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的侍从暗中对杨国忠说:“叛贼有暗号,不能与他们交战;到时候肯定会被重创!”
杨国忠觉得有道理,于是让士兵们只是防御不要主动进攻。
邢縡边战边走,一直退守到了皇城西南角。
这时高力士率领四百名飞龙禁军赶到;他亲自带兵攻杀了邢縡,并逮捕了他的党羽。
杨国忠跟玄宗汇报交战情况,并说:“王鉷一定参预了这件事情,不然邢縡不至于会在看到他之后立刻高喊‘勿伤大夫人’。”
但是玄宗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王鉷深受他的信任,不应该有叛逆行为。
李林甫也为鉷辩解,认为他不然一贯跋扈,但绝不是有反心之人!
于是玄宗特下令赦免王鉷不问他的罪,但想要王鉷自己主动上表请治兄弟的罪;这样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他的弟弟,可以保他周全。
玄宗让杨国忠暗示他,但王鉷不忍心这样做,玄宗大怒。
正好陈希烈一直极力说王鉷犯了大逆大逆不道之罪,应该杀掉他,以儆效尤。
十二日,玄宗下令命陈希烈与杨国忠审讯王鉷,并任命杨国忠兼任京兆尹。
陈希烈原本跟王鉷原本就有些过节,当然是严加审问,因此任海川和韦会的案件都暴露了出来。
证据确凿,王鉷造反的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儿。
王鉷被玄宗赐自杀,王焊被G棒打死于朝堂;王鉷的儿子王准与王流放岭南,不久也被杀死。
有司奉命去查抄他的家,居然几天都抄不完;王鉷的部下害怕被牵连,纷纷和他划清了界限。
只有采访判官裴冕收葬了他的尸体。
第393章 奸相之死
王鉷死后,李林甫开始忌惮陈希烈。
最开始的时候,他以为陈希烈性格软弱、容易牵制,他引荐他为丞相。
陈希烈前期的时候确实是这样,很多政事方面的决策一律交于李林甫裁定。
但是这两年,他却处处和李林甫唱反调。
王鉷这件事让他彻底醒悟,陈希烈恐怕会在背后给他捅刀子。
正好李献忠叛唐,李林甫于是请求卸任兼任的朔方节度使之职,并推荐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接替他。
今年四月二十四日,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
五月十一日,已经是京兆尹的杨国忠又被加封御史大夫、京畿、关内采访使等职位;但凡王鉷所领的使职,都被加封给了杨国忠。
起初,李林甫认为杨国忠没什么才能、是个草包;并且,他是杨贵妃的同族,和他搞好关系等于和杨贵妃搞好了关系。
这才重用了他。
杨国忠与王鉷都是御史中丞,后来王鉷靠李林甫的推荐任御史大夫,所以引起了杨国忠的不满。
于是杨国忠深究邢縡的案件,并令案犯说李林甫与王鉷兄弟私相授受。
同时,还故意捅出来阿布思叛逃的事情与李林甫有牵连,陈希烈和哥舒翰也从中间证明此事,玄宗原本就对李林甫有些怨言,从此渐渐地开始疏远李林甫。
杨国忠这个时候权力威震天下,开始与李林甫相抗衡。
与此同时,南诏国和吐蕃组成了新的联军,继续在西南犯上作乱。
六月十三日,杨国忠上奏说吐蕃发兵六十万增援南诏,被剑南兵打败于云南,并攻下了隰州等三城;这场战争俘虏敌人六千三百名,
因为道路遥远,挑选其中年青力壮的一千多人及他们投降的酋长献给了朝廷。
他们回来的时候,玄宗正在屋顶上看凤凰呢。
八月十八日,玄宗又去观看左藏库,照例又是对群臣一顿赏赐。
第二天,杨国忠上奏说,在左藏库的屋顶上看见了凤凰,出纳判官魏仲犀说看见一群凤凰聚集在左藏库西的通训门上。
这纯粹就是一群人合伙忽悠他,但是架不住玄宗相信了。
他认为天下大同,各种祥瑞都出来了。
玄宗更加认为没有可以忧愁的事了,于是居于深宫之中,沉湎于声色犬马,寻求欢娱,把政事都委托给李林甫。
李林甫巴结讨好玄宗左右的人,故意迎合玄宗的心意,以巩固自己受宠信的地位;杜绝堵塞向玄宗进谏的门路,蒙蔽玄宗,以施展自己的J滑的权术。
他极度嫉妒贤能之士,排斥压抑才能胜过自己的人,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多次制造冤假错案,杀戮驱逐朝中大臣,以护大自己的权势。
皇太子以下的人,都避之如猛虎。
李林甫当宰相共十九年,造成了天下大乱的局势,而玄宗还不省悟。
不过,好在他没多久就死了。
南诏多次入侵唐朝的边疆,蜀人请求派杨国忠亲自前往剑南镇督战。
时任左仆S兼右相李林甫上奏玄宗,请求派杨国忠前往蜀地。
杨国忠当然不想去,南诏现在还在流行传染病,一个不小心就有挂掉的可能。
于是,杨国忠临行前哭泣着与玄宗辞别,并说此行一定会被李林甫害死的。
杨贵妃心疼自己的堂哥,也是一通哭诉。
玄宗一向受不了杨贵妃的苦R计,被说的于心不忍;可是,他有心无力。
一方面是因为李林甫现在在朝堂之上势力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因为南诏的问题必须解决。
而且,剑南当地百姓原本就因为南诏的肆虐而有了起义之心,再不出兵镇压的话,恐怕就要反了。
可是他又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大舅哥死在南诏,于是跟杨国忠说:“你暂时到蜀中躲避一下、顺带处理一下军政大事。”
“李林甫现在已经油尽灯枯,不出几日就要一命呜呼了。我屈指计日等着你回来,然后任命你为宰相。”
杨国忠一听,当场高兴的不得了;他原本就垂涎宰相之位,一直迫于李林甫的压力不敢声张。
现在李林甫马上就要死了,他的机会就要来了。
当即对着玄宗三叩六拜,欣然跑到巴蜀之地去了。
李林甫已经重病在身,他当然也看出来杨国忠对他的位置一直虎视眈眈。
他心中忧伤烦闷,可是他现在卧病在床、又无能为力;就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
有一个巫人告诉他说,他这个病只有看见皇上病情才可以好转。
李林甫于是跟玄宗上表,请求玄宗前来看望他。
玄宗觉得李林甫为他****半辈子的心,就这么任由他孤独终老,也有些于心不忍。
于是想去看望李林甫,但是左右的人包括高力士都劝阻他,让他不要去。
于是玄宗只能命令李林甫从屋里出来到庭院中,他登上降圣阁远远地看他,挥起红色的围巾向他招手。
李林甫已经瘫痪了半个月之久,早已不能下拜,就让人代他向玄宗下拜。
玄宗看到李林甫因为患病苍老成那个样子,忽然想起来这么多年他对自己的好,几度哽咽落泪。
他知道李林甫已经命不久矣;杨国忠刚到蜀中,他就派宦官把杨国忠召了回来。
杨国忠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昭应县、去见李林甫。
他其实就是去刺激李林甫的,可是当着他的面,表面功夫还得做足。
杨国忠被邀请到进入李林甫的寝室,就直接跪拜在了床下。
哭得不能自已,仿佛自己亲爹挂了一样:“李公……”
李林甫看到他哭成这个样子,也非常感动,流着眼泪对他说:“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
“我怕是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我死后您必定要接任我当宰相,我还来不及处理的事情就拜托您了。”
然后还嘱咐了一些玄宗的喜好,一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架势。
杨国忠赶忙冲他表示感谢——这句感谢应该是真心的了——他练练称不敢当,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四日,一代J相李林甫故去。
第394章 杨相骄纵
而十一月十七日时,玄宗就已经任命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尚书;同时,仍兼任以前的使职。
杨国忠一向没什么主意,而且还爱出风头;他为人强辩而轻躁。
他还争强好胜,经常在朝堂之上就和人吵的面红耳赤;一点儿都没有什么威严可言,整个就是一市井流氓。
担任宰相之后,他觉得自己和已经死去的李林甫可以同日而语了。
自认为大权在握,把整个天下的事物都当成了他私人的物品;处理国家军政大事,刚愎自用,草率从事。
说他是市井流氓都算夸他的,他经常在朝廷上一言不合就把袖子撸出来了。
不仅对王公贵族颐指气使,还不把高力士等老臣放在眼里,以至于人人惊恐。
杨国忠从兼侍御史到任宰相,总共兼领四十多个使职。台省中有才能和名声的人,如果不听他的话,就都想方设法将其贬为地方官。
这就是在走李林甫的老路了。
这条路我李林甫的实践,已经证实了是不可能走通的。
可是权力的诱惑太大,以至于杨国忠这种原本就是市井走出来的人根本就抵抗不了。
再加上,满朝文武都已经习惯了李林甫“一手遮天”的处事方式,对杨国忠继承了他的遗愿这件事情,早就有心理准备。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