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两面夹击,没想到最后被两面夹击的居然是自己。
王昱带领众将士抵抗,但是寡不敌众,最终大败。
这场战役唐朝损失了几千名将士,王昱在左右副手的掩护之下逃走。
那些辛苦运送去的粮草和物资全都白白便宜了对方。
王昱贬栝州,再贬高要尉而死。
第365章 唐六典成
自打裴耀卿提出粮食转运这个方针之后,水运空前繁荣了起来。
水运繁荣,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整个运作呈现一种良性循环。
去年年初的时候,润州刺史齐浣跟玄宗上奏:
他说,从瓜州到济江一路上没有直达的航道,需要绕行六十里;既费时又费力,还需要花费更多的运输费用。
所以,他希望玄宗在京口开凿航道,连通直济江和伊娄河;伊娄河原本在江都县南,直通大江,当时因为废弃多时,已经被淤积的淤泥堵塞。
只要连通直济江和伊娄河,原本需要六十里路才能运到的物资,只需要二十五里。
玄宗同意了。
伊娄运河历时两年,终于重新打通。
伊娄运河的打通,南北运河首次相连;伊娄运河又被瓜洲渡,从此一直活跃在历史中。
今年年末,历时十六年终于编撰完成的唐六典正式完成。
开元十年的时候,开始着手编撰敕撰,到今年、三省、九寺、五监,十二卫等职司、官佐、品秩等。
转眼到了第二年八月。
去年的时候,突骑施派人围攻碎叶城,碛西节度使盖嘉运亲自率兵抵抗。
突骑施可汗突火仙看到老盖亲自出城迎战,于是也亲自来应战。
他毕竟是个小孩儿、没有什么出战经验,两军对仗阵前,没两个回合就被盖嘉运打败了。
他率领余部仓皇逃窜,八月十五日,在贺逻岭被擒。
老盖决定乘胜追击,他派遣夫蒙灵詧和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一同围攻怛逻斯城。
半月之后,怛逻斯城破,他们生擒了黑姓可汗尔微,并迎回了交河公主。
俘虏的数万人都被唐朝赏给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高兴的不得了。
唐朝再一次威震西陲,夺回了西域霸主的地位。
其他原本附庸于唐朝、最近被策反的小国家们发现跟着大佬混有R吃,又纷纷倒戈。
九月中旬,原先臣服于突骑施的处木昆、鼠尼施和弓月等部落也率领众将士依附于唐。
今年十一月,剑南道团练副使章仇兼琼入朝奏事,他跟玄宗说,吐蕃安戎城现在可以攻打。
王昱被对方打败的事情还历历在目;玄宗好大喜功的性格,当然咽不下这口恶气。
听到章仇兼琼说可以拿下,他十分高兴。
又因为剑南节度使张宥是文人,不习军旅之事,于是他把军政大事都委于章仇兼琼。
十一月底,玄宗任命张宥为光禄卿,十二月以章仇兼琼为剑南节度使。
老章仇也不负众望,第二年大破吐蕃。
开元二十八年三月,章仇兼琼派人偷偷潜入安戎城,与吐蕃将士翟都局和维州别驾董承晏结谋,让翟都局为内应,开门引唐兵入城。
唐朝军人趁着夜色潜入安戎城,把在睡梦中的吐蕃将士屠杀殆尽。
安戎城落入唐军手中,章仇兼琼任命监察御史许远率兵镇守。唐玄宗闻报后大悦。
吐蕃人遭受到了灭顶式打击,他们那群穷凶极恶的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休整了几个月之后,吐蕃发兵围攻安戎城,试图把城夺回来。
这次他们带了十万大军,不仅想要拿下安戎城,还准备把旁边的维州一并吃掉。
十月,吐蕃发兵攻打安戎城及维州,被章仇兼琼派将击退。
玄宗下诏改安戎城为平戎城,并增派了一倍人手镇守。
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盖嘉运带着俘虏的吐火仙入朝献捷。
唐朝为了宣扬自己大度,对待俘虏一向友好。
玄宗赦免了吐火仙的罪责,并任命他为左金吾大将军;同时,同意老盖了的要求、立阿史那怀道之子阿史那昕为十姓可汗,统御突骑施众部落。
四月十五日,玄宗又下令把阿史那昕的老婆李氏册封为交河公主;其目的是为了彰显唐朝皇恩浩荡。
玄宗因为老盖平突骑施有功,把他任命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让他前去抵御吐蕃。
老盖这个时候已经快六十岁了,人上了年纪,就容易居功自傲。
他觉得自己这次立下了大功、帮玄宗解决了燃眉之急,于是在长安街巷风花雪月之地流连忘返,已经到了赴任的时间,他还跟没事儿人一样。
裴耀卿一看,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啊,于是跟玄宗提建议。
他觉得老盖虽然勇猛忠烈,但是毕竟只是一介武夫,现在立了点儿招工,还有骄敌之色。
回到长安之后,就只知道朝夕酣饮,完全无视边疆战乱;这样的人恐怕难以成就大事,请玄宗严加训励。
玄宗点了点头,直接叫人把老盖叫过来训了一顿,催促他去赴任。
老盖被骂了一顿,头脑清晰了不少,立刻告罪,起身赴任。
与此同时,参与了歼灭突骑施战乱的酋长莫贺达干听闻唐朝封阿史那昕为可汗,当场气得鼻子都歪了:“讨平苏禄,用的是我的谋略,我还出了那么多弟兄,怎么到最后反而立了面儿都没露的阿史那昕为可汗?!我辛苦了半天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唐朝一点儿东西都没封赏我!”
越想他越生气,直接率领诸部叛变了。
玄宗一看,光顾着高兴去了,居然忘了封赏他。
立刻下诏立莫贺达干为可汗,让他率领突骑施之众,并让盖嘉运前去去传达手谕。
十二月三日,莫贺达干得到了消息之后,率众降唐。
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想到第二年四月,玄宗派兵送阿史那昕还国;刚到了至俱兰城,就被早就埋伏在那里的突骑施士兵杀害。
原来莫贺达干一直怀恨在心。
第366章 九龄仙逝
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金城公主病死于吐蕃。
吐蕃派人跟玄宗告丧,并请求和唐朝重修于好,玄宗没理他。
今年年底,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全国共计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十人。
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每斛米最多不过二百文,一匹绢的价格也差不多。
海内富安。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虽行万里,不拿兵器。
直到年末,我才听说张九龄二月底去世了。
老张一生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他出身官宦世家,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老张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著有,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开元二十一年,玄宗拜他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记得杜老师曾经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
他曾上书唐玄宗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的风气;选官应当看重才能,不循资历。
老张很有远瞻,他建议在河南道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玄宗之前想拜张守圭为相、以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都坚决反对。
他倒霉就倒霉在女干相李林甫同朝为官。
李林甫处处给他穿小鞋。
今天去笼络文武百官、明天去玄宗面前进献谗言。
最终被玄宗迁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然后又因为周子谅的事情被迁怒,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虽然被贬,玄宗还是很喜欢他的;如果不是李林甫的嘴皮子太厉害、如果不是玄宗耳朵根子太软。
老张应该会一直担任宰相。
大唐真的会盛世长安。
——而不是现在这样、表面上看着安居乐业实际上却内忧外患。
开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
玄宗颁布了一条诏书。
往常诸州有饥荒的时候,都需要先上报给朝廷,才能开仓赈粮;有时候受灾的地方距离长安非常远,来回这么一折腾,很多人就会活活饿死了。
张九龄还担任丞相的时候就跟玄宗提过这条建议。
他觉得人命关天先救人比较要紧。
当时李林甫反对,他给出的理由是这样会让州县趁机虚假报帐。
这个事情就搁置了。
现在老张已经驾鹤西去,玄宗又想起了这个。
当即批复同意。
从今以后,只要遭遇饥荒,州县长官与采访使有权先开仓赈济,然后再上报。
今年六月,吐蕃大军压境。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