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还是回去给冯庚喝了吧,他下午捉鱼还“跳河”来着;凉了就不好喝了,再说,原本就是人家辛苦捉来的。
我刚转身,就听到了房门打开的声音,我回头,花桓正站在门口。
她的头发散了下来,看起来是真的睡下了;她的身上披着一件浅色的披风,皎洁的月光下,整个人都被衬得惨白惨白的。
冯庚也是个会玩儿的孩子2333
第232章 花好月圆
她只是呆呆地看着我,并没有靠近也没有说话。
“我是来给你送鱼汤的。”我开口,走近,“刚煮好,趁热喝。”
她没有说话也没有应声,也许应该说她没有任何反应。
她应该是不想喝。
“那……更深露重,你进去吧。”我说,端着鱼汤往外走。
“你为什么突然对我这么好?”她开口,说。
对她好吗?
我眨眨眼,只是熬了个鱼汤而已啊。
“那个……你不是被惊到了么。”我说,“受惊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
“鱼汤可以安神,让人更快入睡。”我接着说,“碎叶水里正好有鱼,于是想着给你煮点儿。”
“那条河的鱼儿不是都跟成精了似的、怎么捉都捉不到么。”
敢情这条河的鱼出了名的难抓啊?
我刚刚还差一点怀疑人生。
虽然我自己自制的渔网不怎么好看,但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总不至于一条也抓不到啊。
“阿庚帮我抓的。”我比划道,“他是弓箭手,左右开弓鱼就被S在河床上。”
“那你帮我谢谢他吧。”她说,还是没说要喝鱼汤还是不要喝。
“嗯……”我应声。
空气又陷入了尴尬。
这时,旁边的房门忽然开了;那个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原谅我刚刚才注意到这一点。
花获和姚旭走了出来,看到是我俩,花获明显呆了一瞬。
“鱼汤是吧?”姚旭走过来,端过托盘,“没人喝我可喝了?”
我心想,完了,刚刚说的话都被他们听见了,明天指不定怎么笑话我呢。
“当初不珍惜,现在才想起来,后悔了吧?”
我仿佛已经看见姚旭笑得一脸揶揄的表情。
“给桓儿的,你跟着掺和啥?”花获走过来,说。
“你家闺女不喝,多浪费。”姚旭接着说。
“那也不是给你的。”花获答。
花桓忍不住笑了。
姚旭和花获交换了个眼神,“天不早了,我俩睡觉去了。”
说完俩人就跑了。
又剩下了我俩。
“你喝吗,不喝就要凉了。”我打破了沉寂。
“嗯。”她居然同意了。
我把托盘放在门口的台子上,把碗旁边筷托上面的汤勺递给她。
碎叶水里的鱼很像是鲫鱼,但是我不确定是不是鲤鱼,因为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三条鱼,发现它们长得并不完全相同。
我不敢把三了一顿在一起就挑了一条特别像鲫鱼的炖了下。
鲫鱼汤特别滋补,也很鲜美。
她接过汤勺,说了声“多谢”;她舀了一勺,放进了嘴里。
熬了两个小时的鲫鱼汤浓白,粘稠。
来之前我已经尝过了味道,味道还不错。
她舀了一勺之后,接着又舀了一勺。
看起来我炖的汤很对她的胃口,不一会儿,她就把整碗汤都喝完了。
“这个汤是这里厨娘做的?”她问。
“不是啊,我煮的。”我说。
“没想到你煮的汤居然这么好喝。”她毫不吝啬地夸赞我,“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汤。”
那当然了,这个是来自后世、一千多年之后的进阶版鱼汤。
我偷笑,随口胡诌,“这个方法是我小时候,阿娘煮鱼汤的时候,我跟她学的。”
“先把鱼切成块儿,然后用油腾一下。”我说,“把两面煎得金黄,然后再用小火慢慢炖,炖上一个时辰就行了。”
“要提前煎一下?”花桓问,“我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方法。”
那当然了这个方法在宋朝才会出现,唐朝人吃鱼,除了鱼汤之外就是在吃生鱼片。
生鱼片这种食用方法后来传到了日本,延续至今。
不过,不同的是日本食用的都是海水鱼,相对于要干净些;唐朝人吃的都是淡水鱼,里面有各种寄生虫和细菌。
生鱼片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的,只有大型节日才会吃生鱼片。
这两年唯一的一次是玄宗改元开元那天,举国欢庆、庆祝新纪元。
然后全军将士一起吃了一顿生鱼片。
我没敢吃,推脱自己海鲜过敏。
唐朝生吃与这种食用方法叫做鱼脍,不光是切片还切丝儿。
和现世日本的生鱼片不大一样,唐朝的脍鱼片薄如蝉翼,丝儿细如粉丝。
不得不感叹,天朝人就是很牛掰,这么薄、这么细的东西的多考验刀工啊!
不光考验刀工还考验耐心,反正我知道我是没有那么大的耐心,能摁着性子把所有的鱼片切成薄如蝉翼的片儿,再切成丝儿。
唐朝人吃生鱼片也会加佐料,常见的有酱汁儿、芥末之类的,味道重的会再加一点盐;口味浅的人则不会加以上的东西,他们只会沾一点点糖。
虽然我不反对做菜的时候放糖,但是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吃生鱼片的时候还要放糖。
我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于唐朝,人实在是太爱吃甜了。
“嗯,需要先把两边煎到金黄才能下锅煮。”我解释道,“不然出来的话,汤还是水状的。”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煎才是鱼汤的关键。”她说,好像在征求我的意见,但也像是在自言自语。
“嗯。”不管是哪一种,我应声总是没错的。
她没有接话,两个人又陷入了尴尬。
“今天月亮挺圆的。”我没话找话说。
正是因为今天月亮很大也好圆,所以她穿了一件浅色的披风才在月光下显得整个人苍白异常。
“嗯,今天月亮很圆。”她附和道,随口说,“明天就是仲秋节了。”
“明天我要回趟长安。”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告诉她这个消息,“可能没办法在这边过仲秋节了。”
“明儿早就走吗?”花桓问。
“啊?”我没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在我印象里,她对我冷淡惯了,怎么可能会关心我的事情?
“嗯,明天一早就走。”我说,“临时出了点儿事,行程有点儿急。”
“那就可惜了,我刚刚还在想跟你做点儿月饼呢。”她说,紧接着解释道,“因为你帮我煮了鱼汤嘛,我总要做点什么东西,表示下感谢才是。”
~~
第233章 黑糙汉子
原来是这样,她说要给我做月饼的一瞬间,我还以为她也喜欢我呢。
等一下,我为什么要觉得是“也”?
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怎么了?”花桓问。
“没什么。”我就挤出来一个笑,“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
“嗯。”她应声,并没有进去。
“你也早点休息吧。”顿了一秒,她说,“明天一早还要赶路呢。”
“我看见你进去之后就走。”我轻笑。
她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没有说,转身走了进去,把门带上。
我开始往宿舍走。
回到宿舍,王楠冯庚已经睡下了,他俩还跟我留了一盏灯。
我走到自己卧铺跑,把自己的衣物打了个小包袱,放在枕头边。
—
第二天是个艳阳天,一大早太阳就升的老高了。
我走到院子里伸了个懒腰。
在古代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没有天气预报;我这种不怎么习惯看天气预报的人还好说。
像我妈那种即使不出门儿也必看天气预报的人,估计会抑郁的。
不过“有得必有失”,这句话反过来也同样适用,“有失必有得”。
在唐朝有新鲜的无公害绿色蔬菜,有小桥流水、悠哉悠哉的生活节奏。
最重要的是空气质量是真好,天空特别蓝,一望无际。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都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么蓝的天空,就像是用颜色调出来的一样。
云彩就是云彩,天空就是天空;可以清晰的辨别出来,因为云是白色、天空是蓝色。
不像现世似的,云彩和天空都连成一片了,一眼望过去,白茫茫的一片。
而且时不时就起霾,天天觉得自己生活在蓬莱——虽然蓬莱本来也在山东、就不远。
如果真的是水蒸汽就罢了,可全特喵的是可吸入颗粒物。
记得之前有人在帝都街头做过实验,吸了一百天粉尘,做成了一块儿砖;虽然这块砖并不全是粉尘,但是那个粉尘也达到了一百克。
一百克粉尘,直接吸下去会出人命的。
可现实是,北方的绝大部分城市每天都在洗这些粉尘。
记得有人在网络上调侃过,“请叫我们人工吸尘器。”
说实话,如果不是古代医疗条件太差的话,我估计随便一个人都能活到百八十岁的。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