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队怀着必死之心摆开阵势,准备和这支看起来就是精锐中的精锐的日本军队决一死战。孰料,等了半天,日本军队毫无动静。虽然这支日本军队很明显的现了中**队,但是毫无攻击的意图。
隔着一条公路,大阪第四师团的士兵们对中**队视若无睹。旁若无人的做起饭来,开始野餐……
而在中**队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逃时。大阪第四师团的人也很淡定的接着吃饭,毫无追击的意思。仿佛他们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旅游的。
当然,这种事情因为事涉两国,部队番号等信息是根本瞒不住的。大阪第四师团自此在中国扬名立万,而在日本军部气恼的追问大阪第四师团为什么不开枪阻击中**队时,带领大阪第四师团南进的联队长却回复道——他们要严格的遵循作战纪律,没有得到对中**队进行截击的命令,就对中**队进行截击,是违反纪律滴,是不对滴……
从日本军部没有将大阪第四师团的日本兵全体枪决这件事情来看,大阪第四师团应该是日本人亲生的。
而被调往中国南方的大阪第四师团,参加过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当属长沙会战。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日本军队攻陷湖南北部,危及长沙。老蒋知道长沙的兵力与日本军队相差太远,如果只依靠手下的部队和日本人硬碰硬,恐怕会伤亡很大,而且还不一定能守住。所以,老蒋下令采取焦土政策,计划火烧长沙。在日本人进入长沙后,将进城的日本人全部埋葬进长沙的大火中。
第二百三十一章 加以扶植
此时的长沙,由于出于中国内陆,很少遭到侵扰。又是长江水运的重要港口,所以,自明清甚至宋元时期遗留的中国古代建筑非常多,而这些建筑,最大的特点,便是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原料。所以,此时的长沙,看似繁华,但其实是建构在一堆风干了许多年的干柴之上。
火烧长沙算是不得已的焦土政策。因为,如果日本人攻取长沙,沿江而上,重庆就会陷入被动。所以,虽然长沙文物古迹众多,但是为了中国的血脉留存,却也顾不得许多了。
从战术上讲,火烧长沙完全是正确的。如果日本人陷入火海,中国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将数万日本人变成烤肉。纵然有逃出火海的日本人,在惊惶之中,也逃不过中**队的追击。
然而正如《亮剑》中那个老蒋手下的军官所言,老蒋手下,制定战略战术的不乏天才,但是执行者,却大多数是蠢才。负责执行的几个人,为了提前逃跑,在日本人还没有进城的时候,便燃起了大火。
这场大火烧掉了长沙百分之九十的建筑。并让三万余中国平民丧生。如果单从效果看,放火放的确实漂亮。然而,却连日本人一根毛都没有伤到。让全国上下一片非议,老蒋气得暴跳如雷。几天后,便将负责执行的人一杀到底。
一九三九年,老蒋派薛岳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长沙会战。长沙会战其实一共有四次,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四年,持续六年的时间。这四次长沙会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中国和日本方面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
中**队出动一百多万人次,日本人出动六十六万人次。虽然第四次会战时,日本人狗急了跳墙。集结了三十万人,以人数众多的优势兵力,迫使中**队不得不撤退。但是前三次会战,薛岳却是指挥的很漂亮。
据后世统计。前三次会战,日军伤亡十万七千余人,中**队伤亡十三万人。伤亡比例接近一比一。远比台儿庄战役要低。而中**队的装备,此时仍旧逊于日本人。
大阪第四师团,在长沙亮相的时间。是一九四一年九月初,第二次长沙会战。此时,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集结四个师团、两个支队和航空兵等共十二万人,企图一举拿下长沙。
然而,让阿南惟几崩溃的是,被他寄予众望的大阪第四师团,刚一进长沙便被薛岳的中国精锐给赶了出来。几乎称得上是全线溃败。而战争这个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战略配合,环环相扣。当大阪第四师团这一环崩溃后,其他的几个日本师团便陷入被动的境地。纷纷溃败。只有中**队精神大振。
自此。大阪第四师团在日本军队中的名声便算是臭了大街。日本军队中,没有任何一个军敢将其收入麾下。最后日本军部只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在日本轰炸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将其派往菲律宾,攻打已经弹尽粮绝的美菲联军。
饿了好几个月的美菲联军连强弩之末都算不上,大阪第四师团发现这个状况后,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让大阪人觉得荣耀至极,与有荣焉。趁此机会,大阪的商贩开始大肆倒卖战时配给的军用物资。狠狠的发了一笔横财……
当然,只在中日两国面前“丢人”,还不足以让大阪第四师团名扬千古。对大阪军团印象最好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人战败投降后,正在泰国曼谷附近休整的大阪第四师团,向美国人投降的那叫一个爽快。根本没有任何的拖延症,毕竟他们奉行的是“御身大切”,而不是武士道精神。战后统计。大阪第四师团,是日本南方军甚至所有军团之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充分完成了其保命第一的战略目标。
而在回到美国的第二天,大阪第四师团中,出身于商业世家的士兵们,便纷纷跑到美国人的兵营驻地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起战争纪念品来……
包括美国人在内,无一不对大阪军团爱好和平的精神所打动……
大阪第四师团的人能在回国的第二天就跑去做美国人的生意,有胆量来和余生谈投资反战电影《李香兰》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余生看了这个大阪商人给他的投资计划书,感觉大阪商人给的条件倒是很优厚。他们之中显然有对电影行业精通的人,不但知道余生的班底如今都在美国,手头暂时无人可用,而且将拍摄《李香兰》所需要的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了,逐一罗列在投资计划书上,并声明,这些繁琐细节,他们都能搞定。只要最后分到一成利润即可。
余生哂道:“难道我落伍了么?什么时候听说请几个勤杂工,这些勤杂工有权力要分红的?你们大阪商团经商数百年,难道就是这个商业模式不成?”
这个大阪商人一笑,对余生道:“有些东西当然不能写在合约上,这份合约只是一个名目而已。我们知道余先生对流落到日本民间的中国古董非常感兴趣,而我们大阪商团虽然不如那几家财阀一般巨富,但是联合起来的力量,连这些财阀也不可小视。”
“经营数百年,我们总有一些中国古董收藏。如果余先生感兴趣,我们可以将其作为这部电影的投资,交给余先生。这些古董虽然数量只有三百余件,但是都是精品。而电影分成的利润,我们大阪商团仍旧只要一成!”
说着这个男子又掏出几张纸,上面用中文密密麻麻的罗列着他们事先已经准备好的中国古董名录。余生一条条看去,感觉有些眼晕。上面清晰的罗列着一些如今已成孤本的宋元刻本古籍,以及一些珍贵的字画。
余生喃喃道:“你们大阪商团实力不俗啊!连文征明的真迹和唐伯虎的画都有。看来我不答应实在是说不过去。不过,你们这么贴上来,总会有所要求吧?还是一次讲明白了好。”
这个大阪商人高兴道:“余先生果然是商业奇才。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这一成利润用粮食来结算。粮价按照美国当日的粮食牌价加运费计算。”
这个条件说出来后,余生开始有些佩服这些大阪商人了。且不说其军队怎么样。爱好和平与否,这个商业头脑确实难得。他们看准了余生和李香兰这两个名人在电影上可以叠加的影响力,看准了这部必然受到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乃至盟国其他人欢迎的电影会大赚,所以敢用价值极高的三百余件中国古董下重注。
只是这一成利润到手。便不会亏损太多。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国古董不像后世那么值钱。而如果这一成利润用粮食结算,并按照美国的粮价走的话,他们就赚大了。毕竟,如今粮食紧缺的日本。粮价比生产过剩的美国要高许多倍。
如果用这一成利润换到的粮食去换取其他的东西,这些大阪商人,只要会有四五倍的利润!
而且,投资反战电影,和美国人以及余生拉上关系后,商路打开,长期的好处远不止这四五倍。所以,看似这三百余件精品古董出价极高,但其实,大阪商团毫无亏损。
余生略略思考了一下。便答应了下来。对这个商人道:“这份投资计划书和这张古董清单,我就收下了。在交付清楚这三百余件古董后,我们的合约便算是生效了。”
余生答应的爽快程度远出于大阪商人的意料之外,一通弯腰鞠躬后,恭恭敬敬的对余生道:“余先生,只需要两天时间,这些东西就会送到您的手上,请余先生放心!”说完后,如同仆人一般退了出去。
相似小说推荐
-
奋斗之第三帝国 (夕阳西下的时候) 一个中国人带领德国打赢二战的故事中国留学生李德原身穿越到了苏德战场,希特勒临终前秘密委任他管理第三帝国...
-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16-07-15 两宋元明一个穿越者的明末奋斗史,从小小武生到争雄天下! 时间从公元一六三九年开始,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