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想着,任弘换了一身干活穿的短打,下面穿犊鼻裤和草鞋,头上戴斗笠,扛起锄头,喊卢九舌和几名吏士跟自己出门。
吏士们对这一幕毫不陌生,都笑道:
“任侍郎又要去灌园种菜了。”
……
屯田卒们的坞院外,特地从大渠开了一条水沟过来,在院外围了几十亩田地,专门用来种植蔬菜,流水潺潺,滋润了这片干燥的土地,勤劳的吏士更让它焕发了生机。
其中多是葱韭葵等汉人常吃的蔬菜,但也有十亩地单独用田埂隔开,那便是任侍郎的自留地,专门用来种植异域瓜果的试验田。
经过半年栽培,在宋力田指点下,任弘亲自浇水施肥,锄去杂草,他的小菜园已经十分丰茂,在烈日炎炎下仍满是绿意。
这里生长着蚕豆、大蒜等西域蔬菜,小沟渠边上那一片绿色的草本小植株。靠近后若仔细闻闻,除了大粪味外,还能嗅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这蔬菜便是“胡荽“。
也就是后世的涮火锅必不可少的香菜,它和葱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搭档。
任弘吃面时总喜欢将胡荽切碎撒在上面,滚烫的面汤一浇那叫一个美。
但其余五十名吏卒,却一分为二。
以赵汉儿为首的一半能够接受,吃着吃着还挺香的。
以韩敢当为首的另一半人,则对香菜闻之色变,表示坚决不能接受!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你能带着一个拒绝大蒜的人吃大蒜,并让他爱上它。
但你永远不可能让一个讨厌香菜的人爱上香菜。
除了已经要萎的香菜外,任弘今天还能在芦苇杆红柳枝架起来的瓜架处,收获满满一箩筐胡瓜。
也就是后世的黄瓜。
但这原始的黄瓜,却跟后世子孙完全不像,它个头很小,短短粗粗,长得跟生气的河豚似的,外表鼓囊囊,还布满了尖刺。嫩时还好,放进嘴里一样可以大嚼,但若是放太老了,上面的尖刺变得干硬,能扎人一手血!
这种来自西亚的蔬菜已被张骞引入中原,但数量仍然不多,任弘觉得,是因为汉人尚未找到正确的吃法。
随便洗洗擦擦,任弘将一个黄瓜塞进嘴里,瓜肉的质地嘎嘣脆,不过味道略带酸味,不像后世黄瓜那样,只有清爽的风味。
但仍是消暑神器,当然,偏好重口味食物的任弘更喜欢另一种吃法:他在坞院厨房的瓦坛里,用盐水泡了整整三坛腌黄瓜!
眼下卢九舌怀里正抱着一坛呢,脸确别到一边,似乎很害怕这味道。
而当任弘亲自开坛,一股浓浓的酸味在田间四溢时,吏士们就躲得更远了。
“吃么?”
任弘拿着一根已泡得微微发黄的腌黄瓜邀约众人,目光中满是期待。
但从卢九舌到其余吏士,都大摇其头,任侍郎用铁锅炮制的食物倒是美味,但这腌黄瓜,他们怎么都接受不了。
众人只胆战心惊地看着任弘将黄瓜放进嘴里猛嚼,一脸的酸爽和满足。
酸中带甜,冰爽可口,开胃消食,朝食吃过的羊肉一点都不觉得腻了,只要有一根腌黄瓜,任弘能美滋滋地干掉一碗粟饭,它真的不香吗?
只可惜无人能与任弘一起品尝,这一刻,任弘只感觉,自己是个孤独的美食家。
吃完腌黄瓜后,任弘便带着众人干活,小心翼翼地将洋葱和胡萝卜种下。它们是能在地里越冬的,倒是孜然似乎不行,得忍到明年开春,才能与草棉一起播在这片土地上。
任弘计划着,先让这些来之不易的作物在鄯善成活,收取种子后,再如接力一般,传到河西,传到长安去。
中国人是有种菜天赋的,以中原农夫的勤劳与刻苦,定能照料好这些植物。
但大自然有其规律,农业真的没法着急,距离这些蔬菜真正大行于世,最快也要十几二十年吧。
差不多干完活时,远处却来了一群人,却是今日去屯田区,教授楼兰官、民以牛犁田和精耕细作之术的宋力田等人。
任弘拄着锄头朝他们打招呼:“宋力田,如何了?”
“任侍郎,朽木不可雕,粪土不可上墙,而若是天性懒惰,这农稼之事,是万万教不成的!”
宋力田却气呼呼的,甩下这么一句话,便直接回了坞院,嚷嚷着说要喝酒。
“出了何事?”任弘看向韩敢当和鄯善国的译长左摩,二人今日与宋力田同去。
“别提了!”
韩敢当很生气,瞪着心虚的译长骂道:“任君与宋力田好心要教楼兰农夫牛耕精作之术,但你猜那群农夫怎么说?”
“如何说?”任弘皱眉。
译长左摩小心翼翼地说道:“彼辈说,收成多寡,全凭贤善河神做主,烧了湖边荒地,种子洒下踩实后,就不能再管,若管,就是违背贤善河神之意。”
韩敢当则直截了当,道出了真相:“所以,他们宁可天天闲着晒太阳嚼白草根,也不愿意下地锄草施肥!”
第89章 水是生命之源
八月底时,任弘与郑吉一同站在流水潺潺的车尔臣河畔。
整个夏天,这里波光粼粼,鱼欢鸟叫,芦苇、蒲草摇曳着枝叶,进入深秋后,白色的芦花竞相开放,丛中点缀着棕红色的蒲棒。
个子矮小的会稽人郑吉练过掷剑,打水漂很有一手,却见他一抬手,一颗石头在水面上连漂了十多次,几乎要飞跃到河对岸时,才沉入水中。
任弘就差了点,扔出去的石片在水面上点了三五下就不行了。
郑吉得意的打了个呼哨,又问任弘道:
“任侍郎,我就不懂了,这条河与北河根本不是一条,为何祭的还是那贤善河神。”
任弘道:“楼兰人认为所有河都将汇入蒲昌海,它们连在一起,便都是贤善河神的化身。”
所以从下游迁徙来的楼兰人还是将这条河也称作“贤善河神”,以相同的方式祭拜。正是它养育了鄯善狭长的广袤绿洲,在黄沙戈壁间造就了一个人间天国。
“倒也有些道理。”
郑吉点了点头,对任弘道:“我听说,长安的史官们以为,于阗之东的水流都东流注蒲昌海,蒲昌海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其水潜行地下,又在积石冒出,这便是浊河之源!”
浊河便是黄河,这年头大河已经决口过好几次,上游虽然还清,但下游早就黄了。
此言听得任弘哭笑不得,暗道:“这么说黄河也是贤善河神,是楼兰与汉人共同的母亲河了?”
这显然跟事实不符,但任弘也不好让首倡此说的司马迁出来挨打。
反而琢磨着,这说法以后或能好好利用利用。
但今日他们还有正事做,郑吉是奉傅介子之命,来接替任弘做“扦泥司马”的,看来老傅这次打算遵守约定,不再让任弘瓜代而期了。
任弘也不能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他得带郑吉一个月,熟悉鄯善的情形。毕竟这的一切,都与中原截然不同,若用汉地思维来做事,肯定会事倍功半。
今日任弘要与郑吉说的,是鄯善的土地情况。
“子骞,长安附近种地,豪贵之家最终收成多寡,取决于什么?”
郑吉不假思索:“当然取决于土地多寡。”
任弘摇头:“但在鄯善不同,收成多寡与土地无关,只与水有关。”
他们沿着河边一条大沟渠的渠堤行走,任弘告诉郑吉:
“和楼兰城一样,此处地介沙漠,降雨少,农稼全资水利,播种之多寡,以灌溉之广狭为准,所以鄯善人才论水不论地。”
与地狭人众的中原大异,鄯善国是不缺土地的,毕竟国土面积有后世两个江苏省那么大呢。
光论绿洲的话,扦泥绿洲跟敦煌绿洲大小差不多,人口却仅有两三千,人均占有耕地依然很多。
但距离河边太近的洼地沼泽可没法种粮食,所以楼兰人数百年来,用简陋的工具,逐渐开挖出一条条沟渠,将河水引到远处的农田里——组织人手开渠,管理水渠灌溉,这便是楼兰王权力的根基。
任弘指着大沟渠分出的许多个支渠给郑吉看,每个支渠连接着一大片农田,但却塞堵着土块,有鄯善王和贵族们派来的奴仆看着。
“在扦泥城附近,沿河有数条大沟渠,属于鄯善王,而大沟渠的分渠,则是扦泥城中那七八家贵人分别出资出力开凿。”
“鄯善王每月都会派遣水祭祀来监督放水灌溉,若是贵人不缴纳水费,便不能放水入分渠。”
“同理,若农夫不向贵人缴纳水费,分渠的水自然也不会灌其田亩。”
所以说,鄯善国不存在什么地主,打土豪分田地在这只会打到空气。
只存在“渠主”。
任弘时常能见到,农夫为了这个月灌溉了三次还是两次,与贵族家的奴仆争得脸红脖子粗,只差动手出人命,可见水之珍贵。
但土地却不值钱,广袤的渠边田地,起码有三分之二是撂荒的。
顺着任弘手指望去,郑吉可以看到,种粟和春麦的田地已经收割,只留下一茬茬麦秆。远处一阵火光和浓烟,那是楼兰人在烧荒,将沟渠边撂荒已久的土地烧去杂草,好种植冬麦。
相似小说推荐
-
帝国枭色 (背着家的蜗牛) 起点VIP2020-08-27完结王朝末年,帝国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刘钧穿越而来,身为九位异姓王之一的他,拥有自己的封土...
-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起点VIP2020-07-17完结 螳臂当车,向死而生。流寇守国门,海盗死社稷。三百年的煌煌大明,为什么走到了这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