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
  朱高煦昨夜酉时进城,先去了他爷爷兴办的官方窑子“金陵十六楼”之一的醉仙楼,找了个姑娘作陪,听曲到深夜,然后马也假装忘记了取,径直摸回郡王府,只等明日再来取走坐骑。
  他在醉仙楼顺走了一条板凳,拿麻绳拴上,娴熟地翻墙回家,然后去了杜千蕊房里。
  第二天一大早,朱高煦便走出了杜千蕊的房间,出门碰见了脸上有几颗麻子的半老徐娘王大娘。王大娘见了他,揶揄地笑了一下,朱高煦也笑嘻嘻地看了她一眼。
  他便准备到饭厅去,等人上早饭。走到一条檐台下,却见姚姬拿着牙刷、刚刷完牙要进屋。姚姬面无表情地微微执礼,“见过王爷。”
  朱高煦顿时感觉姚姬今早似乎冷冰冰的,他疑惑地点点头。
  就在这时,姚姬又道:“王爷若无事吩咐,我先进屋去了。”说罢转身便走。
  朱高煦想到她对自己浓情蜜意之时,再对照她现在的态度,顿时有种冰火两重天般的反差!姚姬身上的气息,有时候着实让朱高煦觉得反差太大、有点摸不着头脑。
  便像现在的忽冷忽热,又如她清纯秀丽中的妩媚妖娆。她的身段也是,没有宽松的僧袍遮掩了,穿上稍微合身的襦裙,胸脯简直大得不协调,但腰姿却只堪一握。幸好姚姬身材高挑、肩背挺拔,只是太诱人。
  朱高煦便唤道:“姚姬?”
  她刚刚走到门口,便转过身来,看着朱高煦,“王爷还有何事?”
  朱高煦脸上带着笑容,走上前道:“你吃醋了?”
  姚姬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声音舒缓,不紧不慢地说道:“王爷乃宗室贵胄,三妻四妾不是很寻常之事?我在您眼里,真的蠢到了那种地步,要和富乐院带回来的一个女子争风吃醋?”
  朱高煦一听,似乎是那个道理。于是他更困惑,又没惹她,她今早为何忽然变冷了?
  “那又是为何?”朱高煦收住笑意,皱眉道,“我有时觉得与姚姬十分亲近,有时明明在眼前、却仿佛在千里之外。”
  “没甚么!”姚姬目光有点闪烁,“我有失礼之处么?”
  朱高煦道:“那倒没有,就算有,我也不在意。罢了,我从来不愿强人所难,你若不愿意说,那回房去罢。”
  姚姬微微屈膝作礼告辞,忽然又微笑着低声道:“杜姐姐既然要装,何不装得像一点?”
  朱高煦的嘴角顿时微微抽搐了一下,马上又开口道,“难道她不舒服,我怎么没听出来?”
  姚姬明亮的目光在朱高煦脸上拂过,“不仔细听是听不出来的,但我能听出来。”说罢进屋子去了。
  朱高煦踱步去饭厅,一路上便在回想刚才的光景,寻思姚姬是什么意思……
  难道姚姬识破了他的伎俩,知道他前天晚上悄悄摸出去了?于是她的冷淡,是因为朱高煦干这事儿、没选她,所以埋怨他的不信任?
  朱高煦真的不够信任姚姬,因为有些事推敲起来比较蹊跷;而且问她家乡、底细时,她也语焉不详岔开话题。难道不无脑地信任一个人,有错么?
  不过,朱高煦也觉得有可能自己多想了。最后她那句话意思不明,但并不像指责朱高煦。
  他走到饭厅里坐下来,很快心情便好起来,因为丫鬟端上来的早膳、着实看起来很有食欲。一笼灌汤包,一大碗松花蛋瘦肉粥,数碟颜色各不相同的盐水泡菜。
  朱高煦昨天下午骑马二百里,没吃晚饭,半夜才从醉仙楼回家,现在着实有点饿了。
  他前世就是一个很重享受的人,享受便是满足需要,不是说条件不好的人、就不能满足需要。食色性也,最普遍的满足不就是这两样?其中最简单又最重要的就是食,一天会饿三次,至少三次食欲,便是每天都能满足三回。
  朱高煦津津有味地用早膳,心情也渐渐好了。
  高贤宁答应进京做官,又有把柄落到朱高煦手里,今后朝中就多了一个他的人……这相当不容易,朱高煦不觉得自己作为藩王,在父皇眼皮底下明目张胆去拉拢朝臣、是明智之举。
  但另一方面,王贵一天不带消息回来,朱高煦一天就无法放心,总在担心和期待之中。
  这种即将得手、又有不确定感的感觉,就像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邂逅,心跳加快。他其实很受用。


第一百六十五章 终南山捷径
  宽阔的千步廊,两侧聚集了许多衙署。而翰林院则在千步廊后面,是皇城里离皇宫午门最近的衙门之一。
  高贤宁便在这个衙门里上值,他是个谦逊随和的人。虽然同僚大多是进士出身,但很快就与他熟识了。
  在翰林院,真乃往来无白丁,结交的都是知书达礼之人,同僚待人很客气儒雅;环境又好,高贤宁很快便觉得在这里当官挺好的。
  京师因此给高贤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同僚里只有一个人有点瞧不起高贤宁的意思,很快高贤宁就听到一个多嘴的同僚告诉他:那人背地里说过高贤宁不走科举正路,专挑歪门邪道上位!
  又说高贤宁靠写《周公辅成王论》沽名钓誉,却马上自食其言、投靠新君,不过走“终南山捷径”罢了。
  那个人就是解缙。
  解缙的名声也很大,出名比高贤宁早。高贤宁很早就听过这个人的事,但他只是笑笑而已,并不作评论。
  传说中解缙还在襁褓中吃奶,就开始学识字了;五岁时神通之名已传遍乡里。接着考秀才、举人、进士是一路凯歌顺风顺水,乡试更是位列榜首,人称“解元”。
  等解缙考中进士时、还不到二十岁,在这个白发苍苍的人还极可能不中举的年代,不到二十岁的进士,那是相当了得!
  解缙科场得意,进入官场后就非常坎坷了。
  先是太祖坐皇帝的时候,太祖很爱其才,叫解缙“知无不言”尽管进谏。结果解缙真的什么都说,说了很多太祖的坏话,还说李善长有点冤枉云云……于是太祖虽然认可解缙的才华,却觉得用着不顺手,就叫他先回去修身养性。太祖的意思,自己不想用,还可以留给孙子用。
  于是到了建文朝。解缙马上进京为太祖吊丧,结果与多名朝臣结怨,总遭弹劾。建文皇帝感觉非常棘手,又把他贬到甘肃去了。准备留着等以后缺人了再用。
  等到建文四年初,解缙又回到了京师,但建文皇帝刚想起他、皇帝自己就“自焚”了。
  不过这时京师又有了新皇帝,便是永乐帝。解缙上来投靠,说甘肃太远、羊太多,想做京官……永乐大喜!
  原来的燕王府一屋子武将,不缺武将,就缺文官!他娘的居然有士林名人主动来投,永乐马上把解缙当作宝贝,准备好好用他。
  解缙马上被任命了京官,先做个翰林侍读再说。于是解缙终于翻身了。
  ……最近高贤宁和解缙又要在一个屋子里上值,因为大伙儿要一起编修《太祖实录》。先编修,做一些准备工作,等以后才能定稿。
  翰林院的大堂上,摆满了书籍案牍,空气中飘着墨香,“沙沙沙”毛笔尖流过宣纸的声音之间,偶有儒士读到精彩之处,摇头晃脑地之乎者也。
  阳光洒满宁静风雅的书堂,这里一片明净敞亮。有人提着笔、捻着胡须沉吟斟酌字句、有人端坐在书案前,手里的笔灵巧如行云流水,有人在打躬作揖向同僚请教。
  大伙儿面有神圣严肃之色,因为他们在修编的东西,要流传青史!便是千年之后,后世子孙也要看这些东西来理解此时的人;就像此时的人,要读隋唐的文献,才能了解大唐盛世、千古明君。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声喊:“圣上驾到!”
  众官吏马上就放下了手里的事儿,都走到大堂外迎接行礼。
  皇帝朱棣走上前来,亲手扶起一个文官,和颜悦色地说道:“起来,都平身,做自个的事。朕前来不是为了打搅爱卿们办事,只是来瞧瞧朕的大臣在做甚么。”
  于是众官吏谢恩,迎皇帝进了翰林院大堂。大伙遵旨,重新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忙活起来……而且看起来比刚才的不慌不忙、要忙碌多了,人们的动作也快了起来。
  朱棣一边偏头去看文官们手里的卷宗,一边不断点头赞许,饶有兴致地在翰林院呆着。让大伙儿都瞧瞧,今上不仅在马上能打天下,下马也进得翰林院,能与饱学鸿儒们相处。
  就在这时,高贤宁拿起一叠卷宗,走到了解缙面前,拱手道:“请解侍读参详参详,下官今日修订的这些初稿,是否恰当?”
  解缙看了高贤宁一眼,便拿起那叠稿子,刚看几眼,马上就道:“谁告诉你,太祖第四子乃孝慈高皇后(马氏)所出?”
  一句话出来,许多人纷纷侧目。正闲庭信步的朱棣也马上转头看过来,毕竟“太祖第四子”说的就是他。
  “难道不是?”高贤宁一脸困惑道,“那应该怎样写?”
  解缙道:“本官在问你,谁告诉你的?”
  高贤宁道:“天下皆知的事儿,很多人都是这样告诉我的!”
  解缙的脸顿时因恼怒而发红,说道:“高编修,你给我找出来,何处记载了此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