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阙 (七月新番)


  多少年了,尽管时过境迁,但夏丁卯一直记住任氏对他的好,待任弘如少主。
  任弘却不让他行礼,两人名为主仆,但对任弘而言,夏翁,就如同他的亲叔叔!
  “夏翁,是好消息。”
  任弘对他低声道:
  “我等的那个人,傅介子,终于要来了!”
  ……
  少顷,一老一小朝悬泉置的大门走去。
  任弘在前,他背着个红柳编的箩筐,回头看向夏丁卯道:
  “眼下已经快到食时了,夏翁离开厨房,当真不打紧?”
  汉代的平民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时间便是食时,约合后世的9点-10点30,往常这个点,夏丁卯得在厨房烧菜了。
  “就是快到食时,东厨里的沙葱却不够,那些徒卒靠不住,所以老朽才亲自出来找寻啊。”
  夏丁卯一边说,一边擦着头上冒出的汗:“一早就这么热,今日可要难熬喽。”
  任弘知道夏丁卯非要出去的原因:悬泉置这么小一点地方,却住着吏、卒、徒、御共37人,加上往来官吏行人,简直密密麻麻,实在不适合说悄悄话。
  出了悬泉置,天地才豁然开朗,没有沙尘的时候,便能看清楚周围,是与中原截然不同的风景。
  天空是震撼人心的深蓝,没有一片云彩,与土黄色的大地相映衬。
  悬泉置的北边是一片戈壁,间或有胡杨林和怪柳从生长,更多的是黑色小石子和零星的小草堆。
  那是西沙窝、盐碱滩,隔着它们,隐约可见北方三十里外的烽燧,一个连一个,如同坚毅的哨兵,屹立不动,从东到西,绵延数百里,构成了敦煌北部的长城防线。
  有这些烽燧护卫着敦煌,匈奴人便不敢过来牧马劫掠。
  悬泉置的南边则是由远及近,从高到低的三条线:
  最远的白线,是雪山,或有百余里远,那便是横跨整个河西走廊的祁连雪山。
  中间的是黑线,此为三危山,颜色黑褐,据说上古时代,舜帝将桀骜不驯的三苗放逐至此。
  最近的是红线,三危支脉火焰山,山上寸草不生,呈现出诡异的褐红,犹如烈火,由此得名。
  火焰山山脚下倒有一片绿意,那是由名为“悬泉”的小溪滋润的绿洲,犹如戈壁中的一块翡翠,哪怕沙暴再大,也无法将其掩盖。
  沿着泉水流淌,绿洲弥漫开来,一直延续到连通中原与西域的大道。
  任弘已为这条路取好了名儿。
  “丝绸之路!”
  走在道上,左右无人,夏丁卯才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老仆愚钝,还是不太明白,君子为何对傅介子如此上心。”
  任弘却卖了了关子:“夏翁对傅介子,知道多少?”
  夏丁卯哈哈一笑:“老仆只是个庖厨,对此人的了解,自然是从他的吃食上。”
  “一年前,傅介子持节前往西域,路过悬泉置,那时老仆是厨佐,只记得,此人饭量很大,尤其喜爱吃鸡!光傅介子一人,就足足吃了两只!”
  虽然这年头的鸡比较瘦,但一人干掉两只,也是大胃王了。
  任弘忍俊不禁:“这些我知道,都记在那卷《骏马监过悬泉置费用簿》上,可惜我来悬泉置晚,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幕。”
  于是任弘对傅介子的了解,就只有向往来官吏商贾打听了。
  好在,这年头晚上没啥娱乐,悬泉置也不提供特殊服务,于是聊天侃大山,就成了漫漫长夜里旅客们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
  大家躺在传舍的卧榻上,聊聊各自家乡风光,说说西域、长安的新闻,不同郡国的口音在此交汇,虽然大多是无用的废话,但日子久了,任弘也收集到不少信息。
  任弘说道:“我听过往的官吏说,傅介子是北地良家子,孝武皇帝时以从军为官,随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但功名不显,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也不过是个六百石的骏马监……”
  骏马监隶属于九卿之一太仆之下,秩禄与县令同。
  “别看秩禄不高,但傅介子主管天子之骑马,常行走于宫苑,颇受大将军霍光赏识。此次出使西域,途经楼兰、龟兹,他倒是做了不少事啊。”
  “去时怒斥楼兰王,回来时,又在龟兹斩杀匈奴使,但都不是重点,他的主要目的,是前往大宛国!”
  大宛,已在葱岭以西,后世的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一带。
  说到这,任弘问夏丁卯道:“夏翁可知,大宛国什么最有名。”
  这个夏丁卯倒是清楚:“自然是汗血马!”
  任弘拊掌:“没错,就是天马!”
  这时候,他们已绕到了悬泉置的西南边。
  坐拥15乘车,40多匹牛马的悬泉置厩,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牲畜粪便,味道感人,熏到来往使节官吏可不妥。
  所以马厩设在坞院南墙之外,一来是靠近放牧的绿洲,二来是让呼啸的风,将气味带走些。
  此时,一个风尘仆仆的驿卒刚从西边抵达悬泉置,厩吏将他迎入置所,其他人则负责为马喂水食豆,若是那驿卒赶得急,还要为其更换一匹新马。
  任弘踮起脚就能看见,厩中的马匹,肩高一般是七尺,放在中原,这已经是出类拔萃的“河西马”了。
  但大宛天马的高度,可是能在八尺以上的!
  《相马经》上说:六尺以上为马,七尺以上为騋(lái),至于八尺以上?
  “为龙!”
  半个世纪前,为了这中原少见的马种,汉朝甚至两度征讨大宛!
  尽管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被这场远征弄得疲倦不堪。
  尽管汉朝最终仅得惨胜,活着回到敦煌的人,只剩十分二三。
  但这场战争,收获的可不止是几千匹大宛马,更让整个西域见识到了汉朝的强大,绿洲城邦无不威服。
  汉武帝也十分高兴,在天马入朝时,亲自提笔作了一首《西极天马歌》,为了这大大的祥瑞,特地改元为“天汉”!
  所以天马对汉朝而言,是有特殊政治意义的。
  这些往事,是夏丁卯在长安做任氏仆役时亲眼所见,但接下来的事,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任弘道:“按照当年的城下之盟,大宛每年要输送两匹汗血宝马作为贡品。”
  “但这份朝贡关系,已中断许久。”
  这便是先前苏延年和陈彭祖对任弘说的事,汉兵十余年来不曾西出玉门,让西域诸国对汉朝有些怠慢。
  加上匈奴挑拨,连续三年,每年都有汉使被截杀,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似乎又退回到大宛之战前……
  经过十一年休养,已恢复国力的汉帝国,自不会容忍这种状况太久。
  “前年,大将军霍光才扳倒了政敌桑弘羊、上官桀、鄂邑长公主、燕王等人……”
  任弘念完后,才惊觉这个名单好长,更觉得霍光真是可怕。
  “去年,便立即让傅介子持节前往大宛,力图恢复武帝时的天马之贡,这意味着什么?”
  夏丁卯还是没太听明白,胡乱猜测道:”是大将军,或者陛下想骑天马?”
  任弘哭笑不得,骑个鬼啊,且不说汗血马凶得很,小皇帝不用人帮忙爬不爬得上去。就说霍光这种完全为政治而活的生物,决策做事,肯定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他指向西方,在烈日炎炎下向西绵延万里的丝路,道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这意味着,朝廷有意重开西域!”
  ……
  PS:谢谢大家的打赏、推荐票、投资、收藏、吐槽,请再接再厉,我十月新番作为新人,需要你们的帮助。
  还有昨天的两个盟主,人在梧桐下,以及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蛋先生,多谢多谢。


第3章 任少卿
  任弘知道,在汉武帝晚年,几次远征漠北讨不到好后,汉匈两个帝国间的对抗,已经从直接交锋,转变为对西域的争夺。
  汉朝势必将当年“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贯彻到底,河西这条手臂,会向西继续延伸,将西域牢牢攒在掌心里,夺匈奴之府藏。
  而傅介子的这趟出使,也验证了他的猜测:
  “傅介子的出使只是开始,未来十年,大汉和匈奴,势必在西域分个胜负。对边郡子弟而言,立功异域的好时机,又来了!”
  风口已现,但以任弘现在低微的身份,根本凑不过去,他还需要一点小小的帮助。
  任弘对夏丁卯道:“昔有张骞凿空西域,遂为博望侯。夏翁,我相信,这傅介子,便是今之博望!”
  “我希望能借机得到傅介子赏识,随之出使城郭诸国,以博功名!”
  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任弘知道,傅介子很快就会在西域立下奇功,名垂史册,他将被后人与张骞相提并论,是异域封侯的典范。
  这便是任弘对这时代,最鲜明,也是最迫近的一个记忆点。
  这趟功劳,不蹭白不蹭。
  “太冒险了。”
  这是夏丁卯听完任弘打算后的第一反应,他缄默半响后,花白的头,摇成了拨浪鼓。
  “西域辽远,去十个人,回来的往往不到五个。君子可是任氏最后的骨血,上次遇到沙暴,便几乎丧命,西域凶险,更胜敦煌,万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