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三七开)


 小酌又休息了片刻之后,江冲便告别了李正,带着随从人员返回房陵去了。李正便下令升帐,命麾下四位军候,几个小吏进来。
 李正先将刚才江冲说的巴,夷,汉一视同仁的事情说了一遍。随即,肃然说道:“此次扩兵,我部增加至八营。正所谓蛇无头不行。需得酌情提拔四位军候,诸都伯,以老人充作什长,伍长,务必勤苦训练新卒。”
 “诺。”账内众人应诺道。
 不久后,李正下令众人散去。自己则留在账内,拿起魏无忌兵法,打算钻研学习。但片刻后,李正听到脚步声,抬头一见,便见自己麾下王军候从外走了进来。
 “何事?”李正知道他去而复返,必然有事。
 王军候对李正躬身行礼,然后来到座位上坐下,说道:“司马大人。太守大人自从进入房陵之后,两次扩军。而今众增至三四万人,必然有所图谋。您认为太守大人,要对谁动手?”
 李正本人便是锐意进取,野心勃勃的人。他所提拔的人,大多也都是如此。这王军候,便也是渴望建功立业的人、
 李正放下竹简,笑着说道:“此事我已经计较过了。北方曹操太强,不可与之争锋。所以剩下不过东攻襄阳,西入汉中。”
 “司马大人认为,太守大人会攻东,还是攻西?”王军候紧接着问道。
 “不知。但我知道若太守大人攻打襄阳,我大概是个前锋。若太守大人攻打汉中,我大概是留守。”
 李正说道。
 李正话不敢说的太满,但就是这么个意思。
 “为何会如此南辕北辙?”王军候愕然道。
 “张鲁心在巴蜀,而房陵本是他舍弃之地。若是太守大人攻打襄阳,张鲁必定不来争夺。而襄阳刘表与太守大人有仇,房陵本属荆州。若是太守大人率兵攻打汉中,刘表必定派人来争房陵。我部士卒最为精锐。若打刘表,我自为前锋。若打汉中,我必为留守防备刘表。”李正自信道。
 “原来如此,不管是先锋还是留守,都是大功一件。”王军候闻言恍然大悟,欣喜道。
 “快下去好生训练士卒吧。追随关太守功名利禄唾手可得。”李正笑道。
 “诺。”王军候轰然应诺一声,抱拳离去了。
 “到底您想打谁呢?”王军候离开之后,李正不免想了一想,随即失笑一声,摇摇头又拿起了魏无忌兵法,继续钻研学习。
 我是房陵大将,不需要动脑子要打谁。
 只需要太守大人一声令下,我动手便行了。
 ............
 李正所部只是其中之一,房陵郡此次征召的新卒,平均分配到了各领兵大将的手中。
 房陵北部,汉水南岸的布集市之东西,分别驻扎着丁奉,廖化大营。此刻集市已经十分热闹。
 往来的船只,商人络绎不绝。集市形成了小镇规模,生活着许多依靠布匹生意而活着的百姓。
 这个小镇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叫布乡。
 这一日上午,阳光明媚。北方的汉水十分平静,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待到夏天,雨水增多之后,汉水就会开始波涛汹涌起来。
 不过布乡这一带的地势很高,便是发大水,也不会把这一带淹没。
 集市建设在这里,非常安全。
 而两支水军营寨也是一样,已经是大不同了。当时关平来这里视察的时候,两支水军战船稀松,大猫小猫两三只。而随着船坞内源源不断的造出战船,此刻汉水岸边,已经排列了许多战船。
 关平可以大声喊出来,我也有水军了。
 与李正那边一样,这一日由两位小吏率领,总计四千四百余人的新招卒伍,分别送去了丁奉,廖化的大营。
 丁奉那边十分周到的接待了前来的小吏,而廖化这边则有些尴尬了。廖化本人不在,由廖化麾下的一位陈军候,出面迎接小吏。
 “怎么不见廖司马?”小吏有些奇怪问道。
 “我们家司马感染了风寒,目前卧床不起。”陈军候有些尴尬,很勉强的应付道。
 小吏觉得有内情,但也没有多问,只将二千二百余卒伍交付给了陈军候,并说明,不可轻视巴夷卒伍。
 这便率领了随从人员,返回房陵去了。
 待这小吏离去之后,廖化这才姗姗来迟,身上有一股脂粉味儿,眼皮稀松,脚步虚浮。
 一副酒色过度的模样。
 廖化进入军营之后,陈军候便来见廖化,躬身行礼道:“司马大人,今日太守大人发了二千二百余新卒过来.......。”
 陈军候话还没说完,廖化便挥挥手说道:“新兵入营,训练整编又不是没有章程,你自己看着办吧。至于升赏军候,都伯之类的事情,我先去补一觉,待我睡醒之后再说。”
 言罢,廖化便匆匆去账内休息去了。陈军候叹了一口气,自家这位司马大人,可真是一辈子都离不开女人。
 索性这司马大人只是好SE了一些,营内诸事还是处理的井井有条。
 没有将大军荒废了。
[192.第192章 徐庶来此一游]
 建安十一年初。
 关平下令征召卒伍,房陵子弟纷纷响应,加上第一次招募的房陵子弟,总计兵马足有三四万之多。
 正所谓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万房陵子弟,自然大有可为。
 与此同时,钱粮也不要钱似的发下去,关平供养士卒,极为丰厚。
 转眼春耕又至,关平也如去年一般,象征性的来田间插了插秧苗,劝农种稻。其实也不用劝,去年秋收大丰收,刺激着百姓们呢。
 不需要官府督促,百姓种田乐无边,一家比一家勤快。
 练兵,春耕乃是眼前的头等大事,而很多事情则是现在看不出来,但未来必然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说关平设立文学馆,以马射为馆主。
 关平命令马胜,研究水泥,改进造纸术。
 马胜这铁匠自从入了关平的法眼之后,便被关平当做万能工匠使用,陆续改进了水车,犁,以及织布机,但是面对这水泥,造纸术,却是一筹莫展,目前没有任何进展。
 反倒是文学馆的马射率领祭酒,博士们,还真将关平给与的拼音,为这个时代的洛阳官话注音,并且创造出了字典,以及课本。
 建安十一年六月,关平在太守府大厅内召集了麾下的三大吏,长史马良,功曹孙乾,主簿伊籍。
 待三人坐下之后,关平拿起了岸上的一卷竹简,起来递给了马良。关平笑着说道:“诸位看看,这是文学馆馆主马先生写的一片课本。是关于楚国孙叔敖的故事。”
 马良一听是老父写的课本,便认真严肃的看了起来。看过之后,只能说通俗易懂。
 这竹简中记载了孙叔敖的故事,但又不完整。这篇故事只记录了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
 传闻见到看到两头蛇的人必死。
 孙叔敖年轻的时候出游,见到了一条两头蛇,孙叔敖便把蛇杀死了,回来之后,孙叔敖便哭泣不止。
 孙叔敖的母亲询问缘故,孙叔敖便说道:“听说见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我今天见了,恐怕要抛下母亲死去了。”
 孙母问道:“那两头蛇现在在哪?”
 孙叔敖回答道:“我怕后来有人再见到两头蛇,就把蛇杀了并掩埋了。”
 孙母欣慰道:“我听说暗中帮助别人的必有善报,你一定不会死的。”
 这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传说,这个故事的意义并不是孙叔敖这个人,而是劝人向善。
 马良以前读过这个故事,但文字却是晦涩难懂。而这篇课本,却是通俗易懂,极为适合小孩子学习。
 马良看过之后,将之交给孙乾,伊籍。二人看完之后,也是与马良一个想法。
 “我创办文学馆的目的,乃是为了统一口音,也让孩童可以更容易启蒙。今天事情已经办成,我需要许多人帮助我,在房陵建立学校,教育孩童洛阳口音,启蒙。但以房陵的读书识字的人做这份工作是不够的。还是得从荆州召人,今天召集三位的目的,便是想请三位,若是有认识有志向教书育人的士人,可书信请来房陵,我必以宾客之礼对待。”
 关平说道。
 所谓宾客之礼,就是供吃住,给禄米。
 也就是俗称的请帮闲。当年刘备在新野请帮闲,还供给官职,一般都是人手一个左将军从事。
 不过关平请的是未来的学校老师,所以不供给官职,但可以考虑在文学馆挂一个职位,老师的数量可以不计,多多益善。
 托了绢布生意的福,房陵官府每月有额外的一千金入账,加上去年秋收大丰收,目前房陵郡财政不仅好转,而且多有空余。
 关平便有钱拿出来,做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诸侯,不管是曹操,孙乾,备备,还是其他杂七杂八的诸侯,都不会有人想要去教书育人。
 就算是刘表这样人,之所以建立学校也更多的是赚个名声,而且教的也是士人,与庶民无关。
 关平则打算有教无类,不管庶民还是士人,只要肯学,一律照单全收。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等财政更进一步好转,势力庞大起来的话,就强行下令孩童必须学习,以提高民间识字率。
 关平认为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未来所带来的利益绝不是春耕,训练士卒之类事情能够媲美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