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女侠独孤雯
- 入库:04.13
最终,在命令包括外事局与内情部的人尽全力追查此事并逮捕张天归案的同时,还以秘密的手段暗中鼓动广州以外其他一些地方的工人与学生进行扩大规模的活动。新华周报对这样的事情虽然不做明确的表态只做不带立场的论述,可是学院系统的一些中央边缘范畴的报纸刊物却做了谴责为所欲为的广州暴行,新朝也必将对此事严惩的表态。
在这样的安排之下,在压抑中沉默了不少时候的事件终于重新的扩大开来。按照张海的安排,不少地方的团体还有意打出了天帝的招牌,暗示如果不在这样的事情上秉公处理,新朝圣主就有可能不是真的新朝圣主。
而这更是在不少的地方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时让张海最为顾虑的事情反而是张天很有可能逃之夭夭,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即便被找到,基层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与顾虑也不能真正的将其绳之以法,而是会以种种替身凑合。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张海在新一代的亲卫连战士当中选择了三名以重理想与刚正文明的人做为”钦差“来督办此事并且做了明确的说明。
当然,在这个时代受技术条件的制约,有些事情是不论如何都难以真正严谨的进行证明的,不过为了郑重起见,张海还是决定亲自南下广州一趟,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新朝律法必要的威望与信用。
同张海的想象大不相同,张天并没有亡命天涯的想法。所谓的逃亡在张天的心目中不过是为了避免朝廷的难看而做做样子。他相信自己就算做出这样的事情并被宣判处以极刑也仅仅是做做样子,自己最为严重的后果不过是被软禁一生罢了。如果自己在软禁之中表现优秀,那说不定还有能跟新大陆的家人团聚的机会。当然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有人认真的来查找自己。
在这个时代其实找一个人并不十分容易。广州城曾经成为很多势力鱼目混珠的地方也在于从这里逃往海外实际上非常的方便。即便是天下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接近一统的此时,还是有很多能够适宜生存的化外之地。
可是在张天完全没有有意识逃亡而且就住在海南临高县城最大一间客栈,连化名都没有改的情况下,在事情发生后的第十天,自南京乘蒸汽船火速而来的亲卫钦差抵达后的第二天就被找到了门上。
张天虽然显得没有多少牵挂与顾虑,不过从新大陆跟随而来的那十来个人却没有张天一般的底气。在张天的默许之下还是有两人最终向海南黎区逃去,而其余的八个人没有走完全是想不到在事情发生后的第十天就能有人找上门来。
见到其他八个人被亲卫钦差直接带领的人找上门后那种恐惧的样子,张天多少也觉得有些挂不住,就求情道:”我跟你们走就可以了吧?这些人难道不能网开一面?“这个时候的张天甚至有了一点儿冲动:要是这些人一点儿面子也不给,那么自己。
张天没有想到的是张海身边这些新来不久的亲卫并非寻常秀才遇见的大兵那种角色,而是郑重的说道:“不仅仅是你身边的那些人,你身边的那些人我也可以完全不理,甚至不带人来着儿。可是这种事情真能永久的隐瞒在历史之上吗?试看史书上的种种阴谋诡计,究竟有几件重要的史实能够隐瞒的过去?我不想若干年后等到事实真相大白的时候会有人因为你我之间的事情而牵连到新朝乃至圣主的名望。。。而且,这也是圣主自己的决定,非我们所能越俎代庖的。。。”
第1468章 明正典刑(二)
张天最终没有被任何替身替代,也没有打算按照时下的规矩找什么讼师。他更喜欢直接面临这种辩诉,因为自己的发言不需要任何政治正确的顾虑。如果选择讼师,似乎一些畅快淋漓的话就没有那么容易说出口了。至于是否有利于判决,那根本不在张天的考虑范围之内。张天似乎意识到了这一次自己极有可能被宣布处于极刑,至于是否真的执行那仅仅取决于父亲的看法而已。
“你对公诉方提供的证明材料有什么看法没有?能不能证明你的行为事实和身份事实?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石制的审判席上,一名身着儒服的老者询问道。
为了最大限度的制约地方行政权,至少在初审法庭乃至整个相关群体在新朝都拥有很大的独立性,独立性并不仅仅来源于权力和制度本身,更来源于此时的新朝初审与地方司法审判系统是不少接受新朝秩序转型的旧知识分子云集之地,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上也有很大的独立性。
新朝与中国传统完全不同的庭审规则曾经让很多人都不适应,但在此时,虽然很多人在业务上依旧并不熟练,会讲很多不符合身份的话甚至是出格的话,但是大致的套路算是多少有些了解了。
对此,张天郑重而没有多少顾忌的回道:“当然,我就是张天,新朝圣主之长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前面论述的事实我完全承认。我的行为或许在法律上有罪,但是我完全不为我的行为所后悔,我不认为我的行为在事实上有罪。跟我来广州的其他那些人也一样。新朝建立已经三十多年了,天下太平也超过三十年了。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大概不知道几十年前新朝建立以前的社会是什么样儿的。以为如今富足的生活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每天六个时辰的劳动时间没有休息日有些人就觉得不对了?收入没有跟着官方公布的经济调查走有些人就觉得不对了?你们知道几十年前的工匠们是什么样的收入过着怎样的生活么?这广州城里的民众有多少两代人以前还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三十多年来,按照大部分地方的平均粮价折算,人们的收入提高为原来的六倍,很多新增的城镇群体的收入实际上相比过去的提高在十倍以上。出了我们新朝对财富的利用更有效率,很大程度上这些都来自于有效的积累与投资。你以为这几十年以来新崛起的城镇和厂房不需要钱?不知比过去全国城镇炼铁业增加了多少的铁路不需要钱?当然还些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你们以为不给管理层足够的开销和激励就凭当代民众那个破积极性能生产出多少合格的产品?关于这个可以比较下新式工厂单位里货物的品质同几十年前那些家庭作坊的对比嘛。。。”张天并不是一个语言能力特别出众的人,但也把话大致说清楚了:他认为广州不少工人与市民的行为是忘恩负义无理取闹,他是代替官方惩治这种乱象而已。
这种公开而直接的鄙视民众乃至对应受害群体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引起众怒,不仅讨好不了法官也讨好不了秘密中的陪审团。
可是让赶到法庭秘密充当陪审团成员的张海都没有想到的是尽管张天大开群嘲而且对事实供认不讳,在定罪确认的缓解上十一名陪审团成员除了张海和另外另外两个不知是谁的人做了有罪的投票之外竟然有八个人投了无罪的票。
如果按照后世美国法律的规则,初审法官拥有相当大的裁定权推翻陪审团明确不合适的决定。尽管美英法系的原则认同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比是否放纵一些罪犯重要,可在这个方面还是向效率做了一定妥协。只有按照澳大利亚等一些英联邦的法律规则当陪审团做出不合适的判决之后可以上诉到上诉法庭,由上诉法庭的法官而不是初审法官来控制陪审团以外的可能性。十多年的时间以来,因为即便是新朝的社会环境下也很难避免陪审团成员身份泄密或遭到胁迫之类的事情,因此上诉法庭和法官拥有决定权的意义就更为重要。
张海也暗中下定了决心:这件事情必须要上诉到的到上诉法庭重新作出判决,并且为了最大限度的起到足够的效果。上诉法庭将机动的迁望广州重新作出判决。
这样一来又是十多天的时间过去了,但张海并不以为动。见识过不少事情的张海知道在新的时代面前很多事情的保密远不像过去那样容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同初审法庭不同,上诉法庭在实践运行当中同中央的关系更紧密一些。毕竟:独立的司法体系只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遏制地方权力,并不是真的要从最上层形成分立的格局。就像两蒋时期的台湾一样:民主宪政只是强化君权执行力压制官僚阶层和地方势力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
在张海的安排之下,经过继续十多天的审讯乃至几十名证人代表的出庭作证后终于由上诉法庭做出了有罪的判决。
不论是按照新朝律法还是已经有的补充判例或相近判例,类似这种事情的处理结果虽然不是极刑之类的大罪,但也是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够被赦免的死罪。
张海当然有权利或公开或私下的赦免张天的死罪,但是为了或者发生在后世或者就发生在当下的社会影响。张海却明白自己必须要做出合乎规矩的处罚。
在广州法庭的陪审团大部分依旧判定张天无罪的时候张海就已经清楚:如果不借这件事情最大限度的打消长期以来中国百姓对合法维护自身权益的顾虑,那么整个新朝的正常运行就永远离不开对以自己为代表的中央的依赖。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王牌特工 (咕咚) 起点VIP2016-10-31 谍战特工王锋原本是一名特级国安侦查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截肢回乡复员。作为老革...
-
回天决 (干越箫声) 起点VIP2016-12-07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乱国时代,天下四分五裂。大地上弥漫着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和对权力的激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