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陛下,火炮早就可以量产,燧发枪也可以定型了。”刘一飞一直跟在朱由检后面,朱由检没说去哪里看看,他也没时间问,只要挑朱由检可能感兴趣的重口头汇报。
“奥?具体说说看!”朱由检抑制心头的狂喜。
“陛下,火炮经过多次试验——上次陛下已经见过试验的效果,性能十分稳定,早就可以量产。”
“那你们量产了没有?”火炮已经在陕西剿匪时使用过,朱由检对火炮的效果比较满意,只要性能稳定,就可以量产了。
“没有。”刘一飞也有些沮丧,“陛下,什么时候可以量产?”
“没有?”朱由检大怒,他恨不得抓住刘一飞的衣领,将他提起来摔到半空中,“你们为什么没有量产?”
“陛下?”刘一飞迟疑着,“兵部和工部,都没有要求我们量产呀?”
朱由检这才想起,自己回京师以后,一直忙于登基的事,根本就忘了火器局,没有兵部或者自己的命令,小小的刘一飞,哪敢擅自量产火炮?
“一飞,这样吧,朕现在正式给你下达命令,立即量产火炮。”
“是,陛下。”刘一飞模仿士兵,给朱由检敬个军礼,“可是,陛下要生产多少门火炮?”
“恩……生产一百门……远远不够……一千门,对,先生产一千门,越多越好。”
“一千门?”刘一飞瞪大了眼睛,“陛下,真的生产这么多?”
朱由检觉得自己没有向刘一飞说清楚,“一飞,不是生产一千门,是越多越好——你们有足够的钢材吗?”
“陛下,钢材倒不缺,不过……这一千门火炮,不是短时间可以完工的。”刘一飞张大的嘴巴还没有合拢,一千门火炮,那工匠们要赚多少银子?
“没关系,朕也不是明天就要,但你们不仅要抓紧时间,更要保证质量,要是生产出不合格的火炮,朕一定会重重治罪。”
“陛下放心,火器局绝再也不会有不合格的产品流出。”刘一飞不用担心,现在火器局已经实行流水线生产,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检测,质量不合格的一定回炉重铸。
以前火器局有大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出,那是因为工匠们的酬劳太低,而且,每次宫里派人来收货,只验数量,不验质量。既然干好干坏一个样,谁还花心思去校验?反正工匠们自己又不会去前线打仗。
“陛下要不要再次去看看火炮的威力?”
“朕一会去看看,一飞,你再说说燧发枪的事。”燧发枪才是朱由检的心头肉,在战场上,火炮的威力虽大,但真正面对面解决敌人,还是要靠士兵手中的短武器。
“陛下成立了研发院,毕懋康集中了研发院所有的技术骨干,现在一切问题都已解决,正在进行各种测试,效果都不错,符合陛下的要求。如果陛下需要,也可以量产了。”
“这么快?质量能保证吗?”
“陛下放心,我们绝不敢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刘一飞竖起右手如同宣誓。
“那好,朕要实地看看效果。”朱由检领头,朝演示场走去。
五门火炮,并排立在空地上,前面三千米处,有一方两米高、半米厚的水泥墙。
每门火炮旁边,都有五名炮手,两人负责装填炮弹,两人负责校验、瞄准,一人火。
“一号炮校验完毕!”
“二号炮校验完毕!”
“三号炮校验完毕!”
……
刘一飞拿出一团棉花:“陛下,一会要开炮,开花弹威力巨大,陛下还是堵住耳朵吧!”
朱由检这才想起开花弹与实心弹不一样,爆炸时发出巨大的响声,他赶紧接过棉花,堵住耳朵,后面的亲兵们也是照做了。
传令兵令旗上扬,炮手两人一组,搬起炮弹,向炮管填去。
“一号炮装填完毕!”
“二号炮装填完毕!”
“三号炮装填完毕!”
……
刘一飞看着朱由检,朱由检微一头,刘一飞向骑手打个手势,骑手手中的令旗猛地向下一挥,火手迅速燃导火索。
“轰,轰……”
几声巨响过后,矮墙上还冒着白烟,地上的青草已燃烧待尽。
朱由检来到矮墙边,发现矮墙高低不平,呈不规则锯齿状,矮墙的表面一片灰黑,如同常年使用的锅底。
再看着弹,有三发炮弹打在矮墙上,一发打在矮墙的前面五米处,一发打在矮墙后面八米出。
见朱由检观测完毕,刘一飞过来汇报:“陛下,火炮在三千米以内,误差在十米,三千米到四千米之间,误差在二十米,超过四千米,就没法保证了。”
“不错,再打两发试试。”朱由检要看看火炮的稳定性。
“是,陛下。”刘一飞转身对后面的炮手说:“每跑两弹,不间断发射。”
十发炮弹之后,矮墙已经残缺得就像是断壁。
朱由检摘下棉花,他还不放心,“一飞,所有的炮手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吗?”
“回陛下,刚才的炮手都是随意的。”刘一飞又向后方大喊:“换炮手。”
朱由检回到炮阵后方,指着前面的一块青石:“以那块青石为目标。”
刘一飞目测一会:“目标正前方,两千八百米。”
十发开花弹,地面上的青石已经凹在地平线的下方,所有弹坑与青石的距离,都没有超过十米。
朱由检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在刘一飞的指引下,观看了燧发枪的演示。
燧发枪的有效射程达到一百步,也就是一百五十米,每分钟能射出三发子弹。
演示结束,刘一飞给朱由检介绍:“如果士兵加强训练,射速还会增加;射程为两百米是,命中率会下降三成,超过两百米,命中率会严重下降。”
“好,射程和射速都会超过弓箭,可以量产了。”
“陛下,要量产多少燧发枪?”
“越多越好,先造十万支。”
第118章军队改革
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十九日,朱由校“九虞”之礼的最后一项“送葬”在几筵殿举行,丧礼由英国公张惟主持。
朱由校的灵柩静静矗立在中堂,英俊而年轻的黑白画像,就正靠在灵柩的大头。
先由太师、太傅、太保参拜灵柩,然后是三孤、三公参拜,然后是宗人府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都督、左右宗人参拜,然后是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参拜,然后是京师的其他官员参拜,最后是两京十三司派入京师的代表参拜。
朱由校没有男丁,朱由检以弟弟的身份、张嫣以内眷的身份还礼,但他们的身份都是太高,没有在几筵殿下跪,只是分别站在灵柩的后面,隔着布帘躬身还礼。
所有人员参拜完毕,礼部官员鸣炮十五响,预示朱由校是大明的第十五任皇帝。
已时整,朱由校的灵柩被抬上灵车,在一片哭闹声、送行声中,灵车缓缓离开几筵殿,驶向宫门,驶向皇陵。
张嫣哭得死去活来,在灵车离开的一刹那,已经晕了过去。
即使张嫣是清醒的,作为女人,她也不能随灵柩一道,亲眼看着朱由校下葬。她只能茫然地呆在几筵殿,灵柩离开几筵殿的时刻,就是她和夫君的永别……
丧礼完毕,全国停止一切祭祀朱由校的活动,国家同时步入正常的轨道。
九月二十二日,朱由检召见兵部在京的三大尚书崔呈秀、李春烨、王永光,四人密谈大半天,中午朱由检在乾清宫赐了宴,直到黄昏,崔呈秀、李春烨、王永光三人才离开乾清宫。
十月一日,朱由检召开第一次正式的朝会。
崔呈秀、李春烨、王永光三位兵部尚书联名抛出一份《大明军队改革方案》。
《大明军队改革方案》已经印刷多份,在朝堂散发给参加朝会的主要官员,《大明军队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
一、撤销京师三大营,重新编制新军;二、新军以班为基本单位,每班十人,另外设班长一名,三个班组成一个排,三个排组成一个连,三个连组成一个营,三个营组成一个团,三个团组成一个旅,三个旅组成一个师,三个师组成一个军。
每个军有三万三千至三万八千人。
营以上设长官一人,副长官一人,参谋一人。
三、四武营改编成新军第一军,军长袁崇焕,下辖第一师,师长李红军;第二师,师长宁显龙;第三师,师长刘玉闩。
四勇营改编成新军第二军,军长杜文焕。
四威营改编成新军第三军,军长俞冲霄。
神机营改编成新军第四军(军长洪承畴)、第五军(军长沈希夷)、第六军(军长陈有杰)。
以上各军队全部配备火器,从即日起,学习火器的使用,为期五个月。
各军配备直属军部的炮兵团。
三千营改编成新军第七、第八军,军长分别是满桂、成必用。
第七军和第八军,各下辖三个骑兵师,基本不配备火器,但配备大明最锋利的战刀、最精锐的马匹,从即日起开始整顿,为期三个月。
四、皇帝直属的亲军十六卫,除锦衣卫之外的十五卫,改编成皇家第一军、皇家第二军。
相似小说推荐
-
新大明帝国 (木允锋) 起点VIP2016-06-24 架空历史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 带着外星高等...
-
阳光大秦 (光暗之心) 起点VIP2016-06-24 上古先秦他穿越来时,商鞅还未变法,大秦还是个屌丝帝国。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吃上好东西,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