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轩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玛丽碧克馥邀的家中。
他和玛丽碧克馥聊的是《罗马假日》中的一些场景,因为中国国内的保守氛围和拍摄资金的限制,很多《罗马假日》中的经典剧情并没有放到《上海假日》里面。
在美国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以玛丽碧克馥的名气也不会缺少投资,只需要一个好故事。
林子轩在纽约生活过,结合纽约的标志性建筑,可以创造很多有趣的故事。
玛丽碧克馥对林子轩所说的剧情很感兴趣,甚至有了邀请林子轩写剧本的想法,但后来想想又放弃了。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不想让人觉得自己亲近华人,那样的话在政治上存在风险。
不过,她并没有拒绝林子轩想要和好莱坞大电影公司负责人见面的要求,她会在家里举办一场聚会,邀请好莱坞的名人前来。
这种聚会在好莱坞很常见,是一种交流欢聚的场所。
玛丽碧克馥的意思很明显,她会给林子轩创造机会,至于林子轩能不能把握的住那就不关她的事情了。
以玛丽碧克馥在好莱坞如日中天的名气,加上她丈夫也是好莱坞的大明星,两人的号召力可想而知。
这场聚会几乎聚集了大半个好莱坞的名流。
各大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大导演,一流的明星,还有寻找机会的小演员等等。
奢华的酒会,欢快的乐曲,男人衣冠楚楚,女人妖娆迷人,他们或者轻歌曼舞,低声交谈,或者开怀大笑,举杯畅饮。
这就是处在浮华之中的好莱坞。
在这个时代,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分别是派拉蒙、福克斯和环球。
米高梅和雷电华还没有成立,华纳四兄弟还在经营他们的小影院,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前身CBC电影行销公司正在起步,联美电影公司还很弱小。
几年后,这就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八大电影公司。
这八家公司控制着好莱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电影份额,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巨头。
林子轩站在人群中,望着这些好莱坞的精英们,颇为感慨,也很无奈。
他和郑证秋以及周剑允三人在酒会里的处境并不好,你可以上前介绍自己,对方也不是不理睬,而是一种漠然的礼貌。
这些人或许很好奇你的来历,但不会和你深入交流,仅仅是泛泛而谈。
在这场繁华的酒会中,林子轩感觉自己好像在深山旷野中一样孤独。
这就是种族和文化的隔阂。
“记住这些人的面孔,记住他们的冷漠,总有一天,我们能拍摄出让他们震撼的电影。”林子轩用中文对郑证秋说道。
是的,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你要让别人重视你,就需要拿出值得他们重视的东西。
就像当初他要出版《老人与海》一样,跑遍整个纽约都没有出版社愿意理睬,而现在的《乱世佳人》,他可以拿到高额的稿酬和版税。
正如那首歌中所唱的。
“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采的活。”
林子轩对这些好莱坞精英并没有什么怨恨,而是他自己走的太急了,想要把中国电影打入美国市场不是靠一部《上海假日》就可以的。
而是需要很多部高质量,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才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和好莱坞大电影公司打好关系,而是努力提高中国电影的质量。
有声电影是他超越好莱坞的首要选择。
在酒会上,林子轩向一些人打听有声电影的消息,虽然有不少嘲笑,但也获得了一些消息,据说有技术公司曾向各大电影公司推荐过有声电影。
那家技术公司叫做西方电气公司。
西方电气公司属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拥有有声电影机的专利权。
他们研究了四年时间,掌握了一种叫做“维他风”的唱片伴音技术。
也就是蜡盘发声,把声音录制在单独的唱片上,再和胶片对位播放。
但由于唱片和影片是分开的,在影院放映时,常常出现声画不同步的现象。甚至有时画面早已放完,唱片上的声音还在继续。
西方电气公司对此做了改善,维他风技术已经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他们曾向美国的各大电影公司提议用它的录音方法,不过这些公司对这种危及好莱坞霸权的有声电影不愿接受。
有声电影的推广工作可谓是困难重重。
林子轩对这种情况喜闻乐见,他决定去找西方电气公司购买这种技术,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更受到欢迎。
酒会结束,林子轩三人告辞离开。
这时有好莱坞明星询问玛丽碧克馥,邀请的这三个东方人是什么人。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玛丽碧克馥如此回答道。她不相信来自中国的电影能在好莱坞获得成功,不过她喜欢林子轩的一些奇思妙想,所以才说出这句模棱两可的话来。
第六十九章有声电影的困境
西方电气公司为了推销他们的有声电影,专门在好莱坞设立了代表处。
代表处的经理叫做亚伦,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白人男子,是西方电气公司的推销员。
原本代表处有十几名销售员,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苦苦支撑。
当初西方电气公司雄心勃勃的进入电影界,想要改变默片的现状,可在四处碰壁之后,连他们自己都有些怀疑了,甚至有放弃这个项目的打算。
他们曾利用总公司背后财团的势力给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施加压力,但没想到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联合起来抵制有声电影。
那些好莱坞大公司的负责人根本不理睬他们。
亚伦如今的工作就是每周到各大电影公司转一圈,刷一刷存在感,期盼着或许会有奇迹降临,哪家电影公司的老板脑子坏掉了,想试一试有声电影。
但他心里清楚,只要观众还没有厌烦默片,只要默片还能够给电影公司赚钱,有声电影就没有出头之日。
这该死的默片!
这一天,他按照惯例刷了一圈存在感,回到代表处。
他雇佣的伙计道格拉斯希拉赶忙跑过来,一脸兴奋的样子。
“经理,有人来询问维他风的情况。”道格拉斯汇报道。
亚伦惊愕了片刻,激动起来,难道我的祈祷被上帝听见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装,拿出一个顶尖推销员的精神和做派,朝着代表处的小会议室走去。
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无论是多么小的电影公司,他都要把有声电影机给推销出去。
亚伦推开会议室的门,再次惊愕,他看到三名东方人正在翻看着维他风的介绍资料。
难道听到我祈祷的不是上帝,而是东方的某位神灵?
亚伦顿时泄气不少,东方人懂得电影么?会使用这种先进的技术么?
而且,如果不能在好莱坞打开局面,那有什么用。
虽然不抱有什么期望,亚伦还是职业性的向这三名东方人介绍了西方电气公司的这种新技术,他都不知道这三个人能不能听得懂。
林子轩听得很认真,进行了细致的询问。
他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有声电影机,而不是只能录制歌曲的残次品。
为什么好莱坞前期的有声电影大多都是歌舞片?
这是因为有声电影刚发明的时候还不完善,只有歌舞片这种形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弥补有声电影机台词和动作不协调的缺陷。
按照亚伦的解释,他们的维他风是完善后的产品。
虽然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协调,但只要录音和放映的时候操作得当,就不会出现问题。
为了证明,他还让道格拉斯希拉演示了一番,播放了一段一分多钟的电影片段,从效果上看,声音和动作的配合还不错。
但林子轩需要在实际拍摄中进行实践,也是想让郑证秋学习这种新型的拍摄方式。
对此,亚伦颇为为难。
实际拍摄需要花费金钱,如果是大电影公司自然没问题,但这几位……
林子轩表示自己可以做出补偿,只想看到拍摄时的效果。
在他拿出一千美元做押金后,亚伦开始摆弄机器,道格拉斯希拉负责录音。
想要在拍摄现场录制声音,需要现场极为安静,摄像机不能移动,限制很多。
林子轩和周剑允在摄像机前用中文说了一段对话,大概一分钟的样子,然后就看着亚伦和道格拉斯忙碌起来。
半个小时后,冲洗好的胶片开始放映,蜡盘上的声音响起。
虽然声音有些走样,但已经不错了,这种技术关键不在于摄影,而在于录音,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录音师。
而且对戏院里的放映设备也有要求,需要在戏院里加入扩音器,才能把声音传播到戏院的各个角落。
林子轩曾经委托上海百代公司购买一部有声电影机,那其实不是法国产品,而是德国发明的有声电影机。
他还没有见到产品,但似乎没有这个维他风的技术成熟。
他想要购买一台,不过需要西方电气公司的技术支持,否则一旦机器坏了还要托运回美国修理,代价太大。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一八五三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6-04-05 清史民国十九世纪,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堕入深渊的开端,如果有一个穿越者...
-
超级兵工帝国 (龙魂在华夏) 起点VIP2016-03-31 架空历史兵器工业专家肖卫国在一次未来主战坦克的新型动力系统测试中被炸穿越了,来到一九...