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魏延的种子三国 (常欢欢)


  魏延看着张允狼狈不堪的逃离,却只冷笑一声,继续品那杯中的美酒。
  ……
  襄阳城里,刘表逃回来,惊魂未定,汇聚群臣,商议善后事宜。
  此时,刘表面对的不但是北有魏延之患,而且南有张羡之乱。
  张羡驱逐韩玄,率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叛逆刘表,刘表遣兵攻围,连年不下。
  历史上,后来张羡病死,长沙人又立其子张怿为主,于是刘表攻下张怿,广开土地,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可现在张羡活奔乱跳的,刘表南北受敌,非常窘困!
  而且,外甥张允被魏延俘虏,生死不知,更让他忧心!
  外面忽又来报,言是张允活着逃回,欲要求见。
  刘表原以为他这外甥已死在乱军中,这时听闻竟然逃归,不禁喜出望外,忙叫传入。
  过不多时,一身血淋淋的张允,蹒跚着步入了大堂。
  众人看到张允那副样子时,尽皆倒抽了一口凉气。
  当刘表眯起眼来,看到张允竟是失了一只耳朵时的可怕样子时,整个人如遭雷击,惊惧之下,只觉头晕目眩,立时便昏倒在地。8)
  

第323章 【推行小麦】
  此时,袁术兴兵数万,想要夺回寿春,却在合肥,遭遇甘宁百骑劫营,宛若那一世的孙权遭遇张辽一样,大败而归,甘宁巢湖水军成功保卫住寿春,直到淮南北部一带民众尽皆迁移到汝南、义阳一带。
  太史慈、马忠二将成功收服四千多刘繇残兵,在甘宁水师护送下,从江夏郡直入,返回义阳郡。
  黄祖派儿子黄射、大将苏飞领兵阻拦,被太史慈打败。
  曹操安生了,刘表安生了,这个七月安生了。
  魏延麾下人马久战疲惫,又要整编军队,恢复生产,就没有继续对荆州用兵。
  魏延将袁术、曹操、刘表打得稀巴烂,极大地震慑了四方势力,特别是张绣,终于折服,这样一来,魏延的势力不只局限于义阳三郡,还将京兆尹、冯翊郡、弘农郡、河南郡全都收入囊中。
  而且,他还派大将陈到领兵攻占汉水上游的上庸诸县,设立上庸郡,任命陈到为上庸郡太守。
  如今的魏延辖有八郡,势力已经不在曹操、刘表之下。
  只要平稳发展一年,根基稳定,那就是横扫四方的架势!
  从此之后,义阳八郡进入了一个平静的发展期。
  偶尔的波澜,便是魏延对某些跟叛乱世家、敌对势力有勾结的所谓中立世家算算后帐。
  不过被秋后算账的世家并不多,跟魏延达成合作盟约的世家们都如愿以偿地为自家的精英子弟们在地方郡县官府谋得了一席之位。
  当然,这些职位多半是那些不知珍惜的叛乱世家子弟们死后空出来的。
  魏延明确一个原则,除非特别有军事才能的世家子弟,一般的世家子弟都只能做文官,而且这个文官不能掌握财政权、监察权。
  魏延虽然从来不会白纸黑字写出来,但一直坚持把军事权、财政权、监察权分给毫无根基只能效忠自己的寒庶子弟,如徐庶、徐晃等人。
  那些跟魏延签下合作协议的世家在得到官位后,又慑于魏延的军威,都心甘情愿地一体纳粮。
  魏延收的赋税虽然只是一亩两斗,但八个郡总共有三千万亩耕地,亦能收六百万石粮食,再加上有将近五百万亩的屯田,能收上来的粮食恐怕会在一千万石,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算法。
  因为曹操、刘表的入侵,世家叛军以及黄巾余党的肆虐,各地粮食均大受影响,不少地方的良田被践踏或被敌军收割甚至焚毁,减产达到一半,魏延便对那些被敌军肆虐过的地方免税,如此一来,最后收上来的粮食尚且不足一千万石,只有九百万石。
  根据魏延的推算,东汉末年的一石小麦约等于后世的三十市斤,九百万石小麦约等于两亿七千万市斤。
  魏延能够调用的小麦当然不止这九百万石。
  去年十月份左右,魏延从各地收购了大量小麦种子,让民众广种小麦。
  这个时期的民众多习惯种植粟,粟就是传说中的谷子,谷子比小麦耐旱,又不用那么精心伺候,所以民众更喜欢种谷子不喜欢种麦,对魏延的命令多有抵触。
  魏延先让各地民众选出代表,来到义阳新城,魏延给他们讲解,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馄饨等食物,特别是做成馒头后便于携带为干粮,利于行军,而且小麦只要耕种得当,产量很容易提高上去。
  反观谷子,是由野生狗尾草驯化而来,虽然抗旱耐瘠,适合干旱地区栽种,既可春播又可夏播,曾经是北方的第一大食物,但它产量非常低,在没有化肥和杂交技术的东汉末年,它的产量很难突破一百二十斤,而小麦只要好好侍候产量绝对高于谷子。
  这些民众代表奔赴各个郡县,传达魏延的重麦理念,经过他们耐心讲解,各地民众陆续接受了小麦好过谷子,前去各地官府领取免费的小麦种子,按照韩浩、石韬等农学家传授下的小麦增产种植方式,深根细作,广施经过特殊处理的农家绿肥,然后大兴水利灌溉。
  夏天来了,金黄的麦浪翻滚在义阳八郡肥沃的大地上。
  本来能够收获一亿五千万石,却因战乱影响,只收获了一亿一千万石,约合三十三亿市斤。
  这三十三亿市斤小麦看起来很多,实际上整个大汉人口最多时将近六千万人,耕地面积最多时将近六亿亩田地,粮食亩产量平均为三石五斗,约相当于一百一十斤,整个大汉最高产量时超过六百亿市斤,三十三亿市斤只有大汉最高产量时期的二十分之一而已。
  而义阳八郡所有人口占大汉最多人口时的九分之一,由此推论,足以看到义阳八郡这里的粮食产量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当然前提是没有战乱、灾荒。
  义阳八郡百姓与屯民约有七百万人,每个人平均一年食用三百斤,他们考虑到下半年的谷子,只把未来两年要食用的小麦和来年的种子留***完粮食赋税,还剩下五亿多斤小麦,多半都拿出去贩卖,换取钱财买其他生活物品,比如买块布做件新衣服。
  魏延乘着粮食丰收粮价大跌,疯狂收购粮食,除了部分世家囤积了二亿多斤小麦外,魏延收购了三亿多斤小麦,加上收上来的粮食赋税,魏延现在控制着六亿斤小麦。
  夏种的谷子已经播了下去,军吏们推算过了,魏延现有人马以及魏延暂时要养活的民众在秋季谷子丰收之前的五个月里,需要消耗一亿五千万多市斤的小麦。
  魏延现在麾下有三十万人马,这里面含有十万正规军、二十万警备屯田兵。
  屯田兵足以自给自足,真正要动用库存小麦的只有十万人,每人一天大概食用二斤小麦磨出来的一斤半面粉和其他肉类、蔬菜、豆制品,在未来五个月里大概食用三千万斤小麦。
  战马不需要喂食小麦,喂得是大麦和赤豆,这些作物不能占用肥沃田地,在荒地边、山坡上见缝插针种植,等苜蓿引入后,马匹更不需要跟人抢粮食吃。
  
第324章 【最重要的是人口!】
  石韬的屯田兵团在收编各路降兵、流民之后,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万人。
  一半以上的人们都是麦子播种后才来到义阳八郡的,他们多半被发去整修水利、整修道路、挖掘煤矿、整修田地等基础事宜,等到麦子收割完了,他们才分到地,他们把屯田兵团发下来的谷子种子播下去以后,他们还需要五个月的小麦维持生计,这些人一天一斤即可,也要八千多万斤小麦。
  如此算来,魏延还剩下四亿五千万市斤小麦积压在仓库里,除了明年各地屯田的小麦种子,还预留半年的粮食,还剩下一亿多市斤小麦,按道理魏延是不应该再去其他地方购置粮食了,魏延却还让黄承彦等官办粮商在甘宁水师护送下,前去各个地方购置粮食,哪怕那些地方的粮食比义阳八郡这边贵上很多,黄承彦派去的掌柜们传报说买了不合算,魏延还是一个字,买!
  在这东汉末年已近三国乱世,粮食绝对是最重要的战略物品,没有之一。
  现在的义阳八郡在魏延强力治理下,渐渐恢复原来的气象,成为大汉一片安静的沃土,其他地方有战乱,民众一直不得安宁,自然无心种田,反正种了也是给那些贼兵糟蹋了,民众很多都流离失所,很多都落草为寇,不管是做流民还是流寇,粮食对他们始终是最重要的东西,魏延便用那一亿多小麦来诱使更多的流民、流寇来义阳八郡。
  在魏延眼里,比粮食而更重要的是人口,人口越多,耕作的田地越多,收获上来的粮食就越多,能够征用的兵役人口就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魏延是想要更多的人口,怎奈因为此前袁术、曹操、刘表的入侵,不但其他州郡的流民觉得义阳八郡战乱不断舍弃不来,连魏延本来就笼络到的流民也弃之而去,反观公孙度的辽东、刘表的半个荆州、刘璋的益州都逐渐从战乱之中安定下来,成为附近战乱地区民众争先恐后扶老携幼前往投奔的地方,此消彼长,不由得魏延不心急如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