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迈克尔杰克逊属于歌舞俱佳的明星,并不是主打唱歌却想要在公众面前展示舞蹈才艺,或者主打舞蹈,却想跨界的唱歌的那种明星,是真正的歌舞专精。别的不说,他自己独创的太空步,便必然在舞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之人纷纷模仿,却无一人能再现其神韵。
如果不是玛丽莲梦露真的不适合跳太空步。余生都想让玛丽莲梦露边唱边跳了。
不过,歌虽然好听,还是没有挠中台下日本人的痒处。在哭了一鼻子后,众多日本人分外盼望李香兰再次上台。观众席中。只有众多美国大兵在听过《healtheworld》后,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日本观众的掌声虽不是那么激烈,但是由于人数在演唱会中属于少数,也不那么显眼。
在余生的安排下,李香兰和玛丽莲梦露是交替上场的。毕竟。每一首歌之中的意韵,都会有差别,如果想获得一个比较好的表现效果,就必须根据每一首歌的不同,调整歌唱者的服装和背后银屏上所闪过的影像。
在日本听众期待已久中,李香兰再次上台。她的第二首歌是《晓之车》。因为战争的原因,李香兰在上海滩举办的夜来香演唱会虽然极为成功,但是,许多新歌根本没有来得及灌制成唱片发行。比如说这首反战意味,非常浓厚的《晓之车》。
在这个世界。这首歌是第二次唱响。如同在第一次的感觉一般,一股无以言述的苍凉从曲调中逐渐散逸开,第一句,便让台下的听众觉得头皮一炸,浑身的激灵灵一颤,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战栗——“风(かぜ)さそう木阴(こかげ)に俯(うつぶ)せて泣(な)いてる……”
而后歌声便如同浩大的朝阳,或者落日,将每一个能听得见歌声的人淹没——“俯卧在随风起舞的树荫下哭泣着,望着那个素不相识的自己。吉他为失去的人而弹奏,流星因不归之人而陨落。不要离我而去。即使是这样恳求,也只是换来橙色花瓣的静静摇曳。遗留在稚嫩脸庞上的手掌中的记忆,已渐远去。指尖弹奏出别离的旋律,依靠在你温柔翅膀上那稚嫩的心。被呼啸的车轮无情的抛开。”
“吉他弹奏出逝人的叹息,拨弄着心弦无法平静,在未被悲伤沾染的洁白上映出了摇曳着橙色花瓣的夏日之影。即使脸庞不再稚嫩,也能跨越那被夕阳染红的沙滩。离别的旋律,在回忆燃烧殆尽的大地上,怀念的嫩芽正在破土而出。目送拂晓的列车。橙色的花瓣现在又在何处摇曳?在已迎接过无数次的黎明再次来到之前,不要熄灭手中的灯火!车轮,旋转吧!”
在李香兰的歌唱中,作为背景的银屏,开始播放日本人入侵中国后,由战地记者,中国人或者在中国的外国人拍摄的影像。这些影像余生并没有太多的剪辑。所以,没有什么节奏可言。更没有什么蒙太奇和艺术性可言。似乎没有尽头的长镜头,让影像更趋于真实。
而台下的日本人却坐不住了。在日本人入侵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地的时候,日本侵略军中,有严格的新闻管制的军纪。严禁士兵在寄回日本的信件和自己保留的日记本中,记录日本军队在当地的不道德行为。一旦违反,严惩不贷。
这条清规戒律被日本人严格执行,一来是由于军纪本身的约束,二来在中国作奸犯科无所不为的日本士兵,也不愿意在自己家人面前破坏自己的形象。即便是在中国进行过杀人比赛的日本军官,也不可能在寄给家人的信中告诉家人,我今天又砍了好几十个脑袋。这种人的私心,完全可以保证这条军纪的严格执行。
所以,日本本土的下层民众,有很多并不了解日本军队在中国和东南亚都干了什么事情,这种隐瞒在美国人转而扶持日本后,持续了下去。日本人的教科书避重就轻,在后世已经是世界闻名的事情。以至于后世许多不愿意承认历史错误的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当年的日本军队在其入侵的地方,做了什么天怨人怒的事情。所以,根本不愿意道歉。认罪赔偿什么的,就更不可能了。
当然,在后世网络发达的世界,根本没什么消息是可以一瞒到底的。有许多从战争年月走过来,知道真相的日本人,和后世一些从网络上知晓历史真相的日本人,还是愿意反思历史的。只不过这部分人实在是少数。
正因为有了这些隐瞒,所以,当演唱会的日本听众看到银屏上,肆无忌惮毫无人性的屠杀中国民众的日本士兵时,一时间,都无法接受。纷纷喧哗起来。
“这怎么可能?”
“这段影像一定是假的!中国人不但侮辱大日本帝国的人格,还想侮辱大日本帝国的智商……”
“哦!三木!那个拿着刺刀杀人的是三木!李香兰,你告诉我们,这段影像是真实的么?”一个日本人总影像中发现了一个认识的人。
人群鼓噪之中,李香兰唱完《晓之车》。面对台下日本人的质问和群情激奋,李香兰红着眼圈道:“我知道,由于战时的保密措施,大家对前线都只是甚少。但是……但是,我以我的生命起誓,所有在银屏上播放的影像,都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摄录的东西,是不可能造假的。虽然如今的日本满目疮痍,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曾经在战争中对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
李香兰虽然名气巨大,但是并不因为自己的名气而心生骄纵。该道歉的时候,毫无架子。当年,在上海滩对中国人的坦诚道歉,便让原本计划围攻李香兰的新闻界众人,满心戾气消散于无形。
以李香兰的名气,大部分日本人都知道李香兰的大体履历。比如她在日本出生,又在中国长大和成名。以她的经历,说出来的话,可信度是很高的。如此回答,让人不得不相信。
第二百二十九章 筹拍《李香兰》
日本人的国民教育程度很高,在对天皇狂热的崇拜消退后,大部分人恢复理性,他们自然知道,没有经历过陆战的日本本土,便已经满目疮痍,那么被日本入侵的各国估计还要凄惨。而且,影像中的场景、人物、武器和战争场面,也不是任何公司或者剧组能虚构出来的,所需要的资金量太过庞大,不可想象。也瞒不住当事人。
战争残酷无情,结果不是一叶障目,便可视而不见的。所以,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不愿意承认日本人在战争中的错误,但是,理性的判断却由不得这些人不信。这种矛盾极为剧烈,进退两难中,日本人只能沉默下去。
而这正是余生所预期的效果。想必,这场巡回演唱会的力量,会让日本人对其军队在中国做了什么,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而且,这个时代不同于后世,美国人对日本人并不放心,大量的日本士兵从中国遣返,证人证据多的无以计数。
当这些听过演唱会看过影像的日本人产生质疑时,便不得不向自己经历过战争、从中国或其他国家遣返的亲人求证。这一求证,真伪立现。到时候,即便日本人面子上不愿意承认,也会知道历史的真相。有了这个基础,日后逼迫日本人正式道歉,承认历史错误,反思战争,会容易很多。
一首《晓之车》,只有五分钟,而余生好不容易找来的记录影像,可远不止五分钟。所以,即便李香兰躬身下台,玛丽莲梦露再次登台,这些记录影像也没有停止。日本人在中国杀人放火,杀光、烧光、抢光的影像,如同一道道鞭子,不断的抽打着日本人原以为自己才是无辜受害者的脆弱的心。
到此时,玛丽莲梦露唱的歌好不好听。已经和日本人关系不大,这些日本人有的本身就听不懂英语,干脆连敷衍性质的鼓掌和喝彩都省了。他们关注的重点,全放在了由许多人摄制。由余生组合起来的纪录片上。即便是李香兰后来唱的《夜来香》、《天空之城》和《漫步人生路》等名曲,也只能让其注意力稍微偏移分毫而已。
而人数众多的美国大兵却非常兴奋的听着玛丽莲梦露唱了一首又一首从未听过、风格各异的反战歌曲,为了这一次演唱会,余生几乎把自己记忆中,所有和反战有关的英文歌曲。全都给了玛丽莲梦露。例如《bonnybonny》,《givepeaceachance》,《we\'vehadenough》,《civilwar》等等。这些在战后数十年中在逐渐诞生出来的反战歌曲精华,被集中在一处,自然让这些美国大兵们听得过瘾至极。
至于作为背景的银屏上,日本军队无恶不作的影像,在美国大兵而言,和后世的mv也没啥太大区别。
演唱会持续了一个小时零十五分钟。期间,除了玛丽莲梦露和李香兰的歌唱。还有余生和麦克阿瑟的登台讲话。当然,这两个人的讲话,只在第一场才会有。以后巡回到其他城市,听得都是录音。麦克阿瑟安抚美国大兵,和日本人人心的预定目标,超水准完成。
所以,麦克阿瑟对余生表示非常满意,五星好评。在演唱会结束后,除了对玛丽莲梦露有所垂涎外,还抽时间和余生聊了两句。
相似小说推荐
-
奋斗之第三帝国 (夕阳西下的时候) 一个中国人带领德国打赢二战的故事中国留学生李德原身穿越到了苏德战场,希特勒临终前秘密委任他管理第三帝国...
-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16-07-15 两宋元明一个穿越者的明末奋斗史,从小小武生到争雄天下! 时间从公元一六三九年开始,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