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女侠独孤雯
- 入库:04.13
可是不知怎的,在最后时刻,张海还是有一丝犹豫,并最后一次向柳香询问道:”如果你改变了决定,我们还有机会。。“
”不,怎样对革新事业有利就怎样做吧。。。“
第1469章 欧陆新貌
两世为人的经历特别是在新朝这些年以来的不少经历已经让张海以及柳香的心灵变得格外成熟了许多,特别是两人在很大程度上信奉真神的存在之后对于其他的事情也就看淡了很多。张天的死并没有带给父亲两人太大的打击。
甚至,**杨秋霞在这一年里的先后去世给予张海柳香以及李千兰等人内心的震动都要更大。
旧时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前世去世于21世纪后期,知识面也更为广阔的张海却明白:一个人只要没有恶劣的生活习惯和大病,生活环境也不是特别恶劣,并且在晚年的时候能得到不计成本态度认真的照顾,那么至少应该活到九十到九十五岁才是正常的。现代人往往寿命不及乾隆,更无法跟南越王赵佗相提并论并不是现代医学的作用还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化学品广泛应用乃至现代普通人的养老条件在人工智能普及化的时代以前并不怎样的产物。
**和杨秋霞在不过八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很大程度上实际上也同曾经革命年代的许多人一样,早年南征北战或者闯荡江湖的时代积累了不少不利于健康的结果。
从张海内心的认同来说,再世是的父母也不能真正替代前世父母的位置,更何况**杨秋霞对自己仅仅只有养育之根而无生育之恩。可是不知怎的,当老人走后,张海还是感觉到心中有些忧伤。或许是对好人的惋惜、对有恩于自己的人的怀念、还或者是在自己已到知天命之年后对越来越临近的死亡关口考验的恐惧和忧虑。
让张海有所欣慰的是经过长期的考验与观察,宇儿还有从新大陆接回来的张天的后代们并没有张天当年在幼年的时候就存在的一些危险的苗头。最不济的也是能够在新的时代安慰度过一生的人。
真正让张海在后代的事情方面放心的还是经过长期的革新与教化,乃至整个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新的政治经济理年和社会团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已经不需要像自己长期以来曾经的那样刻意的扶植了。受过完善学堂教育有这更广泛利益诉求的寻题已经从旧时的少数士人群体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即便在新军主力部队等不少机构也是如此。
张海相信:如果拥有足够权力的新君继位想要倒行逆施回道传统年代的话,虽然不是没有任何机会和可能,但那也将是以件极为考验手段的事情。
“想到自己当年的雄心壮志,自己还是对岁月不饶人的认知太低啊。当年我们还企图想要努力奋斗六七十载如那加强版本的赵佗一样呢,却没有像到仅仅不过半百之年就没有当年那种勤政的动力了。好在新朝的进步也远远超过我们当年的预料。如今的新朝也已经真正日渐成人了,不需要我们再像个保姆仆人一般时时监督了。曾经的承诺我一定不会放弃,趁着我们还没有老的太不像样,新社会可能的矛盾与问题一时之间也没有太过严重,我们完全有条件花费上并不算太大的时间去泰西旅行一趟了。”新朝三十七年来临的时候张海对柳香李千兰还有小惠兰等人说道。
此时的铁路已经开始在欧亚大陆上广泛出现,虽然还没有到铁路密布的程度,但是通过“欧亚大陆桥“以及从黑海到地中海的动力水运线,曾经遥远的距离也被大大的缩短了。仅仅相当于旧时帝王南巡一般的时间,在新的时代实际上就可以做到如同周游世界一般的旅行。对于这些事情,柳香李千兰等人也是多少有些了解的。
此时代的列车时速并不算太快,大概只有十节左右,与船只全速行驶的时候差不多。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列车车厢不超过十节。即便发生一些事故生还的几率依然是极大的。并没有人对出行的安全性有太大的顾虑。在这样的列车面前,接力状态的骑兵精锐都能负责某些危险而无人地段的侦查与护卫。
张海等人乘坐的专列也仅仅只有三节车厢。因为加强了底部及各方面装甲的作用,这三节车厢差不多就有寻常货车十节车厢的重量了。在这样精心的准备之下,还依旧处在黑火药时代的列车安全性比皇姑屯事件时的年代不知要好了多少。
在动力并不显著的情况下,即便是专列也不过普遍只有几十马力的情况下,并没有民国时代或二战时代的蒸汽机那么大的噪音与蒸汽。乘坐在车厢内的专列内的诸人还可以透过刚刚开发出来的钢化玻璃如后世寻常内燃机车一般无障碍的欣赏到沿途的风景。
只不过在列车离开了中原腹地的情况下就进入了慢慢的荒漠之中,实在是没有太过别致的景色值得欣赏。直到列车经过连续多日的行驶并经过几次重要的补给,来到了旧疆边陲的人烟稠密之地才多少有了一些改变。同很久不理政事的李千兰想象不同,因为新朝向西方向上的移民十分的靠近于铁路线,在欧亚大陆桥的两端形成了如同后世铁路沿线一带一般的人口密集居住区,所以看起来似乎一直行进在中原繁华之地一般。
”转眼间西征结束已经二十大几年远不止一代人了。不知道如今的西域变得怎样。。。“同寻常的女孩不同,自幼就把一生投入到宏大的事业之上的李千兰依然关心旧疆以外这片广大而最值得关心的从西域到欧陆之地。
”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与种族差异,我们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真正同化的,我们能够做到的也是在这些地方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的人口控制政策,而尽量的强化我新朝本族人口。如今新朝在这广袤之地的新增人口已经达到四千万人以上,在很多地方已经不是当年那样需要心惊胆颤的少数派了。。。“张海对这一点却是有信心的。实际上,通过新修建的铁路来到旧疆以外的地方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10.第10章 暂不迁徙
列车抵达刚刚经过旧疆边陲的一个小镇的时候张海决定还是要下来走走看看,十年前当世界岛大陆桥刚刚贯通的时候自己也曾经来过这里,那时候看到的更多是新迁徙过来的居民们忙碌的身影。刚刚到来的劳动者们甚至还有不少麻木与失望的情绪。可是尽管此时的铁路运力连后世普通铁路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可在改善交通的同时也大大强化了新朝对旧疆地区及旧疆以外更遥远地带的统治力。一些过于严重的腐败与滥用权力的现象通过制度革新与监管的加强得以解决后,仅仅不过十年的时间旧疆一带的民生经济就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
张海一行人为了看到更旷阔的区域,在下了列车之后乘坐带有减震装置的新式马车奔驰在西域辽阔而富饶的草原。同曾经仅仅以奶食为温饱同样很少吃到肉的传统游牧民不同,当新式的畜牧业发展起来之后,“牛肉经济”兴盛的发展起来。
以牛肉及奶制品等高粮食消耗类饮食结构即便在新朝也是最近几年的京城才广泛出现的事情。在这个肉牛奶牛改良同现代相去甚远的年代,一公斤牛肉的热量不超过粮食两倍,却需要消耗十倍以上的粮食产量,可以说是最为奢侈的消费之一了。在后世现代社会也只有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欧美发达国家才能勉强做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距此种饮食消费结构都想去甚远。
“中华之地是世界上重要的温带农耕区,但从全球战略上来看,还是不够富饶。。。”张海不由得叹道。其实很早以前张海就有一种想法:在完成了世界主要地区的征服之后,要不要迁都?南京是中华的农业中心也是水运枢纽附近的地带,这也是当年选择在南京建都的原因。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极限潜力不过二十亿亩耕地左右的东亚就算作物条件好一些,也显然无法和以大西洋为中心的欧美地区累计九十亿亩温带耕地加上大量优良牧场及更为便利的水运条件相提并论的。资本主义时代世界中心形成并不仅仅是古典时代哲学文化的原因。难道新朝巨大变革还是无法有可能扭转这种必然趋势么?如果不能扭转那新朝的都城是否迁徙到罗马、柏林、巴黎、伦敦、甚至纽约一类?这在过去显然是异想天开,可是在新大陆及西域泰西一带开始普遍发展起来并且还拥有大量新朝移民,铁路和动力船的出现大大的改善了交通的情况下却有了实现的可能。
让张海没有想到的是李千兰乃至柳香等竟然并不怎样对这种说法有抵触的情绪:”欧亚大陆桥贯通之后,前途的计划实际上已经成为可能。可是域外的人口好像还是有点儿少啊,西域泰西新大陆北部这些地方加起来也不过七千万左右的核心人口,不被我们影响控制的人群数量还是更多,即便几十年后翻倍,也还是存在种种问题。。。“
”如果以我们现在的主流运力通过欧亚大陆桥输送转移人口呢?“张海忽然问道。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王牌特工 (咕咚) 起点VIP2016-10-31 谍战特工王锋原本是一名特级国安侦查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截肢回乡复员。作为老革...
-
回天决 (干越箫声) 起点VIP2016-12-07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乱国时代,天下四分五裂。大地上弥漫着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和对权力的激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