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世:长安城下 (靥凝)


  关中地区支援边防的战士们都被遣送了回去。
  去年五月,玄宗招募长征兵用来补充边疆的兵力。
  招募很成功,人手充足。
  所以招募之前过来帮忙的兵士们都各自被遣会了原籍。
  那些兵士过来帮忙之后,都督、节度使所领的军人、镇守士兵本就不宽裕,如果把这些人留下来镇守边疆,那原本的驻地兵力就会削弱。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才招募长征兵。
  紧接着没两天,听说玄宗下次在乡镇上设立乡学。
  最开始的时候,京都有国学、大学之类的教育机构。
  门阀士族垄断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进入了全民学习的时代。
  设立完国学和大学之后,唐朝政府还在诸州县设立了县学。
  但是一个县毕竟范围很大,有些人还是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于是,玄宗下令,在州县之下,别置乡学。
  乡学其实很早就有了,不过中间经过多次的变迁,立而又废。
  正是由于这个举措,全民文化素质低提高,文人墨客遍布大唐。
  今年二月初二,杜甫来了疏勒。
  他是和杜筠一起来的。
  听到了士兵回禀的时候,我吃了一惊。
  “有请。”
  虽然口上说着,但是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
  他们两个怎么会突然来找我呢?
  恍惚之间,他们两个人已经进来了。
  两个人都从小娃娃变成了清秀的青年。
  算起来,杜甫已经二十七岁、杜筠都三十多岁了。
  长大后的杜甫果然帅得人神共愤。
  漆黑如墨的瞳仁看起来深邃似星空,高挺的鼻梁、狭长的丹凤眼看起来就是“高才生”的标配。
  他大概一米八五六,整个人虽然瘦,但是看起来就是个练家子;圆领袍衫被风吹起来的时候,能看到他手臂的轮廓——那绝对是常年锻炼的人才会有的肌肉。
  相比之下,杜筠就瘦弱多了。
  他和杜甫差不多高,当时整个人看起来就很消瘦。
  隐约能看出来小时候的轮廓,他的眼睛却不似小时候那么有神了。
  他现在的眼圈黑黑的,整个人的气色也不怎么好。
  整个人憔悴的像是很久没有睡过觉了似的。
  “阿爷,”杜甫开口,行礼。
  “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一直自己胡乱的猜,还不如直接问一下。
  “其实我们俩来,是来送东西的。”杜甫说,把手里的盒子打开,“这是阿爷让筠冉兄交给你的。”
  “送东西?”
  我有些想不明白。
  其实每年,我都能收到杜煜和杜闲托人带过来的年货。
  关中和西域相隔太远,而且,她们俩都上了年纪,也不方便来回奔波。
  怎么会突然让他俩过来找我呢?
  “阿爷……”杜筠开口,整个人像是被人掏空了一样,他的声音哽咽着,明显在压抑着自己的情绪,“阿爷没了。”
  我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以至于整个人都抖了一下:“阿兄……他……”
  说话间,又有人来禀报。
  说有人来找我,叫杜燮。
  “瑞安兄……”我看着走进来的那个老头儿,一脸错愕。
  印象里的傻狍子已经变成了一个糟老头,他的头发灰白一片,中国人看起来就跟七八十岁了似的。
  算起来他这个功夫里也得有五十多岁了,在唐朝这真的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老人了。
  他明显是在杜甫来之前来的,因为他看到那俩人的时候,一脸惊讶。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谢燮来是为了告知我刘翊的死讯。
  然而,在次之前,他并不知道杜煜的死讯。
  算起来,不知不觉间,我都已经四十二岁,原本就比我大上七八岁的他们接连去世。
  我忽然更加不喜欢这个原本就不怎么友好的世界了。
  —
  今年的冬天特别长,出了正月,还是很冷。
  风打在脸上,抽得脸生疼;抽得我直想哭。
  第一次见杜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第一次叫他阿兄的声音还盘旋在耳边……
  没想到,他说没就没了。
  不管是他,刘翊也撒手人寰;她的孩子还那么小,就要变成孤儿了。
  我参加完杜煜的葬礼、回到疏勒的时候,已经到了三月底。
  刘翊的葬礼和杜煜的葬礼是前后脚,两边跑的话我根本来不及。
  我和谢燮约定分头去,我去送杜煜,他去送刘翊。
  今年二月底,吐蕃派兵攻打河西,担任河西节度使的崔希逸再一次把他们打败。
  然后,担任鄯州都督、知陇右留后的杜希望率领士兵攻打吐蕃新城,整个城池包括附近的居民尽数被绞杀。
  并在这里设置了威戎军。
  吐蕃新城的位置大概在后世的甘肃门源回族自治县。
  这两年,唐军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破吐蕃一城,则在该城置一军人。
  如:破石堡城,置振武军。
  威戎军就是破了这个城之后设置的,同时威戎也是原本吐蕃新城的名字系军名。
  攻下这个城之后,派遣了一千将士驻守。
  杜希望也来自京兆杜氏,他是杜煜的堂兄。
  同时还是司徒杜佑父亲,诗人杜牧曾祖。
  杜希望以重诺闻名于世,他最开始担任的是安陵县县令,后来迁鄯州都督,拜陇右节度使,擢鸿胪卿。
  再往后,担任恒州刺史,后来迁任西河太守。
  杜希望清廉自守,爱重文学,也是一位典型的能文能武的大将。
  杜希望途经安西的时候,还说道过来了一趟。
  他并不是京兆嫡房的,但是算起来也是我的长兄。
  他来原本是想让我继承杜家家主的。
  他显然不知道我只是个养子,还已经跟着李植的爸认祖归宗。
  不过,我对他这个人印象还是蛮好的。
  今年五月,报状上刊登了崔希逸死亡的消息。
  他从始至终都在为失信于乞力徐而自责,以至于成了心病。
  他一直都想得到乞力徐的原谅,但是当初乞力徐逃走之前身上就受了重伤,没多久病死在吐蕃。
  人死不能复生,乞力徐死了之后,崔希逸更加自责不已。
  今年跟吐蕃交战,原本的记忆又全部被打开了。
  今年五月,他迁任河南尹,还没到就病死途中。

  

第363章 立为太子
  三庶人被杀死之后,太子之位就空缺了下来。
  国不可一日无储君。
  文武百官纷纷跟玄宗上表,请他尽快定下储君。
  玄宗觉得他们说的还挺有道理的,于是考虑立老三为太子。
  李林甫不干了,他多次跟玄宗提议,立寿王李瑁为太子。
  玄宗一直十分信赖李林甫,被他一反对、开始有些犹豫不决了。
  他不是没想过立李瑁为太子,实在是因为李瑁的个人条件不怎么好。
  一来是因为李瑁太小,现在才十九岁,还没弱冠;二来,李瑁生性懦弱,就算上台也会成为傀儡,恐怕会重蹈自己爷爷的覆辙。
  万一老唐家一百多年的江山葬送在自己手里,他有何颜面去地下见李家的各位列祖列宗?
  ——虽然差点儿葬送在他手里。
  再加上武惠妃正好得了病、还久治不愈,他也没心情去管这些。
  就这么一直拖着,拖着拖着,武惠妃就挂了。
  办完了武惠妃的葬礼,立太子的问题摆在了面前。
  玄宗纠结了半年之后,还是想立老三忠王李璵为太子,老三现在是最年长的孩子,已经二十七岁了;仁孝恭谨,又好学,也是顺位第一继承人。
  玄宗的大儿子曾经因为狩猎的时候,被猴子抓伤了脸;整个脸伤痕累累,有损皇家威仪,这也是为什么立了老二为太子的原因。
  但是李林甫坚决反对。
  他给出的理由是,老三的生母杨贵嫔已经去世,恐怕不能很好地辅佐老三。
  李瑁温顺乖巧,又勤奋好学有才华,应该立他为太子才是。
  这么扯的理由,偏偏玄宗信了;他原本就是耳朵根子软的人,被李林甫反对之后,开始犹豫不决。
  李林甫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不是浪得虚名,为了防止玄宗反对,他把满朝文武都给说服了。
  结果,玄宗一上朝,满朝文武集体上表:“寿王瑁勤奋好学,理应立为太子。”
  这阵势直接把玄宗吓了一跳,当即怒拍桌案,退朝。
  立太子这件事情又一次被搁置了。
  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月,玄宗感冒了。
  唐朝得个感冒可是很容易挂的,尽管玄宗没两天病就好了,但是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又接连失去三子。
  万一哪一天忽然撒手人寰。
  这大唐江山,该如何是好?
  于是他又开始考虑立谁为太子。
  想来想去,还是老三最合适;但是李林甫肯定不会同意的。
  继嗣问题得不到解决,他每天愁得闷闷不乐的;还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
  好基友高力士问他:“大家……这是怎么了?”
  玄宗没好气地说:“你都跟了我大半辈子了,难道不知道我为什么犯愁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