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虽然还是时常会接到吐蕃S扰边境的消息,但是所幸并没有掀起什么大的风浪。
  相比于边疆地区暂时性的安宁,朝堂之上则是风起云涌。
  安禄山照例入朝陪自己干妈干爹过新年。
  在此之前,他已经和杨国忠闹得不可开交。
  杨国忠当然不会任由他入宫、准备在背后捣乱。
  于是,他跟玄宗进言说安禄山必反,并说:“他肯定早就知道陛下已经发现他又反心,如若不信,陛下可试召他入朝,他一定不敢来。”
  玄宗不信,派人召见安禄山。
  安禄山也不傻,吉温早就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他;所以,他接到命令后立刻来朝。
  初四,安禄山晋见玄宗于华清宫。
  玄宗肯定要问他这个问题。
  安禄山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哭诉说:“我本是一名胡人,只是受到陛下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但却不为杨国忠所容,恐怕难以活命了!”
  说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悔不该当初。
  玄宗原本就是个耳朵根子软的人,听完他的哭诉后,立刻倒戈;不仅重赏了安禄山,也更加信任他了。
  杨国忠再跟他说安禄山要谋反的事情,反而对玄宗扣了一个“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帽子;并警告他如果再乱说话的话,就罚他面壁思过。
  李亨也知道安禄山要谋反他也多次跟玄宗提起过,玄宗根本不听。
  不仅如此,玄宗还因为自己怀疑安禄山而心怀有愧,想要加封安禄山为同平章事,并令太常卿翰林待诏张垍拟草好了诏书。
  杨国忠知道了之后、觉得不妥,又跑去跟玄宗说: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怎么可以为宰相呢!”
  “如果制书颁布实施,恐怕周边的夷人都会以为我大唐多白丁、肯定会轻视我们大唐王朝!”
  玄宗觉得好像是这个理儿,于是就废除了这条诏书,想用别的职位来弥补安禄山。
  正月十日,他加封安禄山左仆S,并赐给他的一个儿子三品官,另一个儿子四品官。
  到手的宰相,眼看着飞了,安禄山心里当然有些不高兴,于是跑去跟玄宗讨价还价。
  玄宗心怀有愧,安禄山提出的要求他一概没有拒绝。
  安禄山请求兼任闲厩使、群牧使等职;二十四日,玄宗就任命安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
  安禄山还是觉得自己吃亏了,又请求兼任群牧总监;二十六日,玄宗又任命安禄山兼任总监。
  这个时候,安禄山还是有点不满意,又上奏请求任命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郎,充任闲厩副使。
  玄宗同意了。
  杨国忠早就知道吉温和安禄山私底下结成了联盟;而吉温在和安禄山结成联盟之前,是和自己一伙儿的。
  因此他很讨厌恨吉温,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除掉他。
  安禄山一连三次开口都得到了满足,造反的心思更加是肆意生长。
  他暗中派亲信挑选能征善战的健壮军马数千匹,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饲养;他在为造反做最后的兵力储备。
  安禄山向玄宗告辞要回范阳的时候,玄宗还亲自脱下了自己的外袍赐给了他,安禄山十分惊喜。
  但他欣喜归欣喜,他还是想要造反。
  他恐怕杨国忠向玄宗上奏把他留在朝中,所以急忙出潼关。
  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命令船夫手执挽船用的绳板立在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程,日行数百里,经过郡县也不下船。
  从此有说安禄山谋反的人,玄宗都把他们捆绑起来送给安禄山,因此人们都知道安禄山要谋反,但没有人敢说。
  安禄山回到范阳之后,又跟玄宗上奏:“我所率领的部下将士跟随我一同讨伐奚、契丹、九姓胡、同罗等胡人。
  他们一心为国、功勋卓著,因此,我厚着脸皮来跟陛下为他们求求封赏。
  “希望陛下能够打破常规,越级封官赏赐,并希望陛下写好委任状,让我在军中授与他们。”
  玄宗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那些人和他一同出生入死,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封赏。
  于是写了很多委任状,大肆封赏安禄山的部下;一时间,安禄山的手下被任命为将军的有五百多人,中郎将的有二千多人。
  这明显就是他为了谋反而借此收买人心,普天之下都知道安禄山要谋反,唯独玄宗不相信。
  城门着火,殃及池鱼;杨国忠和安禄山争权不成,顺带还把张家兄弟拉下了水。
  唐朝初年,皇上所下的诏书制敕都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吏中善于作文章的人撰写。
  乾封年以后,开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人草写文告,这些人常常在北门值班等候命令,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为“北门学士”;中宗在位时,由上官昭容专门管这些事。
  玄宗即位以后,设置了专门负责管理这个的部门翰林院,靠近宫廷,延揽天下能文之士,下至佛僧、道士以及精通书、画、琴、棋、卜、祝的人,都召进去,这些人被称为“翰林待诏”。
  刑部尚书张均和他弟弟太常卿张垍都在翰林院供职。
  安禄山离开长安归范阳的时候,玄宗让高力士一直把他送到长乐坡。
  高力士回来后,玄宗问道:安禄山心中高兴吗
  “我看他的样子好像不怎么开心。”高力士实话实说,“估计是因为任职丞相的诏书被取消了的原因吧。”
  高力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想要提醒玄宗杨国忠太过多嘴。
  玄宗立刻就去问杨国忠,因为整件事情就只有杨国忠和少数人知情。
  杨国忠怎么可能会承认。
  他立刻把锅甩给了张家兄弟。
  “任命安禄山为相,除了我之外,就只有张垍兄弟知道。臣的一片赤胆忠心陛下是知道的,我怎么可能会告诉他呢?一定是张垍兄弟所告。”
  玄宗信了,当即勃然大怒。
  下令把张家兄弟们都贬了。
  张均被贬为建安太守,张垍被贬为卢溪司马,张垍的弟第给事中张俶被贬为宜春司马。

第398章 杨相乱政
  安禄山请求玄宗赏赐他的部下,哥舒翰听说了之后也去跟玄宗提了这件事,他希望玄宗也能封赏他的部将。
  玄忠原本就挺喜欢哥舒翰的,自然没有拒绝;他下敕任命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骠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为特进,临洮太守成如、讨击副使范阳人鲁灵、皋兰府都督浑惟明等为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郭英又为左羽林将军,郭英又是郭知运的儿子。
  玄宗赏赐完这些人之后,哥舒翰又向玄宗提了一个要求,他请求任命严挺之的儿子严武为节度判官,河东人吕为支度判官,前封丘县尉高适为掌书记,曲环为别将。
  高适就是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那个高适。
  三月份,程千里带着俘虏的阿布思,献于朝廷;阿布思被斩首,程千里因为有功被封为金吾大将军。
  封常清暂时代理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西北边陲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还算是安稳的,现在整个大唐局是最严峻的就是西南边陲。
  南诏和吐蕃他们经常伙同附近的其他蛮夷一起攻打松州。
  今年六月,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率领七万将士出击南诏,结果全军覆没……
  李宓原本就是剑南留后,就算要出兵打仗,这是杨国忠的事儿。
  也就是说,李宓实际上是被杨国忠坑了。
  南诏王罗凤在和唐朝的对战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松州驻扎的唐朝军人特别不擅长高原作战。
  因此,他就故意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把唐军引到大和城下。
  大和城是吐蕃在大唐边境建造的一座军事堡垒,别说七万兵马,唐朝曾经派过十万将士想要攻下这座城池,也没能成功。
  罗凤当然知道这一点,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耗死他们。
  李宓原本就带了一个月的军粮,和他们僵持了半个月。
  其实也不算是僵持,罗凤每次看到他们要撤兵,就故意给点儿破绽;李宓一上当,他立刻又缩回城里。
  几翻折腾之下,李宓粮尽;所率领的士卒因为瘴疫和饥饿死了十分之七八。
  原本瘟疫的问题就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我写的建议也不知道哪去了;不客气的说,纵横亚洲大陆的唐朝和南诏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场持续了数年的瘟疫。
  南诏人原本的驻地几乎被瘟疫屠杀殆尽,最可怕的是,这种瘟疫可以通过动物传播有点像后世的禽流感。
  李宓领兵撤退,这时南诏才出兵追击;对方兵强马壮,李宓这边儿剩下的都是一些苟延残喘的士兵。
  李宓被俘、后被杀,全军覆没。
  最气人的是,杨国忠非但隐瞒败状,还告诉玄宗首战告捷;并且,先后增兵三次讨伐。
  瘟疫得不到控制,去再多的人都是送死。
  杨国忠为了争一口气,导致近二十万将士白白送命;朝野内外都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没有人敢跟玄宗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