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长高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比如以前拿陌刀得使劲往下拿、不然就得举起来,才能不触碰到地面,现在只要拿着半截举起来就行。
半年的时间长了小二十公分,长得这么快,肯定不正常。
我曾经怀疑是锻炼的结果,这半年以来我每天都在按时跑步,以前的时候,考勤本上空空如也,现在的考勤本上,每个空都有红戳。
通过这些红戳,我终于把那些军官都认全了。
刘翊和谢燮经过姚旭半个月的抢救,终于苏醒了,不过却都落下了不同程度的肌R萎缩。
经过了三四个月的康复训练,总算恢复如初了。
他们都不记得自己被带走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姚旭说,不能刺激他们。
上个月刘翊被调离了陇西军营,编入了“皇家亲卫队”,回了长安;临走之前
这件事伴随着陇山上面奇怪植物的覆灭,渐渐的销声匿迹了。
仿佛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姚旭时不时会出去,只有我知道他是去找那个百足门了。
我不知道那个鸢尾是谁,但是看他的重视程度,多半是他的初恋女友。
大叔也是够专情的,愣是一辈子都没有娶妻。
我看着不远处正在帐外摆弄药材的姚旭,不由得生出了一丝敬佩之情。
姚大叔很厉害。
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叫他将军,后来我才知道,姚旭也是军营的将军,军衔还不低。
他的军衔仅次于彭偃房。
难怪他们看见他都很尊重呢。
之前我还奇怪,不是说古代的时候对医生都不怎么尊重的吗?
原来他不仅仅只是个医生。
姚旭已经弄完了,他抬头,正好看到了我。
我本来想躲开的,结果他看到了我;直接走多尴尬啊,我只好走了过去。
我还没走到帐前,就看到一个人快步跑了过来,直接冲到姚旭的面前。
“末将有急事汇报!”那个人双手捧着一块卷起来的锦帛,单腿屈膝、跪在他面前说。
“有劳了,给我吧。”姚旭说,他结过那块锦帛打开,脸色当场就变了。
他冲我招招手,我赶忙跑了过去。
“你赶紧走!”姚旭急切地说,“我现在就准你的假,马上去襄阳!”
“去襄阳?”我一怔,襄阳那边儿不是杜老师的家吗,现在杜煜他们也在那边。
“嗯,阿爷来的信,”姚旭把那块锦帛递给我,“陛下要重创整个杜家。”
“前几日,镇国太平公主起兵造反,被陛下镇压,前天自缢家中。”姚旭说,“一衷党羽皆被处死……怀微他们被流放……承栋自刎家中……”
我懵了,虽然早就想到了先天政变,但是这些日子忙着训练每天都累成狗,居然忽略了这件事……
对啊,今天已经是七月初十了。
我本来想到杜家可能会被牵连,没想到,他们都摘干净了还是会被流放。
承栋该不会是阿澈的爸吧?
我梦见他自刎家中……没想到真的自刎家中
“展这就去!”我低头行礼,赶忙就跑。
“嗯,我马上请人八百里加急往那送消息!”姚旭说,“你赶快去,我怕有人趁乱占铃兰的便宜!”
我忽然想到了史书上的记载,很多没籍的士族女儿在流放的途中,会被……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__
第183章 安有完卵
姚旭给我批了七天的假。
拿着他签的“通关文牒”,我一路向东南飞奔。
终于在第三天下午到了襄阳城。
襄阳看起来比长安城要小上一些,但是也繁华异常。
刚走进城里,就听到周围的几个人在聊天。
路人甲说:“你听说了吗,安西那边儿刚打了一仗!”
怎么这儿也都知道了?我皱眉,这些不应该是军事机密吗?
群众知道了只会扰乱军心啊。
“听说了、听说了!我有个阿兄在那边!”路人乙说,“他们说那场仗,打得可激烈了!”
难怪呢。
“哪儿啊!”路人丙说,“那都是小仗,安西都护府镇守安西四镇,那可是边境要地、常年跟其他地方接壤的地方,怎么可能不打仗呢?”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安西都护府威慑着周围的大小国家,一般是没有人敢去挑战大唐的威信的,但是保不齐有几个欠揍的人过来“浪”啊!
路人丁说:“其实吧,打仗常年都会打,没什么稀奇的,我要说的是,刚刚听说了另一件事儿。”
路人甲乙丙丁还在继续说,我对这些事没什么兴趣继续往外城走。
如果我晚走一步的话,就能听到他们说:“听说,陇西军营去往安西援助的士兵,归来时遭遇了埋伏、全军覆没了。”
可是我走得早,那句话听到的时候,并没有听清。
我在襄阳城像个没头苍蝇一样满世界乱转。
可襄阳城这么大,找一户人家哪儿那么容易啊?
我忽然想起来,他们之前说要去种地来着;既然要种地的话,那肯定得住在郊区啊?
我直奔郊区而去。
郊区居住的人家不多,相隔挺远才能看到一户人家。
茫然的问了一圈,都不知道有姓杜的人家。
要不我还是问一下吧!
我走到旁边的一户人家门口。
那是一个简单的茅草屋,茅草屋的外面围了一圈矮矮的栅栏;那个栅栏也就有一米多一点儿,应该是为了防止家畜逃跑。
茅草屋看起来很陈旧了,彷佛来场大风都能刮倒似的。
院子里有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大妈,正在扫地上的枯叶;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饱经沧桑。
她正有一下,没一下儿的扫着地。
“阿婆,您知道这里哪儿有一户姓杜的人家吗?”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一脸警觉的说,“你找他们干吗?”
我一听,这话的意思是认识啊!
我想找点儿什么能证明我的身份的东西给她看来着,可是我什么都没有。
从军营走的时候比较急,衣服都没换,不过这一身衣服也证明不了,我是杜家的人啊!
“我叫杜展,是京兆杜氏长房次子。”我说,“走的急,什么都没准备;但是你要相信我,我真的是杜家的人。”
“我不认识什么杜家人。”那个大妈眼神躲闪,她说,继续用笤帚扫地。
“我是来找我阿兄的!”我站在栅栏外,冲她喊,“阿婆我真的有急事,再耽搁下去……就真的要出事儿了!”
“你这个人真是好笑,我都说了我不认识他们!”她说,快步走进了屋里。
我一瞬间真的想冲进去,但是我不能这么做,先不说这属于强闯民宅,就算我跟进去有什么用呢,她明显不想告诉我。
不过,她认识杜家人的话,是不是说明杜家人就在这附近呢?
我骑马继续往里走,一直走到了山脚下。
襄阳境内最出名的山,应该就是隆中山了。
当年诸葛亮就是隐居于此,“躬耕陇亩”和“三顾茅庐”多发生在这里。
仿佛是为了证明这是隆中山一样,我看到了一个写着“草庐遗址”的石板。
石板的旁边有一座寺庙。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承恩寺了。
我刚准备绕路,一个出家人打扮的人,从里边走了出来。
他看起来有四十岁左右,身高大概有一米七五六,他穿了一身和尚的袍子,没有披袈裟。
“阿弥陀佛,施主。”他双手合掌,说。
“阿弥陀佛。”我学着他的样子回礼。
“施主可是在找杜姓人家?”他说。
那不成他认识?
“是!”我忙应声,“师傅可是认识?”
“贫僧既然这么问,自然是识得的。”他说,“实不相瞒,贫僧在这里等施主,正是受了杜家嘱托。”
太好了,总算找到了一个认识他们的人。
我刚高兴了一会儿,他下一句话直接一桶凉水把我浇蒙了。
“他们都走了。”他说,“施主应该也知道,陛下下了命令,凡是和镇国公主有所牵连的,一律严惩不贷。”
我只想说,大叔,你知道太多了。
“多谢师傅。”我说,刚准备要走,又被他喊住了。
“贫僧还有一句话要先奉劝施主。”他接喊住我,说,“这句话是贫僧个人奉劝施主的。”
“还请师傅赐教。”我说。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他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这句话出自圣经。
我特别想吐槽一句,你是一个和尚啊,说圣经上的话真的好吗?
但是他这句话,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展愚钝,还请师傅明示!”我说。
“施主乃是大彻大悟之人,自然会明白贫僧的意思。”他说,一脸虚怀若谷的笑容,转身走了进去。
“师傅!”我忙走了过去,可是门已经合上了。
我终于理解了,大师兄去找菩提老祖时、菩提老祖避而不见时的绝望。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