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很多人依旧按照李林甫任相的时候那样,阿谀奉承、争相巴结。
  但是,终究还是有正直的人的。
  有人劝陕郡新进进士张彖拜见杨国忠,并说:“趁着现在赶紧去拜见他,如果能和杨相搞好关系,以后肯定会平步青云。”
  张彖不听,依旧不理会那些人;还对那些急急前去的人冷眼讽刺。
  他以学识渊博经纶满腹而闻名远近,他根本就不屑于巴结杨国忠。
  有人接着劝他:“你虽是进士出身,但若要得到好的职位差遣,就一定得上杨府拜会。当今宰相是贵妃堂兄,没有他点头称是,你根本做不了官!”
  张彖听后不屑一顾,讥讽道:“你们这些小人,看杨国忠现在地位显赫,以为投靠了他,身后就有了万仞泰山,真是可笑之极。”
  “他不过是一座冰山,虽然现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只要旭日东升,他这座冰山就会消融,到时我看你们找谁去!”
  那个人不信,继续劝他:“旭日东升,谁知道需要多少时日?眼前的利益比较重要,只要攀附上杨相,富贵荣华指日可待。”
  张彖不屑:“为人臣子,就应该自己的底线。如此世道、忠J不分,这官不做也罢!”
  他看出来整个朝堂已经乌烟瘴气,当场拂袖而去,隐居于嵩山中。
  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杨氏一族从此没落。
  冰山难靠成了一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不能被倚靠的短命权势。
  十一月,杨国忠为相后,任命司勋员外郎崔圆为剑南留后,征魏郡太守吉温为御史中丞,兼京畿、关内采访等使。
  吉温和安禄山老早之前就已经狼狈为J,临行前到范阳向安禄山告别,安禄山让他的儿子安庆绪一直把吉温送出境,并为吉温牵着马送出驿站大门数十步。
  吉温到了长安后,对明廷中的一举一动,都向安禄山报告,消息两天两夜就可以到达。
  两个人开始偷偷筹备“安史之乱”,并且暗中开始联络其他大臣。
  十二月十二日,玄宗任命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兼任北平太守,并为卢龙军使。
  史思明原本是突厥人,初名史卒干;玄宗赐名为史思明。
  他和安禄山是同乡,为人狡诈;他精通六种蕃语,安禄山很器重他。
  再加上他上次和契丹对战中拼死抵抗、安禄山才得以逃出生天。
  俩个人从此关系更加和睦,以至于准备两人平分天下。
  年末,准确的日期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玄宗任命安西行军司马封常清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十月底的时候,接替高仙芝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的王正见得了重病,尽管极力抢救,还是在十一月二十一的时候因病去世。
  四镇节度使负责调配整个安西的驻军,是不可或缺的职位。
  所以,必须得有人赶快接任。
  封常清一向精明强干、再加上西征小勃律的时候立了战功;让他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再合适不过了。
  我跟段秀实联合跟玄宗上表举荐了他。
  封常清知道了之后把我骂了一顿:“明明你比我更加能胜任这个职位,为什么要让给我?”
  我被他说懵了,原本这个职位就是你的好不?
  再说了,我只是一介武将,权利当然是越少越好;功高盖主,早晚会被玄宗忌惮。
  搞不好都活不到安史之乱开始的时候了。
  而封常清是文官出身,她当然新的四镇节度使的话;一来,可以保障军事力量的充分利用,二来,他资历最老,而且治军确实很有才能。
  等我把所有的事情跟他说明白了之后,他妥协了。
  安西军在他的指导之下,很快成为了大唐上最尖锐的力量。
  与此同时,哥舒翰和安禄山大吵了一架。
  哥舒翰一向看不惯安禄山、安思顺的做法,三个人经常因为政见不同而“大打出手”。
  玄宗也非常头疼,三个人都是他最信任的人;为什么就是不能和平共处呢?
  他常常为他们调解关系,还让他们结拜为兄弟。
  今年冬天,三人同入朝,玄宗让高力士在城东设宴招待他们。
  席间安禄山对哥舒翰说:“我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您的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我们的族类十分相近,为什么不互相善呢?”
  哥舒翰说:“古人说狐狸向着自己的D窟嚎叫不吉祥,是因为忘本的原故。老兄如果能够与我亲善,我怎么敢不尽心呢!”
  哥舒翰本意是:你既然真心对我,我当然也会真心对你。
  可安禄山却认为哥舒翰讥讽他胡人,极为愤怒,骂哥舒翰道:“你这个突厥竟敢这样无礼!”
  哥舒翰被骂了一头雾水,正想要回骂,看见高力士用眼睛示意他,就没有回嘴,假装喝醉了酒而散席。
  但是两个人从此以后更加相看两生厌、积怨愈深。

第395章 削除官爵
  年末的宴会,哥舒翰和安禄山闹得不愉快,以至于朝堂之中自动分成了两派——拥护安禄山的人和赞同哥舒翰的人。
  玄宗看到他们俩在自己的宴会上就吵闹了起来有些不高兴,又下了一道诏书:禁止官员们私相授受。
  转眼到天宝十二载。
  刚刚过了正月初六,年假就算放完了。
  我收到了姚訚的信。
  我已经记不起我们俩到底有多长时间没有通过信了,其实他曾经给我寄过好几封信,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都没能到我手里。
  古代没有邮局,私人信件主要依靠熟人捎带、或者家奴寄送;驿站倒是收发信件,但是驿站只收发官方的信件。
  熟人捎带还好说,家奴寄送就很容易丢了;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地形不熟悉,一方面是因为我经常出征、对方很难联系在一起。
  每次这种时候我都很想念后世的快递,中国各地七天之内一定会到。
  姚訚在游历完大唐之后,又重新参加了上一届的科举考试;重新获得了功名,被任命为城父县县令。
  历史的自我愈合能力很强,可能也是因为我刻意没有去破坏它;姚訚又是当兵又是游历,最终还是成为了城父县县令。
  看来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注定会和张巡一起参加睢阳保卫战。
  他给我的信上就是告诉我,他现在已经奔赴城父县上任,我们两个人终于有了固定的联系地址可以长期通信了。
  我心里既欣喜,又有些伤感;该来的终究会来的,距离七五五年还有两年。
  说到科举制度,就不得不提一下去年那一届的科举。
  正常情况下,科举每年都会举行,三年一次是宋代以后才确定的。的;除了每年都会考的“常科”之外,还有由皇帝临时下令举行的制科。
  按照过去的制度,兵部和吏部尚书如果兼任宰相,就需要把科举考试的事委托给侍郎以下的官吏去主持;经过三项考试而通过的,才给门下省审查,从春天一直到夏天,才能完毕。
  杨国忠拜相之后——他还兼领文部尚书,想要显示自己精明能干,就让有关官吏先在自己的家里暗中把名字确定下来。
  正月三十日的时候,杨国忠在尚书都堂召见左相陈希烈及给事中、各部门的长官,大家共同商讨入选的名单。
  往常这份名单最起码需要三天才能完全确定下来,因为提前已经确定好了名单,这些人只是走了个过程。
  结果不到一天就全部结束了。
  杨国忠还说:“现在左相和给事中都在这里,就等于通过了门下省的审查。”
  可是,所选出来的人水平差距很大,但没有人敢于提意见。
  因此门下省不再审查被选为官的人,侍郎只主考判文而已。
  现在担任吏部侍郎的,是韦见素。
  虽然京兆韦氏虽然已经不比当日,但是韦见素生性仁恕敦厚,一向与人为善;从来没和别人起过冲突,别人想要加害他都找不到机会。
  再加上他确实很有才学,连李林甫都不忍心折腾他。
  韦见素主管典选多年,任用官员比较开明、公允,晋级、授职不徇私情,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是少有的清官,高力士也在暗中保护他。
  虽然现在明明是侍郎却沦落到跑腿办事——和吏部主事没有两样。
  把科举制度搞得一团糟之后,杨国忠又把目光投向了朝堂之上。
  他派人劝说安禄山,让他和自己一同诬告李林甫和阿布思谋反。
  安禄山当然不会在杨国忠风头最盛的时候忤逆他的意思,而且,他和李林甫关系一直也不怎么好。
  人活着就图一个生前身后名,李林甫既然已经死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让他不得安生。
  安禄山就让阿布思部落投降的人到朝廷上作证,诬告李林甫与阿布思曾经结为父子关系。
  玄宗相信了,就派官吏去调查。
  李林甫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恐怕自己说实话会被杨国忠暗中整,只好顺着杨国忠的说,证明两人确实私自结为了父子。
  玄东当场差点儿没气死,那个时候,李林甫还没有下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