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现场寂静一会,突然有人喝了一声好,继而大家齐声喝彩。虽然话语不多,但是至理名言,以这个年龄,想到这些确实不易。所言很少引经据典,因而简单通俗,在场学子皆能听懂,确实让人震憾。
荀爽从后面走上前,道:“受教。”
荀爽方才进屋之时,姜述开始论题,不便打扰,悄悄坐在后列。当时姜述聚精会神思考问题,以至没有发现荀爽进屋。
“颍川学院治学为天下之首,以院长所为来看,当称为教育大家。”姜述对荀爽这种谦虚的态度,也不由夸了一句。
姜述忽然觉得好笑,自己一个少年,但心理年龄即使是中年人,如今却在夸奖一个老年人,而且是天下扬名曾任三公的老年人,不能再过了,若是太过,让皇室如何想?名扬天下已经做到了,目前这个年龄,不能再继续显摆了,与年龄不合。
荀爽陪着姜述到别室奉茶,郭嘉、荀、陈群三人拿着纸笔,旁边书童端着墨岘纸张。自从姜述开口发言,三人就开始记录,已经形成了习惯,姜述所言,与学院老师所讲截然不同,两个方向,两种思路,但给心灵的震憾却更加强烈。
孙仁老老实实跟在姜述身后,心中虽然有气,但她已被震慑住。她也读书识字,却并未想过国家如何,百姓如何,道德如何,如今见同龄人如此,不由后悔以往那般胡闹,若是多用功些,是否也能与姜述这般风光?
姜述担心她心中有气,做出失礼之事,在他人不经意时用手在她的手心上划了几笔,似是一个安字。孙仁觉得手痒痒的,担心别人发觉,第一次感觉有些害羞,小脸顿时红了起来。
荀爽说了一会,见姜述身边书童不动如山,与荀等人身后的书童很不协调,似是没带笔墨,吩咐下人去取,道:“也是老朽未上心,贵家童子似乎有些疏漏。”
姜述以为荀爽看出孙仁女扮男装,索然实话实说,道:“此事还请院长见谅,此女并非在下书童,实是长沙孙家女公子,因为心慕贵书院,又因贵书院不收女弟子的缘故,因此随在下进来开开眼界。”
孙氏乃孙武子之后,与荀家又是姻亲,常有书信往来,荀爽闻言触起记忆,笑道:“原来是香儿,百岁时还曾抱过你,想不过如此大了。”
荀爽也不怪姜述隐瞒,问了孙仁一些孙家近况,孙仁受气氛感染,早没了那种刁蛮习气,规规矩矩答话,却也有板有眼,有几分大家闺秀的味道。
荀爽见状,暗想道:“传言孙家女刁蛮,今日一见,方知流言失实之害。”
姜述心中暗乐,心道这老头被孙仁迷惑住了,若是给荀家娶进门来,荀家自此便有乐子了。
此时院中师生聚齐,弟子进室来请,荀爽携姜述一同出去。荀爽为当世大家,年纪又长了两辈,姜述安敢无礼?故意落下半个身子,以示尊重。
众弟子整整齐齐坐在院内,首排坐着书院老师,学生各按班级,依序坐得整整齐齐。荀爽邀请姜述共同坐在台上,荀三人随其上台,坐在台侧书案后记录。
荀爽开言道:“书院有幸,今日天下著名才子青州姜述姜大人来访,因此请大家聚齐,以为交流。”
大家都伸长脖子,看清台上向大家答礼的这位才子,原来却是一位十余岁的少年,也有怪叹不已者,也有大失所望者,只有听过姜述言论的大丙班学员声色不动。
荀爽接着说道:“文若,将方才姜大人在大丙班的对答念一遍,无关处省略。”
荀立起来,走到台子中间,按照笔录朗声念了一遍。每念一大段,大家便喝一声彩,等到全部念完,合场彩声大起。方才大失所望者这才知晓,这位少年年纪虽小,实非浪得虚名之辈。
荀爽开口道:“颍川书院建成年久,今日为一盛会,既然姜大人已经做了精辟言讲,我等亦不能沉默相对。大汉以孝治国,大家先论孝字。”
此事涉及书院清誉,学子学力尚浅,自不敢辩论。前排老师听完姜述方才所言,水平一般者也不敢轻易出头。书院几位著名大儒,有研究孝者,次第开始发言。
姜述认真听讲,其论点清晰,论据丰富,但多引用儒家经典,之者也乎快将众人绕昏了。孙仁听不懂,偷偷凑到姜述耳边道:“姜家哥哥,我听不懂。”
姜述在台上安坐不能答话,用手在孙仁手上写道:“我也听不懂。”这下逗得孙仁乐将起来,看着姜述一本正经的模样,越看越想笑,最终寻个机会偷偷跑到屋后,好好笑了一场,止住笑意后才回到原位坐下。
论证了大半天,几位大儒方才说完,此时饭时已到,大家一起去餐厅吃饭。颍川学院食宿并无等级之分,即使院长荀爽也与普通学子饭菜标准一样。
饭菜倒是干净,皆是时令蔬菜,做得不甚可口,勉强吃了一点,便开始做样。孙仁平时娇生惯养,吃这些粗食很不习惯,但见大家皆是低头吃饭,不好挑三拣四,如同咽药一般一小口一小口将饭菜吃下去,看在姜述眼中不由又是好笑又是怜惜,偷偷跟孙仁道:“包袱里有肉脯。”
第一卷姜述篇第43章颖川之行3
孙仁闻言偷偷解开包袱,拿出肉脯放在膝上,尝了一块,味道甚是不错,于是眉开眼笑,不一会将肉脯吃个干净,肚子也填饱了。吃完肉脯,见姜述表面看起来与其余学子一样吃饭,实则也是在做样,知道他也不喜学院饭菜,到包袱里寻找肉脯,却是再没找到,知道姜述对她好,芳心不由生出一丝异样,其中夹杂些愧疚。
饭后继续开讲,荀爽道:“上午诸位教授抛砖引玉,未知姜大人有何见解?”
姜述道:“在下询问一事:有一位独子,亲生母亲是三娘,家**有五位娘亲,自幼对他都是痛爱万分,试问此人侍奉之时,三娘亲?大娘亲?一般亲?”
这个问题极难回答,三个答案都有道理,但是都有暇疵。满院师生都在思考,现场寂静一片,没有回答之人。
姜述见荀爽正在闭目沉思,但显然还没找到合适答案,眼角瞟到后边,见郭嘉跃跃欲试,点头示意一下以示鼓励。
郭嘉道:“在下只是学子,学业未成,若有不对之处,请大人见谅。”
姜述道:“奉孝所言必会中的。”
郭嘉道:“以下孝上,本是天经地义,行孝道应是问心无愧而已。”见姜述点头,又接着往下讲,道:“若是在下,只要尽心尽力,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即可。至于对那位孝敬多些,心既无愧,也无此思。”
姜述拍手笑道:“奉孝所言极是。”
此时,众人亦悟出这个道理,虽然姜述给了三个答案,但是这三个答案都不对,只要将自己想法说出来就行。这就是悟,不是将思路僵化到别人引导走的歧路上,而是将思路跳开,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
荀爽见告一段落,道:“君子敏于行,再谈行字。”
诸位大儒又开始谈论,行字有多种含义,理解起来歧义颇多。诸位大儒对此理解也不同,前一位大儒讲应为此解,下一位先生说应为彼解,总之让学子们听得稀里糊涂。
辩论了一下午,分为两派,相互驳斥对方,证明自方观念。荀爽见天色渐晚,止住大家道:“辩方、证方势均力敌,大家且住,听听姜大人高见。”
姜述道:“在下认为行为行止,亦为实行,是解决问题的意思。人一生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识,是指发现问题,识之后就是行,也就是发现问题以后如何解决问题。若是发现问题不去解决问题是无为,发现问题解决不好是无能,发现问题能解决好问题就是能力。但是此处仍有一点需要注意,即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是问题,即寻源,这是个基本点。若是识源有问题,根上不对,即使我们行得再好,也是无根之萍。因此行须三思,识亦须三思。”
说完了,很简单,根本不理两家论点,为什么,那些是皮毛,这才是至理。这才是儒学,不是逐字研究,而是研究思路,认识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就足够了。
荀爽又问道:“如何解决识的本源问题?”
“跳出圈子看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同山脚一棵大树,近前去看为庞然大物;拾步上前,行出百米后再看大树,此树便小了许多;若是到了山腰,此树便变得很小;再到山顶,此树变成一点或是根本就看不到。……我们若想认识问题是否正确,将思路隐在问题之中便会影响判断,若是我们的学问够高,思路够广,思考够全面,发现问题的准确性便高,解决问题的思路便广,这就需要提升学识,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真正解决识源问题。”姜述答道。
到了晚饭时间,荀爽让众人散了,陪同姜述去精舍奉茶。望着姜述的稚容,荀爽感叹一句,道:“以前别人讲起天才,老朽常说,所谓天才,不过比常人聪明些罢了,绝对的天才定是没有的。今日闻听大人一席话,方知老朽错了。”
姜述道:“院长所言对也不对。我自思确比常人占有优势,但是一个人若要成才,一分天才需加九分努力。”
相似小说推荐
-
显耀大唐 (汉胄) 起点VIP2016-12-09 两晋隋唐老爹是唐高宗李治,老妈是圣神皇帝武则天,老弟是唐睿宗李旦,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儿子...
-
三国之凉人崛起 (文二郎) 17KVIP2016年10月26 历史军事汉失其鹿,谁人逐之。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霸西州虎视中原,凉人少年志问鼎。幽幽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