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官军已经退兵,灵石城头的守军连忙将这个消息传给了刘宣。
刘宣听到这个重大的消息后,立刻让麾下的将士快速集结。他立刻登上城头,眼见官兵并没有溃乱,有些失落的说道:“官军虽然退兵,但是并不慌乱。咱们都是步卒,与断后的骑兵交战,未必能占了便宜。”
眼下灵石县城,虽然还有五千兵马。但是真正的骨干部队少之又少,只有杨四宝一个第四步兵营。其余炮兵营、工兵营。灵石守备营虽然人数不少,但是这种关键的硬仗现在也只能依靠第四营。
刘宣身边亲兵虽然能战,但是毕竟人数太少,只有不到三百人,在这种大规模的战斗中并不能改变局面。
“既然官兵退了不乱,咱们也不能随便冒险浪战。毕竟官军人数众多,现在还占据优势,一旦官军假意退兵,引诱我们出城决战,咱们骨干不足,未必能占到便宜。”在眼下的灵石城中,杨四宝是刘宣在军事上最重要的助手。他抬眼看了看正在撤退的官军,跺了跺脚说道。
刘宣看了看撤退的官军,知道官军是真心实意想要撤退的。尽管因为他穿越的蝴蝶效应,许多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但是他穿越的时间还短,对历史的影响并不算很大,并不能影响到几千里外的辽东。
历史上皇太极十月破关,十一月金军糜烂京师。眼下大明朝廷早已经顾头不顾腚,顾不上自己这个割据一方的巨匪了。
尽管刘宣现在想上去拼一把,击败人心惶惶的官军。但是刘宣知道杨四宝的意见比较稳妥。毕竟外面的都是九边精兵,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如果冒险出城,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贻笑大方了。
况且官军连续三个月围城,因为粮草不算很充足,从十一月以来,每位士兵一日的口粮只有一斤。这样半饥半饱的一个月下来,守城士卒都有些营养不良。
况且连续三个月守城战,灵石县的守军也伤亡不小,尽管补充了三次新兵,但是城内总人数还是不足五千。前后相加之下,城中士兵已经减员一千五百余人。
尤其是城中骨干第四营,经过多次苦战,老骨干已经损失了不下四百人,基本上快要伤亡过半了。虽然第四营经过优先补充,但是战斗力还是远不如从前。
最终刘宣还是决定采纳杨四宝的意见。他对着亲兵队官冯双礼喊道:“双礼,你派人搬开城门口堵塞杂物。带领本队骑兵出城监视官军,看看官军到底如何打算。记住,出城之后,不要与官军纠缠。”(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扩充地盘
杨鹤虽然退兵,但是一路上稳扎稳打,用兵相当稳健,并没有为刘宣留下太大的破绽。况且官军还有三万多战兵,也称得上兵强马壮,并不是待宰的羔羊。
虽然官军撤退了战场,但是刘宣也没有力量趁机击溃官军,占了太大的便宜。
杨鹤沿着冷泉口、汾州、交城、清源一路退回了太原。也许知道这次退兵后自己已经不会有好结果,杨鹤并没有理会汾阳县的庆成、永和二位郡王。直接率领大军离开了汾阳县,退回了太原府。
因为京师的局面越来越糜烂,杨鹤也来不及休整。他留下了张鸿功、虎大威二部八千人马把守太原,自己亲自带着吴志勉、杨嘉谟、贺虎臣三镇精兵上京勤王。
杨鹤这个决定,也不知道对张鸿功是好是坏。
历史上山西巡抚耿如杞与总兵张鸿功率五千人上京勤王。按照当时的军令:“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后给粮饷。”
张鸿功麾下山西援兵既至,兵部今日令守通州,明日调昌平,后日又调良乡。三天连续调动,三日没有给军粮,士卒饥饿三日,最终迫于无奈只能发动兵变抢夺粮食。
事发后,耿如杞、张鸿功被捕入狱,先后死于诏狱当中。当时各方援兵先后赶到,因为朝廷缺饷,再加上当地文官克扣,许多士兵迫于无奈劫掠地方,溃散而去。
一部分陕甘精兵流窜回山西。大部分加入王嘉胤军中。王嘉胤靠着这股溃兵加入,在崇祯三年迅速发展壮大,才成了起义军中第一等的人物。
杨鹤带着两万精兵上京勤王。整个山西的精兵现在也只有不足四万人。其中山西、大同二镇过半的精锐还需要把守边墙,防备塞外的蒙古人,偌大的太原府,只有张鸿功、虎大威麾下八千人。
至于水师游击李英华这个倒霉蛋。在杨鹤退兵后,也被张虎成死死地包围在介休城。
杨鹤退兵后,刘宣立刻带领灵石县五千大军前出冷泉口,跟着杨鹤的脚步攻入汾州境内。
汾州境内虽然只有汾阳、孝义、介休、平遥四个县城。但是这四个县城全部位于太原盆地的肥沃平原之上。论起地方富庶,远远超过刘宣麾下的九个县城。
刘宣治下的九县。除了洪洞县还算富庶之外,剩下的城池都是一些山区小县。尽管这种城池利于守备,很难被外敌攻破,但是毕竟没有多少油水。很难供养刘宣麾下的两万大军。
打完了这一仗,尽管刘宣算是胜利的一方。但是他的治下,粮秣饷银已经相当匮乏,在陕北之地积攒下的粮草白银也几乎消耗一空。如果能迅速拿下汾州境内的几个县城,也能较快的改善一下困难的局面。
在杨鹤退兵的大好时机,刘宣汇合张虎成二部迅速进入汾州境内。张虎成率领冷泉口军队攻打介休城,而刘宣则北上攻打孝义、汾州二城。
现在整个汾州境内,几乎没有多少兵力。唯一能打的李英华水师,还被张虎成包围在介休城。面对刘宣气势汹汹的五千大军。孝义、汾州二城几乎不战而下。
就连盘踞在平遥、祁县的李旭升部,也趁着这个机会攻入了太原府。十日之内,就连续攻下了太谷、徐沟、榆次、文水、交城、清源六座县城。将整个地盘与刘宣连成一片。
可以说太原盆地之内,除了阳曲、太原二县之外,整个太原盆地的精华全部落在刘宣手中。
这一次夺取的冷泉口北面十一县,几乎算是整个山西最核心的精华之地。总人口超过八十万人。几乎占据了山西省人口的五分之一。
就在刘宣连克城池,扩充地盘的时候。他的对手杨鹤只能心情晦暗的率领大军离开了太原府。
因为吴志勉、贺虎臣二镇精兵大部分都是骑兵,所以杨鹤轻装简行。亲自乘马率领麾下一万一千骑兵充当先锋。而余下的上万步卒,则在甘肃总兵杨嘉谟的统领下慢慢走在后面。
至于剩余的三万辅兵。为了减少消耗的粮草,杨鹤只能在太原府将他们全部遣散。
杨鹤率军勤王,因为事发匆忙,只携带了半个月军粮。等到了十二月初九,杨鹤才率领筋疲力尽的上万骑兵赶到了良乡县。
眼见军粮就要耗尽,杨鹤只能向良乡知县还醇求援告急。
良乡只是小县,上个月还遭受了八旗军猛攻,粮草损失不小。幸亏镇守良乡的大同总兵满桂骁勇善战,加上知县还醇尽力配合,总算挡住了八旗军猛攻。守住了这唯一一个连通京师外面的通道。
如今杨鹤征粮,让良乡知县还醇也非常为难。他费尽心力求告士绅,勉强筹集了二百石军粮应付杨鹤。但是二百石军粮,只能让杨鹤上万人马食用一日时间。
杨鹤本就是二品文官,知道从士绅口中拿出银子的艰难。他没有为难知县还醇,反而带着麾下的上万精骑,一日行军六十里,当日就赶到了京师广宁门外。
崇祯皇帝虽然急躁无能,但是毕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傻蛋。他接到杨鹤的上书,知道城外的大军已经到了兵困马乏的极点。他马上下令,让城中抽调一部分粮草,从城墙上运送下去,接济杨鹤大军。然后不顾天色已晚,连夜召集杨鹤、满桂等文物边帅进城议事。
这一个多月来,残酷的局面早已经将崇祯皇帝压垮。
面对八旗军围城的惨象,崇祯皇帝无能、刻薄、多疑、急躁等缺点几乎全部在臣下面前表露出来。
在依靠关宁军的紧要关头,崇祯皇帝轻率地将关宁军统帅袁崇焕下狱,结果吓坏了关宁军总兵祖大寿。祖大寿以为崇祯皇帝想要彻查关宁军。惊慌失措之下连夜率领家丁逃回了辽东,麾下的一万五千精兵也一夜溃散。
这些溃兵,一部分成为流窜的盗匪,剩下的一部分被附近的八旗军俘虏收编。
祖大寿抛弃皇帝逃跑的举动,狠狠地抽打了崇祯皇帝的脸蛋。从此以后,朝廷惩处武将的法纪也越来越宽。(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廷议
大明京师、紫禁城、英武殿。
殿内的墙壁上挂着十几根蜡烛,将整个英武殿照的分外明亮。尽管今天乌云遮蔽,没有一丝月光,但是偌大的英武殿内还是被照的洞察秋毫。
崇祯皇帝高座御座之上,殿内站着晋陕总督杨鹤、大同镇总兵满贵,宁夏总兵贺虎臣,延绥总兵吴志勉。最上位的二人,却是当朝的阁老,最近入阁的成基命、孙承宗二人。
现在的首辅韩爌、次辅李标等最先入阁的老臣,因为各种原因早已经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韩爌身为袁崇焕的坐师,因为受到袁崇焕的牵连。现在虽然没有罢官,但是已经称病在家,算是在官场上彻底失势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归大宋 (封侯书生2) 起点VIP2017-07-14 两宋元明定鼎中原后的强大大宋,终于不可避免的走入了荒唐奢侈中,文官思定,武官畏权,两次北伐...
-
一等家奴 (南山昨日) 起点VIP2017-08-02架空历史斗恶奴,入良籍,小小家奴袖里有乾坤。考科举,著农典,平内攘外,所有他走过的地方,都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