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战国大司马 [全本校对] (贱宗首席弟子)


  听着田瞀的话,赵主父的眼眸闪过几丝柔和与追忆之色。
  田瞀口中的赵肃侯,即赵主父的父亲赵语,也是赵主父心目中最憧憬、最敬佩的人。
  赵肃侯继位于「桂陵之战」后,当时魏国仍然非常强盛,而赵、齐则相对较弱,因此,在「桂陵之战」中受齐将田忌、孙膑的“围魏救赵”举措而保住了国家的赵国,自然而然与齐国亲近起来,彼此相互帮助。
  齐威王八年时,齐国遭到楚国的进攻,便派使者「淳于髡(kūn)」向赵国求援。
  淳于髡是齐国的赘婿——齐国有习俗,家中长女不得出嫁,要在家中主持祭礼,否则对家运不利,是故一般都招纳男子入赘,称赘婿。
  入赘女方家族,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很羞耻的事,并且赘婿亦难以得到他人的看重。
  淳于髡的名字“髡”,其实指的他曾受到当时一种极具侮辱性的刑法,即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大概是因为他那“赘婿”的身份所致,毕竟当时“赘婿”、“后父”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PS:前文讲解过,不再解释。】
  尽管出身卑贱、其貌不扬,且身高也不及七尺,但淳于髡的才能,却不在齐国另外一个矮小的大丈夫「晏子」之下。
  早在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田午(非姜齐的齐桓公)」时期,就曾受齐桓公之命,创办稷下学宫,成为最早的“稷下先生”之一,为齐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而待等到齐威王继位时,因为这位君王最初沉迷酒色,导致齐国屡屡遭到其他国家的进攻。
  当时,淳于髡便隐晦地讽谏齐威王:“国中有大鸟,栖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飞不鸣,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齐威王知道这是楚庄王时期的“一鸣惊人”典故,便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至此之后,齐威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对内重用邹忌整顿内政,对外整肃军威迎战诸侯,这才使得齐国逐步强盛。
  当时的淳于髡,地位犹在邹忌、田忌等人之上,他带着丰厚的礼物拜访赵国,恳请刚刚继位的赵肃侯出兵帮助齐国抵御楚国,遂由此展开了赵肃侯的戎马一生。
  马陵之战后,魏国逐渐衰弱,失去了霸主地位,而赵国,则因为赵肃侯的英明治理,迅速崛起,这使得赵齐两国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最初联合赵国攻打魏国的齐国,逐渐改变了国策,希望联合魏国打压赵国。
  赵肃侯十八年,公孙衍出面说服齐国联合魏国进攻赵国,这使赵齐两国的关系开始破裂。
  由于赵肃侯的强势,所以在他病故后,在赵主父刚刚继位的初期,才有秦、楚、燕、齐、魏五国联合打压赵国,想趁赵国新君即立之际,彻底斩断赵国崛起的势头。
  但很可惜,继位的赵主父,是一位雄才伟略丝毫不亚于其父赵肃侯的雄主,他继承了赵肃侯励精图治逐渐变强的赵国,以一系列的权谋运作,使赵国变得更加强盛,以至于到今日,赵国的强盛,仅此于秦齐两国,就连魏楚两国亦不能相提并论。
  “在下等此番受国君之命而来,希望赵齐两国能重建赵肃侯时的和睦与友好,化解当前的这场兵祸……为此,我齐国愿意再割让「千乘郡」于贵国。”朝着赵主父拱了拱手,公孙闬正色说道。
  “千乘郡?”
  纵使是赵主父,闻言亦不由地为之一愣。


第111章 缓兵之计
  千乘郡,确切地说是千乘邑,它得名于齐景公时期,因齐景公当时聚拢一千乘战车狩猎于青田之地,故而得名「千乘」。
  当然,赵主父看重的,并非是千乘邑的悠久历史,而是它的位置。
  千乘邑位于济水北侧的青田,有漯(luò)水穿过,地势平坦、宜耕宜牧,是故齐国常在这片土地上驻扎军队,即能庇护南边的临淄,又能在此训练战车部队,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今日据公孙闬所言,齐国竟愿意割让千乘郡,这让本来无心与齐国和谈的赵主父,亦不禁稍稍有些怦然心动。
  要知道千乘郡就在济水的北侧,倘若赵国得到了这片土地,就意味着齐国国都临淄将彻底暴露在赵国的控制下——齐国稍有不顺赵国心意,赵国的军队即能迈过济水,挥军向南直插临淄。
  不夸张地说,齐国愿意割让千乘郡,这跟齐国愿意向赵国俯首陈臣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此也难怪赵主父亦流露出迟疑之色。
  但是仔细想想,赵主父又觉得此事破绽百出:齐国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何以会授柄于人,自愿臣服于赵国呢?
  想到这里,赵主父问田瞀、公孙闬二人道:“齐王……竟愿意割让千乘郡?”
  “千真万确。”公孙闬点头说道。
  捋了捋髯须,赵主父轻笑着问道:“为何?贵国尚有田文那样的贤士,又有当世名将匡章……如此轻易就献出千乘郡,着实让人……有些惊奇啊。”
  “非也。”
  公孙闬摇摇头说道:“或在世人眼中,我齐国仍然强盛,可事实上……”
  他微微叹了口气,又说道:“曾经辉煌的稷下学宫,为齐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可现如今呢,稷下的先生、学子,大多是不问政事,只热衷于追寻自己的‘道’。章子(匡章)虽乃当世名将,但齐国也就只有一个章子……如今的齐国,已非是曾经人才济济的齐国了。”
  顿了顿,他又说道:“反观赵国,自赵主父胡服改制后,先后收服代地、榆中、中山,坐拥兵甲几十万,战车数千乘……今赵主父携宋燕两国军队讨伐齐国,使我齐国首尾难顾。今我国君主自认不敌,愿献出千乘郡,向赵国称臣,助赵主父成就霸业。”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又说道:“今日的赵国,诚然有统合三晋,效仿昔日晋国霸业的潜力。”
  听闻此言,赵主父捋着髯须,眼眸中闪过几丝异色。
  要知道曾几何时的晋国,称霸中原上百年,虽然赵主父明知道公孙闬的话中必定有诈,但亦忍不住遐想连篇。
  似乎是见赵主父有所意动,公孙闬便开始隐晦地挑唆秦赵两国的关系:“如今中原格局,唯秦、赵、齐三足鼎立,若赵主父携燕、宋两国覆亡齐国,则天下便只剩下秦赵两国争雄……若赵国在攻伐齐国期间损失过重,这岂不是让秦国渔翁得利?当年秦国使张仪赴魏国担任国相,逼迫三晋臣服于秦,其欲染指中原的野心昭然若揭……赵主父覆亡齐国而暗助秦国,无异于杀死了一头狼而姑息了一头猛虎,日后必有祸端……倘若赵主父能允许我齐国继续存在,齐国便能鼎力支持赵国与秦国争雄,介时,纵使秦国迫使魏、韩两国为己助,亦无法抗衡赵、燕、宋、齐四国,请赵主父三思。”
  赵主父捋着髯须思忖了片刻。
  不得不说,公孙闬的这番话其实并没有错,秦赵两国的盟约本身就不可靠,其原因就在于秦国也有称霸中原的资本,一旦齐国倒了,秦赵两国的关系必定会出现变化——除非秦国也愿意承认赵国的霸主地位,但这是不可能的。
  秦赵两国之所以会结盟,就是为了抗衡齐国,一旦齐国消失,两国的盟约自然而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按照这个思路,似乎留着愿意臣服于赵国的齐国,这对赵国更加有利?
  赵主父沉思着公孙闬的提议,忽然他问道:“我怎么知晓先生的话是否可信呢?”
  听闻此言,公孙闬不慌不忙地说道:“是故,我齐国才要献上千乘郡。赵国既然得到了千乘郡,又有燕、宋两国于北、南两侧钳制齐国,赵主父难道还怕我齐国毁约么?”
  “……”
  赵主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的确,倘若齐国果真愿意将千乘郡割让给赵国,赵国还真无需担心齐国会毁约。
  此时,鹿肉已经煮熟,赵主父便叫蒙仲、乐毅二人用刀分肉,旋即,几人喝着滚烫的酒,吃着香喷喷的鹿肉,聊起了后续的割地——即齐国愿意割让给燕宋两国的土地。
  据公孙闬所言,齐国愿意将包括饶安在内的大片土地割让给燕国,至于宋国,则齐国愿意承认宋国对薛地的占据,不得不说这个条件非常诱人,纵使是赵主父也认为燕、宋两国不会就和解之事提出什么异议。
  唯一的顾虑的是,公孙闬的话究竟有几分可信?
  酒足饭饱后,赵主父派人安排田瞀、公孙闬二人到高唐城内歇息,他要好好思考一下公孙闬的提议。
  待田瞀、公孙闬二人离开后,赵主父询问蒙仲、乐毅二人道:“依你二人之见,那公孙闬的话,有几分可信?”
  乐毅率先摇了摇头,说道:“在下不敢妄言,不过窃以为可信不高。”
  而蒙仲则是干脆说道:“丝毫没有可信,这恐怕只是齐国的缓兵之计而已。”
  赵主父颇感意外,不解地询问蒙仲道:“为何?”
  见此,蒙仲抱拳解释道:“首先,此前齐国曾派使者苏代前来与赵主父和谈,言及,欲割让高唐、平原两邑,恳请赵主父退兵。然而赵主父并没有应允,几日后便发兵攻占了高唐与平原,当时就连在下亦能感觉出赵主父此番誓在覆亡齐国的决心,难道齐人就不知?……在明知此事的情况下,齐国却再次派来田瞀、公孙闬二人,欲献上千乘郡,丝毫不惧赵主父在得到千乘郡后背弃约定,继续挥军攻打临淄……这事给我的感觉,仿佛齐国恨不得早早覆亡,此事不合常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