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你真是一个电影天才。以前很少有人会在演唱会的时候,播放纪录片。你应该是第一个。不过,余,你为什么不筹拍一些反战电影呢?其实。我一直要找一部质量优良的反战电影,教育一下日本人,告诉他们,打仗是不对的。至少,他们打仗是不对的。”
麦克阿瑟这话说的很是霸气,余生道:“其实。早有筹拍反战电影的计划。只不过,一直在构思。”
“如今构思好了么?”
“当然。有两三个故事,是我觉得不错的。”
麦克阿瑟笑道:“看来这几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是确不了余的电影了。”
余生也没和麦克阿瑟客气,道:“剧本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写好。到时候或许会有一些取景和用人上的麻烦。”
“没问题,我会全力支持。”
余生早有拍反战电影的计划,只不过,手头的事情太多,所以便搁置了下来。如今,既然麦克阿瑟主动邀请,便不得不提前提上日程。后世的反战电影其实很多,但是真正堪称经典的,却并不多。
让余生觉得铭心刻骨的,只有两部,一部是《辛德勒的名单》,另一部是《美丽人生》。只不过,这两部电影讲述的都是德国人和犹太人的故事。真正的东方的反战电影,并不多。后世国内的大多数电影,强调的不是反战,而是抗击外寇。中国近代百年,受外国欺侮太多,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反战并不是主题。如何不重蹈明清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覆辙,如何让国家强大起来,如何将敌人赶出国门,才是出题。
如果说,非要讨论反战电影的话,后世受到欧美思想影响的日本人,倒是曾经拍出过几部质量还可以的反战电影。诸如《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芋虫》、《李香兰》等等。只不过,这些日本人拍的反战电影,不得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又很难被日本侵略过的各国的理解,所以,在后世影响力较小。
特别是《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几乎是日本唯一能真实展现日本人发动的战争到底给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带来怎样的痛苦和灾祸的反战电影。其他的日本人拍摄的反战电影,则大多数强调日本本国国民在战争中忍受着怎样的饥饿煎熬,丝毫不考虑日本人发动的战争给其他国家的人带来了什么。看似感人,却扯淡自私至极。
所以,这部《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由后世日本朝日电视台斥资十亿日元制作的电影,虽然在放映后获得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收视率,但是大部分日本人看这部电影,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批评。被真实刺痛的日本人。自然不会对这部电影有什么好感。
要拍反战电影,余生的第一选择,并不是《李香兰》,而是《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而且,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都还在世。但是,这部根据溥杰和他的日本妻子日本皇室近亲嵯峨浩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并不适合现在拍摄。无论是溥仪和溥杰。都是被日本人扶持的伪满重要人物。即便不算是战犯,也算是汉奸。几乎是举世瞩目。余生能力再大,也没法让这二位给他当演员。
更何况,余生没有替战犯和汉奸平反的心情。溥杰对和平的贡献,不在战争中,而是在战争后。既然如此,还是等他真的为和平做了些贡献之后,再拍摄比较好。
如今适合余生拍摄的,只有《李香兰》一部而已。真实的李香兰就在身边。如果让李香兰扮演自己,想必比后世由上戸彩扮演的李香兰。对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演得更加出色。虽然后世的上户彩也很漂亮。
不过,最大的难点不在于余生手头没有钱和资源,而在于余生手头没有可用的人。原本留在好莱坞的团队,余生另有任务分派。而且,他在好莱坞的班底,顶梁柱都是深受欧美文化影响的电影人。拍东方化味道非常重的《李香兰》,恐怕拍出来的电影,会不太对味。
所以,余生需要从日本本地再招收一些人手,组建一个新的班底才行。所以。余生在准备《李香兰》剧本的同时,在东京的报纸和广播中,发出了招聘启事。招聘时间,定在一九四六年的一月一日。地点在余生如今的住处。
按照余生的估计。前来应聘的人应该不会很多,因为他定的招聘条件很高。不但对身高、学历、相貌、从业经验都做了要求,而且还额外添加了一条——以前不得做过,今后也不得做,针对盟军特别是中国人有直接危害的事情。并需要签署相关的声明和协议。简而言之,就是他的班底。必须是反战人士,才有参加资格。
而结果非常出乎余生的意料之外,来应聘的人非常多。因为余生早已在门口用中文、英文和日本写着——排队等候,不得喧哗,违者丧失面试资格,所以,这些人倒是不吵闹。只是一溜排出近百米,实在是让余生叹为观止。话说后世国内报考一线城市热门公务员职位的大学生,也没这么个多法。
当第一个面试的人走进屋中,余生问道:“你为什么要来面试呢?”
“余先生,我有出演话剧的经验,身高体重都满足您的要求,并且,我自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呆在日本,没有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也没有参加过对支那的战争。如果不是因为美国人的轰炸,导致公司破产,我和我的家人也不至于挨饿。还请余先生给我一个机会。”
“现在的工作很难找么?”
“余先生,如今东京的失业人口,以百万计算,配给的粮食根本不足以维持一个人正常的消耗。如果余先生想要招人,是最容易不过。我的要求也很低,只要能保证自己和家里人吃饱饭,就可以了。”
余生一笑。他留下这个男子的简历,对这个男子道:“你的简历我会详细看,如果确定留用,会按照简历联系你的。”
这个男子知道这次应聘,大概无望,留下简历,鞠了一躬,便出去了。下一个应聘的人又走进屋子里来。后世的余生,不曾做过分管招聘的人事,但是应聘的次数却不少。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都曾经应聘过。经验自然丰富。
一个个人从眼前走过,余生只会留意那些气质或者颜值让他觉得眼前一亮的人。这些人无论带没带简历,余生都会让他们表演一个片段,并阐述一下其原本的工作经验。而大部分人,没有那个条件。余生只会留下对自己介绍详细的简历。毕竟,拍电影也算是个规模不小细节众多的活,除了需要明星之外,还需要大量耐心细致的幕后工作者。如果连简历都写不详细,又怎能指望其在工作中详细周到。
这样的面试进行的极快。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符合面试的标准,有很多人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来碰碰运气——万一选中,今后就不用饿肚子了。而这其中,有大量的人,是不那么反战的。比如说,余生让他们跟着余生喊一句:“天皇是个xxx!”他们都不愿意,实在是没什么诚意……
而有一个人的简历却让他眼前一亮。此人名为斋藤邦雄,也属于浑水摸鱼的那一类。虽然曾经在东宝映画工作过,但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被征召入伍,到中国战场服役。为了蒙混过关,在中国的经历,简历上写的很模糊。
不过余生却是在后世知道此人,此人可以算是一个日本士兵中难得的反战人士。在斋藤邦雄等余生看简历等得汗流浃背时,余生突然问道:“你是不是曾经在战场上给一个八路军战士喂过水?”
斋藤邦雄大惊失色:“你怎么知道?”
余生一笑,不答,任由斋藤邦雄疑神疑鬼的去猜。此人当年为了逃避兵役,而猛喝酱油,结果,还是被不情不愿的派到了中国,成为一名机枪手。与被效忠天皇的狂热思想洗脑的日本人不同,此人并不愿意无脑执行日军上层的各种命令。即便执行,也有许多腹诽。算是个人性尚存的日本士兵。
后来,因为被调往旅团情报室,负责对八路军的情报工作。所以,斋藤邦雄可以大量的接触到《实践论》、《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法》、反战同盟宣传和八路军的国际形势分析等日本军队对底层士兵隐瞒的消息。这一来,斋藤邦雄就更不愿意卖命了。
第二百三十章 爱好和平
到后世,战争结束数十年后,斋藤邦雄写了一本回忆录,并配上了漫画出版,名为《6军步兵漫话物语》,这本书在日本销路不错,接连卖出数十万册。其中虽然对并肩作战的日本士兵颇多维护,但是对中国的八路军的评价却也客观。
其中便有一段斋藤邦雄的回忆——激烈的战斗在接近傍晚时分结束。到阵地上一看,死尸重重叠叠,还有好几个敌人重伤未死。这些濒临死亡的八路军士兵看到日本兵后不知怎么想的。说道:“水,给我水”。我把水壶凑到快死去的八路军士兵嘴边喂了;其中有一个人对我说“谢谢”,还有一个什么话都没说就死了。……对我来说,这次战斗真是“****”一样。现在我记忆里还留有那个向我讨水喝的八路军士兵少年一样年轻的脸……
相似小说推荐
-
奋斗之第三帝国 (夕阳西下的时候) 一个中国人带领德国打赢二战的故事中国留学生李德原身穿越到了苏德战场,希特勒临终前秘密委任他管理第三帝国...
-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16-07-15 两宋元明一个穿越者的明末奋斗史,从小小武生到争雄天下! 时间从公元一六三九年开始,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