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伐明 (林泉隐士)



二十日,后金军主力蜂拥而至,在德胜门与关宁军激战,互有伤亡。金军见一时间难以击溃有坚城依靠的关宁军,只能退回了通州城,在京师四周劫掠。

二十二日,后金兵逼迫京师,城中大乱,狱囚刘仲企等一百七十人越狱而出,劫掠街市。崇祯帝大怒,将刑部尚书乔允升及侍郎胡世赏、提牢主事敖继荣下狱,乔允升坐罪判绞刑,后以年老减死,与敖继荣同去戍边,两年后死于边关。

十二月初一,崇祯皇帝以“议饷”的名义,召袁崇焕入宫,随后下锦衣卫狱。京师官绅穷情激愤,认为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屡次通敌叛国,引金兵围京,妄图逼迫朝廷签订城下之盟。他们因为八旗军的入寇、钱粮财产无不损失惨重,心中对袁崇焕恨之入骨,纷纷上书要求处死袁崇焕。

关宁军主帅被捕,军心崩溃。总兵祖大寿害怕崇祯皇帝处罚,连夜带领亲信家丁奔回辽东。关宁军士卒惊惧不已,当日走散一万五千余人。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四日。成都地震,声吼如雷,连震十二次,房动屋摇,鸡鸣大吠,河涨水赤,山崩城倒。死伤无算。松潘卫日震十二次,声如雷。小河营同日震。山崩,城塌一百二十丈。同日重庆府、壁山、广安州、苍溪、珙县、威远等俱震,军民多有死伤。

因为四川灾情严重,秦良玉麾下的石柱兵也损失不小。只能推迟了上京勤王的时间。

到了十二月,京师的局面越来越艰难,附近的百姓被后金军劫掠一空。因为金军残暴,破城之后,定会屠城。无论士绅官僚,还是黔首百姓,几乎都被斩杀一空。除了力大健壮的壮丁,身材美貌的妇人,制造兵甲的匠户。其余的百姓几乎很难活命。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六,太原府清源县,满桂行辕。

最近一段时间。满桂为了讨伐四川流窜的王嘉胤小股散兵,已经将行辕从太原府迁往清源县。

这一个多月来,满桂麾下的六千骑兵分散行动,经过几十次征战,斩杀了流贼首领一斗麻、一阵风、瓦罐子、王从化、托塔天王、李老柴、杨六等十六人。基本上肃清了太原府的流贼盗匪。

现在整个王嘉胤余部,除了逃往沁州、辽州的紫金梁、高迎祥、张献忠等九营人马外。剩下的不是被满桂剿灭,就是被占据平遥、祁县二城的李旭升收编。

就在满桂接到杨鹤军令。准备整顿兵马增援汾州,配合贺虎臣攻打李旭升之时。京师有警的消息也一同传来,满桂也只能上书率兵勤王。

三日后,朝廷八百里加急的诏书一同而至,他满桂接到皇帝的诏令,让他迅速带兵北上勤王。对于这一点满桂不敢怠慢,他只能快速的集结分散的兵马,自己带着家丁快马加鞭的朝着太原府方向赶。

满桂一回到太原府,马上觐见了山西巡抚耿如杞。耿如杞听到金军攻入关内,先锋已经攻克通州的消息,早已经乱成一团。现在山西的乱子还没有平定,京师更是弄出了更大的乱子,耿如杞只能从干涸的太原府库中抽调出一部分粮饷,与满桂一同率军勤王、共赴国难。

这一路上,他们沿着榆次、寿阳、平定州,井陉县,翻越了太行山进入了真定府。

因为满贵带兵南下围剿王嘉胤,所部的兵马在离京师更远的太原府,所以这一次入援京师,满桂也比历史上推迟了十几天时间。

直到十二初一,满桂麾下的大同镇精兵才赶到了良乡。因为满桂大同精兵比历史上晚来了十多天,宣府总兵候世禄比历史上败得更惨。如今整个京师的局面,也比历史上更加艰难。

如今通州、顺义、香河、武清等京畿城池都已经被八旗军攻破,大明京师与外界唯一的联系通道只留下了西面的良乡县城。

历史上张鸿功、耿如杞率领的山西镇勤王军因为连续三日没有发粮食,在良乡县兵变溃散。现在因为时局更加艰难,良乡县随时都可能被八旗军攻克。因为八旗军破城后极端残暴,动辄屠城。良乡县的官绅也没有敢像历史上那样欺凌山西镇一样欺凌满桂的大同精兵。

满桂带领精兵一到,还没有休整三日,十二月初三,八旗军两万大军开始围攻良乡县。

面对气势汹汹的八旗军,满桂守城非常坚决。他不避箭矢。身先士卒的坚守在城头上,连续打破了清军三次攻城。

清军连续攻城五日,拿拼死作战的满桂没有任何办法,最后只能退兵通州,继续在京师附近烧杀抢劫。

满桂坚守良乡,马上受到了崇祯皇帝的表彰,他亲自在平台召见满桂,赏赐了大同镇万两白银。还亲自询问满桂退敌方略。

满桂的方略几乎与袁崇焕一样,都是要求进入京师坚守城池,并不出去与八旗军浪战。

因为关宁军祖大寿退回了辽东,狠狠地耍了崇祯皇帝一把,让他明白了朝廷的武将已经逐渐军阀化。所以哪怕面对奋勇作战的满桂,崇祯皇帝也并没有放下疑心。

崇祯皇帝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并不同意满桂带兵入城,只让他在西直门驻守扎营,全权指挥大同、宣府二镇的兵马。

十二月十三,八旗军在西直门围攻满桂、候世禄二部,满桂候世禄二部奋勇作战,依靠京城的十九门红夷巨炮,又一次打退了凶恶的八旗军。(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退兵

崇祯二年十月,八旗军破关入寇京师。十一月,金军连克遵化、蓟镇、通州等京畿重镇,大明王朝随时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这时候,杨鹤正统帅这四万精锐边军围攻刘宣。

建奴入寇的消息传来,杨鹤尽管并不愿意前功尽弃,也只能罢兵回营,入京勤王了。毕竟他只要稍微流露出一丝迟疑地意思,只怕言官的弹劾奏章就能将他淹没,给他戴一个居心叵测,图谋不轨的帽子。

大明王朝历代的制度非常严密,文官、武将、太监、士绅层层牵制。即便杨鹤怀有疑心,也不可能控制住这四万精锐边军。所以他只能放弃围剿刘宣这个大好时机,不情不愿的上京勤王。

杨鹤的麾下,现在共有大军五万余人,其中超过两万是毫无战斗力的民夫夫子。真正能战的士卒,只有东大营的一万三千锐卒,盘踞汾州保护粮道的贺虎臣、候世禄、吴志勉的八千骑兵,外加上在冷泉口围攻张虎成的山西镇张鸿功、虎大威二部八千兵马。

至于陕西总兵王承恩的五千精兵,因为位置在刘宣南面的临汾县,根本不可能越过刘宣与杨鹤大军汇合。只能被杨鹤抛弃,独自面对刘宣大军的怒火了。

收到京师的急报,杨鹤心中更加忧虑。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即将倒塌,但是自己这个二品边帅却无能为力,并不能挽救大明危亡的局面。

杨鹤看了看天色。只见太阳已经西落,眼看就要黄昏。他用力拍打了一下冻得发麻的双脸,向身边的传令兵喊道:“擂鼓。聚将。”

不到三鼓,杨鹤麾下众将都已经到齐。

只见甘肃总兵杨嘉谟。杨鹤督标营参将刘延杰立于上首,其下站着七八位游击守备之类的中层武官。

杨鹤见众将无一人敢于迟到、以试军法。他满意的说道:“京师有警,本督决定率军勤王。但是官军与秃匪犬牙交错,如果退兵,稍有不慎就会溃败,众将有何办法?”

杨嘉谟身为在场武官职位最高之人。眼见杨鹤询问,只能硬着头皮答道:“一切皆有督师做主。我等定会奋勇杀敌,报效皇恩。”

明代因为文官的压制,武将几乎大部分都是不通兵法之辈,即便是一镇总兵。也很少有合格之人。

杨嘉谟虽然为甘肃镇总兵,也是这样一个粗鲁的武夫。

他虽然也算骁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将略。如果在明太祖开国时期,这样的人只能成为千总、百户之类的基层军官。但是在英宗之后,这样的武将反而更受文臣的喜欢。真正文武全才的将领,出头反而更加艰难。

听了杨嘉谟的话,杨鹤并不满意。他本人虽然读过几本孙子兵法,但是并不是非常通晓兵事。面对现在这种复杂的局面,只能听取武臣的意见。看看这些领兵打仗的武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杨鹤见甘肃总兵杨嘉谟不是出主意之人,于是将目光转向自己的爱将刘延杰。

刘延杰是杨鹤的标营参将,是杨鹤最亲信的武将。眼见杨鹤将目光转向自己。刘延杰仔细思虑了片刻答道:“回禀制台大人,咱们想要安安稳稳的退兵,第一要防备冷泉后秃匪拦截,第二要小心灵石县秃匪追击。”

“冷泉口那里有张总兵山西镇八千人马,应该能够牵制住秃匪勇将下山虎。咱们现在应该徐徐而退,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行军之时。步兵在前,骑兵断后。每日扎牢营寨,不给秃匪趁虚而入的机会。秃匪一旦出城,就派遣骑兵上去骚扰纠缠。”

眼见刘延杰此人说的井井有条,杨鹤也挑不出疏漏。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就按刘参将的意思办,明日拔营,贺自生、麻建功二部为先锋。杨总兵本部为中军,督标营刘参将为大军断后。”

第二日一大早,太阳刚刚升起。杨鹤就下达了拔营退兵的命令。因为明军准备比较充分,大军行军也比较有秩序,并没有引发太大的混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