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维多利亚的秘密 (姑射山人)



咸丰帝等人已经实软禁了好几个月,热河行宫只有进没有出,已经有人开始怀疑有哪里不对劲了。

对圆明园的拍卖,则是唐宁故意拖延,一日不拍,一日他有理由把东印度公司的军队留在那里。那一百件奇珍倒是已经被英法联军带到了上海,正在大肆宣传,苏黎世银行要求拍卖在上海进行,这让英法很不满,因为这么一来他们就得加大宣传力度了,欧美的有钱人没事谁来上海啊。

李鸿章刚刚跟英军接上头,一道惊人的圣旨又从被公认为脑洞大开的咸丰帝那里来了。主要内容是以追求海内快速回到太平为由,对太平天国所有参与者,包括洪秀全在内,全部赦免,通知参与围堵的攻城的英军,只要对方投降,一概不问,当然,各太平军的最高层将领要抓起来定罪,但免除死罪,更不会问罪将领的亲属。在英军攻城时,抵抗者死,弃械者生。但凡圣旨发布之日起再跟随太平军为非做歹的,将来再量刑查办。

圣旨与布告随着《大清新闻》而散播开来,太平军感到了咸丰帝前所未有的决心,士兵们都在悄悄地谈论这个事。洋人的大炮已经逼近太平军占领的苏州城,兄弟们,逃走还来得及哦。

太平军打败了绿营、湘军,僧格林沁打败了太平军,洋人打败了僧格林沁军,拜上帝会的教友们,你们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吧。

连洪天王都免死罪!我靠,这……太不可思议了。还有更厉害的,着参与围堵的大清军队准备好大量军粮,用于款待俘虏!投降吃白米饭,抵抗吃枪子儿。

唐宁已经让祁泰裕从南洋采办大量的稻米,那里是产能巨大的粮仓,保证投降的太平军也有粮食吃。

苏州的地位相当重要,太平军不断地增强苏州府的军力,而英军则越走越慢,因为李鸿章跟他们讲,最好等他们完全做好准备,一战而成功,把太平军的意志摧毁。英军的枪炮可比小军火商卖给太平军或者清军、湘军的要先进得多,李鸿章对他们能够一举击溃敌人很有信心。

而更让英军有信心的是温莎军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也不知从哪里纷纷冒了出来,说是得到了公爵大人的召唤。

严冬将至。英军8000人与苏州城李秀成的女婿慕王谭绍光齐集的10万大军即将展开决战!

这10万大军火器就少得可怜了,其实是一场燧发枪对冷兵器的战争,当然,英军还有高爆榴弹炮,对摧毁敌军的意志大有好处,看着自己的战友还没接战就被轰成了渣渣,这对再勇敢的士兵都是最强烈的震撼。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国运的分水岭,发生于1856年,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命,包括翼王石达开的全族。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前期实际的主导者,洪秀全被他以“天父下凡”的名义架空,这要追溯到当年洪秀全被官府收押时全靠杨秀清扮天父下凡才领导教友把洪救了出来。而石达开则是相当出色的将领,也是这帮农民起义军里最有文化的,为武状元出身。

太平天国初期实行的是禁欲的政策,男女分营,连夫妻都不能同房。这种政策对于太平军军纪严明、作战勇敢是有帮助的,有是有乐子耍,谁愿意去玩命啊。不过,定都天京之后一切都变了,各王们开始享受人生,太平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差。

现在跟英军决战的这10万大军就是处于江河日下状态的军队,比之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尚且差得远了,比唐宁亲自带兵去闻血腥味的镇江之战也差得远了。再加上“咸丰帝”的不问普通士兵政策,使他们意志更加薄弱,第一次冲锋被击溃,第二次就全面溃退,只有极少数的士兵返回了苏州城。10万大军就此烟消云散。

在大炮时代,踞守城池是没有出路的,谭绍光的手下郜云官杀死主将,率剩下的一万守军出城投降,苏州光复。

159.第159章拙政

拙政园。

寒风袭来,本来就已经残得差不多的树枝再坠下几片黄色的叶片,显得越发光溜溜了。不过,人逢喜事精神爽,祁泰裕新得了这个超有文化底蕴的园子,正在高兴的劲头上,所以根本没有被冬日的寒风所动,站在三面环水的“见山楼”一侧的圆门外面等候着他的贵宾。

“见山楼”这个名字取自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反映了300多年前官场失意人王献臣归隐之后寄情于山野的情怀。王献臣就是这拙政园的创始人。

“拙政”系取义于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是则王氏经官场蹭蹬,沉浮宦海四十年仅以高州通判致仕,取笑同侪,因假潘岳口吻自嘲为拙于为政者。

祁泰裕之“得”并不是他已经得到拙政园,而是他和李鸿章同时看中了这个园子,作为伦敦公爵大人的大买办,他绝对有信心拿下这园子。他是一个商人,商不与官斗,可是祁泰裕这个商可不一般,他是唐宁钦点的两大买办之一,另一个当然是徐荣村。

祁泰裕知道现在的公爵大人是大清的太上皇,所以,他根本不怕李鸿章,不要说李大人,就是皇帝老爷他都不怕。以至于李鸿章很纳闷,这小子怎么敢跟自己争这个园子?

就算是唐宁搞砸了,他祁泰裕一拍屁股,离开大清,去南洋,去欧洲,到处都是伦敦公爵大人的地盘。自从被某大清官员打了一顿板子,祁泰裕就特别痛恨整个大清的官场,连李大人也恨上了。李大人愿出三千两,他就出一万两,看看谁有钱。李鸿章是个官员,出一万两买个园子恐怕会太显眼了,又舍不得这个著名的苏州园林,所以,今天他来是要跟祁买办谈判的,暗示他不要跟官斗,否则没有好果子吃。

至于官员不适合出资的问题,他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在官本位的世界里,当官儿的总会有办法的,就算自己不想,只要放出放风声去,别人自然会帮你想。他也找来一个买办出面当替身。

这个买办很有眼色,姓胡,名光塘,字雪岩。胡买办本在浙江替巡抚王有龄大人置办粮草,如今清英联军攻苏州,一下子把浙江的压力减小了,他就受王大人之命来助李大人办军粮。可以这么说,清兵绿营这些残兵败将又整合起来干点围堵工作的粮草是胡光墉负责的,而英军的军粮是祁泰裕负责的。一个是土买办,一个是洋买办。目前来讲,洋买办的地位显然要高过土鳖买办,因为攻打太平军的主力是洋人。

除了这三个人物,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拙政园原来的主人吴晋德。为什么叫“原来的”主人呢?因为闹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破苏州之后看上了这里,把“吴园”变成了忠王府,并大兴土木,到现在还能看到处处有在建园林工程的影子,不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很快苏州又易手了。这就变成了一笔糊涂帐,到底这园子该归谁呢?

今天,他们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祁泰裕并不孤单,徐荣村在北京帮唐宁处理国事,因为他是唐宁在大清的情报总长,买办才是他的兼职,所以在江南这边的买办工作徐荣村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徐润。

15岁时,少年徐润随叔父徐荣村到上海,进入英商宝顺洋行当学徒。他极其勤奋好学,又有悟性,所以深得洋行上下看重,19岁已获准入上堂帮账,现在则成了徐荣村的得力助手。

“哎呀!贤侄来了,很早嘛!”祁泰裕看到徐润,欣喜地打招呼,本来应该是后辈先打招呼,他心情好,忍不住先开口了。

徐润失笑道:“祁叔这么开心?难道等下不是会有一场艰苦的谈判吗?”

祁泰裕根本没有把那“艰苦的谈判”几个字听在耳朵里,指着见山楼四周一草一木一池一桥一砖一瓦皆有故事的风景,说:“300多年的园子啊,看着就一股子浓浓的文化气息,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咱不敢买圆明园,哈哈,有拙政园就不错了。你造吗?远香堂的柱子那里有文征明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亭中央有明代倪元璐的‘山花野鸟之间’,远香堂这仨字也是乾隆时的传奇诗人,66岁才中进士的沈德潜的书法。你去瞅了吗?写得多么周正!”

徐润再笑:“祁叔有文化!我就不懂这样,我以前还不知道您还懂这个。”

叔侄俩谈笑间,他们的客人兼谈判对手来了。

徐润还不知道唐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内幕,看到皇上派来与洋人一起剿匪的钦差大臣李鸿章驾到,还有点怵,毕竟是大清的顺民做习惯了。而祁泰裕则充满了自信,太上皇是自个儿的发小!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涨自家志气灭他人威风的事情吗?

按礼制,百姓见官应当跪拜,尤其是李大人这样品级不低的官员,他被曾国藩推荐为江苏巡抚,从二品大员,加兵部侍郎衔,不过因管辖地处于战乱,尚未实授。徐润正想老老实实地跪拜,他的叔父一把拦住了他,淡淡地说:“侄儿不必多礼,外国人见皇上都不用下跪呢。我们是马来亚国籍,也算外国人,李大人觉得草民说得可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