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攀爬在城墙上,或站立在广场周边,将厅堂围得水泄不通,若真爆发冲突,怕是一人一唾沫就能淹死使节团。
被挟持的楼兰的贵人们按照傅介子吩咐,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向楼兰人宣告安归的罪过,同时大声呼吁自己的族人赶紧劝旁人看清形势,勿要动手。
稍后,傅介子也出来了,他拒绝了韩敢当等人为他撑的盾牌,手里高高提起安归的头颅。
上千双青色、褐色或黑色的眼珠,全都看向安归的头颅,似乎在议论这是不是他们的王。
傅介子冷冷扫视将厅堂围得水泄不通的楼兰人,大声说道:
“安归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之,更立先王次子在汉者尉屠耆继位。今安归已死,汉兵将至,毋敢动,动则亡国灭族矣!”
卢九舌和两名译长大声翻译,一时间,千余楼兰人,竟无人上前,连箭都不敢射出一支。
楼兰阏氏刚刚抵达,她惊闻丈夫死讯,却没有悲伤六神无主,而是满眼仇恨,用鞭子抽打城墙上的武士:
“射箭,射箭,将这些杀害王的人,统统杀死,再剁碎撒到田地里!”
但武士们宁可挨她的打,却不敢对汉使动手,气得阏氏上了城墙,要自己来。
但还不等阏氏抢过弓,那持弓的楼兰人却忽然爆发,将她一脚踹下了城墙。
因为比起阏氏那无力的恐吓,汉使的喊话却是真金白银的:
“若能有擒阏氏及安归之子者,赏黄金五斤,丝帛十匹!”
听闻此言,城墙上所有楼兰武士,竟都毫不犹豫地将弓箭,对准了阏氏那张惊骇的圆脸!
……
阏氏还是死了,她被上百张弓指着,不知是其中哪个楼兰人手一滑,让她挨了一箭。
但真正导致她死亡的,是楼兰人的群情激愤。
他们憋了好几年的怨气,对匈奴岁岁勒索的恼火,在安归死后,如同大坝崩塌后汹涌而出的洪水,全都发泄到了阏氏身上。近千人一拥而上,将她和几名匈奴人活活打死——当然,也可能是为了抢她身上的金饰。
从使节团到楼兰官员,都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局势已经失控,哭喊声不断,还有人乘机抢劫偷盗。
好在,危机很快就解除了,使节团在城内击杀楼兰王时,奚充国也顺利完成了任务,“保护”了水祭司,并带领伊向汉那百余手下冲入城中,控制了局势。
已经纳过投名状的楼兰贵人官员连忙重新召集族人、奴仆,驱散了混乱的人群,让他们各自归去,好好待在家里不要出来。
安归和阏氏的尸体摆在广场上,德高望重的水祭司被“请”进城来,他沉吟良久后,也表了态。
“水祭司说,安归和阏氏,不会被葬在楼兰王族的太阳墓地。”
伊向汉翻译道:“而是会被当做祭品,献给贤善河神!”
使节团众人面面相觑,任弘倒是对这结果挺满意,只是觉得有些讽刺。
楼兰的贵人、官员们却全然忘了方才的血雨腥风,纷纷露出笑脸,相互庆贺起来:
“万能的贤善河神,睿智的大祭司啊。”
“看来这些年河水变小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
到了次日清晨,一场新的祭典在城外祭坛举行。
只是这次躺在船里的,不再是卑微的奴隶,而是昨天还站在祭坛七圈木桩之内,衣着华贵,至尊无上的楼兰王及阏氏。
安归的无头尸体被投诚的楼兰贵人戳了许多孔洞,但都没有胸口那个被傅介子捅破的洞大。
而阏氏更惨,她被楼兰人的集体暴行活活揍死,打得面目全非,昨日她身上装饰的金叶等物,也全部不翼而飞。
今日到场的楼兰人依然有千余之多,个个穿着盛装,神情肃穆和善,不复昨日的疯狂。
他们在水祭司,以及被傅介子任命为楼兰城主的伊向汉带领下,面向孔雀河,高唱起颂扬贤善河神的歌谣,神情虔诚无比。
“贤善河神,你给予楼兰生命。”
“而楼兰,也还予你生命!”
同样的歌谣听在耳中,任弘却只感到一阵更甚于昨日的寒意。
是啊,生与死,轮回不止,昨日是奴隶死,今日是王与后双双殒命,这大漠里的绿洲,生死就是如此无常,你得习惯,习惯他们的反复无常。
任弘想到,今日楼兰人畏汉之强,能够如此翻脸不认人,将自己的王当成祭品。
若是明日匈奴人兵临城下,又会如何呢?改日被残忍杀死,献祭给贤善河神的,就是他们了吧?
随着楼兰武士将木船推向远方,熊熊大火燃起,宣告着楼兰历史,翻了页。
但水永远是水,但水面上的船,却随时可能被掀翻,再换上一艘新的。
“我们就是那艘新船,而脚下,就是看似柔弱,却波澜不定的水!”
……
“你考虑的没错。”
傅介子没有出城去看祭典,听完任弘描述后,放下了一直在提笔书写的信件,说道:
“吴宗年和奚充国等十人,昨晚带楼兰王安归的首级出发了,要去敦煌,让玉门都尉发兵来守楼兰。”
“但汉军哪怕已提前到榆树泉扎营,也至少要一个月后,方能抵达楼兰城,且要跨越垄城、三垄沙、白龙堆等天险,殊为不易。”
傅介子起身,眼睛看向北方:“而匈奴人,只需要在得知楼兰之变后,离开日逐王驻牧地,骑兵顺着河南下。”
昨日的行动堪称完美,但仍有一点遗憾,那就是安归之子,楼兰王子在阏氏安排下,被几个匈奴女带着跑了。
傅介子派人去追竟没追上,那些匈奴女骑术娴熟,如同长在马上一般,甚至能回身开弓射伤两名吏士的马。
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们向北逃窜,这恐怕会让日逐王提前得知楼兰的事。
“不用怀疑,胡虏来的,一定比汉军更快!”
傅介子看向任弘、郑吉,以及他们身后的二十余人,笑道:
“汝等昨夜很懈怠啊,不少吏士去还去勾搭楼兰女子,彻夜未归,是嫌刺杀楼兰王太过容易?”
孙十万和韩敢当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脸,傅公说得就是他俩了,倒是一直将胡妇挂嘴边的任弘昨夜主动请求值夜,在被使节团征用的厅堂门口守了一宿。
“不。”
傅介子忽然严肃起来,全然不同刺杀行动前的轻松随意。
“先易后难,守住楼兰,可比杀死安归麻烦多了,对吾等而言,接下来一个月,才是真正的生死攸关!”
第73章 书生亦有志
二月中,时隔多日后,使节团的十名吏士,又回到了阿奇克谷地东端的居庐仓。
奚充国单膝跪在昔日征大宛物故的汉军将士坟墓旁,刨了一个小坑,将那些从粟特奸商手里夺回的五铢钱,一枚一枚,分文不少地埋回了坟墓里。
“我说过白龙堆时,奚骑吏为何宁可少带馕和水,非要带着这么重一包东西,原来是钱。”
奚充国的属下,名为“粟大”的右扶风骑士拄着铲子在一旁看着。
另一位叫“司马舒”的陇西骑士则抠着干燥的鼻孔道:“埋回去后,就不怕再有人来盗掘?”
“谁敢!那二十多个横死的粟特人便是其下场。”
奚充国一扬眉:“汝等忘了傅公所言?很快,汉军就会恢复通往楼兰的烽燧亭障,大汉的旗帜将回到这,护着这条路,也护着沿途的将士坟冢!”
按照汉军规矩,阵亡物故的尸体,是会筹办棺椁,想办法运回故里的,但西域太远了,加上那两场远征死的人太多,活人尚自顾不暇,能就地挖个坑将袍泽埋了,已不容易。
所以汉家儿郎的坟冢,遍布南北道,直达大宛。
奚充国朝这些坟冢郑重作揖,暗暗发誓:
等着罢,迟早也要让轮台,让大宛成为汉之疆土,葬在当地的将士,就能含笑九泉了。
只可惜奚充国父亲在大宛贰师城的坟冢,是再也找不到了……
这时候司马舒又在抱怨:“不是说好使团西行后,玉门都尉要逐渐恢复通往楼兰的烽燧么,为何吾等东来千里,一个人影没见着?”
奚充国踢了他一脚:“废弃十多年的路,哪是一朝一夕便能恢复的?这附近没有水源,玉门都尉顶多在榆树泉驻军,等待吾等消息。待过了三垄沙、垄城后,便能见到了。”
天色将黑,几人进了烽燧,却见副使吴宗年在小心翼翼地擦拭旌节。
除了旌节外,傅介子将装有楼兰王头颅的盒子,以及汉使的通关传符也给了吴宗年,回报消息的重任在肩,这让吴宗年压力不小。
这趟出使,三十余人各尽本事,或如任弘一样,贡献智谋,或如韩敢当、赵汉儿一般付出勇力,唯独吴宗年啥都没干,只在最后为傅介子起草了上报朝廷的书信。
奚充国一直不明白,傅公带这文吏来西域作甚,更不明白,满口诗与春秋的吴宗年,为何会主动请求出使异域,和他们这群大老粗混在一块。
谁料,晚上喝了几口酒后,吴宗年竟主动提起让奚充国困惑许久的事。
“有时候,做一件事,只因听了一句话。”
相似小说推荐
-
帝国枭色 (背着家的蜗牛) 起点VIP2020-08-27完结王朝末年,帝国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刘钧穿越而来,身为九位异姓王之一的他,拥有自己的封土...
-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起点VIP2020-07-17完结 螳臂当车,向死而生。流寇守国门,海盗死社稷。三百年的煌煌大明,为什么走到了这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