚才是这个人拍了拍另外一个道士,那个道士便站出来承认自己会炼丹。
 而今关平对于这帮道士也不了解,对这个人反而是有些印象。不由问道:“敢问这位先生,姓甚名谁。”
 “回禀太守大人,在下乃是绵竹人,张袁。”张袁心思通透,见此便喜不自禁,连忙上前自报家门道。
 “我便命你为宗教协会会长。负责记录教派,编撰神话,制定规矩戒律。我要在年前,见到所有事情都办妥。明年便开始让你们在汉中传道。”关平随口说道。
 “诺。”张袁轰然应诺一声。
 随即,关平便起身离去,随行而来的周雄,小吏,亲兵们如同跟着母鸡的小鸡一般,排队离开了。
 道宫内眨眼间,便又只剩下了道士,以及一些小吏了。
 “张兄,这该如何着手?”
 “这鬼神如何编撰???我心头实在是发慌。祖师爷会不会灭了我们?”
 关平一走,许多道士都向张袁围拢了上来,一个个七嘴八舌。
 却说关平倒也是选对人了,张袁为人极有能力,咳嗽了一声,说道:“正所谓无头不走,太守大人刚才说宗教协会有两位副会长,若干执事,暂时议定八位执事。先选定执事,然后我们集思广益。”
 随即,张袁选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道士在任职,而后便开始讨论,如何建立统一的神话体系了。
 不过这注定是一个激烈的过程。
 道家派系极多,行为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派系可以生儿育女,有的不可以。
 道教是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统一的。
 编撰神话体系,倒也勉强可以统一下。你派系的鬼神纳入,你派系的鬼神不纳入。删删减减,便是了。
 想关公都成为了佛教,道教的天神,不就是人编撰的吗?很多佛教的规矩,都是照搬道教的。
 华夏的佛教,与印度的佛教简直是两种东西。
 对我有利,那就加入啊。
 所以宗教这种东西,真的是虚无缥缈。狂信徒多出于普通民众。
 却说关平在道宫定下了宗教协会之后,便让周雄带队,前往城外马胜等工匠居住的地方,张远等道教炼丹道士,也都到那里去了。
 这个地方在南郑城外,一片良田的当中。这片良田,属于官方的,也就是关平的。而这个建筑,则是一座小型城镇一般,与房陵城的文学馆是一个性质。
 以后这里就是关平的科学院了,也木匠,铁匠,工匠,炼丹道士组成的科学院,滑稽不?
 关平不仅不觉得滑稽,反而觉得期待感十足啊。
 来到了这座城镇之后,关平在一个空地上召见了自己的科研人员,一群工匠与一群炼丹道士。
 两帮人泾渭分明,互相瞅瞅对方。
 这帮家伙是谁啊!!!!!!
 “马胜。”关平双手叉腰,叫了一声马胜。
 “将军。”马胜连忙低眉顺眼的上来。
 “这就是这里的负责人了。马胜。一位好的铁匠。以后他管你们的伙食,俸禄。你们要研究的事情有许多,暂时为制造出更好用的纸张,其次是制造出水泥,然后是想办法用高炉炼钢。”
 关平昂头对众人说道,主要是对炼丹道士们说的。这帮工匠太蠢笨了,靠他们是难以发展出更好的东西的。
 众道士面面相视,随即张远从中走了出来,冲着关平拱手问道:“敢问太守大人,什么是水泥,什么又是高炉炼钢?”
 “水泥就是想办法将石灰岩烧制成为一种粉末,添加水,沙子之后,可以迅速凝固,将道路制造的平整的东西。至于高炉炼钢,你们不是擅长丹炉炼丹吗?想办法把铁烧成铁水,练出钢啊。”
 关平双眸炯炯有神的看着张远,对于这帮道士真的是期望很深呐。
 我真是天才。
 让道士想办法用高炉炼钢。
 炼丹炉与高炉,还不都是有个炉字?
 哈哈。
 反正胡乱搞吧。关平自己不懂,只能强逼人们为他服务了,不管是铁匠,木匠,还是道士。
 拿来就用吧。
[241.第241章 学堂]
 却说关平在汉中胡作非为,竟然要改革宗教,自立天帝神话传说。又拿炼丹道士当科学家使用,不仅要造出水泥,还要造出高炉炼钢来。
 不仅仅是解决了五斗米教的问题,还想一口吃成胖子。
 不过若真能练出钢铁与水泥来,自然是功在千秋。
 不过这在另一样东西面前,就都是假的。
 华夏自古以来诞生了多少聪明绝顶的人,一本天工开物,便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但是华夏人弃之如履,反而欧洲人如获至宝。
 火药,热武器是在华夏先产生的,但最终欧洲人用热武器打回来了。
 这便是差距啊。
 华夏并不差聪明才智的人,而缺乏技术的生存土壤。
 这另一样东西,便是真正利在千秋的存在。扫除文盲,促进科学发展。
 建安十二年末,以马射为馆主的文学馆,便开始教授二千名士人学习洛阳官话,学习课本知识,字典,拼音。
 而另一方面,他们在整个房陵郡内建立了四十个学堂,每个学堂有四十个老师,这些老师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待遇。
 每个学堂,暂时设计是招募四百个学生。但是对于能否召集到一万六千个学生,其实马射他们是没有底的。
 关平之前就计算过,房陵人口三四十万,那么二十岁以下的男孩,就应该有二十万左右,甚至更多。
 汉人可都是很能生的,一年一个孩子,大的拉着小的,一看一长串。
 招募一万六千学生,看起来只是总数是一成不到。但是学习的事情,只有家境殷实的人才会关心。
 如普通民家,孩子六七岁开始就做家务,再长大一些,放牛,去农田里忙活,比比皆是。
 孩子也是半个劳作力了。
 现在将孩子放出去读书,等于是放弃了家中的半个劳作力。
 别跟农民谈什么未来,能让孩子去上学的农民,绝对是少数。
 而士人人家,可能又不一样。士人人家,可能会自己给孩子启蒙,从小讲精英教育,可能也不会让孩子去上学。
 所以这一次招募学生,范围其实非常狭窄的。
 不过有一件事情,也是房陵的优势。那就是因为房陵郡各城中,在织布厂做女工的人非常多。
 只要家中有女眷在织布厂上班,那家庭条件肯定优越不少。家中优越,就有可能会送孩子去上学。
 却说马射早就与房陵郡守李超打了招呼,请李超下令各县在初三时就命衙役上街,下乡敲锣打鼓,也在显眼的位置发布布告,以宣传学堂的事情。
 初三这天,风和日丽。只是太阳虽然高挂,但仍然很冷便是了。汉朝还没有棉布,便是冬衣,也不保暖。
 大家都是靠着身强力壮,熬着罢了。
 大冬天,多少老人在夜里冻死。
 初三房陵大街上也没有人,反而小巷内,却是热热闹闹的。各家各户串串门,小孩子在家门口嬉闹。
 过年的喜气,还在呢。
 “咚咚咚!!!!”一对对衙役走上了接头,敲锣打鼓,再不时吆喝道:“明将军在房陵九县开办学堂,让童子免资上学。明将军有言,读书识字改变命运。等未来童子有出息,未必不能在衙门内寻一份官吏的活计,体面。”
 不仅衙役在沿巷吆喝,也有衙役在城中帖布告。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
 “明将军恩德,若是让我儿去给明将军当兵打仗,却是一狠心也能舍弃了。但读书识字干什么???我李家祖上五代人,可都是木匠。当官还是算了。”
 有一位李木匠依在门边,看着衙役们在吆喝,不由对身边的邻居王铁匠道。
 王铁匠五大三粗,孔武有力。闻言点点头,说道:“若是让我儿去战场,一狠心便也送了。但是读书识字就算了,还不如跟着我一起学铁匠把式,等长大了也可以养家糊口。读书识字?”
 说到这里,王铁匠不由摇了摇头。
 这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不是普通百姓愚钝,而是时代的局限性。就像是汉中的百姓们,多数宁愿相信符咒能治病。
 生病便是得罪了鬼神,乃至于妇女去陪五斗米教的道士去睡觉这种荒唐事情发生。
 读书是士人的事情,不仅是士人这么认为,普通百姓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么认为的。
 关平想要做一番事业,确实是任重道远。不过索性响应者还是有的。
 这些人便是家境殷实,不愁吃喝,有闲钱的人。这些人包括马良从西部山区招募的三个汉人部大帅。
 也就是陈舟,赵非,宋广三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