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宋开庆元年,有人在陈规发明的火枪的基础上,改造出了一种突火枪,该枪用巨竹做枪筒,发S子窠;燃放时,膛口喷火焰,子窠飞出散开杀伤对阵的敌人。
但是这个不能说是枪,只能说是爆竹的进阶版。
虽然可以算作霰弹枪,但实际上属于散弹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公元十三世纪,中国的火药和金属管形火器传入欧洲,火枪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十五世纪初,西班牙人研制出了火绳枪。后来,被明王朝仿制,称之为鸟铳。
再往后,法国人简化了S击过程,把“鸟铳”的火绳点火改造成了击锤点火的“燧发枪”;这种枪提高了发火率和S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足足装备了两百多年。
也就是说,花获腿上的伤是弹片造成的?
“世伯,你当初是怎么受的伤来着?”我忍不住开口。
“那还是我刚入伍没多久的事儿。”花获一怔,说,“我当初服役的军营是山东军营,那是我刚刚入伍没两天的事儿。”
山东军营,谢燮现在就在那里。
“那是弘道元年的事儿,”花获说,紧接着改口,“不对,是永淳十年的事儿。”
弘道元年是六八三年十二月才改的,也就是说,那是六八三年十二月之前的事儿。
“白铁余起事,我们去镇压。”花获说。
白铁余起事,算是高宗时期比较大型的一个少数民族起义。
这孩子姓白,是匈奴和汉族的混血儿;铁余和铁伐一样,就是混血儿的意思。
这娃儿是个特别会玩的,他事先在地里埋了一尊铜佛,然后开始散布谣言,说那个地方佛光普照,当有真命天子出自这里。
之后惑众聚集而挖,果然挖出一尊铜佛,接着,他又开始忽悠众人,说佛祖普渡众生,有病医病,有求必应。
至于他是不是真的医好了那些信徒,我们无从而知,但是这孩子的口才,显然是没得说;数年之间,秦晋两岸皆成信徒。
高宗永淳十年,揭竿而起;他自称光明圣皇帝,又置文武百官。
“那场仗就是很邪乎,那些短箭跟长了眼睛一样,老往身上钻。”花获说,“而且他们还用了一种很奇怪的武器,那看起来就是个竹筒,但是却可以从里面发S出东西来。”
我和安一冉相视,没错,肯定就是那个东西。
“被里面发S出来的东西S中的人,是有**都不治了。”花获说,“我当时被打中了腿,那个竹筒里S出来的东西,碰到人之后就炸开了。”
“我当时疼得直接跪在了地上。”花获说,皱眉,“真的,我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就只有那次疼得那么厉害,感觉自己的腿像是被硬生生的敲断了。”
子弹直接S在骨头上,可不就跟直接敲断了似的。
“当时得亏已经到了后期。”花获说,“不然我就交代在那儿了。”
“当时军营里的疾医看到我之后,吓了一跳。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整条腿上全是血,R都烂掉了。”
“我当是整个人发着高烧,基本上算是昏迷不醒——只剩下一丝残存的意识。”花获忽然笑了,“她看到我时候,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腿还有知觉吗?’”
这有什么好笑的,这不问的很正常吗?
我一怔。
安一冉轻轻的拍了我一下,“那个疾医后来成了他老婆,生了花桓。”
花获和自己老婆是这么认识的啊~~
第218章 程氏将军
原来那个医生是花获的老婆啊?
虽然说唐朝的时候不能随便露胳膊露腿儿,但大叔也太牛了,露个腿就把人妹子勾到手了。
“那个时候程将军也就和我现在差不多年纪……”刚刚还笑着的花获叹了口气,“可怜他被J佞所害。”
结合他的上下句,他说的应该是镇压白铁余起事的名将程务挺。
他是唐初名将程名振之子。
程名振也算是开国功臣,虽然功劳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相比略逊一筹。
说起唐朝的程姓将军,几乎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程咬金;其实程咬金后来也并不叫程咬金了,他改名叫程知节。
说回程名振。
武德五年正月,幽州总管罗艺率数万唐军征讨刘黑闼,刘黑闼带主力出州城要与罗艺决一雌雄,半夜宿在沙河。
两方势均力敌,打起来的话,谁都占不到便宜。
程名振忽然计上心来,他把六十面大鼓运到洺州城西二里堤上,命令将士一顿猛敲——敲得城中震天动地。
范愿以为唐军主力前来攻城,立刻飞马报告刘黑闼。
刘黑闼一听,感觉自己被耍了;他即刻命大军撤回城中,派弟弟带一万兵迎击罗艺,结果全军覆没。
正是由于这个“声东击西”之计,重创了刘黑闼。
三月,李世民与罗艺分兵屯于洺水之北,当时刘黑闼在冀、贝、沧、瀛等州用水路、陆路运送粮草,以抵抗唐军。程名振带领一千多兵卒截击刘黑闼,攻占冀、贝、沧、瀛等州,阻击运粮通道,毁掉刘黑闼的全部水陆运粮工具。
其实这个地方后世有争议,因为某方面来讲,有很多疑点:
刘黑闼是十分剽悍的将领兼政治家。
他反唐的声势浩大,仅仅在半年内,就击败、杀死、俘虏多名唐将,包括击败左武候将军李世绩,全部恢复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这个速度快得吓人。
他自称汉东王,建年号为天造,建立法规主持政务,全部效法夏政权的制度,就是一个正式的国家,而武力还强于夏。
这个地方是华夏传统的人口密集、又尚武的地区,保守估计,他的兵力至少在十万以上。
再者,洺水在洺州的附近,在夏国的西南边界、洺水以北以东还有广大的腹地。
普通人也不会在边界仅仅损失大约两万兵力之时,就把其余广大的兵力和广大的腹地丢掉、逃奔一个外族;况且对方还是个十分彪悍的政治家。
一国之君,如非“山穷水尽”——不然绝不会逃亡去外族。
还有,史书上记载洺水之战的战术是:在洺水上游拦住水,等夏军渡河时,再放水冲击。
看起来很精彩,但是实施起来有问题。
作战时是三月份,洺水还处于枯水期,一条“系季节性河流”没法儿达到那么大的蓄水量。
就算能够达到蓄水量,这种战术也应该是主场的军队使用,不是客场军队;只有主场的军队才熟知自家的地理。
再说了,夏的领地和突厥不接壤,刘黑闼想和突厥“通气儿”的话,必须穿过唐的领土。
如果是几个信使“偷渡”也就罢了。
刘黑闼可是唐朝的“头号通缉犯”,还带领着近千人;除非他会飞,不然的话,没办法过去了。
而且,刘黑闼是亡国之君,逃到突厥求援。
突厥同意了之后,绝对会牢牢控制他,不会放任他恢复成强大的势力的;本来出手帮忙就不错了,难道还看着他强大之后再来打自己吗?
结果,刘黑闼六月第二次反唐迅速恢复成了强大的势力。
资治通鉴记载的这件事,是:“颉利可汗遣数万骑与刘黑闼共围大恩”。
如果刘黑闼是逃亡去突厥,那么就是依附关系,史书应该写“颉利携刘黑闼”,或者“刘黑闼引颉利”;但史书写“与”,这个字的语气显示,颉利可汗与刘黑闼是独立、平等的,非依附关系。
还有,唐军这次作战,不是某一城少数驻军的防守,是想主动出击突厥,肯定调集重兵;颉利和刘黑闼如果是同一方向来,就是与唐军正面对持,不能“共围”。
即使是“共围”,他们肯定是从两个方向来夹击的。
再者,李世民先是相持不战,等刘黑闼缺粮,被迫渡过洺水来攻打自己。
还是那句话,人家在自家地皮上,攻打者如果不积极出战、断其粮道,怎么能造成他缺粮呢?
所以,后世有学者认为洺水之战,是刘黑闼把李世民打得大败,所以李世民虚构了一个“冲水”的战术,为自己美化;太宗同学一生几乎没有污点,一个有强迫症的人,怎么可能会允许自己犯过这么大一个错呢?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刘黑闼根本没有“与范愿等以千余人奔于突厥”,解除南线的威胁后,紧接着转向北线,与******结盟,夹击唐朝;两者是平等的盟友,所以不存在控制问题。
正因为这个原因,唐朝在讨伐刘黑闼时三易其帅。
不管怎么样,刘黑闼最终还是输了——唐朝统一。
真正让程名振名声大噪,是征讨高丽的战役之后;攻占沙卑城、在独山打败高丽军。
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被誉为唐朝名将。
虎父无犬子。
他儿子程务挺善于安抚统治部下,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每逢作战,部下无不尽力;突厥对他非常忌惮,闻其名便相继逃走,不敢犯边。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