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四日,施凤来交出一份多达一百四十五人的东林党在京贪墨人员名单。
十一月二十五日,朱由检召见这份名单上的一百四十五人。
十一月二十八日,东林党人交出贪墨的一千三百万两白银,并且在廉政文书上集体签字。
京师的主要官员,不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都被朱由检搜刮了一遍后,又集体漂白了。
十二月一日,是朱由检在皇极殿举行朝会的日子。
这是阉党和东林党互咬之后,第一次在朝会上大会面,双方现在都被朱由检漂白了,都没有了背在身上的包袱两拨人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一些脾气火爆的低级别官员,躲在人群的后面,开始了语言甚至肢体的冲突,幸好双方的首脑人物还能保持克制,暂时没有晾成朝堂血案。
内侍曹化纯向中堂一站,从袖中抽出一面黄绢,站在前排的高官不觉眼睛一亮。
曹化纯声音不高,却是拖得顿挫有调:“圣——旨!”
朝堂立刻安静下来,连刚才在冲突中吃了暗亏的官员,也暂时忍住了报复的行动。
“自剪除魏阉以来,朝中大臣屡次弹劾本朝同僚,朕仔细查阅,朝堂贪墨触目惊心,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今众臣都能诚心悔过,姑念众臣都在廉政文书上签名,此次过后,朝中众臣,一律不得弹劾过去之事。”
“鉴于魏阉祸国,朝中官员设置重叠,今朕根据各人悔过之决心,重新任命官员。”
根据这份圣旨,六部进行大规模精简,每部只有一名尚书。
新的六部尚书分别是:礼部尚书黄立极、吏部尚书王永光、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李春烨、刑部尚书乔允升、工部尚书李长庚。
远在辽东的孙承宗,不再挂兵部尚书衔,朱由检另行下旨,将他从“蓟辽经略”升为“蓟辽总督”,继续统一管理辽东前线的一切军政要务。
由于上一任内阁成员全部是阉党成员,不能完全代表朝廷的意见,朱由检决定,暂时撤销内阁。
没有了内阁,六部将直接置于朱由检的管理之下,而且,没有内阁的封驳,朱由检可以随意下达圣旨。
六部尚书中,黄立极原来是首辅,暂时统领六部,算是第一尚书。
在六部尚书的人数分配中,黄立极、李春烨原属阉党成员,毕自严属于中立派,而王永光、乔允升、李长庚都是东林党人,或者是亲近东林党的“反魏派”,东林党暂时占优。
在六部的权力划分上,吏部尚书、刑部尚书这些手握实权的都是东林党人,但掌握兵权的却是来自阉党的李春烨,同样来自阉党的黄立极,虽然是礼部尚书,实权不大,不过他被朱由检钦定为六部尚书之首,因此,阉党和东林党基本打成平手。
就在绝大部分朝臣还在判断本人和本党的得失时,朱由检发话了:
“如今新的朝廷已经诞生,众爱卿应当团结互助,为大明的社稷和大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睿智。”朱由检话锋一转,“纵观历史,党争乃是亡国之道,今后,朝堂内外,如果再出现党争,那你们就等着致士吧!”朱由检的目光从六部尚书的脸上一一扫过。
“臣等恭听圣谕,绝不党同伐异。”朝臣齐齐跪倒在朱由检的面前。
“众卿平身。”朱由检待大臣们都站起身,“现在每月只有初一、十五朝会,你们回去后,平时要做好各自的本质工作,但也不得干涉别人的正常工作。”
“是,陛下,臣等领命。”
朱由检向曹化纯使个眼色,顿时,曹化纯尖利的嗓子充斥大殿:“散——朝!”
大臣们还要考虑自己的得失,很多事情都还没想清楚,谁都希望早回去盘算盘算,就连问问朱由检什么时候开始正常朝会都忘了。
那些即将脱下胸前各种动物官府的大臣们,更是耷拉着脑袋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魂魄早就不知道飞到九天玄外去了……
一腔热血较长短,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鸡鹤还依旧,几家去职归垄头。
……
陕西的孙传庭派人来京,面见朱由检。
陕西这一年的赋税,达到创纪录的一百六十万两,一举越过数个台阶,成为仅次于南直隶、北直隶、浙江、湖广、广东、四川的第七大赋税省份。
但朱由检离开陕西后,孙传庭失去了主心骨,因此他将奏章直接上给朱由检,询问陕西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陪同信使进京的,还有一名叫黄二的无业人员。黄二是朱由检在去西安的时候,在归德饭莊遇到的。当时朱由检心中有些想法,就让黄二将来去延绥找自己。
后来黄二在归德堡混得不如意,就去延绥寻找一个叫王信的人,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王信原来就是信王朱由检。
但朱由检依据离开延绥,回到京师当皇帝去了,黄二感到无限惋惜。这次孙传庭派人进京面见朱由检,被黄二觅得机会,死活求着信使带着自己,一同来到京师。
朱由检看完孙传庭的奏章,不禁哈哈大笑,挥笔在孙传庭的奏章上批下了二十个大字:“胆子大一、步子快一、工商重一、农业稳一。”然后他留下了黄二,将信使打发回去。
十二月三日,朱由检在乾清宫西暖阁整整躺了一上午。
他在后世就养成了晚上躺在床上闭目思考的习惯,现在阉党和东林党基本被收复,他要好好好好考虑未来。
朝廷的未来。
大明的未来。
自己的未来。
但朱由检现在晚上根本没空,婉儿和胡心雪已经回京,和周玉凤一道,暂时住在坤宁宫,朱由检每晚都在坤宁宫安寝。
名义上是安寝,实际上有一后两妃在身边,特别是婉儿这个小棉袄在,朱由检晚上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思考。
朱由检有时候就怀疑:皇上的女人再多,就是临幸先帝的太妃,大臣们都不会反对,大臣们甚至鼓励皇帝多纳妃子,多选美女进宫,多生几个皇子公主,是否就是为了让皇帝日夜疲惫,从而在朝堂上萎靡不振,他们才好掌控朝廷,增加各自的权力。
按照大臣们的设想,每个皇帝都应该过上相同的生活:
上午要朝会。
下午阅奏章。
晚上广耕田。
如果朱由检也按照大臣们的意愿过日子,那他就是皇帝,而不是朱由检。
皇帝有自己的时间吗?
皇帝有休息的时间吗?
皇帝有思考的时间吗?
幸好朱由检暂时只是初一和十五举行朝会,其余的日子上午的时间都省下了,这才有时间思考未来。
既然阅读奏章的时间暂时不能省,既然广泛耕田的时间永远不能省,那就必须节省上午朝会的时间。
朱由检更加坚定了以后不上朝的想法,无论大臣们怎么反对,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一觉睡到自然醒。
第128章三位尚书
十二月五日,朱由检在乾清宫召见黄立极、李春烨、毕自严。
“臣等叩见陛下。”黄立极三人不知道朱由检为何召见,他们先恭恭敬敬给朱由检行了大礼。
“三位爱卿免礼。”朱由检又转向曹化纯,“化纯,赐坐、上茶。”
三人对望了一眼,到底还是在朱由检的对面坐下。
“三位爱卿,可知朕召你们何事?”
“臣等不知,请陛下明示。”三人又要下跪听训。
朱由检挥手阻止了他们:“三位爱卿是朝中重臣,即是朕的肱骨之臣,这些虚礼就不用了——以后也不要行这些虚礼。”
朱由检不管三人还在揣度,“也没什么事——朕只是想问问三位爱卿,今后如何施政?”
黄立极和李春烨还没动,毕自严却是向朱由检拱手行礼:“陛下,臣定会廉洁自守,绝不做那贪墨之事。”
朱由检缓缓头,毕自严是朝中少有的中立派,与阉党、东林党的关系都不深,却也都有往来,这次两党大对决,他是仅有的没上弹劾名单的重臣,但他主动交出五万两银子,并且在廉政文书上签了名字。
“朕相信,毕爱卿会像他的名字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毕自严还没来得及高兴,朱由检话锋一转:“你们知道朕为何选你们担任尚书吗?”
三人都是一愣,现在朝廷没有内阁,六部尚书乃是最高的文官,特别是黄立极,他是朱由检钦定的六部尚书之首,是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万民之上的大明第二人。
“臣等愚钝,求陛下明示。”
“哈哈。”朱由检先轻松一下气氛,随即正色道:“黄立极,原内阁首辅、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李春烨,原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人均托身魏阉门下。”
黄立极和李春烨二人皆吓得冷汗浸浸,连毕自严都是心神不宁。
朱由检继续说道:“中五在任内阁次辅的时候,恰逢魏阉选内臣出镇,中五上疏力谏,维护大明法纪;在魏阉将劝谏的诸公私自入狱时,中五曾经上言‘国家设立三法司,无非欲祥刑明允……宜仍下法,以见朝廷之平’,也是维护大明法度;魏阉欲杀御史方震孺等人时,中五更是明确反对,并且积极营救,最终使方震孺等人得以赦免。”
相似小说推荐
-
新大明帝国 (木允锋) 起点VIP2016-06-24 架空历史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 带着外星高等...
-
阳光大秦 (光暗之心) 起点VIP2016-06-24 上古先秦他穿越来时,商鞅还未变法,大秦还是个屌丝帝国。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吃上好东西,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