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卞壸还有一定的守城经验——他做过一国之相,还守卫过广陵城,虽然未曾遭遇大敌,终究积累了部分理论知识——早就在城中招募丁壮助守,遣人巡查街道以防奸人趁乱取事,张贴布告安定民心,总之短短半天时间就做了不少的工作。再加上裴该在城门前杀马、割发,继而傲立不退,终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败兵之心,使得败兵虽已无力再战,却也没有对城内的民心、士气、秩序,造成什么太大损伤——自然,其中也多得甄随之力,使裴该发现,这厮将兵亦有所长,果然他家是啸聚一方的叛夷,而不是普通拦路打劫的土匪……
受到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实只要关闭城门,严密防守,估计胡军才只两千之众,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便将县城给攻下来。然而裴该考虑到,胡骑远来,必然乏粮,倘若被他们肆虐县中,到处抢掠,甚至于彻底破坏了邗东的屯垦地,自己经年心血化为乌有,即便守住了县城又有何用?
而且孤城难守,真要是被胡骑到处烧杀抢掠,城内的人心又能够稳定多久呢?
所以干脆用险,下令城门不闭,把所有的弓矢全都抬到瓮城上去,士卒偃旗息鼓,卧倒不动。事先他又在瓮城城墙底部打过几个小口,本来是作为泄水之用,临时找来几条长索连贯,一等胡骑进来,便即扯起长索,绊倒了几匹马。就以此为信号,陆衍在城上把旗帜一扬,当即乱箭齐发……
但即便有瓮城存在,安排下了这条计策,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的。胡骑士气正盛,根本不在乎这一点点伤亡,倘若不顾死伤地拼命攻打瓮城门,或者提起弓来与城上对射,估计城兵支撑不了多久——终究才刚丧师,城内士气低靡,难以死战。裴该赌的是,支屈六会亲率兵马冲杀进去,并且还会自己退出城外去。
倘若支屈六本人停在城外,而使前锋入城,所谓“旁观者清”,是否还有可能和必要继续进攻,是否准予后撤,或许决策会下得更稳妥和明智一些吧。身先士卒,固然能够得着前线的第一手情况,但对于大局的把控难免会有所欠缺,更易受一时的挫折所影响。所以裴该不怕小支进城,反而怕他不进城——当然啦,你本人不进城,也不派前锋尝试进城,那是最好。
至于进而又退,支屈六是鲁莽人不假,但将兵多年,不可能一点儿都没有脑子,只知道拼死前冲。固然他不多疑,但裴该先前“空城计”的故事,其实就已经在他心底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啦,加上支屈六素来迷信裴该的军事能力,一旦稍稍遇挫,难免就会在心里多绕几个弯儿,把事情反过来琢磨——
裴先生是知兵之人,且跟我讲过“空城计”的故事,他也知道我不是司马懿之流多疑之徒,为什么还会出此下策呢?不对,他分明是将计就计,预先设下了埋伏,特意引我进城去的!
裴先生跟我说过啊,所谓名将,要使敌不能料其心意,故须勇而故示以怯,强而故示以弱。诸葛亮平生谨慎,不肯用险,所以用一回险就诓着了司马懿;裴先生素来胆大,所以他设的计谋,必然得跟诸葛亮反着来——诸葛的西城没埋伏,裴先生的淮阴则有埋伏!
等见着支屈六率先冲至城外,裴该还下令士卒装模作样去转绞盘,貌似欲扯吊桥。其实过了吊桥的胡骑已有数百,真要是逼得他们无路可退,困兽犹斗,说不定瓮城就要危险……
当下裴该用竹杖指着支屈六,“哈哈”大笑,还问“支将军何去之急也”,其实后背全是冷汗,心中连称“侥幸”。随即他转过头去,压低声音对身旁的甄随说:“我以一空城,即可退却数千胡军,汝等何不颂扬?”甄随抬眼瞧瞧裴该的神情,却不见得意之色,而满目都是焦灼,当即明白:“我这便将都督之言,传与各队。”
相信这句话一传开去,士卒们的心就能基本上稳定下来啦——你瞧我方主将可有多聪明,有多厉害,一座空城就能把胡军吓退,那咱们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呀?啥,你说方才在蒋集岗的败仗?都督说得很清楚,那是他的马不好,所以才受惊先退,纯属偶然事件——打仗嘛,偶尔受点儿挫折很正常。
只要把士气稳住,那么就不怕胡军再来攻城了。而不管支屈六事后会不会想明白这出“空城计”,胡军的士气都会相对地降低——想不明白,我靠城中有埋伏,敌军依然势大,不宜往攻;想明白了,我家将主竟然会上这种当,貌似战争的前途不大妙啊……
一升一降,即可逐渐拉近双方的实力,我这里收拢败兵,再加上临时料民为军,怎么也能再凑出一千多人来吧。你就敢放着这一千人在身后,肆无忌惮地四下去抄掠各乡么?
……
你还别说,支屈六真不傻,他率军冲出城外,连退三里,扎下营寨,有了足够的时间细一琢磨,终于瞧破了裴该的计谋。当下不怒反笑:“裴先生果然大才!”这样才对嘛,这才是我认识的裴先生嘛,你瞧他胆子可有多大,计谋可有多深啊,圈圈绕绕的,终究还是把我给骗了呀。
但是真不敢到处宣扬,说自己是中了裴该的“空城计”了,因为这有损自己的威望啊,为将者威望若然下跌,还怎么能够统驭士卒,谁会服你?故此当晚胡军中是谣言四起,都说咱们被那个陈剑给骗啦,淮阴县绝对不可能只有一千多兵,而起码得是五千往上,并且战斗力不弱,敌将还异常的狡诈。
甚至有几名胡将冲到支屈六的大营里来,要求当场斩杀奸细陈剑。支屈六反倒为陈剑辩诬,说:“汝等应当知道裴先生,昔日连主公、右侯(张宾自任右长史以来,包括石勒在内,军中皆称其为右侯而不名之)都很欣赏他的才能,有他守备淮阴,小小的一个坞堡主又如何能够探查军中虚实?彼必非间,只是中了裴先生的圈套而已。我等能在蒋集岗胜了裴先生一场,回去大可炫耀,此亦多亏陈剑指点小路。倘若陈剑是奸细,白日只需将我军引至岔途,恐怕我等早就全军覆没了吧!”
几员胡将一听,这话确实有理啊,也便不再纠缠,躬身而退。随即支屈六派人把陈剑唤至面前,对他说:“汝家坞堡,已被烧尽,而我亦暂时无法攻克淮阴,为汝复仇。汝若愿意,可肯为我部曲,随之北上?”
陈剑本来就有北上投胡之意,听了此言赶紧大礼参拜,连声答应,但是说他还有几名同伴,以及怀孕的妻子,希望也能够跟随同往。支屈六答应了。
胡军翌晨便即拔营而去——支屈六本来对裴该就颇为忌惮,是硬着头皮冲过来的,如今在蒋集岗打了一场胜仗,觉得回去也可以对张宾有所交待了,则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啊?终究他并没有领到石勒或者蘷安的正式将令,即便打下淮阴城,也不可能在淮南长期停留,还不如早点儿回去,参与石勒的河北攻略呢。
胡军再度通过蒋集岗,随即渡过淮水,以陈剑为向导,在淮泗乡中大肆抢掠了一番,掳获民众近千,粮草上千斛,其后便沿着泗水西岸北归。
离开家乡的时候,陈剑泪流满面,指天发誓说:“总有一日,我还会回来的!祖逖、卞壸,我必要将汝等千刀万剐,以祭家兄在天之灵!”
(第二卷“做出争雄势”终)
第三卷 捕逐出八荒
第一章 年号问题
永嘉七年二月,晋怀帝司马炽遇害于平阳,四月,皇太子司马邺在长安即皇帝位,史称晋愍帝。
晋愍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要封赏群臣了:以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麹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这些都是长安城里的实权派,其中权势最为烜赫的,便是索綝索巨秀。
第二步,是封赏外臣,并且号召各地兵马勤王救驾,讨伐胡汉。晋愍帝下诏,任命镇东大将军、琅邪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任命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晋朝原本不设丞相,以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作为名义上的宰相,其实事归台省;后来“八王之乱”中出过几位丞相,比方说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肜和成都王司马颖,那都是掌握朝廷中枢的权臣。这回因为考虑到司马睿和司马保的名位都已经够高了,很难再进一步,所以干脆以“丞相”头衔下赐,其实是承认他们可以专制一方,割据称雄。
但是割据归割据,你也得赶紧过来援救长安小朝廷啊。晋愍帝同时下诏,“令幽、并两州勒卒三十万,直造平阳;右丞相宜帅秦、凉、梁、雍武旅三十万,径诣长安;左丞相帅所领精兵二十万,径造洛阳……”
当然啦,这都不过空口白话罢了。正经幽、并两州的割据势力,也即王浚和刘琨,若再能够求得拓跋、慕容、段氏等鲜卑劲卒,凑一凑,连战兵带辅兵,或许还能够拼出三十万来;司马保暂保上邽,手下估计连三十万的零头都没有;司马睿兵力略微雄壮一些,但连本部带江东土著,撑死了也还不到十万……
而且诏书所至,群臣尽皆俯首叩拜,承认长安小朝廷的合法性,但说到出兵……门儿也没有啊!王浚跟刘琨本来就不对付,拓跋、段氏也矛盾重重,岂肯联合发兵?刘琨倒是一直想打平阳来着,王浚可距离平阳十万八千里远,根本就没有逾越太行险塞的计划和决心。司马保在上邽,就是为了躲索綝的,索綝不除,他才不会去自投虎口呢。
相似小说推荐
-
日本战国走一遭 (秽多非人) 起点VIP2020-04-29完结不种马,不后宫,不争霸,随缘统一;不系统,不开挂,非大名,混吃等死;穿战国,有历史,有瞎编,人死完结;...
-
无敌正德 (江湖大侠客) 起点VIP2020-05-09完结穿越到明朝成为正德皇帝朱厚照,我没别的优点就是能打!勇猛 宅男 练功流 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