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第一军军长为原四武营特战队队长王慕九,皇家第二军军长为原金吾右卫指挥使李元亭。
五、待京师各军的火器配备、士兵整顿结束,再依次整顿各地方卫所军队。
六、组建大明海军。
立即以登州为母港,组建北海舰队,北海舰队附设陆战第一、第二、第三师。
逐渐以广州为母港,组建南海舰队。
七、各新军的军饷由户部直接划拨兵部,兵部按整编部队的实际情况足额发放。
八、大明军歌为《精忠报国》,军旗为蓝底红日黄月的日月旗。
军队改革在朝廷不啻于一颗重磅炸弹,但朱由检是新君初立,有些大动作,也是在所难免。
大臣们绝大多数没有在兵部任过职,对军队改革的利弊一时半会还看不清,他们都是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
“陛下,改变之后,京师的新军达到三十多万,户部无论如何,都无法提供足额的军饷。”户部尚书李起元首先反对,他是从大明户部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半私人的意见。
“李大人,京师的新军,只是原来军队的改编,换个称号而已,人数没有增加,为什么原来户部能发出军饷,现在就发不出了?”李春烨早就是朱由检的坚定支持者。
“这……”李起元被打在七寸上,原来京师的军队号称三十万,但空饷严重,实际不足纸面上的六成,现在是在朝堂,李起元如何能说出口?
崔呈秀见李起元吃瘪,不禁幸灾乐祸:“军队改革,是陛下和兵部呕心流血整顿武备、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结果,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如果反对军队改革,就是反对兵部,反对陛下。”
崔呈秀这么早就将反对陛下的一帽子扣下,谁也没有发声,朝堂暂时陷入寂静。
“众爱卿,这样吧,朕和你们一条一条解读,看看到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朱由检开始偷换概念,《大明军队改革方案》是一个整体,单个的一条,与大臣们都没有什么关系。
朱由检见群臣都是无声,便对崔呈秀说:“崔爱卿,你来解读吧!”
“是,陛下。”当朝被朱由检重用,崔呈秀感到无尚的光荣,“这第一条,撤销京师三大营,重新编制新军,诸位可有异议?”
群臣都知道朱由检去奋武营、四武营后,在没有增加军饷的情况下,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心中虽然隐隐觉得不妥,但一时之间,却是没法提出法对意见。
“好,既然没有反对的,这第一条,过。”崔呈秀也没给群臣更多的思考时间,“第二条,诸位看看,可有不妥之处?”
第二条是军队改变结构,与其他的大臣更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第二条,过,第三条?”朝堂只有崔呈秀的声音。
第三条是军队的指挥官,除了第一师的三位师长是朱由检的人,其余的军官,基本都是东林党人,这与大明原来的军事格局也是一脉相承。
东林党人不会将自己的人驱逐出军队,阉党的人也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况且还有个崔呈秀在上蹦下窜。
“第三条,过,第四条?”
这是朱由检改组自己的亲军,可以说,这是朱由检的私事,两位军长都是朱由检的亲信,他们与两党都不沾边,两党都不会触朱由检的眉头。
“第四条,过,第五条?”
“陛下,地方卫所也要整顿?”户部尚书郭允厚虽然是阉党成员,不愿意扫崔呈秀的脸,但户部现在的财政已经枯竭,一旦皇帝要整顿地方卫所,户部必须拨出军饷,现在地方卫所的军队,户部根本不会拨给军饷,而是让他们自生自灭。
“郭大人可是担心军饷?”一直没有发言的王永光接过话头:“郭大人放心,在户部不能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在户部无力支付卫所军饷的情况下,地方卫所的军队,暂时不会整顿。”
“陛下,如此臣就放心了。”郭允厚退回自己的位置。
崔呈秀不待别人发问,赶紧高声宣布:“第五条,过,第六条?”
“陛下,大明因何要组建海军?”薛凤翔知道海军的费用庞大,成祖年间,大明的海军杨威南洋,但那时用银子堆起来的,现在大明已经日薄西山,连陆军的军饷都开不出,更别说要支撑一支庞大的舰队了。
“这……”崔呈秀和王永光都是被朱由检召见时,才听朱由检说要组建海军,他们摄于朱由检的皇威才勉强同意,至于为什么要浪费银子,他们也说不出原因。
“诸位同僚可知,大明有四大水师,分别驻守天津、登州、福建、广东,北海舰队只是将天津水师和登州水师合并而已。”李春烨也学会了忽悠,“将来组建的南海舰队,只是将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合并而已,便于统一管理。”
“原来如此。”大臣都以为朱由检是借机独揽兵权,反正国家都是他的,自己又没打算谋反,既然兵部的几位尚书都不反对,那就由他胡闹去吧!
崔呈秀见大臣们小声议论,没有人挑头反对,急忙宣布第六条获得通过,再议第七条。
第七条是军饷的下拨问题。
原来大明的军饷,是户部直接发放给各支军队,现在户部财源枯竭,军饷严重不足,各地卫所怨声载道,纷纷将矛头对准户部,就是皇帝,在寻找替罪羊的时候,也是拿户部问责。
如果军饷改由兵部直接发放给各支军队,那军饷不足的时候,户部还可以和兵部扯扯皮,至少在追究责任时,由兵部和户部共同承担。
户部的几位尚书,少有的意见一致,齐声讴歌军队改革的好处。
朱由检暗暗松了一口气,军饷由谁发放,谁就会取得对军队的直接控制权,他原本担心户部和兵部争夺军队控制权的局面没有出现。
最后一条,只具有象征意义。
《精忠报国》作为军歌,早就在四武营和军校推广了,现在只是以律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至于军旗,谁都没有见过,也绝对不会损害现在朝堂内任何一位大臣的实际利益。
第119章施政第一刀
魏忠贤回到魏府后,独自陷入沉思。
这朱由检,为什么弄出这么大的动作?难道他要效法成祖,北伐建奴?
朱由检如果北伐,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
如果朱由检北伐获胜,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吗?又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如果朱由检北伐失利呢?
想破脑袋,魏忠贤还是拿不定主意,他根本无法判断朱由检会不会北伐,更无法预知北伐的结果。
但有一,魏忠贤逐渐确定,那就是朱由检和他的哥哥朱由校一样,不喜欢处理政务。
魏忠贤将朱由检和朱由校做了比较。
他们都喜欢太妃,张嫣派宫女深夜进入乾清宫,朱由检也在天黑之后,派过太监去见张嫣,如果说他们这种暗通款曲,一私情都没有,打死魏忠贤他也不信,只不过朱由检刚刚登基,他们暂时还畏惧人言而已。
魏忠贤是太监,他对太妃没有兴趣,朱由检如果喜欢太妃,他甚至可以帮助朱由检达成心愿,顺便让太妃将朱由检禁锢在宫内。
魏忠贤感觉到,朱由检和朱由校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朱由校不理政务,是把精力放在木器制作上,而朱由检不喜欢政务,是将精力放在军事上。
朱由检喜欢军事,对他也不是坏事,朱由检在军事上折腾,就像朱由校折腾木器一样,必然将政务放在一边。
朱由检对政务不感兴趣,才是魏忠贤的兴趣所在,朱由检不理政务,必然将政务推给他处理,他掌握了政务的处置权,也就掌握了朝堂的管理权。
魏忠贤觉得应该支持朱由检任性下去,朱由检越任性,他的权力就越大。
但魏忠贤很快就遇到恼神的事。
十月一日,是朝会的日子。
吏部主事甄有道当庭弹劾魏忠贤,说他引诱先帝西苑泛舟,致使先帝落水,受了风寒,过早殡天。
站在朱由检身边正眯着眼睛养神的魏忠贤,顿时大恐,他一捋长袖,就要向朱由检下跪。
朱由检一挥手,阻止了魏忠贤。在朝堂之上,没有皇帝的授意,你一个太监,谁给的你发言权?
魏忠贤不能为自己辩白,内阁次辅施凤来立即出言相驳:“陛下,先帝久居内宫,身心疲惫,魏公公是内臣,只是陪先帝散散心。西苑乃皇家封地,先帝泛舟,有何不可?落水只是意外。”
“意外?”甄有道大声呵斥:“难道魏阉延迟给先帝发丧,也是意外?”
东林党和阉党,再次对决朝堂,争论的中心也变成魏忠贤“贪赃枉法,私相授官”。
魏忠贤急得涕泪俱下,但他是内臣,朝堂之上没有皇帝的允许,不能参与朝政,更不能为自己辩白。
大明的朝堂,成了两帮文人相互叫骂的菜市场。
朱由检估计这样争吵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只得咳嗽两声,将吵架的双方暂时压下:“众爱卿,忠贤是否有贪赃枉法之举,朕朝会之后,自会严查,今日的朝会,就不要再议论此事了。”
“陛下。”王永光拜倒在地,好不容易有了搬倒魏忠贤的机会,他岂肯轻易放过?“魏阉贪赃,证据确凿,陛下新登君位,正该整顿朝纲,恢复大统。”
相似小说推荐
-
新大明帝国 (木允锋) 起点VIP2016-06-24 架空历史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 带着外星高等...
-
阳光大秦 (光暗之心) 起点VIP2016-06-24 上古先秦他穿越来时,商鞅还未变法,大秦还是个屌丝帝国。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吃上好东西,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