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训练士卒,只是眼前的利益而已。
而其实对于此事情,关平麾下的大吏们其实不怎么赞同的,正所谓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教书育人也是德,这统一口音,书写通俗易懂的课本,招募老师,建立学校,这也是建本。
建本当然是要建。
但目前关平所处的阶段,乃是进取扩张阶段,大吏们偏向于将资源投放在供养士卒身上。
不过此事总归还是好的,所以大吏们也没有反对。相反,琢磨着如何写信给好友宣传此事,找一些喜欢教书育人的名士,或隐士来房陵。
伊籍心中一动,想到了自己的一帮朋友。
关平召见大吏们便也为此事,既然宣布下去了,自然让大吏们下去了。伊籍出了大堂后,便回到了主簿办公房。
与功曹孙乾,长史马良一样,主簿也是大吏,办公房内有一些小吏,负责辅佐伊籍。
因为房陵军队与人口迅速扩张,孙乾,马良事务繁多,经常累成狗。伊籍这个主簿不过掌管文书,所以日常比较清闲。
伊籍回来之后,办公房内的小吏朝着他行礼,伊籍一一还礼,然后坐在主位上,研墨开始写信。
分别写了一封信给徐庶,一封信给诸葛亮。
伊籍写好了这两封信之后,下意识的再取出一张绢布打算写信,但是却放弃了。
伊籍放下笔,叹了一口气,招呼一位小吏说道:“贾先生,还请将这二封书信,寄去襄阳。”
“诺。”这小吏应诺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伊籍出入隆中,与诸葛亮,徐庶,石韬,崔钧,孟建等人是朋友。当初糜氏酒刚刚出来,刘备让伊籍等人宣传。伊籍便也去隆中造访,刚巧众人都在,畅饮一番。
只是后来石韬,孟建率领宗族返回北方,此刻已经渺无音讯。崔钧隐居在山中,做了隐士。
而今还在荆州活动,并且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便只有徐庶,诸葛亮。
“不知元直与孔明是否会过来。”伊籍派人送信之后,却也是心中没底。
伊籍情知这两位好朋友非同小可,早就想请二人来共事了,但有顾忌,一是关羽太刚强,怕关羽与徐庶,诸葛亮合不来。
二是关平年岁尚轻,位次尚少,因而被诸葛亮,徐庶轻视。
这份担心便让伊籍久久不敢写信给两个好朋友。
而现在关平已经坐稳房陵,并蒸蒸日上。伊籍便借故此事,邀请两个好朋友一起过来,名义上是来做教书先生。
但其实徐庶,诸葛亮来了,伊籍便会举荐给关平。先做个宾客,出出主意。待关平袭取汉中,便可以出来做官了。
伊籍很不确定两个好朋友会不会来,因为他们实在太独特了。
............
襄阳,隆中。
诸葛亮躬耕在此,但是田亩之事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个乐趣,是个雅事,诸葛亮只是偶尔为之,真正负责种田的是他的家奴。
此刻乃是炎炎夏日,暑气旺盛。诸葛亮本躲在草庐之中读书,不时用鹅毛扇,扇扇风。
忽而黄月英从外走了进来,说道:“夫君,元直先生到了。”
诸葛亮心中一动,笑将将鹅毛扇放下,出了书房迎接徐庶。哪知徐庶甚不客气,自己就进入书房了。
诸葛亮只得作罢,又坐了回去,徐庶入了书房后,冲着黄月英一礼,然后来到客座上坐下。
黄月英微微一下,转身下去,不久后,端着两碗绿豆汤放在诸葛亮,徐庶案几上。
绿豆汤最是解暑,二人喝了这碗绿豆汤之后,才谈起正事。
“孔明可收到伊机伯来信?”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徐庶放下碗筷之后,便直言道。
“元直想去房陵看看?”诸葛亮反问道。
“汉寿侯为人傲慢,怕难以成事。但其子关平却是礼贤下士,经营房陵蒸蒸日上。我辈勤奋读书,学得一身本事,终究还是要出来做事的。我打算去看看。”徐庶直言说道。
房陵与襄阳比邻,虽然道路不通,但汉水航运通畅。消息不断从房陵传来,关平之名,在荆州已经很盛。
但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又恰巧接到伊籍来信,徐庶便想去看看。
“元直先去,我随后便到。”诸葛亮笑着说道。
“好。”徐庶哈哈大笑,拱手对着诸葛亮一礼,然后人便果然出了书房离开了。
徐庶收拾行囊,带着家眷前往房陵。诸葛亮说随后便到,其实并不是立马跟上,而是继续等待,等待什么时候念头通达了,再去房陵。
诸葛亮有些念念不忘刘备。
正如徐庶所说,一身才学岂可荒废。诸葛亮终究是要出仕的,但如果可以,诸葛亮还是希望可以找一个姓刘的主公。
目前看来关平是可以辅佐的,但终究不是姓刘。
“关家父子北拒曹操,南征荆州,绝非屈居人下之辈。这天下诸侯,无一人是汉室忠臣。大汉四百年,恐怕再难续命。”
诸葛亮甚为惋惜,念头始终不能通达。
等什么时候想通了,便跟着徐庶的脚步,前去房陵看看。
[193.第193章 徐庶感叹关平]
徐庶本颍川人,少年时乃是游侠,仗剑横行乡里,后来终于克己,弃武从文,携老母细软南下荆州,既是避难,也是访问名师。
客居荆州这段时间,徐庶迎娶妻室,产息子女。
徐妻乃是襄阳富商之女,嫁妆丰厚,徐庶赖妻族供给,能够游学。徐庶回家之后,与妻子商议,当即携带家眷,乘船在房陵北方靠岸,然后南下前往房陵,行了两天山路,终于到达房陵县城所在小平原上。
此刻天旱,炎炎夏日。好处是山路干燥,畅快好行。若是阴雨连绵,那就不好走了。虽然关平曾经派人去修整道路,但是汉代的道路,就算再修整也就这样了,不会变成水泥路。
很怕小雨天。
坏处是炎热暑气。
徐庶的队伍到达平地之后,人马口渴难耐,徐庶远远望见不远处有一座村落,便命人马前往村落暂歇。
“真是安宁的村落。”徐庶叹道。
道路两旁良田遍野,村民头戴斗笠在田间干活,房舍散落在各处,悠然自得。
这便是安宁。
要知道如今天下战乱,许多地方的村落,仿佛军营一般,外围墙,内错落有致,常命弓手巡逻。
而眼前这村落却是闲散在田间,只见安宁,不见肃杀。
管中窥豹。
那房陵太守关平,果然将房陵治理的极好,邦域之内,不见兵革,使民安居乐业,至少是个好官。
徐庶队伍足有数十人,还有大车辎重驴马,动静不小。不久后,一位刚毅男子领着几个男子走了出来,询问道:“我乃里长丁薛,敢问贵客来意?”
徐庶从辇车上下来,身穿宽大袍服,头戴刘氏冠,风度翩翩,腰间佩剑。徐庶躬身行礼道:“途中口渴难耐,远远见到贵里房舍,便来讨一碗水喝。”
“好说。”丁薛露出爽气笑容,邀请徐庶等人来到自己家前,命了随行男子打水给徐庶喝。
丁薛好客,还邀请徐庶赖院子内小坐,让妻子端上小菜米酒招待徐庶。徐庶却之不恭,与丁薛小酌。
丁薛好客爽气,饮酒之时便问徐庶道:“听先生口音好像是中原人,为何会来我们房陵?”
徐庶虽然在襄阳住了多年,但口音还是偏向中原。丁薛有些见识,听了出来。
“丁里长好见识,我本颍川人,客居在襄阳。我好友在关房陵麾下做事,邀请我来房陵郡谋一份差事。”徐庶笑着说道。
“先生必前途无量。”丁薛闻言诧异看了一眼徐庶,然后由衷笑道。
“何以见得?”徐庶有些诧异。
“我家府君仁德,吏民归附,将卒没有二心。比之刘表犹如云泥之别,必将飞黄腾达。先生若能在我家府君麾下做事,岂不也是前途无量?”丁薛笑道。
徐庶恍然大悟,笑道:“里长所言甚是。”
徐庶面上爽笑以对,但内心却还是有些震撼的。
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徐庶在襄阳的时候,与诸葛亮等人相交,人脉非常广阔,从很多个渠道,听说过关平的神奇之处。
这总角童子在刘备还在的时候,就帮刘备出谋划策,使得小小的新野,到达人口二十万,带甲二三万的地步。
之后刘备病死,其父关羽袭位。
在天下人都认为关羽不能顺利继位的时候,关羽却神奇的坐稳了左将军之位。当时不少人猜测,有人帮关羽出谋划策。
因为荆楚之间拥有大批反对曹操的人,这些人不希望曹操得意,所以这些人扶持刘备,大多往来新野。
刘备死后,关羽能够坐稳位置,许多人便猜测是有荆楚高才为关羽出谋划策。但是徐庶却知道,没有人过去给关羽出谋划策。
因为荆楚有这样才能的人,徐庶基本都认识。而殷观,马射这些人,殷观是有才干的,马射则是个学问博士,这两个人都不可能帮帮关羽稳住局势。
换句话说,应该还有神秘人帮关羽稳住了局势。但是对于此事,殷观,马射这些人口风十分紧,一点消息也没有对外透露出来。
徐庶,诸葛亮这些人便也不知道谁帮关羽出谋划策。后来关平袭击房陵,这是一步妙棋,大涨关家的形势。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明初当王爷 (渤海郡公) 红薯网VIP2020-08-19完结执掌三千虎卫,壮我浩荡**!饮马恒河畔,剑指爱琴西;碎叶城揽月,赏雪夏威夷;黑海之畔张弓,北...
-
汉阙 (七月新番) 起点VIP2020-08-01完结 蓦然回首千年,汉家宫阙依旧!时值汉昭帝元凤三年,朝中权臣当道,外有匈奴未灭,丝路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