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魏延的种子三国 (常欢欢)


  魏延便连连发布了几项政策,以鼓励外来流民踊跃进入义阳八郡安居乐业。
  第一点,流民不再强制编入屯田,毕竟屯田比起正常的均分田自耕农来说,拿去四五成的收入,剥削太重,难以持久,同时魏延亦觉得屯田兵团下辖一百万人,规模过大,有些尾大不掉,有心减少屯田兵团下辖民众人数,便规定日后只有俘虏兵、盗贼等需要进行劳动改造的才入屯田兵团。
  第二点,流民进入义阳八郡直接去当地官府登记造册,可领人均十亩的均分田,第一年可领取免费种子并免除赋税,从第二年才开始征收一亩两斗的薄赋,流民参与基础建设,每天每人都可以享受五十到一百钱不等的补助。
  第三点,流民可免费入住统一建造的宅院,流民的子女统一免费入读各郡县乡亭设置的中小学堂,流民可享受各郡县乡亭设置医疗所的医疗服务,流民可参军入伍加入地方郡县乡兵,总之一句话,义阳八郡本地人享受的一切普遍的福利待遇,外来的流民均可享受。
  魏延特别在意第三点,因为他在后世特别瞧不起帝都、魔都的一小簇本地土著无限狭小的心胸,在他看来,搞本地土著、外地移民之间的两极分化是再愚蠢不过的,既然都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者,都是为这个国家做贡献,又何必分本地人、外地人呢,魏延当政,绝对不能设置那样错误的户口制度,亦不能坐视民间出现的互相歧视,要强硬地让民众接受本地人外地人皆平等的观念。
  因为辽东的公孙度、荆州的刘表、兖州的曹操都意识到人口、粮食的重要性,他们都努力地招揽流民,也都效仿魏延的惠民政策,他们地盘附近的流民也不愿意舍近求远,投奔义阳八郡。
  一时之间,魏延的政策一出,并未收到应者云集的效果。
  不过,魏延已经决定从全民族的高度来,考虑出台一个全新的政策。
  虽然说大汉子民尚未遭受三国的近百年战争,人口尚有三四千万人,但在魏延治下的只有七百万人,七百万人看起来不少,但魏延治下还有更多荒地、更多矿产急需要大量劳动力。
  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义阳八郡矿产很少,但在魏延眼里,可谓遍地黄金。
  平顶山那里有大量的煤矿、铁矿、盐矿就不用多说了。
  汝南郡有玻璃用砂、萤石矿产,煤炭矿产也很丰富。
  南阳郡的的天然碱储量达8514万吨,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蓝石棉储量达5800万吨、银金属储量达2729吨、蓝晶石储量达498万吨、红柱石储量达450万吨、金红石储量达255万吨、黄金金属储量达122吨、大理石储量达25000万立方米、石墨储量达2158万吨……其他各个郡县也都有魏延和种子神器能够探测出来的大量矿产,欠缺的只是矿工,大量矿工!
  义阳八郡这大片地方在后世能开垦出两亿亩良田,在这一世,魏延为了巩固水土,只让开垦出一亿五千万亩,但目前整个开垦出来的良田还不到八千万亩,大约折合每个人十一亩,还有大约七千万亩荒地需要人来耕作。
  因魏延的政策十分优惠,可提前赊贷粮食、种子和耕牛、农具,而且五年后耕种的田地归个人所有,国家只收一亩两斗的薄赋,其他全归个人。
  等诸侯混战爆发、灾荒频发以后,其他州郡的大量流民必将大量涌入义阳八郡,他们暂时可以解决制采矿、耕田劳力不足的问题。
  魏延不是一个眼睛就盯着眼前一小片地方的鼠目寸光之辈,他曾想过,随着自己麾下数十万大军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未来的疆域面积没准会远超秦皇汉武时期。
  但是,在这个东汉末年,后世那个天下粮仓鱼米之乡的江南还只开发出两成田地,还有七八成的荒地未曾被人开垦,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后世能开垦出十八亿亩田地,而这个东汉末年的大汉领土面积不逊于后世,但耕地面积只有六亿多亩,如此推断,还有三分之二的耕地没被开发出来。
  魏延心中有些烦忧,以三千多万汉人再加上落后的生产力,如何才能把后世十三亿人以先进的生产力才勉强开发完的国土给开发出来呢?
  

第325章 【怎么恢复元气?】
  魏延以后会开办大学堂,然后在大学堂开设技术学院,在技术学院里开设格物课程来促进技术革命,想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
  但他心里很清楚,以东汉末年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极端落后的技术条件,不知道能不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发展到机械化那一步。
  提高生产力是可以指望的,但不能完全指望,至少在眼下的十几年内,生产力不可能有飞跃的提高。
  魏延又曾想过,大汉男子天下布种,把汉人的种子洒向全世界。
  做到这一件事情的前提,汉人的种子要多才行啊,不然也没有那么多男子为国争光地搞那么多金发碧眼的良田。
  魏延本着有一亿多斤小麦和陆续从各地收购回来的一亿多斤粮食,前思后想,最后毅然决然地推出了一项撼动人心的基本国策,“全民超生”!
  魏延想起穿越前所见所闻,心里不胜唏嘘。
  不论是从人口密度,还是从其他资源分配来说,某个国家在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里面都是中下等的,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新加坡和一些西欧国家,才叫做人满为患,某个国家除了沿海一些大城市外,其他内陆中小城镇和广大的乡村,可谓“大国空巢”!
  大国空巢,多么恐怖的事实,老龄化提前来临,人口再也不是红利,短缺的劳动力制约了整个民族尤其是大汉民族的发展,因为大汉民族占据整个中华民族的百分之九十人口,每年新生儿跟占据中华民族百分之十的少民们竟然是一样的,长此以往,大汉民族恐怕有成为少民的可能!
  某个让既得利益者沾沾自喜的制度,是变相的自我阉割,几乎断绝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元气所在!
  中华民族之所以千百年间昂首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地大物博,而是人口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和西方蛮族再穷凶极恶,也挡不住中华民族人多势众,以强悍的大汉儒家文化把他们都汉化了,可在1980年以后就很难说了。
  幸亏,在他穿越之前,有识之士把那个制度进行了弥补,不然,中华民族数十年后将重蹈倭国的覆辙!
  来到这个东汉末年,他要是再搞那个制度,他就枉为汉人!
  为了大汉民族的千百年大计着想,为了大汉民族能够把大汉种子洒向全世界,能够打造大中华共荣圈,在他有生之年里,实现大汉民族人口破两亿是必须的!
  大中华共荣圈需要这么多主体民族的人去开发,不然把整个东亚地区囊括进来,大汉民族只有五六千万人,跟那些异族的人口差不多一样多,大汉民族就无法强有力把大中华共荣圈推动下去!
  后世的大唐,把高句丽打下来了,只派兵驻扎,不派民开放,结果被那苟延残喘的高丽棒子们死灰复燃,空流数百万大汉男儿的热血得来的高丽半岛再度回到高丽棒子手里!
  而后世建国初期,之所以能够强有力地掌控西域,跟王大将军强大的屯田兵团密不可分。
  这一正一反的例子,说明了作为主体民族的大汉民族必须要时刻保持人口众多这个最大的优势,有了足够的人口才能移民到那些新占领的疆土,以大汉子民为主,以本地土著为奴,再驻扎上强大的大汉军队,必定能够把那些开辟出的疆域牢牢地掌控在大汉的手中!
  魏延是个容易心血来潮的人,这点让他有了强大的执行力!
  一旦他想到某个好点子,他要马上把它制定下来,安排下去,执行起来,让他的好点子能够立竿见影地实现起来。
  想到这个之后,他马上召集所有文武将领,商议此事。
  魏延依旧是那副武将打扮,他不习惯穿得那么峨冠博带好似一个衣冠禽兽。
  魏延静默不语,等大家都安静下来,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魏延原本放松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可否知道,从黄巾之乱到现在的十三年时间里,我大汉折损了多少人口?”
  所有人都一脸茫然,不知道魏延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也不知道答案,毕竟这个时代并没有像样的人口普查,而且兵荒马乱的,不像样的人口普查也没有。
  魏延神情浓重道:“今天我就告诉大家,大汉人口最多的时候是在十三年前,当时的户籍人口有五千八百多万,而我通过各处细作传报预估出来的人口,只有三千八百多万人,短短十三年间,人口短少两千多万人,大汉元气大伤!”
  众人想起他们行军路上所看到路边散落的累累白骨,一座座渺无人烟的村庄,不得不承认,魏延所预估的情况可能还是比较乐观的情形,真正情况可能更让人哀伤。
  魏延见诸位将领都低下头黯然神伤,也想起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的所见所闻,无不触目惊心,情不自禁地念起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